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咒》与《阿弥陀经》

繁体

在平常的课诵或法会里头,当我们诵完《阿弥陀经》后,紧接着便会诵念《往生咒》。一般人总以为《往生咒》只有帮助亡者往生西方的功能,所以在《弥陀经》之后接着念诵。或者为了回向亡者而单独念诵之,是理所当然、毋庸置疑的事。若于平时持诵此咒,则是大大地不妥,恐会招致不幸之事。这么想的人,一来对《往生咒》有很多的曲解;二来则是对佛法有很深的误会。

拔业障得往生

《往生咒》全名为《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根据藏经中一部名为《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的经典所载,此咒是由刘宋时期的求那跋陀罗所译,原咒文出自已经佚失的《阿弥陀经》异译本的《小无量寿经》。在其所附录的《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中约略提到此神咒是龙树菩萨愿生安养、梦感此咒,耶舍三藏诵此咒,天平寺法师,从耶舍三藏口受此咒。

此神咒依咒名,可分为两部分来看,拔一切业障根本为一部分,得生净土为另一部分。前者为诵念者灭除烦恼、业、报三障的根本,使行者累劫以来的罪障能获得减轻,乃至消除。

修行者若于平时便能持诵此咒,则可在现世中获得大利益,如经中所言: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无令怨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稳。日夜六时各诵三七遍,即灭四重五逆十恶谤方等罪,悉得灭除,现世所求皆得,不为恶鬼神所惑乱。而后者则替往生者祈求来生的利益,使亡者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毕竟成佛的殊胜利益。由此看来,略称为《往生咒》实是忽视了此神咒另一重要且积极的功能与意义。

显说秘宣双美

在诵完《阿弥陀经》后,紧接着念诵《往生咒》是有很大意义的。佛陀讲演佛法,依着众生根机而有不同的内容与方式,以言语文字明显说出教法的,名为显,如经、律、论三藏经典。有时则不可从表面而得知者,名为密,如坛场、持咒等。在经藏里头,以一般文字宣说完教法后,再以密咒宣说的经文不在少数,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般若《心经》。

《弥陀经》的经文陈述了净土的依正庄严,也说明了持名往生的殊胜,使行者发起信愿,便是显说。在经文之后,附以《往生咒》,令行者业障消除,再以坚固的信愿力来持咒、持名(行),以净土三资粮毕其功于此向上一着,便是秘宣。显说,则显明所密者;秘宣,则秘传所显者。显密二者,合则双美,分亦无缺。

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中提到:以咒附经,经得咒而弥显。以经先咒,咒得经而愈灵。交相为用。经咒相联,同为修行者灭罪消愆、增福增慧、得生彼国,且正好显示净土持名念佛法门不思议圆通之处。

可作念佛助功

再者,持咒易得一心。读诵经文,虽可随文入观,然而观慧不够者,难收其效,往往寻文思义,不得专一。秘持咒法,但至诚恳切,直下念去,不起分别,易得三昧。论方法之简易,虽不可与执持弥陀圣号相比,但仍可做为助功夫之一,让念佛的功夫有所增进。

虽然然历来《往生咒》为社会大众所误会,却仍不失其价值。明白个中奥妙的人,往往有独诵《往生咒》的事例。经中亦有提及持诵此咒满二十万遍感菩提芽生、满三十万遍亲见阿弥陀佛,此等勉人修持的句子。

姑且不论神咒对自身的好处,若真能体会佛菩萨的悲心与深意,会发现这《往生咒》其实是一种对亡者的祝福,祝福亡者能顺利地往生西方,免去一切的苦厄及障碍,安稳地投向弥陀慈父的怀抱。《弥陀经》中已将西方极乐的庄严做了描述,等待的就是信愿念佛往生的众生。修习净土法门,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要往生。

佛法所给予我们的,不只是趋吉避凶、消灾免难这种现世利益而已,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地,要众生都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时值末法,唯有往生一途,才是千稳万当的解决之道,也才符合诸佛菩萨们的深切期盼。

2024-03-17 13:53

在这八种因缘下行布施,将获得殊胜功德!

在这八种因缘下行布施,将获得殊胜功德!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向比丘们开示: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在八种因缘下行布施,将获得殊胜功德,是哪八种呢?”一者,善于观察适当的时节因缘而行布施。二..

