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译文

繁体

佛说四十二章经译文

当时,世尊成就佛道,这般思惟:离开欲望,安于寂静,是最殊胜的。安住大禅定,能降伏一切魔道。爱欲生于贪心和愚痴。禅定是智慧的资料。所以世尊,刚开始就说,离欲是最殊胜的,然才劝导,安住禅定降伏魔道。

佛言:辞别亲人,出家修道。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明白无为佛法。便称之为沙门。 恒常受持二百五十条戒律,修行四谛真道,精进志向,内心清净,成就阿罗汉。

佛说,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寿命长久,震动天地。

其次是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后,灵魂往升至第十九层天,并在那层天界证得阿罗汉果。

其次是斯陀含。斯陀含者,历经一次往生,再历经一次返还人间,即证得阿罗汉,即证得阿罗汉果。

其次是须陀洹。须陀洹者,先后历经七番生死后,即证得阿罗汉果。

爱欲已经断了的人,就如同四肢已断,不能再使用。

佛说:出家沙门,断欲望,去掉爱念,认识到内心的源头,明白佛法甚深道理,悟出佛法的真实本意是无为之法。内心其实并无所得,向外也无所求,心既不拘泥于真道,也不结下善恶业报的

缘。心中其实不存念头,身体其实没有作为,也不是在修行,也不是在证悟。不历经诸果位,使自己进入最崇高的境界,这就称之为道。

佛说:剃除胡须、头发,成为沙门。接受佛法沙门,去除世间的资财。乞食,够量即止。每日中午进食一餐,树下过一宿。谨慎啊!不再多要。凡使人愚昧蒙蔽的,就是爱念和欲望。

佛说:什么是众生?因为依靠一切虚假因缘,所以称为众生。

对众生而言,以十类事为善,以十类事为恶。是哪十类事呢?身体犯的有三类,言语犯的有四类,意念犯的有三类。

身体犯的三类是:杀生、偷盗、行淫。

言语犯的四类是:两舌、恶骂、妄语、绮语。

意念犯的三类是:嫉妒、嗔恨、愚痴。

不信三尊(佛法僧),把邪恶当成真。优婆塞履行五戒,不懈怠退失。奉行这十善事,必然得道。

佛说:人有众多过错,不知忏悔,立即停息其恶念。所以罪恶归赴其身,如同水归赴大海,自然累积深广。人有罪恶,知错改过,转而行善。那么罪恶日日消灭,将来遇到并获得真道。

佛说:有人愚昧,把我当作不善。我以四等慈,守护救济他们。愚昧人再次以恶行相对,我再次以善相应。福德之气,常在这里。而损害之气、和沉重祸殃,反在对方。

佛说:有人听说佛道,是持守大仁慈的。人以恶相对,佛门以善相应,所以故意前来骂佛。佛默然不答,并怜愍那愚痴、迷蒙、癫狂的行为。

骂声停止后,佛问:若你以礼待人,人却置之不理,那你算有礼貌吗? 那人回答道:算啊。 佛说:你今日骂我,我置之不理。那你带来的祸,归在你自己身上。犹如回声,应声音而有;影子,随身形而有,终是不能消失、分离。谨慎啊,不要犯恶。

佛说:恶人害贤人,犹如仰天吐唾沫,唾沫到不了天,却落回自己身上。犹如逆风扬起尘沙,尘沙吹不到对方,却吹回自己身上。贤德不会被毁坏,但祸害却必然毁灭自己。

佛说:人修道,务必博爱。心怀怜愍,广博施舍。教化品德是莫大的施舍。持守志向,奉行真道,福报甚大。

见人在布施真道,旁生欢喜心,也能获得福报。

弟子问:那么,布施的福报,不是被分掉了吗?

佛说:好比火炬中的火。有数百千人,各持火炬来点,或拿去煮食、或拿去照明。而原本的火源,却依然如故。福报也是这个道理。

佛说:以饭食施舍给一百个世俗人,不如施舍给一个善人。

以饭食施舍给一千个善人,不如施舍给一个持守五戒的人。

以饭食施舍给一万个持守五戒的人,不如施舍给一个须陀洹者。

以饭食施舍给一百万个须陀洹者,不如施舍给一个斯陀含者。

以饭食施舍给一千万个斯陀含,不如施舍给一个阿那含者。

以饭食施舍给一亿个阿那含者,不如施舍给一个阿罗汉者。

以饭食施舍给十亿个阿罗汉者,不如施舍给一个辟支佛。

以饭食施舍给一百亿个辟支佛,不如供养给一尊佛。为了救济众生,求学佛法。

以饭食施舍给善人的福报最深重。

世俗人侍奉天地鬼神,不如孝敬父母二亲。父母是最神圣的。

佛说:天下有二十个难处。贫穷人,布施难;豪强富贵人,学道难; 想掌控生命,不死难; 得见佛经难; 出生在佛世难; 忍住美色,离开欲望难; 看见好东西,不求难;有势力,不利用难;

