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及解译

繁体

原文: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解译:尔时,无尽意菩萨他是东方世界普贤王如来处,修行的一位菩萨,因为倒驾慈航,在人间五浊恶世,协助释迦牟尼佛传播佛法、真理、智慧。在灵鹫山的法华盛会上,无尽意菩萨带了五百多位信徒来向释迦牟尼佛请示佛法,他为了要让跟随他的信徒,都能体会观世音菩萨的成就因缘,于是在法华盛会里,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双手合十,向释迦牟尼佛问法。说道: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样的因缘称作观世音?这个世尊,主要在称呼释迦牟尼佛,他是佛教的教主,也是佛教本师的尊称。

他像一个慈祥的父亲,在人世间指导世人修行的方法,所有的大弟子们,都是经过他的大般若经典说法后,而能一一印证了生脱死,到达心灵的故乡,最后也都能够授记成佛,所以他是一位三界的导师,对三界导师的尊称,就是形容人世间至高无上的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什么因缘才会被称做观世音?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回答说道:善男子(这个善男子指的就是无尽意菩萨),凡是追求、护持、弘扬真理的人,我们都可以 称他为善男子或善女人。

若是千百万亿众生,遭遇到苦厄危难的时候,他们只要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或在心里专心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同时也能立即检讨、修正自己偏见言行的心念,让自己的内心产生出观世音菩萨慈悲喜舍的智慧法力,(观世音菩萨的法力就是慈悲喜舍的光明心地。)那个时候,就能立即解脱内心里,千百万亿的烦恼,大家必须了解,观世音菩萨是宇宙大爱的展现,所以也代表着宇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能量,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内心里生出慈悲之心,追求佛法、真理、智慧,并实践力行时,自然就能体会出,所有智慧生命的真意。

所有的佛法,都是从我们的心出,从我们的心入,如果不是从心出心入的话,那就不叫佛法,那就叫做魔法。所以佛教被称之为心教,完全是在强调锻炼内在心灵功课的宗教。当吾人能将佛法从心入、从心出的去学习,自然就能解脱内心无量百千万亿世俗的烦恼,因为它们会障碍我们接受真理、追求佛法的心地。

一个人如果掉入自己内心烦恼压力的欲望大火里时,因为心中持守清凉的戒律(代表自爱与分寸),有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邪见。不杀生、不拿别人的东西、不邪淫、不打妄语、不犯邪见戒,这就是持守五戒,修持禅定的慈悲之心,内心的烦恼和业障自然就会停止。为什么呢?

因为持戒修定,在梵文翻译成中文时,就是清凉之意,所有持戒的人,内心都很清凉。当我们觉得烦恼和业障很闷很热,好像欲望之火不断逼迫般,当吾人的内心能够立即忆念发出慈悲之心时,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祥和的心念)便能立即停止,欲望之火不能再烧。如果一个人掉入内心的贪、嗔、痴, 贡高我慢和疑惑的生死苦海时,心里如果能够勇猛的发出大菩提心,这大菩提心就是自动自发,自愿用自己的财物或生命传播佛法、真理、智慧来利益他人,这就是发大菩提心。

发大菩提心就是观世音菩萨慈悲智慧的代表,也是和观世音菩萨道感神交的唯一方式,你感应了观世音菩萨的真理和威神之力,就能超越六道生死苦海,到达心灵的故乡。这样就不会产生贡高我慢的心,才能够真正解脱所有烦恼,这是所有正信佛教徒都必须了解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学习、用心体悟。当你掉到自己欲望的大海时,立即就会漂流到浅处,因为你心中供奉着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智慧,那浅处所指的就是心灵的故乡,心灵自在的彼岸。发大菩提心是自动自发的,绝不是别人逼你,也不是失意时的心灵借口。

如果有众生,为了追求真理,而进入佛法的智慧大海里,透过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万行也就是在诠释一个修行学佛的人,为了追求真理而进入佛法的智慧大海,去探取这些修行的功德,也就是在修行的过程里,内心的贪嗔痴三毒尚未灭除,它就会像黑风一样,在你心里掀起了烦恼的巨浪,而漂流到凶狠阴暗的罗刹鬼国,你的身体就等于船舫去遇到修行的障碍,而你马上就会有动摇、倒退之心,不想学了,不要学了,这贪嗔痴三毒是障碍所有学佛修行之人最大的因素。

因为你想学佛,你想修法,想探取所有清净解脱的法财,结果在修行路上,你随时都会受到你自己的贪、嗔、痴三毒来障碍你自己,这时候,罗刹鬼国的意思就是指吾人内心阴暗凶险的三毒心地。最可怕的贪嗔痴三魔就会掀起内心的狂风巨浪,如果此刻你能生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平等之心的时候,这个令人烦恼的贪、嗔、痴毒烦恼波浪,就会立即风平浪静,因为你发出的愿力越大,所以心想事成,降服自己贪 嗔痴的自觉能力就更大了。就因为这种因缘,所以观世音菩萨在人间世界为所有众生大慈拔苦,大悲予乐。