布施一杓饭汁,果报不可思议

芥子般的种子,能长出庇荫众人的大树。布施得福,因果不可思议。在佛陀时代,当时的僧团是不炊爨的,僧众都是到城里去托钵化缘。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们到城中托钵,来到一梵志家门口。屋里忙着煮饭的妇人,忽然觉得..

度化众生记得别把自己「染污」了

有的人觉得自己是大乘行者,现在应该去利益众生。这个是没有错的。但是发菩提心和行菩萨道,第一要把握自己,第二要帮助别人。什么是;把握自己呢? 在发利他心、做利益众生事情的时候,不能染污自己,不能失去道心。..

可以错,但不要错过

每次看央视的《开心辞典》节目,我都很欣赏那些已经取得了很高积分而选择继续答题的选手,钦佩他们的勇气。而有一个选手却是让我体会到了更多的道理,不再是单纯的敬佩,而是有了更深的体会。当时那个选手只剩下最后..

哲人与石匠

哲人与石匠 两个石匠正在山下,挥汗如雨地工作。恰巧,有一位哲人途经此地。哲人就问其中一个石匠:你不觉得做石匠非常辛苦吗?那个石匠点了点头,一脸无奈地说:是的,我每天都要面对一些毫无生命的石头。为了完成一..

因果关系中的三种错见

在因果关系里边,我们推翻了三种不正确的见解。第一个不平等因。第一性的东西在推动,造出一切万物的,大梵天也好,什么也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第二个非因即因。一切哲学里边,把时间或者是空间或者是精神或者是物..

宽运法师:凡事先问自己

宽运法师:凡事先问自己佛教经常让我们亲近善知识,人家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如果我们亲近了善知识,得到善知识的提醒,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天石禅师和一个青年男子偶遇,于是二人结伴同行。..

在做事中修行

在做事中修行昨天晚上,小组共修的内容是《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其中,在第一讲关于“佛教是消极还是积极”的讲解中,导师提到,在佛教的修行里,有一个法门叫做忍辱。其实这个忍辱,跟我们世间上的人所理解的不一样..

宽运法师:佛陀不愿意回答的十四个问题

宽运法师:佛陀不愿意回答的十四个问题宽运法师佛教,就是让我们取智、取善、取涅槃,因为佛教有十四种无记的方法,怕我们在这里面拘泥,不能抽离。当时,有一位叫鬘童子的人,也是有着十四个问题,来请教佛陀。这些..

在山的那边:弟子规生活训练营侧记

在山的那边:弟子规生活训练营侧记(文:转载)(一) 周末,我们一些学生家长,驱车来到位于城市郊区的弟子规儿童生活训练营。这里四面环山,在绿树蓝天的环绕下,中间有一汪清泉,岸边有一个小树林,陈设着石桌石凳,..

仁清法师:怎样修行才能灵验-

仁清法师:怎样修行才能灵验?问:怎样修行才能灵验?答:灵验就是相应。怎样才能相应?我们可以这样说,诸多条件都如法,方方面面都如法,我们才能够相应。这个灵验程度大小,取决于如法的程度,相应的程度。这个相应..

圣开法师:什么叫慈悲

圣开法师:什么叫慈悲 什么叫慈悲 一般人都知道,孔孟谈「仁义」,耶稣讲「博爱」,佛教行「慈悲」,其意义是:宽惠正直,爱人无私为仁义;神爱世人为博爱;如果说,慈爱与同情,加之以怜悯,为慈悲的话,尚不能完全..

周泳杉老师:有余力 则学文

周泳杉老师:有余力 则学文“有余力,则学文”,指的是什么?经典。有老师还要有什么?教材,还要有教具,学文。为什么叫余力学文?它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不是孝悌、谨信做完了之后,有空再来读书,不是这个意思。这..

地藏经略谈佛、佛教、佛教的世界

地藏经略谈(四)佛、佛教、佛教的世界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

周鹏-老将对冠军渴望更强烈 再赢一场需平常心

周鹏:老将对冠军渴望更强烈 再赢一场需平常心北京时间5月2日消息,CBA总决赛昨晚继续进行,广东队在客场128-118再次击败新疆队,总比分3-0领先,距离队史第九座CBA冠军奖杯只有一步之遥。广东男篮队长周鹏赛后表示,..

达真堪布:因果面前 一顿饭和一条命怎能等同

现在我们天天做课、打坐、念佛,在别人看来这也是一种累,一种苦。实际上你真会做课,真会打坐,真会念佛了,一点点也不苦,这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关键是心,倘若调整不好自己的心,你永远会累、会痛苦,想逃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