被人侮辱,不生气难; 遇到事情,不起心动念难; 广学佛法,深加钻研难; 不轻视,未学佛法的人难; 灭除傲慢难;遇见善知识难; 看见本性,学习真道难; 对境界不动心难; 善解众生,用方便

方法教化难; 随即教化救度人难; 平等心对待万物难;不说是非难。

有位沙门问佛:什么因缘,能够得知道前世命途? 佛说:真道是无形的,光是懂得法理,没有什么益处。要持守志向,履行在行为上。好比磨镜,污垢去除了,明净存留,便能照见自己。

除欲望,守住空寂,便看见真道,知道前世命途。

佛说:什么是良善?只有履行真道,才是良善。什么是最大?志向和真道相合,是最大。 什么是多有力量?忍辱最强健。 什么最明亮?污垢去掉,恶行消灭,内心清净无暇,是最明亮。未有天

地之前,就获得了今日。十方所有,未尝不见,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闻,获得一切智慧,这样就称之为明。

佛说:人心中怀爱欲,就看不见真道。好比把五色彩,投入污浊水中,尽力搅浑,众人临近水边,无人能见到身影。爱念和欲望交错,心中起了浑浊,所以看不见真道。若人能渐渐明白,忏悔接

近善知识。那么污秽去除,水清澄,就能照见自己形象。

好比锅下燃烧猛火,锅中的水沸腾,锅上盖着布。众生临近锅,照自己形象,也没人能看见。

本有三毒(贪嗔痴),在内心沸腾,又有五盖覆盖在外。所以人终不能看见真道。内心污垢除尽,就能知道灵魂从何处而来,死后去何方。诸佛国土和道德在何方。

佛说:人修道,如同拿着火炬,进入黑暗的房间中。黑暗立即灭去,光明独存。学习真道,认识真理,那么愚痴灭去,无不光明。

佛说:我用什么心念,念道?我用什么行为,行道? 我用什么语言,传道? 我心念真道,不忘片刻。

佛说:观看天地,心念:这不是永存的。观看山川,心念:这不是永存的。观看万物形象丰富多彩,心念:这不是永存的。内心这般想,得道就快了。

佛说:一天要做什么?常内心念道,履行在行为上,成就信根。这么做福德无量。

佛说:好好思量下身中的四大,它们各自都有名称,都叫无我。这个身体,是我寄生的地方,它不会长久。这事就如同幻影。

佛说:人随情欲,追求花名(即将凋谢的艳丽),就好比烧香。虽然众人都闻到了香气,但香熏出了香气,自己却烧掉了。愚昧人贪恋流逝的世间名誉,不守真道,花名的祸患,危及自己,将来要后悔。

佛说:财物和美色对人来说,就好比小孩贪恋刀刃上的蜜,蜜还不够一顿饭的量,舌头却有被割掉的祸患。

佛说:人被束缚于妻子、儿女,被束缚在珍宝般的屋宅中,超过被投入牢狱、戴上脚链和手铐、被铁链锁起来。入狱还有释放的时候,但对妻子、儿女的情爱欲望,即使面对虎口般的危险,也甘心情愿投入。这人如同犯罪,被判无期徒刑。

佛说:对爱恋产生的欲望,不比对身体产生的欲望大。对身体产生的欲望,没有比它更大的了。幸好世间仅有一个色欲,若有二个这般的欲望并存,普天之下,无人能修道。

佛说:爱欲对于人来说,如同拿着火炬,逆风而行。愚昧人不放下火炬,必有烧手的祸患。贪淫、恚怒、愚痴的毒患,在人身体中。若不早通过真道,断除这祸患,必有危险的祸殃。犹如愚昧贪心的人,拿着火炬,(逆风而行),烧自己的手。

当时,有天神献玉女给佛,想试探佛的意志,观察佛道。佛说:包裹着众多污秽的皮囊,要来何用?它可以欺骗世俗人,但难撼动(佛)六通。去吧,我不需要。 天神对佛更加尊敬,因而问佛道的真意。(佛就为其解说),天神获得了须陀洹果。

佛说:修道的人,犹如漂在水中的木头,随流而行。如果它不碰触左边的岸,也不会碰触右边的岸;也不被人拿走,也不被鬼神遮掩;不因水流回旋而停留,也不腐烂。我保证这木头会流入大海。人修道,不被情欲诱惑,不被一切邪恶欺骗,精进修行不怀疑。我保证这人,必定得道。

