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下)一一遇违缘修一(三)

繁体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五.修行要循序渐进

我们一定不能在遇到违缘时这样想:我在没有学佛修行前,身体好,财产丰富,亲人朋友很多,现在我学佛了,变得这么瘦弱,财产也没有了,亲朋好友也都离开我了,我很孤独,是不是学佛造成的?于是就想放弃学佛。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在学佛修行中遇到障碍和违缘,不要归罪于佛法,而是要反思自己过去世所造的恶业。

学佛之路是漫长的,不要以为磕了几百个头,持了几百万的咒,吃素很长时间,自己就会如何如何,然后就等着自己头上发光,期待心里生起证悟的觉受,等着佛菩萨在梦里出现,太急功近利!期望越高,越容易失望。

修行就像吃饭一样,没有人会期待自己吃完一顿饭就会变强壮或者变成什么样,这只是一个习惯、一种坚持。有些佛弟子特别愿意去找一些瑜伽士,请求口传给自己一些别人没听过的咒语,希望得到一些神通,这是非常错误的心态。

利他之心是佛法中最核心的内容,凭借利他之心的力量,才会迸发出无上的智慧。利他之心是一种资粮,终会圆满,最快速圆满资粮道的方法就是修持利他之心。利他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但要量力而行,不是说要把所有资产都给予他人,工作岗位也让给别人,并非如此,而是要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去帮助他人。哪怕是你碰到一只流浪狗,给它一口饭吃,这也是利他。或者看到路边有一个空瓶子,你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这也是一个利他之行。利他之心,往大说是菩提心;往小处看,孝敬父母、夫妻和睦相处、照顾好孩子,也是利他之心。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自己一个人做好,到利益整个家庭,再到利益一国之人,最后利益天下苍生,就是从基础做起,从小处做起。有时候我们佛教徒却颠倒了,自己做人都没做好,却希望能够平天下,这是做梦,是不可能的事情。利他之心也是从小处培养起来的。

修行是循序渐进的,必须一年比一年进步,不能一年比一年退步。比如说,你以前做功课比较认真,现在比较懒惰;以前你对上师、三宝很有信心,现在生不起信心;以前你很大方,现在越来越吝啬,这些都是退步的表现,是修行的违缘。如果一年比一年退步,就是遇到魔障了。如果你的信心一年比一年增长,功课、共修、行善等一年比一年做得多,对物质的追求一年比一年少,欲望越来越减少,越来越感到知足,这都是修行进步的表现。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智慧,都应该如此,刚开始可能布施得很少,但是要一年比一年多,修了十年要比三年的时候更大方,这才是好的。刚学佛三年、五年时无法受持的戒律,到十年的时候全部都能受了,二十年的时候持戒越来越严格,这也是一个修行的进步,说明你没有受到违缘的影响。

.冈波巴大师的教诲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中有如下教言:疾病和痛苦是善知识,不应舍弃。

疾病和痛苦是违缘,也是真正的善知识,我们可以在疾病和痛苦中学到真理,同时消业、还债,所以不应该舍弃。

仇敌与魔障能敦促我们趋向法性,不应舍弃。

法性正是我们所要证悟的,而能够让我们证悟法性的力量,就是仇敌和魔障。仇敌和魔障出现的时候,我们要越发谨慎,修行上越发努力。逆缘在我们修行上的帮助,远远超过顺缘。

密勒日巴尊者能够获得至高无上的成就,主要也是因为仇敌的存在。如果没有仇敌,他怎么会去学诅咒、去杀害那么多生命?如果不是杀害了那么多生命,他又怎么会因害怕堕入地狱而去寻找上师,最终证悟了大手印?密勒日巴尊者一系列的成就、事业,都是始于仇敌的敦促。

痛苦是出离心的因,当知是善知识。

没有痛苦,出离心是生不起来的。没有痛苦,你不会认识到轮回是不好的、不幸的。因为有痛苦,才会发现轮回的本质就是痛苦,是不能停留的地方,你才会去寻找一个幸福之地,出离轮回而证悟佛果,这就叫超出三界、超越生死苦海。因为痛苦是出离心的因,所以它是善知识。当你遭受痛苦时,就应该认出是善知识来了。你的痛苦越大,对解脱的追求也越强烈。

障碍能激发奋斗向上之志,当知敌障是上师。

我们的向上之志不是追求人天果报,也不仅仅是从轮回里解脱,而是要证得至高无上的圆满佛果。密勒日巴尊者在伯父和姑母所制造的障碍激发之下,才会奋斗向上,鼓起勇气,以坚强的毅力去追求大手印至高无上的境界。这些违缘、魔障都是在为我们的修行加油。

