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断除诸邪命(一)

繁体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断除诸邪命

虽然我们都已皈依了佛门,而且有些人已经修行了很多年,但是对于一些佛法基本概念,比如说,什么是一个佛教徒的标准?仍然尚未建立正确的观念。

皈依佛门以后,我们口头上的目标往往是很大的,每天都念“愿以布施等功德,为利众生愿成佛”等等。而实际上,当有个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并没有心甘情愿地去帮助他;家人生了病,我们也不愿意24小时去陪伴和照顾;对于很多脚踏实地帮助他人的事,我们都不太感兴趣;有时我们甚至连一个最基本的好人都做不到。

这像什么呢?就像一只小鸟尚在蛋壳里还没有孵出来,却总是在想:“我该飞到哪里去比较好呢?”身上连蚊子那么大的翅膀还没长出来,却总是想飞上万里蓝天,这可能吗?

很多佛弟子就是这样,根本不了解自己处于什么状态,也不了解佛教徒的标准,甚至连做人的基本素质都不具备,嘴上却喊着:“我要利益众生!我要成就佛果!”靠什么来成就呢?

因此,我们不妨常常反省:自己是佛教徒吗?如果答案是:“我肯定是啊,因为我已经修完四加行了。”这个标准正确吗?如果答案是:“我肯定是佛教徒,因为我的佛堂很庄严,我请了很多佛像,我还有很多佛珠:莲花菩提、凤眼菩提……甚至连头盖骨的佛珠我都有,我还去过很多地方朝圣,见过很多大德,受了很多灌顶,还闭过关,我磕大头10年了,额头、膝盖上都磨出了老茧……”这些标准正确吗?佛教分为三乘——小乘、大乘、金刚乘。衡量一个佛教徒的最低标准是什么?正确答案是:小乘的及格线是生起出离心;大乘的及格线是生起菩提心;金刚乘的及格线是生起虔敬心和清净观。我们具备了哪一种?如果三者都不具备,不管已经修行了多久,我们还能认为自己是合格的佛教徒吗?

所以我们不要自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标准是什么?自己需要加强的地方是什么?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

当然,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目前既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也缺乏虔敬心和清净观,那么也不能就此失望沮丧,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做佛教徒,只是暂时先不要把自己认定成为一名合乎标准的佛教徒!要朝着正确的标准去努力。

怎样才能达到正确的标准?《修心七要》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方法。《修心七要》是大乘佛法最全面的修持菩提心的窍诀。与其他论典不尽相同,《修心七要》非常有特色,内容都是精华,它不像不了义的法教那样转弯抹角,而是非常直接的教导,也不顾及我们爱听还是不爱听。《修心七要》的每一句教言,都像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谆谆教导,用不同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直接、间接、全面、精准地引导我们打破自私、推翻我执、生起菩提心。每一句教言对我们都有极大的利益,只要我们依教奉行,完全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佛教徒。

一、断除诸邪命

《修心七要》的第六要共有十六句教言,每句教言都相对独立,彼此之间并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所表达的内容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但又都围绕着一个核心——菩提心。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对“断除诸邪命”的解释是:“我们必须驱除那种通过千方百计,而将与人共有的财物归于己有的心态和行为;更要弃绝那种为了让自己得到究竟的利益,而暂时先让他人获利得胜,自己吃亏失败;或者为了灭除恶魔或疾病而去修心之类的、有计谋、有条件的自私行为;在有些人的心目中,仿佛又将修心法门仅仅作为能够利益妖魔鬼怪的方法来修持,既然如此尽心尽力地取悦于鬼神,那就与苯波教的做法一般无二了。”

“诸邪命”的意思是指邪命的种类很多,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去了解。

(一)不正当的职业

“邪命”的意思之一是指不正当的职业,比如贪污、欺骗、偷盗、伤害生命、开海鲜餐厅、贩卖烟酒等等。从事这类职业,即使这一生能够很富有、很平安,但来世的前途一定是黑暗的,一定会堕入恶道。

