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不应说缺陷,全莫思他过(一)

繁体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佛法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能有机会一起学习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的《大乘修心七要初学易入菩提之道》,这不仅是今生,更是百千万劫以来稀有难得的幸运。有多少学佛人渴望听闻这部伟大的法教,但因福报欠缺,障碍重重,无缘修学。所以要分外珍惜。

从另一个角度说,虽然我们有福报学习,但福报并不圆满。因为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代,我们的福报、信心没有具足,没有能够亲自听闻佛陀的讲法而获得解脱,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时至今日,我们又轮回了两千多年,进入了末法时代,福报更欠缺了,大家因为无法亲自去聆听尊贵的大宝法王的开示,只能在这里听我讲法,显得有些美中不足。虽然如此,佛陀告诉我们要“依法不依人”,虽然我没什么修证,但宣讲的是来自佛陀的殊胜教言,是大乘佛法的精髓,只要大家专心听闻,还是会得到极大的利益。

现在大家有了听法的机会,能做到专心也是很不容易的;即使专心闻法了,能做到牢记不忘也很难;即使没有忘记,还能把所听之法用来对治烦恼就更困难了。如果所听之法没能在熄灭烦恼上起到作用,那么所得到的功德和加持力都很有限,因此冈波巴大师告诫我们:同时闻思修佛法是不会错的。

我们在听到一句佛法的当下,就要尽力思维,就要与自身的行为进行比对,要看到自己的缺陷,然后立刻用这句佛法来修正自己。珍惜每个当下,闻思修同步进行,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想先听闻,以后再慢慢实修,将来还能不能有实修的机会就很难说了。

修行要像买衣服一样,先要了解自己缺什么衣服,购买能力如何,自己的身材,还要了解衣服的质量,当下流行的审美观等等,要从各个角度反复挑选。

修行也是这样,首先要依照佛法来对比自己,知道自己哪一种缺点最严重,哪一种法自己最需要。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先行对比,这样,修行就会像吃饭、买衣服一样,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下面要讲解的两句正是我们大家身上普遍存在的缺点,是我们非常需要的法教,大家要试一试闻思修同步。

一、不应说缺陷

“缺陷”是指他人的缺陷,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的缺陷,一种是出世间的缺陷。世间的缺陷有很多种类,有些人生理上有缺陷,比如聋哑人、残疾人;有些人性格上有缺陷,或是工作上有缺陷、婚姻家庭有缺陷等等。出世间的缺陷也有很多种,比如有些修行人的信心退失了,或是破戒了,或是被寺庙开除了、被上师放弃了等等。人无完人,所以他人的缺陷随处可见。

《修心七要》为什么要求我们“不应说缺陷”?理由很多,下面给大家逐一介绍。

第一,宣说他人的缺陷,不仅会伤害他人,自己也会遭受相应的恶报。

佛经里记载了很多这样的公案:曾经有一个人很善于爬树,另一个人就讥讽他:“哇,你简直像一只猴子!”后来这个讥讽别人像猴子的人死后却投生为猴子,多生多世以后才得以投生为人,而且长得非常丑。因果的规律就是这样,如果你一直讥讽盲人,自己将来就会变成盲人;你喜欢讥讽别人什么,自己将来就会变成什么。现在很多人遭遇车祸,身体遭到了严重的损害,落下了残疾,可能就是由于前世讥讽过残疾人吧。

所以,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保护他人,佛教不允许我们说他人的缺陷。

第二,我们的眼睛不可信任。

我们凡夫认知世界、判断他人的工具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六根都是无明、我执的产物,都是错误的工具。如果我们的六根是正确的,根本就不需要学佛。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说:眼耳鼻舌非证量,身和意亦非证量。

