工作中被别人惹得很烦恼,该如何思维?
问题:
顶礼师父!
我在工作中被某人惹得很烦恼。明明错的不是我,却还受到师父批评。我本是想断烦恼的,这样还多生了烦恼,有时想不如回家或到其它地方修学。
请问师父,面对这样的境界应该如何思维呢?
法量大和尚:
保持正念,不随境转
圆满,是心的圆满;断离,是烦恼的熄灭、烦恼的断除。能够圆满地断除烦恼,证得圆满的福慧,这整个修的是心啊。
我们经常说别人惹我烦恼,其实是我们的心被别人牵引着,我们的心被所缘的境转了,心随着境转了。
我们认为别人的言行冒犯、伤害了我们,但他人的言行并不能伤害我们,伤害我们的是自己内心对这些言行的领纳、解读、回忆,乃至联想、放大。不是别人惹我们烦恼,是我们的心染污了,缘着染污境起了不如理的作意,起了不善的心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负面的情绪。
别人惹我了这句话对不对?从日常的生活来讲肯定是对的。因为这个因缘、这个缘起使我烦恼了,我可以说是别人惹我了。
但是,假如我们没有烦恼的根源、没有烦恼的种子,就不会因为别人这样的言行而烦恼。如果自己不在意,不入心,少一点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多一点想我应该怎么做,多注重自己的念头,多专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些境界就会过去的,我们就不会因此生烦恼。
对境炼心,调柔安忍
因为我们本身就有烦恼的种子,我们对治烦恼的智慧或者调伏心的力量不够,才会生烦恼。这是多种因缘和合的结果,我们不要去执著这个结果,把握好自己当下种什么因就好了。注重结果就会患得患失,所以我们应该把对结果的纠结放下,更努力于自我的修学成长。
世间人都说,在逆境中成长,才会变得坚强。我们心的力量、调伏的能力等等,确实是在逆境和困境中磨砺出来的。修行,就是在这些地方下功夫,在自己的身语意业上做反省、选择。
我们总希望事情能按照自己的构思去开展,希望别人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其实,这本身就忽略了缘起。我们总是希望别人理解自己,却很少用心去理解别人。
我们观过时,有时是自己也做得不好,却看到别人不好;有时是自己能够做好,不能忍受别人做得不够好。前者是缺乏自我反省;后者是拿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
当我们对自己的缺点看得清楚明白,对他人的不满情绪就不容易生起来;当我们自己经历过改变与成长的不易,就会有耐心去对待别人。
堪受调教,成就自我
我们之前乃至现在还未能调伏好烦恼,那就继续努力,而不是选择逃避。婴儿学走路,也是在不断跌到、不断爬起中进步的。
在因地,我们是要通过对治烦恼、培植福慧这样的修学,来成就种种殊胜的功德。就像在《西游记》中所描述的,唐僧去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就。菩萨学佛也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学历程。
我们在修行路上的进退是正常的,但如何能确保我们是走在正确的路上,离不开善知识的引导。
师父对我们越是严格、严厉,对我们的帮助越大。所以,我们在学佛当中,能耐得住、堪受得住和尚的调教,最后成就的是自己。
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断除烦恼就是这么痛苦的。我们说断烦恼很痛苦的时候没有真切感触,但在生活中经历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痛苦。
我们觉得痛苦,是源于内心的烦恼。认识烦恼,就是修学的开始。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境界,都可以成为自己提升的助伴。修学佛法,能增长我们内心善良与智慧的力量,不仅能解决自己的烦恼痛苦,也能帮助有缘人解决烦恼痛苦。
虚心学习,谦冲自牧
如果我们内心不认同别人的批评,先不要急着辩解并非这样。我们心里若充满着自己的想法,那别人讲的话,有可能只听了个大概,甚至很多意思都听不见。
我们要学会放下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静心聆听,不理解就多问,力争准确接收对方所要传递的信息,这样才能从中发现自己的盲区和漏洞,修正原有的认知,扩大自己的心量,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别人的批评,不管有没有道理,在我们听来往往都认为是偏颇的、错误的。其实,这恰恰是因为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我们不会故意去做自己以为错的事。
我们不要以为自己的理解一定就是对的,要学着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学着放下自己的执著,学着在不同的意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虚心学习、谦冲自牧,是一个人进步和成长的重要素质,我们的重心要放在自我提升、修学成长上。
听闻的道理,若不经过自己思维、实践,就好比病者背负着药囊,却从未服用,还是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六榕书院
净土法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净土法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在经上讲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放在心上,不理它,《楞严经》上:好境界;如果你理会它,你就错了,你就迷了。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世间人,也是通病,趋吉避凶,不同国..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常说世界苦?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常说世界苦?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扬其懈怠,而俾生欣乐。然后久在泥涂,始嫌污秽。乍闻净妙,浚起愿求。此大火聚,彼清凉池。炎烧众生,不得不避此而趋彼矣。方便..