与邪命相反的是正命,正命指正当的职业,是“八正道”之一。这些职业不违背因果、不把佛法当作商品来买卖、不伤害任何生命,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养家、发财致富。正命的前途是光明的,决不会堕入恶道。

(二)伪善

有些人为了谋求自己更多的利益,或者为了自己能在事业上获得更大的成功,表面上不争不抢,很谦让,也愿意吃亏,做到损己利人,实际上这些表象都是虚伪的,其真实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私利。也可以这样表达:为了自己获得长久的成功而选择暂时的吃亏失败。比如商家的以最终目的能获取更大利益为目的的让利、打折、虚假的广告等行为,都属于这一类。

还有一种伪善:自己选择了吃亏、失败,虽然不是为了谋求更多的私利,但目的是要获得别人的赞美和认可,满足虚荣心,提高自己的名望。

前面一句教言是“不好强争先”,这一句引申了一步:即使能够做到“不好强争先”,但如果修行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名闻利养,掺杂了虚伪、自私和贪欲,也是不符合菩提心的错误行为。

(三)治病

还有一种邪命:有些人修心并不是为了推翻自私、破除我执、寻求解脱,而是为了给自己治病,或者目的是将自己生活中的某些逆缘尽快去除。比如说,有人患了某种疾病,于是开始勤奋修习自他交换呼吸法,盼望自己早日康复,这样的修行是不如法的,也属于“邪命”。

佛法的目标是让我们生起菩提心、解脱轮回、成佛度生,如果仅仅用来治病,就是大材小用了,目光太短浅了。病治好了又能怎么样呢?这一世病好了,来世就不会生病吗?这就好像我们得到了一只镶满无价珠宝的黄金碗,却拿来做痰盂,这是不是太可惜了?要吐痰拿一张纸就可以了,何必要糟蹋这么珍贵的宝物呢?

(四)取悦鬼神

苯教里有一种仪轨——给鬼神、非人送一些食子来取悦他们,以期承办自己的私人事业。如果我们的修行是为了类似的目的,这也是“邪命”。

如果将殊胜的佛法用在这么小的事情上,就好像用珊瑚、翡翠、美玉等价值几千万的珠宝做了一把扫帚,天天用来扫地一样,这是不是很可惜呀?

为取悦鬼神而修行,即使再刻苦也是虚伪的。《修心七要》提倡的修行的真正目的是:成为一个无私、无我、能够在无尽的未来利益无量众生的菩萨。

(五)邪见

佛法修行可以分为见、修、行、果四个阶段。如果见、修、行都正确,果一定是正果;如果见、修、行是邪法,果一定是邪果。见地、修持、行为上的邪法也都属于邪命。

什么是佛教最标准的见地?

佛教有很多宗派,不同的宗派有不同的见地。例如:一切有部、经部、唯识宗、中观的见地都建立在“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这四法印之上,但对于四法印却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其中,中观的见地是最标准的。我们以“诸法无我”为例来做一点简单的说明。

对于“诸法无我”的不同理解,是因为《入中论》和《现观庄严论》表述的侧重点不一样,抉择空性的角度也不同。依据月称菩萨的《入中论》之观点,对五蕴的执着没有破除之前,不能证悟无我,所以小乘的圣者等于是证得了部分的法无我。而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中说:小乘的圣者只证得了人无我,并没有证得法无我。《入中论》主要是从外在对境的角度将诸法抉择为空性,偏属于客观方面。比如我们抬眼看虚空,眼力好的人能够看得远一些,眼力差的人只能看得近一些,但无论远近,都可以说是看到了虚空。又好比一个人去海边喝了一口水,因此可以说,他的确喝到了大海一样。

《现观庄严论》是从内在的境界来抉择空性,偏属于主观方面。从主观方面看,声闻的境界远远达不到缘觉的境界,缘觉远远达不到菩萨的证悟,菩萨远远达不到佛陀的证悟。所以说相比之下小乘的圣者没有证得法无我,只证得了人无我。这就好比一个人去海边喝了一口水,他虽然喝到了海水,但并没有将大海喝尽,所以有人说,他并没有喝到了大海一样。

这些理论很复杂,站在《修心七要》的角度,我们只需要记住:所有见地中,中观的见地是至高无上的、是最究竟的。中观所破除的,其他宗派无法破除;中观所证悟的,其他宗派无法证悟。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都属于中观的见地,只是修持方法有所不同,最终都是殊途同归。

从中观的见地看,什么是邪见?