佛告沙门:谨慎啊!不要相信你的意念,你的意念终不可相信。谨慎啊!不要与女人身体相会,与女人身体相会,会生出祸患。等到得阿罗汉果,才能相信你的意念。

佛告沙门:谨慎啊!不要看女人。即使看见,也当作没看见。谨慎啊!不要和她说话。如果要和她说话,要告诫自己的心,当在正念中:我是沙门,处在污浊世间中。应当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观想年老女性,如同母亲;年长女性,如同姐姐;年轻女性,如同妹妹;稚幼女,如同女儿。要对她们以礼相敬。意念中要特别认真的思惟。从头看到脚,再看看体内。身体里有什么?装的只是污秽的体液,和不净的种子。这样观想,就能解开欲念。

佛说:人修道,远离情欲,当如同草遇见大火。修道人见到爱欲,一定要远离。

佛说:有人患上淫欲,不能自拔。他把斧头刀刃对准阴部,准备割掉。佛对他说:割掉阴部,不如断除淫心。心是引领者,心若止念,跟从者也都停息。如果邪心不止,割掉阴部又有什么益处?片刻就死去。 佛说:世俗人见解颠倒,如同那位愚痴人。

有位童女与一位男子,(讲好时间相会亲热),但到了时间,男子却没有来。童女自我后悔道:欲望啊,我知道你的本来面貌。欲望的念头,是从思想中生起的。如果我不思想你,那么你就不会生出。 佛走在路上,听到这偈颂,对沙门说:记住!这是迦叶佛的偈颂,流传在世间。

佛说:人从爱欲中生出担心,又从担心中生出害怕。没有了爱,就没有担心;没有担心,就没有害怕。

佛说:人修道,如同一人与万人战斗。这人身披铠甲,操起兵器,出门准备战斗。这人或是怯弱败退,或是半路退回,或是格斗至死;或是大胜回国,升迁高位。人能牢牢把持内心,精进勇锐,不被流传的世间癫狂愚昧语言迷惑。欲望灭去,邪恶完尽,必然获得道果。

有位沙门,夜里诵经,甚是感慨万千。他后悔自己的罪行,(自愧不如),准备退却。佛呼唤沙门,问:你在家时,擅长什么? 沙门回答道:常弹琴。 佛问:弹琴时,若缓慢拨弦会如何? 沙门回答:不会发出声音。 那么,急切拨弦会如何? 沙门回答:弦被崩断,声音就不响了。 那若是急缓适中,又会如何? 沙门回答:各音色适中。

佛告沙门:学道也是这样。把持住心,调节适中,真道就可得到。

佛说:人修道,犹如炼铁。炼到后面,污垢去掉,炼成的铁必然好。学道渐深,内心污垢去掉。精进,就接近真道。如果心急,身体就疲劳。疲劳,意念生烦恼。烦恼,就会退却戒律。戒律退却,反而变成罪恶。

佛说:人修道,(过程)也是苦的。不修道,(状态)也是苦的。思惟一下:人从出生到衰老,从衰老到生病,从生病到死亡,这些痛苦无量。人心烦恼,积累罪恶,所以生死轮回不息,历经的苦难以述说。

佛说:人离开恶道,生成人身难。生成人身,能不成女身,生成男身难。 生成男身,能身体六根完好难。 六根完好,能生在中心国度难。 生在中心国度,能遇见并奉行佛道难。奉行佛道,能遇到得道的人难。 遇到了得道的人,能生在菩萨家难。 生在菩萨家,能对三尊起信心,值遇佛出现世间难。

佛问沙门:人的生命在多久之间? 沙门回答:在数日间。 佛说:你还未在佛道中。 又问一沙门:人的生命在多久之间? 回答:在吃饭间。 佛说:你也还未在佛道中。 又问一沙门:人的生命在多久之间? 回答:在呼吸间。 佛说:善哉,你可谓是在佛道中了。

佛说:弟子虽然离开我数千里之外,若能忆念佛门戒律,必然得成道果。有人虽然在我左右,但意存邪见,最终不能得道。其实,佛法在于实践。有人虽然靠近我,但不修行,又有什么万分之一的好处呢!

