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为乐莫求苦(一)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为乐莫求苦
这句教言的释文是这样的:“如果在自己的亲朋好友去世的时候,自己想到的却是:这下他的衣食、财务、法本等终于可以归我所有了!在施主生病或死亡的时候,自己却在盘算:他们一定会来以供养而行善积德,(我便可以从中获利了!);在某位与己相当的修行者离开人世之际,自己也认为:现在就是我一个人有福报了。在敌人死亡的时候也幸灾乐祸的想:他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来祸害我了,这是多么称心如意的事啊!上述诸类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希望他人痛苦的想法,我们务必要斩草除根。”
“乐”是指自己的快乐,“苦”是指他人的痛苦,涵盖了财产、名气、地位、眷属等各个方面。简单地说,这句教言的意思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佛教当然不反对我们追求快乐,但如果把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佛教是不赞成的。佛教鼓励我们合理地追求个人快乐,更激励我们要为一切众生谋求快乐。
“为乐莫求苦”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几乎随处可见。
例如,一个富有的功德主病危了,一个不如法的出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可能会这样想:“他的家人肯定会找我帮他念经超度,这个人很富裕,我一定能拿到不少供养……”或许这样想:“我的铃杵用得太久了,已经破损了,那个快死的功德主有一对黄金白银材质的铃杵,说不定会供养给我……”这个出家人不关心他人的死亡,也不关心他人的来世,只考虑自己能得多少供养,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死亡、痛苦之上,就像天葬场里的秃鹫一样,这就是典型的“为乐求苦”。
普通家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位老人长年被疾病折磨,儿女、亲戚都对他漠不关心,老人孤苦无依,等到他临终时,大家才发现他有好几处房产,于是忽然就会冒出一大堆亲人,争着照顾他,实际上大家并不是真的关心老人,心里都在盼着老人早点咽气,自己可以争到一份遗产,这就是“为乐求苦”。这样的家庭纠纷在电视里每天都可以看到。
再比如,假如你是公司的副总经理,听说总经理病了,你有了升职的机会,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你会很悲痛,但心里会不会偷着乐呢?如果乐了,那就是“为乐求苦”。
我看过一则新闻:两家餐厅彼此竞争,其中一家餐厅派人偷偷在另一家餐厅的饭菜里投放了很多虫子,导致另一家餐厅被投诉,无法经营,这也是“为乐求苦”。
“为乐求苦”还有种种表现,例如在歌唱比赛中,最有实力的歌手忽然嗓子发炎了,排在他后面的歌手就会暗自庆幸;选美比赛中,最漂亮的美女在台上摔倒了,其他选手也许会幸灾乐祸;一个跟你有旧怨的人忽然倒霉了,你就要大吃一顿庆祝一下;金刚师兄中,如果有一个师兄修行特别好、很出风头,其他的师兄就会暗自嫉妒。
这些都是“为乐求苦”,如果我们身上存在这些现象,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修行人。
为什么《修心七要》要求我们“为乐莫求苦”?
浅显地说,自己是一个个体,他人是很多生命,是一个人的快乐重要还是很多人的快乐重要?当然是很多人的快乐更重要。那么,为了自己一个人的快乐而让很多人痛苦,这合理吗?当然不合理,所以要“为乐莫求苦”。
进一步来解释,站在大乘佛法的角度看,“为乐求苦”的动机一定是自私,无私的人绝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而自私是生起菩提心最直接的障碍。有自私的地方,就没有菩提心生起的空间。
为了推翻自私,《修心七要》告诉了我们这个重要的窍诀。没有这样的窍诀,我们即使深深陷于自私之中也无法察觉。是不是这样?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哪怕自己是个相对比较善良的人,内心也一定会偶尔出现“为乐求苦”的念头,这就是自私之心露出了马脚。我们要时刻警惕,及时消灭这种念头。虽然完全做到这句教言会有一定困难,但作为大乘弟子,首先要将此教言牢记于心,然后再慢慢对治,最终一定会成功。
再进一步说,大乘弟子不仅要做到“为乐莫求苦”,更要做到“为他乐求己苦”——为了他人的幸福和成就,我们自己心甘情愿地忍受很多痛苦,这才是《修心七要》的真精神!如《修心八颂》所说:“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自他交换也是同样的——众生的痛苦由自己代受;自己的快乐给予一切众生。所以,把“为乐莫求苦”扩展开来,就是《修心七要》的核心——自他交换。这才是大乘行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降低罪业的势力,因为罪业会让你临终痛苦
建立佛号,引导佛号,调伏烦恼,这叫正修。折伏现行烦恼是修行要务。但是你要知道,什么是帮助你的,什么是障碍你的。比方说,道、灭,这四谛中的还灭门,道谛跟灭谛是帮助你的,你能够修道产生寂静的涅槃,这是帮助..
