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下)一一遇违缘修一(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五.修行要循序渐进
我们一定不能在遇到违缘时这样想:我在没有学佛修行前,身体好,财产丰富,亲人朋友很多,现在我学佛了,变得这么瘦弱,财产也没有了,亲朋好友也都离开我了,我很孤独,是不是学佛造成的?于是就想放弃学佛。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在学佛修行中遇到障碍和违缘,不要归罪于佛法,而是要反思自己过去世所造的恶业。
学佛之路是漫长的,不要以为磕了几百个头,持了几百万的咒,吃素很长时间,自己就会如何如何,然后就等着自己头上发光,期待心里生起证悟的觉受,等着佛菩萨在梦里出现,太急功近利!期望越高,越容易失望。
修行就像吃饭一样,没有人会期待自己吃完一顿饭就会变强壮或者变成什么样,这只是一个习惯、一种坚持。有些佛弟子特别愿意去找一些瑜伽士,请求口传给自己一些别人没听过的咒语,希望得到一些神通,这是非常错误的心态。
利他之心是佛法中最核心的内容,凭借利他之心的力量,才会迸发出无上的智慧。利他之心是一种资粮,终会圆满,最快速圆满资粮道的方法就是修持利他之心。利他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但要量力而行,不是说要把所有资产都给予他人,工作岗位也让给别人,并非如此,而是要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去帮助他人。哪怕是你碰到一只流浪狗,给它一口饭吃,这也是利他。或者看到路边有一个空瓶子,你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这也是一个利他之行。利他之心,往大说是菩提心;往小处看,孝敬父母、夫妻和睦相处、照顾好孩子,也是利他之心。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自己一个人做好,到利益整个家庭,再到利益一国之人,最后利益天下苍生,就是从基础做起,从小处做起。有时候我们佛教徒却颠倒了,自己做人都没做好,却希望能够平天下,这是做梦,是不可能的事情。利他之心也是从小处培养起来的。
修行是循序渐进的,必须一年比一年进步,不能一年比一年退步。比如说,你以前做功课比较认真,现在比较懒惰;以前你对上师、三宝很有信心,现在生不起信心;以前你很大方,现在越来越吝啬,这些都是退步的表现,是修行的违缘。如果一年比一年退步,就是遇到魔障了。如果你的信心一年比一年增长,功课、共修、行善等一年比一年做得多,对物质的追求一年比一年少,欲望越来越减少,越来越感到知足,这都是修行进步的表现。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智慧,都应该如此,刚开始可能布施得很少,但是要一年比一年多,修了十年要比三年的时候更大方,这才是好的。刚学佛三年、五年时无法受持的戒律,到十年的时候全部都能受了,二十年的时候持戒越来越严格,这也是一个修行的进步,说明你没有受到违缘的影响。
六.冈波巴大师的教诲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中有如下教言:疾病和痛苦是善知识,不应舍弃。
疾病和痛苦是违缘,也是真正的善知识,我们可以在疾病和痛苦中学到真理,同时消业、还债,所以不应该舍弃。
仇敌与魔障能敦促我们趋向法性,不应舍弃。
法性正是我们所要证悟的,而能够让我们证悟法性的力量,就是仇敌和魔障。仇敌和魔障出现的时候,我们要越发谨慎,修行上越发努力。逆缘在我们修行上的帮助,远远超过顺缘。
密勒日巴尊者能够获得至高无上的成就,主要也是因为仇敌的存在。如果没有仇敌,他怎么会去学诅咒、去杀害那么多生命?如果不是杀害了那么多生命,他又怎么会因害怕堕入地狱而去寻找上师,最终证悟了大手印?密勒日巴尊者一系列的成就、事业,都是始于仇敌的敦促。
痛苦是出离心的因,当知是善知识。
没有痛苦,出离心是生不起来的。没有痛苦,你不会认识到轮回是不好的、不幸的。因为有痛苦,才会发现轮回的本质就是痛苦,是不能停留的地方,你才会去寻找一个幸福之地,出离轮回而证悟佛果,这就叫超出三界、超越生死苦海。因为痛苦是出离心的因,所以它是善知识。当你遭受痛苦时,就应该认出是善知识来了。你的痛苦越大,对解脱的追求也越强烈。
障碍能激发奋斗向上之志,当知敌障是上师。
我们的向上之志不是追求人天果报,也不仅仅是从轮回里解脱,而是要证得至高无上的圆满佛果。密勒日巴尊者在伯父和姑母所制造的障碍激发之下,才会奋斗向上,鼓起勇气,以坚强的毅力去追求大手印至高无上的境界。这些违缘、魔障都是在为我们的修行加油。
自心尚未稳固前,应努力禅修。
如果禅修修得很好,就不会受到违缘的影响。密勒日巴尊者因为禅修非常成功,所以无论是人或非人所制造的任何障碍都不能影响他,而且地、水、火、风等各种灾难都不能影响到他,这就是禅修的重要。我们遇到地震逃命时会惊慌失措,到了路上才发现自己赤着脚,这说明我们的定力不够,定力是从禅修来的。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禅修的定力,在遭遇不顺时,应该马上想到禅修。