自心尚未稳固前,应努力禅修。

如果禅修修得很好,就不会受到违缘的影响。密勒日巴尊者因为禅修非常成功,所以无论是人或非人所制造的任何障碍都不能影响他,而且地、水、火、风等各种灾难都不能影响到他,这就是禅修的重要。我们遇到地震逃命时会惊慌失措,到了路上才发现自己赤着脚,这说明我们的定力不够,定力是从禅修来的。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禅修的定力,在遭遇不顺时,应该马上想到禅修。

思维此恶浊时代障缘炽盛,来激励自己忍辱。

遭遇许多不顺的违缘,应努力三种忍。

现在是五浊恶世,障碍特别多,比如疾病,古代诸如糖尿病等疾病很少发生,现在糖尿病、癌症等各种顽疾司空见惯,这些都是五浊恶世的障碍。人们因癌症而死亡的比例一年比一年高,这说明障碍炽盛。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修持忍辱。修持忍辱是修持自他交换的前提,因为自他交换不是在舒舒服服的环境中修,而是在违缘、魔障出现的时候修的,比如莫名其妙地遭到责骂、侮辱、陷害时。

忍辱有三种,首先是“他人邪心之安忍”,即遭到他人的故意侮辱、陷害,或者遭遇抢劫、碰瓷等,这时要透过忍辱来修持自他交换。

二是“求法苦行之安忍”,比如说在朝圣的途中日晒、雨淋、饿肚子,或者听闻佛法时坐得双腿发麻、疼痛等等。

第三是“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即对于空性等甚深法教,能够无所畏惧、心生欢喜。很多人可以诵经念咒,也可以修四加行,但是让他为了众生去行伟大的事业,他会觉得自己做不到,或者给他讲一些深奥的空性道理,他就很害怕,这就是对于甚深法义不能安忍。

密勒日巴尊者具备了这三种忍辱:忍受伯父和姑母夺走家产,自己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这是“他人邪心之安忍”;尊者在玛尔巴大师外表严厉的折磨之下,苦建房屋来消除业障,这是“求法苦行之安忍”;之后尊者欢喜领受、修持上师传授的即身成佛无上大法,是“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我们也应该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样,努力培养这三种忍辱,慢慢修持自他交换。

.小结

总之,遇到违缘、魔障时,我们要打起精神迎接挑战,要以无畏的勇气发愿承受亲人乃至众生的痛苦,愿将所有的违缘、魔障都由自己承担。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心很脆弱,所以应该努力让我们的内心强大起来,违缘出现时,我们绝不能放弃修行,不能舍弃利他之心,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说“恒不忘失菩提心”。

《入行论》说: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欲享百种快乐者,恒常莫舍菩提心。若想去除轮回中的无数痛苦,得到无量的快乐,没有菩提心是不可能的。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除贫无尽藏,即此菩提心;疗疾最胜药,即此菩提心。想要除去众生的贫穷、不幸,解除众生的痛苦,让众生解脱生死轮回,没有菩提心是不可能的。以此菩提心,能尽宿恶业,能聚福德海,故胜诸声闻。

菩提心可以让我们清净宿世的恶业,圆满福德之海,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给予众生永恒的究竟快乐,没有菩提心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恒不忘失菩提心”。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就像佛珠离不开串连佛珠的线一样,我们绝不可以离开利他之心。诸佛菩萨以智慧观察的结果,唯一能够利益众生的就是利他之心,就是菩提心,唯一能证得佛果的殊胜方法也是菩提心。所以我们绝不能舍弃菩提心、利他之心。

遇到各种各样违缘、魔障的时候,有时可以通过忏悔来消除;有时可以祈请上师、遥呼上师祈求帮助;有时可以修持自他交换,在忍辱的前提下,以自他交换的修持来培养和提升利他之心,把所有违缘、魔障慢慢转化为修行之用,这是我们修行中最重要、最值得努力的一件事情。这样我们的菩提心就会慢慢生起。

任何修行都不能离开利他之心,有了利他之心,其他形式的修行即使不具备也没关系,哪怕睡觉、吃饭都可以修。学习一句法,就要实修一句法。如果我们以前沉迷于各类形式上的修行,以后就要完全改变。学佛修行是一种教育,修行的形式只是教育的助缘,利他之心才是教育的核心,才是真实的修行!佛珠、佛堂、磕头、烧香、吃素、放生都是修行的助缘、修行的形式,真正的修行就是利他之心!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堕胎对于女人来说是道永恒的伤,梦魇般一生如影随形讲述人:绿莹31岁精算师第一次堕胎年龄:22岁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没有一天没想到过他,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把他叫做我的孩子,他只是一个没成的胚胎..