嘎玛仁波切:佛诞日似水年华不落的思念与情怀
嘎玛仁波切:佛诞日似水年华不落的思念与情怀文/嘎玛仁波切似水流年,不落的思念与情怀!忆念佛陀之恩!两千五百年前的荣耀之生,只是一种自带光环的亲临世间。无依无恋的摒弃权贵,只为体味苍生的浓苦与愁乐。无畏无..
诵心经的好处是什么
念心经是学佛必须要经历的一段路程,因为只有对心经了解透彻了,才能更好的去了解下一本经书,而且不要小看了心经这本经书,虽然字数是比较少的,但是它里面的精华要是了解透了,比你读几本经书都是有用的,因为念诵..
嘎玛仁波切:愿中国的祥和社会,充满智慧与慈悲、幸福与安康
嘎玛仁波切:愿中国的祥和社会,充满智慧与慈悲、幸福与安康导语:如果时刻面对战火纷飞,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可能维系,安居乐业无从谈起。要懂得感恩、珍惜并自豪可以身处一个富强安定的国家,并尽己所能地运用佛..
半夜哭声
半夜哭声人生下来,就面临着一个怎么做人的问题,我想,有一颗慈悲的心肠,就是最好的答案了。而人类之所以能延续至今,并将永远延续下去,我想靠的就是,这样一颗慈悲温暖的心肠。这慈悲的心肠,如鲜花鲜艳,大海广..
去九华山圣地的障碍
去九华山圣地的障碍五一要决定去九华山。很多人都很期待。有六十位师兄报名。也有很多人去不了。障碍来了。大家知道不,去圣地,很多障碍的。因为圣地是怎么来的,是解脱来的,是能给我们生命带来解脱的。如果你去北..
嘎玛仁波切:修行不要太执着感应
嘎玛仁波切:修行不要太执着感应一般而言,修密的人比较执著於感应,常听很多人说,我看到佛了,看到菩萨了;或是,做了种种不同的梦,以为自己修得很好,感应很多很灵验,快要成就了。其实,感应不是一件好事,中国..
发心护佛得果位
有一次,佛率领眷属走在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子在路旁玩耍,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鼓,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弓箭。他们看见佛的庄严身相,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蹦蹦跳跳地来到佛的身旁恭敬顶礼,然后对佛说:;这条路有猛兽..
食素与蛋白质
我不吃肉可以获取所需要的蛋白质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蛋白质是定义的什么?1838年,荷兰的一位化学家,首先分离出一种生命的基本物质,含有氮素、碳、氢及氧,他称之为蛋白质意思是第一顺位。后来证..
善择正法
当摩竭提国的频婆娑罗王得知佛陀来到善住天寺祠祀林中的消息,立刻带领上万的车马与数千万的婆罗门前往拜见佛陀。频婆娑罗王等人恭敬顶礼佛陀后,便各自就座。此时,大众看见一直是事火外道的优楼频螺迦叶也身处其中..
在家居士如何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
在家居士如何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文:转载)有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摘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
嘎玛仁波切:买彩票算DB吗?
嘎玛仁波切:买彩票算DB吗?【问题】阿弥陀佛,嘎玛上师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刚看到您的答疑文章,想请问您购买彩票算不算赌博,佛弟子买彩票这样如法吗?有的人一下子买彩票中大奖,是因为过去世布施过一大笔钱吗?感..
如何才是人生的快乐根源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健康生快乐,快乐生健康。试想,你的身体四大不调,卧病在床,或者你的心中三毒炽盛,障门大开,起惑造业,能快乐吗?有人说欢笑能补脑,胜于服食药物;每日笑..
嘎玛仁波切:你有安全感吗?
嘎玛仁波切:你有安全感吗?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没有安全感,小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抓住东西和哭闹。这种没有安全感与生俱来,就好像我们离开自己熟悉的城市,去陌生城市之前总是忐忑不安。有时候,人们宁愿相信一条狗、..
嘎玛仁波切:唯有依靠众生,才能救度自己
嘎玛仁波切:唯有依靠众生,才能救度自己所有的因果报应都与众生息息相关。因为对众生造了恶业,才会有所谓的冤亲债主。真正形成冤亲债主的业力,造作者是谁呢?就是我们自己。正因为有众生作为对境,我们才会造作罪..
嘎玛仁波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真诚的果报
嘎玛仁波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真诚的果报安心就不会痛 连载10相信因果报应,定能平安无忧只要对人真诚付出了,哪怕只是很少一点点,别人也会感恩很久。这就是典型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解放前我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