思维此恶浊时代障缘炽盛,来激励自己忍辱。
遭遇许多不顺的违缘,应努力三种忍。
现在是五浊恶世,障碍特别多,比如疾病,古代诸如糖尿病等疾病很少发生,现在糖尿病、癌症等各种顽疾司空见惯,这些都是五浊恶世的障碍。人们因癌症而死亡的比例一年比一年高,这说明障碍炽盛。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修持忍辱。修持忍辱是修持自他交换的前提,因为自他交换不是在舒舒服服的环境中修,而是在违缘、魔障出现的时候修的,比如莫名其妙地遭到责骂、侮辱、陷害时。
忍辱有三种,首先是“他人邪心之安忍”,即遭到他人的故意侮辱、陷害,或者遭遇抢劫、碰瓷等,这时要透过忍辱来修持自他交换。
二是“求法苦行之安忍”,比如说在朝圣的途中日晒、雨淋、饿肚子,或者听闻佛法时坐得双腿发麻、疼痛等等。
第三是“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即对于空性等甚深法教,能够无所畏惧、心生欢喜。很多人可以诵经念咒,也可以修四加行,但是让他为了众生去行伟大的事业,他会觉得自己做不到,或者给他讲一些深奥的空性道理,他就很害怕,这就是对于甚深法义不能安忍。
密勒日巴尊者具备了这三种忍辱:忍受伯父和姑母夺走家产,自己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这是“他人邪心之安忍”;尊者在玛尔巴大师外表严厉的折磨之下,苦建房屋来消除业障,这是“求法苦行之安忍”;之后尊者欢喜领受、修持上师传授的即身成佛无上大法,是“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我们也应该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样,努力培养这三种忍辱,慢慢修持自他交换。
七.小结
总之,遇到违缘、魔障时,我们要打起精神迎接挑战,要以无畏的勇气发愿承受亲人乃至众生的痛苦,愿将所有的违缘、魔障都由自己承担。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心很脆弱,所以应该努力让我们的内心强大起来,违缘出现时,我们绝不能放弃修行,不能舍弃利他之心,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说“恒不忘失菩提心”。
《入行论》说: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欲享百种快乐者,恒常莫舍菩提心。若想去除轮回中的无数痛苦,得到无量的快乐,没有菩提心是不可能的。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除贫无尽藏,即此菩提心;疗疾最胜药,即此菩提心。想要除去众生的贫穷、不幸,解除众生的痛苦,让众生解脱生死轮回,没有菩提心是不可能的。以此菩提心,能尽宿恶业,能聚福德海,故胜诸声闻。
菩提心可以让我们清净宿世的恶业,圆满福德之海,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给予众生永恒的究竟快乐,没有菩提心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恒不忘失菩提心”。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就像佛珠离不开串连佛珠的线一样,我们绝不可以离开利他之心。诸佛菩萨以智慧观察的结果,唯一能够利益众生的就是利他之心,就是菩提心,唯一能证得佛果的殊胜方法也是菩提心。所以我们绝不能舍弃菩提心、利他之心。
遇到各种各样违缘、魔障的时候,有时可以通过忏悔来消除;有时可以祈请上师、遥呼上师祈求帮助;有时可以修持自他交换,在忍辱的前提下,以自他交换的修持来培养和提升利他之心,把所有违缘、魔障慢慢转化为修行之用,这是我们修行中最重要、最值得努力的一件事情。这样我们的菩提心就会慢慢生起。
任何修行都不能离开利他之心,有了利他之心,其他形式的修行即使不具备也没关系,哪怕睡觉、吃饭都可以修。学习一句法,就要实修一句法。如果我们以前沉迷于各类形式上的修行,以后就要完全改变。学佛修行是一种教育,修行的形式只是教育的助缘,利他之心才是教育的核心,才是真实的修行!佛珠、佛堂、磕头、烧香、吃素、放生都是修行的助缘、修行的形式,真正的修行就是利他之心!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2024-03-17 13:53问问:山东济南哪里可以超度婴灵
问问:山东济南哪里可以超度婴灵山东济南哪里可以超度婴灵?可以委托寺庙道观的师傅进行法事超度,没有地域的限制,有本人的法事资料信息就能进行委托。婴灵,是人工流产、胎死腹中,或出生不久即夭折的婴儿灵魂。婴..
