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在佛教里代表什么?佛弟子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八月十五是传统中秋佳节,也是千里共婵娟、万家庆团圆的欢聚时刻。这一天也是佛教中月光菩萨圣诞。在合家团圆、人人喜悦时,人们拜月赏花,品茶听琴,真是月明风清丹桂香,秋高气爽精神朗,佛国家园一派宁静祥和。
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秋节、八月节、仲秋节、拜月节等,在唐朝还被称为端正月。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最初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宫》,书中有中秋夜迎寒的祭祀活动。唐太宗贞观年间已出现中秋节一词,《唐书太宗记》中有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的记载。
北宋太宗年间,朝廷正式将农历八月十五定为全民性的中秋节。明清以后,中秋节继续向民俗方向发展,成为与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并称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秋活动和文化,成为人们寄托乡思、亲人团圆、祈盼丰收幸福的传统民俗,也成为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并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月光菩萨圣诞
农历八月十五又恰逢佛教月光菩萨圣诞日。
月光菩萨又称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与日光菩萨并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两大辅佐,合称东方三圣。
《药师如来本愿经》云: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无量无数菩萨之上首。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同为上首菩萨,次补佛处,能持药师如来的正法宝藏。《灌顶经》卷十二中也说︰有二菩萨,一名日曜,二名月净,是二菩萨次补佛处。
月光菩萨意为月光遍照,在佛法上表清净,映现清澈明亮,摄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使之免受贪嗔痴三毒烦恼。月光菩萨发无上菩提大愿,誓救六道一切有情出轮回苦,帮助众生找到内心的光明。
佛教与满月
自古以来,无论从闻思还是实修看,佛教与月亮,尤其是与满月(圆月)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
佛陀是智者,也是觉者,佛陀在讲经说法中,经常会用天地万物来比喻生命,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拿月亮来比喻人生。佛经里有多处以满月妙喻圆满清净的经文,赋予满月丰富精深的内涵。如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行步如鹅王,面如净满月。如世所见,皎月圆满,行于虚空,清净无碍。譬如明月净分光明,色泽日夜增明,乃至月满,一切圆净。若有一人出现于世,尔时天及人民便蒙光泽,便有信心于戒、闻、施、智慧,犹如秋时月光盛满而无尘秽,普有所照。等等。
《佛说月喻经》中,佛陀就借助月亮的殊胜来讲法:是时世尊,告诸苾刍言:如世所见,皎月圆满,行于虚空,清净无碍。而诸苾刍,不破威仪,常如初腊者,具足惭愧若身若心,曾无散乱,如其法仪,入日衣舍,清净无染,亦复如是今我所说,犹月行空,清净无碍,譬明眼人,涉履诸险,离诸疑惧。
《华严经》中有一首偈语: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形容菩萨像是天上的月亮,高高挂在毕竟空上,众生心湖里的水,如果清净没尘垢的话,菩提月光就会映现了;如果众生的心地不清净,人品污秽,光明就不会显现,佛性就不会现前。
《大般涅槃经》卷九《如来性品》中也说:譬如有人见月不现,皆言月没而作没想,而此月性实无没也。转现他方彼处众生复谓月出,而此月性实无出也。何以故?以须弥山障故不现,其月常生性无出没。如来应正遍知亦复如是如是众生所见不同,或见半月,或见满月,或见月蚀。而此月性实无增减蚀啖之者,常是满月。如来之身亦复如是,是故名为常住不变。
人的自性本自圆满,本具无量智慧德能,本来光明如月,但因妄想执着障碍,自性的光明不能显现。月有阴晴圆缺,实为人自身处在无明状态,仿佛有云遮挡掩盖了佛性圆满自足、清静无染的本性。佛陀说,在黑暗当中能够给予各种烦恼、痛苦的百态人生最圆满的光明的是十五的月亮。智慧提高,自知自觉提高到最圆满,这也是从初一到十五的月亮。
佛弟子怎样过中秋节?
佛陀让我们看到生命的不圆满,是因为他发现,只有让人们看到生命的不圆满,人们才会愿意去接受它,而不是麻痹自己。也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懂得珍惜生命中稀有的因缘。反之,唯有不执着于这种美好因缘,我们才能够尽情享受当下的圆满,而不会为它的圆缺变化而悲伤,从而用心珍惜这一切将会消逝的圆满。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众多寺院都会举行拜月祈福法会、点灯祈愿和放水灯等活动。佛弟子都会礼拜月光菩萨,恭迎月光菩萨圣诞,感念诸佛菩萨功德,祈愿月光遍照、诸事圆满,以感念三宝加持,感恩一切如母众生。这一天,佛子可以放生吃素、诵经礼佛、供斋布施、供花点灯、持诸善行。很多寺院还会举办品禅茶、听古琴、赏桂花等活动。总之,中秋节也是佛弟子发心修行的良机。
中秋节这天,很多人喜欢面对满月许愿。许愿在佛教中称为发愿,愿众生吉祥,世界和平,福慧双增。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深圳东山寺
2024-03-17 13:53阿姜查:为什么你很难理解别人?原因很简单
阿姜查:为什么你很难理解别人?原因很简单认识你自己的身和心,也就会了解他人。一个人的脸部表情──言语、手势、行为都源于他的心理状态。佛陀,一位觉者,因为他经历过,且以智慧看透心理状态和它们的基本因素,..