奇怪的友谊

奇怪的友谊真真在小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是失忆症,于是不知怎么的,就和一直叫珞珠的老虎交上了朋友。他们两个亲密无间,如果真真被老狼追击,珞珠就立刻窜了出来,老狼便不敢来袭了。每当珞珠受了伤,真真便用自己的..

随缘之义

随缘之义 杨云唐 识与智的最主要差别在—识是有「自我」的成分,而智是脱却了「自我」的色彩。意识,它所取的都是有利自己、保护自己、顺于自己的;所以它能自己养胖自己。也因此,意识活在自己世界里,一直在自我堆..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

圆 梦 王宽心

圆 梦 王宽心我曾有过一个梦。此梦已圆多年,然而却羞于启齿,原因是,别人为了圆梦,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我圆梦,未有点滴付出,却坐享其成。此因此果,作下陈情。我是学俄语的,对地铁的了解,早在上世纪中叶。当..

姻缘靠天定?算命先生都说孤独终老的姑娘,靠这个办法竟然找到如意郎君收获幸福美满

姻缘靠天定?算命先生都说孤独终老的姑娘,靠这个办法竟然找到如意郎君收获幸福美满 俗话说,婚姻是人的第二次投胎,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能否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几乎决定了人生最后..

信愿法师: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

信愿法师: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问: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答:以末法时代,我们凡夫众生要修学,很多人在弘扬佛法,到底谁讲的才对呢?很简单,依法不依人。无论出家在家大德,他所讲的,引经据论,我们就听从;不..

堕胎活见鬼

堕胎活见鬼 小饼的大姐是北京人,他有个女性朋友,婚前曾经堕过胎,无神论者,毫不在意也毫不愧疚,婚后生了个大胖儿子,红红火火。 儿子几岁的时候,突然开始天天哭,用稚嫩的声音惶恐的哭喊:窗外有人!窗外有人!..

妙江法师: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都是正法住世的能量

妙江法师: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都是正法住世的能量妙江法师我们向往正法住世,这也是一种动力。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就是这个动力,就是正法住世的能量。诸位都是能量,我们出家人也是能量。三宝就代表明灯,大家能..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原文]智首菩萨说念佛《华严经》云:“一切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暂断,如是业应做。” 智首菩萨说念佛在《华严经》中,智首菩萨劝人念佛的偈子中说:“作为法王子,在平时..

太虚大师:为何要修学佛教

太虚大师:为何要修学佛教可知学佛为吾人极平常极必要之事。而决非不近人情者也。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日用寻常之中,并非离掉吾人日用寻常另外有所谓佛理佛法..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和美丑之分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和美丑之分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 胜鬘夫人地位尊贵,但面貌却长得不太好看,她心里常常因此生起疑惑。 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园精舍的时候,她来到佛前顶礼佛..

宁愿拖著尾巴

猴子转生为人仍残留尾巴余报(前生可能是马来西亚猴子)达尔文尝试以进化论解释人类的进化,这个理论至今仍是争论不息。然而马来西亚的一名有尾婴孩,却似乎增强了此进化论的可信程度。这名已三个月大的婴孩,居于马..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俯瞰苍生 它是唐代一位皇帝的化身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俯瞰苍生 它是唐代一位皇帝的化身洛阳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5A景区,龙门石窟分为西山石窟和东山石窟,中间是易水河昼夜不息地流淌。龙门石窟最大的看点,就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群像。..

女XA生气,会导致很多疾病

女XA生气,会导致很多疾病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吧,你心情好的时候,别人跟你开两句玩笑,你不怎么放在心上。一得病,身体不舒服,情绪就容易敏感、波动,心态往往就会不好,这时候别人稍微一惹你,你就烦,对吧?这说明..

姐姐亲身经历的六字大明咒驱魔的威力

姐姐亲身经历的六字大明咒驱魔的威力作者:reading我姐姐信佛20年,常年吃素,虽已经50岁,但和40岁的人没有什么区别,看上去很年轻。姐姐平时以念佛和诵《地藏经》为主,也持一些短咒:比如六字大明咒、大悲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