佛说:人修道犹如吃蜜,无论是蜜的中间,还是边上,都是甜的。我的经文也是这样,经文义理能使人快速成就,奉行的人得道。

佛说:人修道,能拔除爱欲的根,好比摘下悬挂着的珠子。只要一一摘除,总会有摘尽的时候。罪恶除尽,就得道了。

佛说:沙门行道,如同牛背着负担,行走在深泥潭中。疲惫至极,不敢左顾右盼。牛想要出离泥潭,得到歇息。沙门视情欲,当甚过那深泥潭。直心念道,就可免去一切苦。

佛说:我视诸位王位、侯位,如同尘土间的缝隙。视金玉珍宝,如同瓦砾。视洁白的丝缎衣服,如同破布。视大千世界,如同一颗青果。视充盈的池水,如同抹在脚上的油。视方便的救度法门,如同宝船聚集。视无上的大乘佛法,如同梦见黄金编织的丝缎。视佛道,如同眼前的花。视禅定,如同须弥山般高大的柱子。视涅盘,如同昼夜都醒着。视颠倒正道,如同六条龙,狂乱舞动。视平等,如同一块真地。视兴衰变化之理,如同四季的树木(春来茂盛,秋去飘零)。

附:《四十二章经》原文

2024-03-17 13:53

在每一步中修行

在每一步中修行前行准备适逢假期,班级师兄们因缘具足,共赴五台山朝台之路。我对朝台这件事并没有做深入了解,内心向往着和师兄们的朝圣之旅,并沉浸在殊胜行程的期待中。行程如期来到了,在火车站和师兄们集合前往..

圣宇法师主讲:无量寿经036

圣宇法师主讲:无量寿经036《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亦称《大阿弥陀经》(参阅汉译版本),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

原来读诵楞严咒可以改造命运

原来读诵楞严咒可以改造命运“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我们所要改造的命运,不单是要改变今生之中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而且要创造未来生中受大安乐,不受诸苦的福报。才是一生中所追求最究竟最彻底的事情..

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

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问: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答:魔怨是指烦恼,佛在《八大人觉经》里有提到四种烦恼,也就是四种魔: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魔是折磨,怨是犯害,所以必须要认清楚、要精进,你的精神、时间..

嘎玛仁波切:如黄金线般的法脉传承

嘎玛仁波切:如黄金线般的法脉传承导语:佛陀说:“依法不依人”。清净的法脉传承,犹如一条纯净无染的黄金线,没有自创的人,没有自封的人,更没有后来加进去的人,脉络清晰,来源清净。带着慈悲,依教奉行,弘法利..

小心修行的女人,切记!

小心修行的女人,切记!遇到修行的女子要小心,她们如同佛前的青莲一般,幽香而自远......一、没有嫉妒心的女子,神态会恬静,脸如秋月般静美;二、没有嗔恨心的女子,常有柔顺似水的品行,眼神会非常清纯而水灵;三、..

圣开法师:不学蛇行法

圣开法师:不学蛇行法不学蛇行法世人都知道,「蛇」是一种冷血动物,属于圆筒状的爬虫类,尾长无足,体有细鳞,不能直行,以伸缩筋骨,匍匐于地,弯曲而行。头尖成三角,尾较短的乃是毒蛇,著名的有蟒蛇、赤练蛇、蝮..

四比丘论苦因 佛说世间最苦之事

四比丘论苦因 佛说世间最苦之事 佛陀于舍卫国时,一天,有四位比丘于树下讨论:“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第一位比丘感叹地说:“天底下没有比淫欲更苦的了。”第二位比丘则说:“嗔恚才是天底下最苦的事。”第三位..

降服欲心

降服欲心现代人的欲望重,罪孽也重,弟子过去的行为也是这样。以前干过太多错事,诸如看黄片,色情小说,还唆使别人看黄片,发表一些不恰当的图片。过去的淫心太重,老是在欲望里打转,出离不得。曾有戒淫的想法,但..

圆通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唐朝大理南诏时代

圆通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唐朝大理南诏时代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区内,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圆通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圆通寺,它始建于唐朝大理南诏时代,..

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吗

大家是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的,只要不给其它的人造成影响就可以了,听诵地藏经对大家的来说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只要坚持的听诵,那么就是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功德和利益,甚至是对地藏经的经文也会感悟。大家在听诵地..

可以播地藏经吗

地藏经是可以播放的,这也算是一种修行方式。经常播放地藏经对自身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提高记忆力,可以让大脑变得灵活,还可以解决烦恼,可以培养定力等等。只是地藏经的播放也不能随意进行,师兄需注意几点,这样在..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佛门当然讲福报。佛陀教授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在帮助我们积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修行和世间福报的关系,就像烧柴火做饭的同时会产生炊烟一样,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福报,而自然会伴..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如此。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婚姻不顺利,天天愁眉苦脸。如果女人爱嫌弃,往往命是不好的。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嘛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

宋冯珉《净土圣贤录》

冯珉,上虞人。少事游猎,有巨蛇,为乡民患,珉杀之。虑蛇为怨,乃皈心佛法,回向西方。修忏,诵佛名,如是十年。一夕,请净业友数人,同诵阿弥陀经,唱佛号,次诵普贤忏罪往生偈已,即端坐合掌而终。(佛祖统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