如果有众生能一心称名,一心称名就是指众生从内心里,生出一个慈悲喜舍之心,没有第二种心,我们称其为一心供养,因为众生受到六根、六识、六尘的迷障而产生了十八种心相,眼,耳、鼻、舌、身、意(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色、声、香、味、触、法,这十八种法界心相完全都是从六根六识六尘里延伸而来。所以,世俗众生都是受到六根、六识、六尘的迷障,而束缚了自己的真心,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着挂碍、充满着不自在。

因此欲成就慈悲喜舍的观世音菩萨法力,就要在内心升起慈悲喜舍的心念,这样就能够化解世间的迷障和束缚,如果有人受到这些迷障之害,这种迷障主要是形容众生愚昧无知的执着,会像钢刀一样来伤害我们求道的心,只要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一心供养观世音萨,就能够让自己内心愚昧邪见的钢刀,瞬间化成段段损坏,而感应那观世音菩萨慈悲喜舍的法力,当内心产生正知正见的想法和心思的时候,就能得到这种慈悲智慧的洞悉和感应,因此摆脱一切灾难苦厄。 2024-03-17 13:53

在每一步中修行

在每一步中修行前行准备适逢假期,班级师兄们因缘具足,共赴五台山朝台之路。我对朝台这件事并没有做深入了解,内心向往着和师兄们的朝圣之旅,并沉浸在殊胜行程的期待中。行程如期来到了,在火车站和师兄们集合前往..

圣宇法师主讲:无量寿经036

圣宇法师主讲:无量寿经036《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亦称《大阿弥陀经》(参阅汉译版本),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

原来读诵楞严咒可以改造命运

原来读诵楞严咒可以改造命运“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我们所要改造的命运,不单是要改变今生之中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而且要创造未来生中受大安乐,不受诸苦的福报。才是一生中所追求最究竟最彻底的事情..

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

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问: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答:魔怨是指烦恼,佛在《八大人觉经》里有提到四种烦恼,也就是四种魔: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魔是折磨,怨是犯害,所以必须要认清楚、要精进,你的精神、时间..

嘎玛仁波切:如黄金线般的法脉传承

嘎玛仁波切:如黄金线般的法脉传承导语:佛陀说:“依法不依人”。清净的法脉传承,犹如一条纯净无染的黄金线,没有自创的人,没有自封的人,更没有后来加进去的人,脉络清晰,来源清净。带着慈悲,依教奉行,弘法利..

小心修行的女人,切记!

小心修行的女人,切记!遇到修行的女子要小心,她们如同佛前的青莲一般,幽香而自远......一、没有嫉妒心的女子,神态会恬静,脸如秋月般静美;二、没有嗔恨心的女子,常有柔顺似水的品行,眼神会非常清纯而水灵;三、..

圣开法师:不学蛇行法

圣开法师:不学蛇行法不学蛇行法世人都知道,「蛇」是一种冷血动物,属于圆筒状的爬虫类,尾长无足,体有细鳞,不能直行,以伸缩筋骨,匍匐于地,弯曲而行。头尖成三角,尾较短的乃是毒蛇,著名的有蟒蛇、赤练蛇、蝮..

四比丘论苦因 佛说世间最苦之事

四比丘论苦因 佛说世间最苦之事 佛陀于舍卫国时,一天,有四位比丘于树下讨论:“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第一位比丘感叹地说:“天底下没有比淫欲更苦的了。”第二位比丘则说:“嗔恚才是天底下最苦的事。”第三位..

降服欲心

降服欲心现代人的欲望重,罪孽也重,弟子过去的行为也是这样。以前干过太多错事,诸如看黄片,色情小说,还唆使别人看黄片,发表一些不恰当的图片。过去的淫心太重,老是在欲望里打转,出离不得。曾有戒淫的想法,但..

圆通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唐朝大理南诏时代

圆通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唐朝大理南诏时代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区内,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圆通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圆通寺,它始建于唐朝大理南诏时代,..

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吗

大家是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的,只要不给其它的人造成影响就可以了,听诵地藏经对大家的来说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只要坚持的听诵,那么就是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功德和利益,甚至是对地藏经的经文也会感悟。大家在听诵地..

可以播地藏经吗

地藏经是可以播放的,这也算是一种修行方式。经常播放地藏经对自身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提高记忆力,可以让大脑变得灵活,还可以解决烦恼,可以培养定力等等。只是地藏经的播放也不能随意进行,师兄需注意几点,这样在..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佛门当然讲福报。佛陀教授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在帮助我们积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修行和世间福报的关系,就像烧柴火做饭的同时会产生炊烟一样,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福报,而自然会伴..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如此。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婚姻不顺利,天天愁眉苦脸。如果女人爱嫌弃,往往命是不好的。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嘛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

宋冯珉《净土圣贤录》

冯珉,上虞人。少事游猎,有巨蛇,为乡民患,珉杀之。虑蛇为怨,乃皈心佛法,回向西方。修忏,诵佛名,如是十年。一夕,请净业友数人,同诵阿弥陀经,唱佛号,次诵普贤忏罪往生偈已,即端坐合掌而终。(佛祖统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