陈士东居士:论开顶之窍穴
陈士东居士:论开顶之窍穴陈士东近来社会人士谈及颇哇法,有严重走偏之倾向,如不及时纠正,则会使大法蒙尘,于修学者不利,这是我写下此文之目的。薛俊英先生在《开顶—囟门与百会》(见《气功》1995年12月号)中云:..
怎样才能把心念控制下来?
师父,怎样才能把心念控制下来?如果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是说,有一个水泡,下雨了,水泡起来的时候。这个水泡灭了,下一个水泡又起来了,它俩是一模一样的。那后面的水泡是不是前面的水泡呢?它不是。前面的水泡是..
读十遍金刚经有什么效果
读金刚经是一种很常见的修行方法,大家在读金刚经时是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智慧的,这样长时间的去读金刚经时,从中体会到的知识也就是很多的,读金刚经十遍能让自己从感受到很多的知识,而且自己的坚持能让自己懂得更多..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修行哪个法门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修行哪个法门一信徒问师:师父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修行哪个法门呢?师答:想知道自己适于哪种修行方法,就必须虚心向出家法师和大德居士求教和请问,要放下自己心里的种种认知和成见,不要有分..
长喝柚子茶,可以去色斑
很多年轻的女性,经常会消化那些长了色斑的上了年龄的人。殊不知,色斑的出现不仅在于老人身上。年轻的人也是会出现色斑的。因此,年轻的漂亮女性,也应该懂得最基本的色斑的防治方法。而多喝柚子茶,这几乎是所有方..
海神请法
海神请法佛陀时代,在舍卫国有五百位商人,为即将展开的航行寻宝计画,慎重而热切地商议着:「大海!变幻莫测,虽藏有众宝,但却也蕴含无限危机!」「是啊!若没有了解海性的人相助、指导,此行如何圆满顺利达成任务..
陈晓旭往生失败,与印祖文钞的启示
陈晓旭往生失败,与印祖文钞的启示陈晓旭往生失败,与印祖文钞的启示当末学在《南方都市报》上看到陈晓旭去世的消息,心里一阵失落。据报上说,陈晓旭临终时昏迷不醒,醒来则叫唤姥姥、母亲。一个学佛念佛多年的居士..
怎样才算是真信佛
【原文】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我虽昏迷倒惑,觉性未曾失;我虽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故曰莫轻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次要信我是理性佛、名字佛,..
念楞严咒身体发热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念楞严咒身体发热是因为什么。自身有业报导..
大悲咒初学版带拼音
大悲咒当中有着很深的智慧以及道理,所以现在有不少人在读诵这部咒文。但有的人是初次读诵大悲咒,所以对于大悲咒不是很熟悉。对于这样的人建议参考大悲咒初学版带拼音的全文去读,这样能让大家尽快熟悉大悲咒中的每..
阿弥陀佛是欢喜光佛
阿弥陀佛是欢喜光佛阿弥陀佛是欢喜光佛梵语“阿弥陀”,中国话的意思是“无量寿”,又名“无量光”。也就是说,寿命无量,光明无量,功德无量,乃至神通、智慧、说法、度生一切无量。可见得阿弥陀佛的名号真的是万德..
读地藏经可以停吗
师兄在读诵地藏经的时候是可以停的,但是不建议,因为这样是会影响我们对经文的理解,同时也会影响我们修行的效果。但是由于地藏经的经文比较多,所以师兄可以分成3部分去念诵,每天念诵其中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是..
楞严经谁讲的比较好
《楞严经》是佛学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楞严经的地位和作用。而我们修行楞严经的众生,我们..
陈兵教授:忆访黄念祖老居士
陈兵教授:忆访黄念祖老居士忆访黄念老作者为著名佛学家陈兵教授黄念祖老居士的大名,我是在1981年从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明真法师和熟识的学僧那里听闻:他是北京邮电学院教授,自然科学家,虔诚佛教徒,曾任北京居士林..
大悲咒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不但是佛学中的经典之一,它在佛学中所占位置也是很高的,而且它所蕴含的道理和智慧也非常深,为此,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学这部咒了。在学大悲咒时,有的人能很快了解大悲咒的意思,而有的人对大悲咒不了解,..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