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念佛和在道场念佛有什么不同?

繁体

在家念佛和到这里念佛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单从佛号上来讲,每一句佛号的力量都是一样的。如果念佛这个人是圣者,不论大家共修,还是他一个人独处,其实问题都是不大的,因为他内心具足这样坚定的信念,包括具足了内心的一些功德。

对于我们凡夫我从两个方面来讲,站在自利的角度,我们凡夫很难脱离环境,我们是需要借助于外在的环境来成就自己,佛法修行强调的是心的收摄和安住。如果我们一个人念佛,就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家里面容易散乱昏沉。但是如果在共修的话,大家比较庄严而且这种磁场的影响会让自己更加殊胜

没有哪个凡夫他是不受环境影响的,如果我们大家共修,可以让我们依众靠众,容易让自己专注跟安住,那我们念的佛号它的质量会更高。而且我们大家聚在一起,会有通过殊胜庄严的仪式唱诵,其实我们都知道梵呗对我们修行来讲是非常重要。梵呗唱起来能感召龙天护法的护佑,唱诵又可以洗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对弥陀净土的真实功德生起欣求之心。有了这样的恭敬与虔诚的心,再提起佛号的话这个力量也会更大。

在家里一个人,我们是很难去唱诵这个仪轨,而且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还需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在那个《俱舍论》里面说:万人共造善恶因,每人均得万人果。如果是三个人共建一座佛塔,每个人都能得到建一座佛塔的功德。一个人修只有一个人的功德,如果参加共修就可以具足共修所有的功德。

打个比喻讲,共修的力量比个人的力量更大。就比如黑夜里,我们只是一盏灯,可能只能照亮一个角落,但如果是一排灯就可以照亮一条路。所以,佛陀曾经告知我们众人共修之功德,是个人所修功德的总和。

当然有一种例外,有些人身体不方便,时间上安排不过来,那你也只能求其次在家里念佛。如果是条件允许的话,我们不要丢失这个共修的机会。再说,跟这么多同修结下法缘,在这个虚空当中最殊胜的就是法缘。唯有法亲眷属,他们修行修出去了,才能给到我们真实的利益。

其实在生死面前,我们的亲人、世间的朋友没有谁能给你什么利益。所以我们要广结善缘,更重要的是要广结法缘。站在利他的角度,也有殊胜之处。我们一个人在家里念佛,不成气候。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聚在一起,有一百个人念佛就变成了一个庄严的道场。

在利他当中也讲,庄严道场就可以成熟众生。我们一百人在这里念佛,如果突然间有一个人看到了这个场景,也容易让他生起庄严欢喜之心,那我们就可以激发这个人的法身慧命。这样给到一个众生的利益那是无量无边,我们激发了他的道心。我们所有参加共修的人,都有一份功德,这是我们有形有相可以看到的众生。那无形无相可以利益到的众生,真的是无量无边。

所以不管是从自利跟利他的角度来讲,共修都是比自己在家修更殊胜、更圆满。所以我们大家要共同去成就这种共修的善业,种下这个清净的种子,结上这个殊胜的法缘,那真是不可思议。共修的时候如果大家分享,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受,跟大家一分享,同样的场景,就让我们变成了几十份、几百份不同的感悟,对我们都有不同角度的启发,这也是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很殊胜的一点。

还有一方面,可以做思想的碰撞,有些人可能在家修自己修偏了也不知道,但是你在共修的时候有些正确的知见提出来,如果跟你产生了碰撞,其实无意当中也在调整我们的知见,这是大好之时。修行人最怕的是知见偏离,一个人在家修自我感觉良好,但是事情一发生该生烦恼生烦恼,反而一个人在家待久了,到众人之处看这个也不顺眼,看那个也不顺眼。

修行还是要依众靠众,要用团队的力量,如果没有团队的力量很多人修行很容易退转。师父修行这么长以来看到太多的人一开始很精进,但是脱离团队几年以后,你就找不到这个人了,因为退道心掉队了。所以我们大家能共结这个清净的僧团,而且一起相互提携、相互督促、相互成就,那真的是无比的殊胜。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古人为什么说“万恶淫为首”?

古人为什么说“万恶淫为首”?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其主要..

