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戒律,是如何形成的,应如何看待?

繁体

什么是戒律?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

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

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性质。

现在我们一般说戒律,戒和律,已经不是很严格的区分了。

戒律是如何形成的?

释迦牟尼佛在建立佛教之初,并没有一开始就创立起一个庞大的戒律系统,大量的组织行为规范其实一开始是没有制定的。

那戒律为什么会出现?

是因为僧人或者出家者出现了一些不符合佛教的基本教理教义、不符合佛教的基本思想原则、不利于僧团发展的行为。

这些行为,一方面不道德,另一方面也是不利于僧团的团结、发展和壮大等等。

于是释迦牟尼佛对这些行为表达了否定意见,后来这些否定性意见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相应的规定。

慢慢地,这种批评性意见越来越多,就形成了戒律,这就是被后世称为随犯随制的原则。

随着有人犯错误,那么就相应地制定出戒律条文来,规定大家要引以为戒,以后不能这么做了。

也就是说一个制定戒律的原则,不是一开始就预先列出了一整套的行为规范,而是针对具体情况,不断增订的。

佛陀确立这些行为准则的标准,就是我们一般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它强调对僧众危害他人的行为和品德堕落的行为,要加以约束,对于有利于众生或者有利于僧众品格提升的行为,要加以提倡。

你道德不好了,对他人造成侵害了,这些行为要约束他;

对于好的行为,好人好事,对于好的这种做法,要加以提倡。

这方面的规定不断积累,后来就形成了最初的佛教对于信徒行为的规范体系。这就是早期戒律的形成。

随犯随制的内容越来越多,也为佛教制定出较为完备系统的教规,积累了最基本的条文规定或组成部分。

后来就发展为要求僧团普遍接受的戒律,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我们现在所谓的戒律原则或者戒律体系。

大量的戒律条文形成戒律以后,又对这些戒律进行研究、进行阐释,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谓的律学。

应该如何看待戒律?

佛教一般说戒、定、慧三学,一个是戒律,研究戒律的;一个是禅定,研究修行的;一个是要获得智慧的。

戒律是佛教内容组成部分的三分之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佛教的基础。

当然,佛教制定出来的戒律,也不是说内容越多越好、越严格越好、越极端越好。

其实戒律不赞同对人的行为规范进行极端的约束,而是强调中道。

另外,它也有一定的宽容性和开放性,比如说一个非常有名的原则,叫做随方毗尼,方就是区域、方所的意思,就是方位的意思。

要求不同地域、不同地区的信众,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你在佛教的戒律方面要因地制宜,有所变通。

比如《五分律》里面就强调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

意思是说:这戒律虽然是我(佛陀)亲自制定的,但是在其他地方认为规定这些内容当地人不习惯,认为是不好的、不清净的,那就不要用我制定的戒律。

还有一句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

意思是:有些行为规范,虽然我没有说,我没有规定,但是在很多地方如果是必须要做的,那么你也必须要做。

这显示了佛教戒律的开放性,以及与时俱进,它不断地随着社会、地域、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所以今天我们讲佛教中国化,其实也是这样,要根据不同的地域要进行相应的处境化。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师父曰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地狱罪业,你能躲得过地狱吗-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地狱罪业,你能躲得过地狱吗?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法身菩萨必修的科目。第一个是礼敬,我们没做到,我们还有傲慢心、还有嫉妒心,不会尊重别人。第二个,属于口业,称讚如来。我们看到人家好的,能..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需要学的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需要学的爱欲之心深而难越,人的贪爱这是俱生烦恼,不需要学的。我们细心去观察,你看婴儿叁、四个月,如果有两个小孩在一起,你放一块糖在那裡,你看两个人就抢了。你在这裡面..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路子,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路子,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念佛,各人善根、福德、因缘都不相同,所以念佛的方法也是无量无边。一定要适合自己根性、适合当前生活环境,才没有障碍。最重要是念得踏实、念得欢喜,念到妄想、杂念..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真实功德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真实功德「故远离虚伪颠倒,是为真实功德。」什么是虚伪颠倒?大乘教裡,世尊常说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虚伪的,分别、执着就是颠倒;远离,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就是真实功德。真实功德,换..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的爱、真的情,是聪明人干的事情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的爱、真的情,是聪明人干的事情怎样拔除情执?这是大事。念佛是很好的方法,佛号念不下去,于是就功夫不得力。要怎样才能产生效果?还是智慧。这智慧从哪来?从读经,古人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

净土法门法师: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

净土法门法师: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士农工商,为给自身,故云以自给济。‘给’,供给也。‘济’,周济也。有对自己,有对别人,这个文字古人写的。古时候的社会安定,为什么安定?我们看这四个..

净土法门法师:迷到了极处,样子就像觉的样子,俗话常说“大智若愚”

净土法门法师:迷到了极处,样子就像觉的样子,俗话常说“大智若愚”所以,信佛这两个字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在历代,像观音菩萨感应传里面所看的种种那些感应,他们那个信虽然是迷信,迷信也能起作用。它起什么作用?..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画面就是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寂定明察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画面就是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寂定明察所以《宗镜录》里头这两句话是修行人的总纲领、总原则。一心照万法,照见。照见万法是什么样子?五蕴皆空,跟观世音菩萨一样,这个境界非常困难。可是我们今天..

学佛的人常会遇到的问题

正见: 本人是一佛学爱好者,只看书,无修行。本人一直以为学佛首重树立正确的见解,有四个问题一直困扰我: 一、既然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都是缘起性空,一切必将流逝,那么我们还能追求什么,还能凭什么安身..

面对你讨厌的事,最管用的办法

面对你讨厌的事,最管用的办法你的生命里有让讨厌的人事物么,用下面的三个方法来化解吧!面对他时,在心里告诉自己:1、感恩你的出现,让我迎回静心的力量。所有静心的力量,都藏在我们排斥的事物里面。如果排斥了..

吃肉念大悲咒有效果吗

《大悲咒》是佛家的一部经典的咒语,其中蕴含着无量的智慧。诵大悲咒的禁忌有很多,比如说,念大悲咒不要在污秽的场合,念大悲咒的时候要用心,念大悲咒的时候,不能持怀疑的态度等等。那么吃肉念大悲咒有效果吗?接..

静波法师:有病方知身是苦

静波法师:有病方知身是苦有人说可怕的是痛,痛得非常难过,如果病了不痛,病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人生病了就会痛苦,所以会特别难过。很多人说:我生死不怕,就是怕痛。这是很能被理解的现实。尤其是得了一些非常痛..

晚上在家能念华严经吗

《华严经》是大乘佛学的重要经文,也是非常经典的经文,对佛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读诵《华严经》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我们念诵《华严经》是没有任何的时间限制的,多以我们晚上在家念诵《华严经》也是可以的。在家念..

金刚经威力

金刚经威力是很大的,我们在去接触的时候,就会让我们对经文有好的体会,也是能使我们产生好的感悟,让我们能够见识到金刚经的益处,从而能够让我们保有好的人生信念,能使我们一直坚守心中所想。1:消业培福每个人..

看护比库就是看护佛陀

看护比库就是看护佛陀世界的本质是苦的,因为世上的一切都是无常而不断变化的,有所得必然会导致因失去而带来苦的结果。世法皆是相对的,有生就有死,有聚即有散。普提珈塔提舍比库得到佛陀给他的观想题目后,努力禅..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实功德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实功德「故远离虚伪颠倒,是为真实功德。」什么是虚伪颠倒?大乘教里,世尊常说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虚伪的,分别、执着就是颠倒;远离,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就是真实功德。真实功德,换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