证量是指能够正确衡量外物的工具。可惜我们身上没有一个工具是靠得住的。首先,我们的六根非常有局限性,例如眼睛,太远看不见,太近看不见;太大看不见,太小也看不见;太黑看不见,太亮也看不见……六根都是如此。其次,六根还很不稳定,比如说,今天觉得某个人很真诚,明天可能就会觉得他虚伪;听别人谈论某个人时,我们会觉得这个人太坏了,一旦亲自与他交往,却会发现他其实很善良。我们的六根就是这样摇摆不定,很有缺陷。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会看到别人有缺陷,正是因为自己的眼睛有缺陷。佛陀曾经拿一杯水做过比喻:地狱道的众生业障深重,一杯水在他们眼中是烧红的铁汁,碰到了就会感受烧灼之苦;饿鬼道众生看这杯水是一杯脓血;海洋里畜生道的众生看到这杯水,会认为是它们的住处;在我们人类眼里,看到的就是一杯水;天人的业障比人类清净很多,所以这杯水在他们眼里是一杯甘露;八地菩萨看这杯水是庄严的玛玛吉佛母;在佛陀眼里,这杯水是圆满的大法界,这才是一杯水最正确的真相,这才叫证量。

因此,当我们看到别人的缺陷时,不要太当真,要意识到我们的眼睛是靠不住的,就像戴了一副有色眼镜。要想看到真实的颜色,必须先摘掉眼镜;要想看到别人的真面目,必须先摘掉无明的眼镜。

总之,我们的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舌之所尝、身之所触、意之所思,全部都是错觉。我们的六根不可信任,只是暂时用来维持生存的工具。当然,更是我们造业的工具。所以“不应说缺陷”。

第三,我们诽谤的人可能是菩萨。

一个人的外相有缺陷,不等于他内在不具备证悟。很多菩萨为了度化众生,会特意示现为非常丑陋的外相,甚至显现为动物。作为一个业障深重的凡夫,我们没什么机会看到一位相好庄严的菩萨,我们只能看到化身为凡夫的菩萨,却又没有能力识别。如果我们诽谤的那个人恰恰是一位菩萨,那就太糟糕了。噶玛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里说:诽谤诸菩萨之罪,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义罪。

意思是说,有一种非常可怕的恶业,这种恶业比杀死整个三界的众生还严重,就是诽谤菩萨。而且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恶业。

为什么说诽谤菩萨毫无意义?我们造其他的恶业,诸如贩卖海鲜、做烟酒生意等等,是为了谋生赚钱、养家糊口,为这样的目的造业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是诽谤菩萨对我们有什么利益?有什么必要?不说的话又有什么损失?什么损失也没有。可一旦说了,就比杀光三界众生的恶业还严重,那何必呢!所以说毫无意义。

俗话说:祸从口出。我们千万要管好自己的嘴,要给自己的嘴上锁,然后把钥匙交给别人。佛法里有很多方法让我们避免造下这种毫无意义的恶业,修持八关斋戒,要求我们保持止语,这就是一个好办法。连说话都禁止了,怎么有机会去诽谤菩萨呢?

第四,一切众生如母。

大乘佛法的精髓是什么?是“视一切众生如母”。因此,说别人的缺陷,就等于说自己母亲的缺陷。母亲那么辛苦地养育我们,为我们付出生命都在所不惜,我们怎么能忘恩负义地说她的缺陷呢?

第五,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众生和佛陀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有业障清净和不清净的差别而已。佛陀的业障已经清净,凡夫的本质还没有从业障的覆盖中展现出来,但二者的佛性平等无差。佛陀是过去的众生,凡夫是未来的佛陀。因此,说一个众生的缺陷,就等于诽谤未来的佛陀。

第六,一切众生都是我们修行的助缘。

要想成佛,必须圆满两种资粮——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福德资粮全部要依赖众生,所以众生是对我们修行最好的助缘,对我们的恩德等同于佛陀。如果我们不但不感恩,反而要说众生的缺陷,那就等于障碍了自己的成就,拖延了自己的成佛时间。

第七,口臭。

常常造口业的人,口臭会非常严重,再高档的香水也遮不住。因此,哪怕是为了避免口臭,我们也不要再说别人的缺陷啦。

(一)引用两段论典

无著贤大师在《佛子行三十七颂》里说:

因惑说他佛子过,徒然减损自功德。

故于大乘诸行者,不道彼过佛子行。

“因惑说他”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正因为我们有无明之惑,才会谈论他人的过患。如果我们没有惑,六根清净了,根本就看不到别人有缺点。一台照相机,假如我们把功能调成了黑白,那么照出的任何图像都是黑白的。如果我们想要照出彩色的图片,必须要调换照相机的功能。

所以,当我们看到他人的缺陷时,马上要意识到:哦,这是我自己还没修好,虽然我念了那么多咒,修了好几遍四加行,但还是能看到他的缺陷,要继续努力!