嘎玛仁波切:如何忆念阿弥陀佛?
嘎玛仁波切:如何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法门,甚深奥妙空性清净,是让我们能够到达极乐世界的方法。在中国几乎是“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人们都知道双手合十,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这也是最简单的修法,忆..
仁清法师:佛像放在口袋里是否不尊敬?
仁清法师:佛像放在口袋里是否不尊敬?问:“我要是考试或出远门的话,都希望佛菩萨能在身边,保佑自己,像这个小的佛像,放在口袋里或旅行包里,行不行?会不会是一种不尊敬的行为?答:先讲尊敬,事相上的尊敬有事相..
圆瑛法师:大乘起信论讲义
圆瑛法师:大乘起信论讲义 大乘起信论讲义圆瑛大师著大乘起信论讲义卷上大乘起信论讲义卷下大乘起信论讲义卷上四明接待讲寺佛教讲习所圆瑛弘悟述大乘起信论○今解此论。直分为六。甲一略释论题二造论菩萨三翻译人时..
隆莲法师:菩萨觉悟的是什么
“观自在菩萨”菩萨: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意为“觉”萨埵:意为“有情”、“觉有情”凡是一切有生命的都叫“有情”。佛法说“有情”——指胎、卵、湿、化四生。人是胎生中最有灵性的,故最高级;蚊虫、禽类..
邪淫的祸报事例四
◎贵州省某生,每次参加官试都落第。因此乞求张真人,为他查天榜,真人伏桌代查,神明批示说:此人原有功名,但因盗淫婶亲,故功名被除去。某生辩说并无此事。结果神又批示说:随无实际行为,但又盗淫之心。某生十分..
寻一位志同道合之士
寻一位志同道合之士本人女,80年生人,未婚。现在上海工作。身高158cm。外貌普通。希望能在这里遇到一位正信的佛弟子,要求老家是河南的。最好是在上海工作的,这样方便联系。不在上海工作也没关系。如果条件成熟了..
观音心经是谁悟出
观音心经是观音菩萨所说的,它是经文中的重要经典,虽然全文没有多少字,但是每一句经文都有着深厚的意义以及道理,所以大家在修这部经文时,需要用心去领悟,这样才能知道心经所讲的意思,才能知道它所表达的含义。..
嘎玛仁波切: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一定可信吗?
嘎玛仁波切: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一定可信吗?现在这个时代,媒体网络太发达,传播谣言的伤害力更为恐怖。所以我们要约束自己的身口意,不要让自己的心随着别人所传播的内容,时时掀起浪花。任何时候都需要静下心..
在学佛之前,我们先要自己认识自己,六祖为什么能一听经就开悟?
在学佛之前,我们先要自己认识自己,六祖为什么能一听经就开悟?本文为梦参老和尚开示,希望大家喜欢。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闻法、听法压根就没他的份。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是..
圣空法师:圆觉经13
圣空法师:圆觉经13圣空法师:圆觉经13《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
寻佳偶良人
寻佳偶良人个人介绍:学佛两年多,自学佛后,茹素如常,英语本科,而立之年,身高一米七六,就职于广东佛山顺德一家外贸公司,性格稳重,天生爱静,不沾烟酒,喜欢古诗旧词,爱好音乐,喜欢弹琴。愿觅得异性佳偶,共..
在佛教中 不执著的意思是什么? 放下的意思是什么?
在佛教中 不执著的意思是什么? 放下的意思是什么?1、不执著和放下是一个意思,正因为执著所以放不下,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也正因为放不下所以很执著,舍不得。2、放下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什么都放下了,不仅仅是外面..
回归,归向何处
回归,归向何处今天,再读《生命的回归》,导师开篇便提到人们最切身也最关注的的问题是人生,即生活、生死和生命。我突然感觉过去一直生活在混沌、疑惑、迷茫中,对生命真相从没认真考虑过。读了这些文字我才意识到..
寺院和庙宇是一回事吗
人们常把寺院和庙宇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两回事。寺院虽然已中国化了,但毕竟是外来的,是专门供佛、敬佛的道场。佛者,释迦牟尼也。庙宇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是中国特有的,建庙是为了祭祖、供神、敬神,而神仙是中国..
吃点亏、受点苦、笨点、傻点也是福
吃点亏、受点苦、笨点、傻点也是福一句实在话1、珍惜生命、好好活着。二句真心话1、不要让外物奴役了你的心灵。2、不要让金钱代替了亲情。三句良心话1、好好地孝敬父母,因为他们才是你的佛。2、好好地培养子女,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