净土法门:佛陀一生的行迹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
净土法门:佛陀一生的行迹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我们看佛陀一生的行迹,初发心是在做太子的时候,看到世间众生的痛苦,经典里面所记载的,说他出去郊外去参观考察,看到生老病死,他体会就很深,那个时候他才十几岁。十..
净土法门法师:饮食起居要能够正常,才可以延年益寿
净土法门法师:饮食起居要能够正常,才可以延年益寿饮食起居要能够走向正常,延年益寿。中国古人说得很好,「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这是过的人正常生活,早晨天亮起来,晚上太阳下山可以休息了。中国人懂得养生,子..
净土法门:样样随缘,好自在
净土法门:样样随缘,好自在我们这个地方,你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你有取舍,因为你有分别。这个世间虽然都是假的,你把它当真,你要想得到、你要想控制它、你要想受用它,这是见思烦恼,这是轮回心。这轮回的念头要舍..
净土法门:诸佛的密藏是什么?
净土法门:诸佛的密藏是什么?诸佛的密藏是什么?跟诸位说,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的究竟,知道的人实在太少。像善导大师讲的,许多菩萨都不知道。他要知道了,他决定念佛,他为什么还要..
净土法门:五蕴自己生,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
净土法门:五蕴自己生,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心经》上有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
净土法门:万法统统是自性所变现的
净土法门:万法统统是自性所变现的一生当中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断烦恼、消业障。入门,你看看须陀洹,看看初信位的菩萨,等于说佛的小学一年级,他修什么?他断见思烦恼。先断见烦恼。见烦恼五大类,第一个身见,放下身..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很多人知道,学佛能让自己增加智慧,让自己的心,更加的清净。但是,到底怎样学,才对呢。有人觉得学佛就是要皈依,觉得佛教中讲三皈五戒,很复杂。有人说,其实学佛就是将佛当做..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问: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与目的,并付诸实现呢?答: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非常重要。你现在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目的,所以用头脑去思考和寻找。你可能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对,也不..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的三十二相都是给我们表法的,我们用见贤思齐的心瞻礼尊容,这就是修功德。我们一定要知道瞻礼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不可思议的。在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位比丘学佛,学着学着佛因为..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如何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我们做一切的事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以金刚般若的这种智慧,当即名字以离名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金刚般若的智慧。如果我们还取法相,还取..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顶礼可以分为三个..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的三个境界,你在哪一个?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问:“东区长者之声”,这大概是个刊物,里面登载说本港卫生局长说,香港严重缺乏灵龛,倡将骨灰洒在纪念花园,化做春泥更护花。世俗也有把骨灰洒入江海的..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一个众生,无论是人还是非人,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一样,都想解脱,都想成佛,只是不会或不敢用“解脱”、“成佛”这些词而已,他们认为这是迷信。一说要解脱、要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