“徒然减损自功德”,说他人的过患,最大的损失就是我们自己的功德会白白地被毁灭。我们要想保存、增长功德,那就要管好我们的嘴。

“故于大乘诸行者,不道彼过佛子行。”看到了其他佛弟子的过失,首先要保持沉默,然后反省自己,这是佛弟子如法的行为。

我翻译了第三世大宝法王的一段开示,跟大家分享:

观察自己之过患,不评菩萨他人过,

不观亲友乞丐家,断除不悦心之言。

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过患:做人上有哪些不足?修养上有哪些不足?孝敬父母、照顾家人方面有哪些不足?如果家里的老人总是絮絮叨叨地说我们这个不好那个不对,先不要反驳,先要站在老人的角度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问题?在修行方面也要这样观察自己:出离心够不够?正知正见是不是缺乏?戒律有没有违背?修行是不是懒惰了?如果没有懒惰,我慢是不是增长了?

无论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我们都有很多过患,要认真观察,不可自欺。“别人都很优秀,自己是最差的。”这样的观点才比较正确。

“不评菩萨他人过”。就像上面讲过的,我们的眼睛不可信任,不能辨别谁是圣者,因此对各教各派的大德,如果有我们看不惯的地方,决不能妄加评论。

“不观亲友乞丐家”。当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做客时,总是习惯于观察人家的房子、询问人家的财产,甚至还喜欢打探别人的隐私,这也属于说他人缺陷。在贡嘎山乡,我曾带着村民们轮流到各家去念礼赞文,很多人到了别人家,嘴里念着礼赞文,眼睛却东张西望,心里比较着各家供品的贵贱,这都不太好,说明很缺乏这一类的教育。“断除不悦心之言”,意思是不要说别人不喜欢听的话。

总之,要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眼睛,更要管好自己的心,这样心才比较容易清净。如果心里的妄念储藏得太多,就会像牛反刍一样,妄念会一个接一个涌现出来,很难保持清净。

(二)闻思修同时

别忘了噶举传承的特色:“同时闻思修佛法是不会错的”。

听闻了“不应说缺陷”这句教言,每天早上刷牙的时候都可以这样发愿:牙缝里的脏东西不算脏,议论别人缺陷才是最脏的。我现在刷牙,就是要把无始以来说别人缺陷的肮脏习惯刷掉!今天无论接触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决不说别人的缺陷,决不议论别人的是非!这样发愿的力量是很大的。接下来的在一天,在接人待物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自己:是不是又生起了想说别人缺陷的念头了?赶紧闭嘴!晚上入睡前要回顾一下:今天碰到了谁?聊了什么?有没有说别人的缺陷?议论别人的是非?如果说了要赶紧忏悔。如此训练,久而久之,说别人缺陷的习惯就会越来越减轻,乃至彻底消失。如此,这句教言才对我们有了真正的帮助,这就是“闻思修同时”。

教言就像火车的轨道,我们就像火车,火车必须在轨道上行驶,否则就会翻车。修行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听了一天课,学了一天“不应说缺陷”,然后一出课堂就议论别人的是非、指责别人的缺陷,这就像火车出轨了,会车毁人亡的。

听闻佛法之后,实修要靠自己,佛菩萨没办法总在我们身边提醒我们。实修“不应说缺陷”这句教言的窍诀是:说话时要观想自己是两个人,一个人说话,一个人盯着。不然,这个坏习惯很难改掉。

此外,受持八关斋戒当然很好。不能受持的时候,尽量多持咒也是一个好方法。在持咒时,我们的嘴就被占用了,就没机会说别人的缺陷了。多念一句咒,同时就减少了说别人缺陷的机会。尤其对于一些步入中年的女众,聚在一起时特别喜欢议论别人是非,如果不说别人的是非,好像就无话可说了。这时要多共修、多念咒、少闲聊。不然的话,好几年修行的功德可能会被一小时的“说别人缺陷”所毁灭,这样太可惜了、太不划算了。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堕胎对于女人来说是道永恒的伤,梦魇般一生如影随形讲述人:绿莹31岁精算师第一次堕胎年龄:22岁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没有一天没想到过他,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把他叫做我的孩子,他只是一个没成的胚胎..

