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为乐莫求苦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为乐莫求苦
这句教言的释文是这样的:“如果在自己的亲朋好友去世的时候,自己想到的却是:这下他的衣食、财务、法本等终于可以归我所有了!在施主生病或死亡的时候,自己却在盘算:他们一定会来以供养而行善积德,(我便可以从中获利了!);在某位与己相当的修行者离开人世之际,自己也认为:现在就是我一个人有福报了。在敌人死亡的时候也幸灾乐祸的想:他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来祸害我了,这是多么称心如意的事啊!上述诸类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希望他人痛苦的想法,我们务必要斩草除根。”
“乐”是指自己的快乐,“苦”是指他人的痛苦,涵盖了财产、名气、地位、眷属等各个方面。简单地说,这句教言的意思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佛教当然不反对我们追求快乐,但如果把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佛教是不赞成的。佛教鼓励我们合理地追求个人快乐,更激励我们要为一切众生谋求快乐。
“为乐莫求苦”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几乎随处可见。
例如,一个富有的功德主病危了,一个不如法的出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可能会这样想:“他的家人肯定会找我帮他念经超度,这个人很富裕,我一定能拿到不少供养……”或许这样想:“我的铃杵用得太久了,已经破损了,那个快死的功德主有一对黄金白银材质的铃杵,说不定会供养给我……”这个出家人不关心他人的死亡,也不关心他人的来世,只考虑自己能得多少供养,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死亡、痛苦之上,就像天葬场里的秃鹫一样,这就是典型的“为乐求苦”。
普通家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位老人长年被疾病折磨,儿女、亲戚都对他漠不关心,老人孤苦无依,等到他临终时,大家才发现他有好几处房产,于是忽然就会冒出一大堆亲人,争着照顾他,实际上大家并不是真的关心老人,心里都在盼着老人早点咽气,自己可以争到一份遗产,这就是“为乐求苦”。这样的家庭纠纷在电视里每天都可以看到。
再比如,假如你是公司的副总经理,听说总经理病了,你有了升职的机会,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你会很悲痛,但心里会不会偷着乐呢?如果乐了,那就是“为乐求苦”。
我看过一则新闻:两家餐厅彼此竞争,其中一家餐厅派人偷偷在另一家餐厅的饭菜里投放了很多虫子,导致另一家餐厅被投诉,无法经营,这也是“为乐求苦”。
“为乐求苦”还有种种表现,例如在歌唱比赛中,最有实力的歌手忽然嗓子发炎了,排在他后面的歌手就会暗自庆幸;选美比赛中,最漂亮的美女在台上摔倒了,其他选手也许会幸灾乐祸;一个跟你有旧怨的人忽然倒霉了,你就要大吃一顿庆祝一下;金刚师兄中,如果有一个师兄修行特别好、很出风头,其他的师兄就会暗自嫉妒。
这些都是“为乐求苦”,如果我们身上存在这些现象,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修行人。
为什么《修心七要》要求我们“为乐莫求苦”?
浅显地说,自己是一个个体,他人是很多生命,是一个人的快乐重要还是很多人的快乐重要?当然是很多人的快乐更重要。那么,为了自己一个人的快乐而让很多人痛苦,这合理吗?当然不合理,所以要“为乐莫求苦”。
进一步来解释,站在大乘佛法的角度看,“为乐求苦”的动机一定是自私,无私的人绝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而自私是生起菩提心最直接的障碍。有自私的地方,就没有菩提心生起的空间。
为了推翻自私,《修心七要》告诉了我们这个重要的窍诀。没有这样的窍诀,我们即使深深陷于自私之中也无法察觉。是不是这样?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哪怕自己是个相对比较善良的人,内心也一定会偶尔出现“为乐求苦”的念头,这就是自私之心露出了马脚。我们要时刻警惕,及时消灭这种念头。虽然完全做到这句教言会有一定困难,但作为大乘弟子,首先要将此教言牢记于心,然后再慢慢对治,最终一定会成功。
再进一步说,大乘弟子不仅要做到“为乐莫求苦”,更要做到“为他乐求己苦”——为了他人的幸福和成就,我们自己心甘情愿地忍受很多痛苦,这才是《修心七要》的真精神!如《修心八颂》所说:“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自他交换也是同样的——众生的痛苦由自己代受;自己的快乐给予一切众生。所以,把“为乐莫求苦”扩展开来,就是《修心七要》的核心——自他交换。这才是大乘行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很多人知道,学佛能让自己增加智慧,让自己的心,更加的清净。但是,到底怎样学,才对呢。有人觉得学佛就是要皈依,觉得佛教中讲三皈五戒,很复杂。有人说,其实学佛就是将佛当做..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问: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与目的,并付诸实现呢?答: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非常重要。你现在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目的,所以用头脑去思考和寻找。你可能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对,也不..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的三十二相都是给我们表法的,我们用见贤思齐的心瞻礼尊容,这就是修功德。我们一定要知道瞻礼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不可思议的。在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位比丘学佛,学着学着佛因为..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如何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我们做一切的事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以金刚般若的这种智慧,当即名字以离名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金刚般若的智慧。如果我们还取法相,还取..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顶礼可以分为三个..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的三个境界,你在哪一个?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问:“东区长者之声”,这大概是个刊物,里面登载说本港卫生局长说,香港严重缺乏灵龛,倡将骨灰洒在纪念花园,化做春泥更护花。世俗也有把骨灰洒入江海的..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一个众生,无论是人还是非人,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一样,都想解脱,都想成佛,只是不会或不敢用“解脱”、“成佛”这些词而已,他们认为这是迷信。一说要解脱、要成佛,..
孩子,这是甜的
好甜!好苦!好甜呀!我说好苦才对!邻家哥哥结婚,分礼糖。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刚到手的糖果跑一边享受这难得的喜悦。可是吃着吃着就吵了起来,一个说糖果是甜的,另一个穿得破旧、年纪稍小点的却说这是苦的,谁..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文:宏海法师今天这一讲,我们想,主要把我们做一个大的视野整合,就是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天我们要讲一下它是怎么来的。就着说前面的几种国土,净土..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文/学诚法师所有人都要面对出世和入世这两种心态。入世就是要做事,出世也要做事,关键在于如何用心。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句话,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有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时,..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每次演讲,我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有人问我:“为什么爱得愈深,痛苦就愈强烈?”这是很普遍的问题,而且我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各个年龄层的人。当然,这里所..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是蕅益大师讲的,讲得一点都不错。绝对不是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包括菩萨,菩萨、声闻、缘觉没有法子理解净..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安忍不是只在表面上“忍吧、忍吧……”你一忍再忍,总有一天会露馅的。这都是表面上的忍,实际上心已经动了,因为心里已经有怨恨了。这说明你还是没有深信这些道理。佛讲的这些道理..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我们已经有幸得到了暇满人身,丰衣足食,比较健康,也没有什么疾病,顺缘样样具备,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地利用此良机精进修行。我们往昔造过很多恶业,业力缠身,这些恶业早晚都会现前的。业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解】六、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