出家的次数限制

出家的次数限制有一位僧迦摩居士来到祇园精舍,长跪在佛陀面前,请求随佛出家。佛陀观察他出家因缘并不具足,有心不答意,但见僧迦摩一直跪在地上不愿起来,只好勉强答应了。佛陀问道:“僧迦摩,对于出家修行,你真..

吃素治好了我糖尿病

吃素治好了我糖尿病作者:张立华居士我患糖尿病已有十七年历史了,并发手脚麻木、视网膜病变等症状,经本市医大二附院诊断为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只有0.1,视力急剧下降,我害怕,我彷徨,我苦闷。一旦左眼再失明,我..

古人为何要给这么一个补气的方子冠以“君子”之称-

古人为何要给这么一个补气的方子冠以“君子”之称?现代人大多操劳,很多糖尿病患者容易气虚,从而精力体力都跟不上,喝点四君子汤补气后能抗疲劳,使精力更充沛;女生易贫血,血压低,四君子汤可使脾气充足,从而气血..

切记世间凡事都会改变

切记世间凡事都会改变凡事都会改变佛陀不是一个悲观者,也不是末日论者,他是重视实际者,而我们却多是逃避现实者。当他说一切和合皆是无常,他并不认为那是坏消息,而是简单、科学的事实。根据你的观点,以及对这个..

凤眼菩提的亲戚,你一定不知道!

凤眼菩提的亲戚,你一定不知道!凤眼菩提的亲戚,你一定不知道!在文玩圈中凤眼菩提作为一个非常受人追捧的物件,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如果说到龙眼菩提和麒麟眼菩提,肯定有很多玩友都会认为非常陌生,其实..

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

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受多少艰,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很久以前,为了开辟新的街道,拆除了许..

震撼和颠覆

震撼和颠覆我是一年前进入书院修学的。回想这一年的学习,心里只能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感恩”。在此之前,我是不知道感恩为何物的。我的心中似乎从来没有真正生起过感恩之情,顶多是“谢谢”,再多就没有了。想当初..

唐代东渡高僧鉴真法师传教院——唐招提寺

唐代东渡高僧鉴真法师传教院——唐招提寺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与东大寺的戒坛院并列为传布和研究律学的两大道场,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唐代高僧鉴真(公元688~763年)..

祭树神的老翁

祭树神的老翁从前,有一个家财万贯的老翁,生性贪婪,但非常吝啬,喜爱优渥的享受,却舍不得花钱。一日黄昏,彩霞隐隐泛着红光,微风轻轻地吹着,庭园中的老柏树,也挲挲地喝着;老翁伫立在园中,遐想自己大快朵颐地..

大慈悲的证悟者

大慈悲的证悟者◎心悦诚服地把自己交托给一位尊者,是正确的皈依。依靠感应当是由衷的,我们应该全心全意依止三宝。以发自内心的力量口诵皈依文——「我皈依佛」,皈依佛为师。 ◎应当理解释迦牟尼佛为应身佛(应他之..

与海盐顾母徐夫人书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超出生死。故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沩山:灵祐禅师,福州赵氏子。年二十三,参百丈,丈许入室,因拨火因缘发悟,充典座。..

佛不积怨,待敌如友

佛不积怨,待敌如友从前佛陀住世的时候,就曾经授予提婆达多一碗盐汤。提婆达平时多好食酥腻口味之食物,因而导致其受了大苦恼,头痛腹满,后不堪忍受,呻吟称念:南无佛,南无佛!佛陀那时便在其住处禅定中,耳闻此..

体悟清净之爱

体悟清净之爱用心支配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心念来支配时间。用心利用时间,就会将分分秒秒运用得很踏实;若不用心支配时间,任凭时日空过,就无法精进。因此,心念会运转时日,也会使人空过时光。学佛,就要..

叶县归省禅师悟道因缘

叶县归省禅师悟道因缘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叶县广教院归省禅师,首山省念禅师之法嗣,俗姓贾,冀州人。二十岁于易州(今河北境内)保寿院出家,受戒后,即游方参学。后投首山省念禅师座下。一日,首山和尚举起竹篦子,问归..

青年学佛三遇鬼妻,彻悟无常终成正果

青年学佛三遇鬼妻,彻悟无常终成正果 过去世菩萨是一个平常的凡人,年龄到达十六岁,意志和性格非常开朗豁达。他博览群书,没有经典不系统地学习过。他深刻地思考各种经论的真理,什么经是最真实,什么道最安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