奇怪的友谊

奇怪的友谊真真在小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是失忆症,于是不知怎么的,就和一直叫珞珠的老虎交上了朋友。他们两个亲密无间,如果真真被老狼追击,珞珠就立刻窜了出来,老狼便不敢来袭了。每当珞珠受了伤,真真便用自己的..

随缘之义

随缘之义 杨云唐 识与智的最主要差别在—识是有「自我」的成分,而智是脱却了「自我」的色彩。意识,它所取的都是有利自己、保护自己、顺于自己的;所以它能自己养胖自己。也因此,意识活在自己世界里,一直在自我堆..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

圆 梦 王宽心

圆 梦 王宽心我曾有过一个梦。此梦已圆多年,然而却羞于启齿,原因是,别人为了圆梦,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我圆梦,未有点滴付出,却坐享其成。此因此果,作下陈情。我是学俄语的,对地铁的了解,早在上世纪中叶。当..

姻缘靠天定?算命先生都说孤独终老的姑娘,靠这个办法竟然找到如意郎君收获幸福美满

姻缘靠天定?算命先生都说孤独终老的姑娘,靠这个办法竟然找到如意郎君收获幸福美满 俗话说,婚姻是人的第二次投胎,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能否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几乎决定了人生最后..

信愿法师: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

信愿法师: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问: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答:以末法时代,我们凡夫众生要修学,很多人在弘扬佛法,到底谁讲的才对呢?很简单,依法不依人。无论出家在家大德,他所讲的,引经据论,我们就听从;不..

堕胎活见鬼

堕胎活见鬼 小饼的大姐是北京人,他有个女性朋友,婚前曾经堕过胎,无神论者,毫不在意也毫不愧疚,婚后生了个大胖儿子,红红火火。 儿子几岁的时候,突然开始天天哭,用稚嫩的声音惶恐的哭喊:窗外有人!窗外有人!..

妙江法师: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都是正法住世的能量

妙江法师: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都是正法住世的能量妙江法师我们向往正法住世,这也是一种动力。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就是这个动力,就是正法住世的能量。诸位都是能量,我们出家人也是能量。三宝就代表明灯,大家能..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原文]智首菩萨说念佛《华严经》云:“一切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暂断,如是业应做。” 智首菩萨说念佛在《华严经》中,智首菩萨劝人念佛的偈子中说:“作为法王子,在平时..

太虚大师:为何要修学佛教

太虚大师:为何要修学佛教可知学佛为吾人极平常极必要之事。而决非不近人情者也。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日用寻常之中,并非离掉吾人日用寻常另外有所谓佛理佛法..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和美丑之分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和美丑之分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 胜鬘夫人地位尊贵,但面貌却长得不太好看,她心里常常因此生起疑惑。 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园精舍的时候,她来到佛前顶礼佛..

宁愿拖著尾巴

猴子转生为人仍残留尾巴余报(前生可能是马来西亚猴子)达尔文尝试以进化论解释人类的进化,这个理论至今仍是争论不息。然而马来西亚的一名有尾婴孩,却似乎增强了此进化论的可信程度。这名已三个月大的婴孩,居于马..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俯瞰苍生 它是唐代一位皇帝的化身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俯瞰苍生 它是唐代一位皇帝的化身洛阳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5A景区,龙门石窟分为西山石窟和东山石窟,中间是易水河昼夜不息地流淌。龙门石窟最大的看点,就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群像。..

女XA生气,会导致很多疾病

女XA生气,会导致很多疾病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吧,你心情好的时候,别人跟你开两句玩笑,你不怎么放在心上。一得病,身体不舒服,情绪就容易敏感、波动,心态往往就会不好,这时候别人稍微一惹你,你就烦,对吧?这说明..

姐姐亲身经历的六字大明咒驱魔的威力

姐姐亲身经历的六字大明咒驱魔的威力作者:reading我姐姐信佛20年,常年吃素,虽已经50岁,但和40岁的人没有什么区别,看上去很年轻。姐姐平时以念佛和诵《地藏经》为主,也持一些短咒:比如六字大明咒、大悲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