主要指“断常二见”,也就是断见和常见。什么是断见和常见?

某些外道观点认为:内在的“我”是恒常存在的、不能破除的,这个“我”有三种特质——独立、永恒、主宰,这就是常见。

另一种外道观点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的,没有过去也没有来世。太阳东升西落,没有人在搬运太阳;水流从高到低,没有人在强迫水流,一切都是自然的。我们的苦乐也是自然的,没有因也没有果,这就是断见。

中观既不是断见也不是常见,所以叫中观。举例来说:“我”不是恒常存在的,是无常的,是因缘和合的,“我”本来不存在,由于习气、无明、身体等各种条件具备了,才组合出一个“我”。“我”是缘起缘灭的,因缘具足就出生了,因缘离散就死亡了。生和灭,完全取决于因缘。我们从出生、成长、到成年,再到如今头发渐渐白了,皱纹渐渐多了,说明因缘一个一个正在离散,彻底离散的时候就会死去。今天我们大家能聚在一起上课,是由于因缘;还是因为因缘,我们一会儿就会各自离散;因缘和合了你就胖了,因缘离散了你就瘦了;因缘和合了你就发财了,因缘离散了你就一贫如洗。一切都是如此,这就离开了常见。但因缘的和合又是持续的,会持续地影响你,直至成佛。心的相续是存在的,此生造业,来生会受报,虽然此生的你和来生的你身体也不一样、心也不一样,但是心的相续一直在持续,这就离开了断见。既不堕于常见又不堕于断见,这样的见地就是正见。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很多人知道,学佛能让自己增加智慧,让自己的心,更加的清净。但是,到底怎样学,才对呢。有人觉得学佛就是要皈依,觉得佛教中讲三皈五戒,很复杂。有人说,其实学佛就是将佛当做..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问: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与目的,并付诸实现呢?答: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非常重要。你现在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目的,所以用头脑去思考和寻找。你可能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对,也不..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的三十二相都是给我们表法的,我们用见贤思齐的心瞻礼尊容,这就是修功德。我们一定要知道瞻礼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不可思议的。在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位比丘学佛,学着学着佛因为..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如何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我们做一切的事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以金刚般若的这种智慧,当即名字以离名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金刚般若的智慧。如果我们还取法相,还取..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顶礼可以分为三个..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的三个境界,你在哪一个?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问:“东区长者之声”,这大概是个刊物,里面登载说本港卫生局长说,香港严重缺乏灵龛,倡将骨灰洒在纪念花园,化做春泥更护花。世俗也有把骨灰洒入江海的..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一个众生,无论是人还是非人,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一样,都想解脱,都想成佛,只是不会或不敢用“解脱”、“成佛”这些词而已,他们认为这是迷信。一说要解脱、要成佛,..

孩子,这是甜的

好甜!好苦!好甜呀!我说好苦才对!邻家哥哥结婚,分礼糖。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刚到手的糖果跑一边享受这难得的喜悦。可是吃着吃着就吵了起来,一个说糖果是甜的,另一个穿得破旧、年纪稍小点的却说这是苦的,谁..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文:宏海法师今天这一讲,我们想,主要把我们做一个大的视野整合,就是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天我们要讲一下它是怎么来的。就着说前面的几种国土,净土..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文/学诚法师所有人都要面对出世和入世这两种心态。入世就是要做事,出世也要做事,关键在于如何用心。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句话,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有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时,..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每次演讲,我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有人问我:“为什么爱得愈深,痛苦就愈强烈?”这是很普遍的问题,而且我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各个年龄层的人。当然,这里所..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是蕅益大师讲的,讲得一点都不错。绝对不是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包括菩萨,菩萨、声闻、缘觉没有法子理解净..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安忍不是只在表面上“忍吧、忍吧……”你一忍再忍,总有一天会露馅的。这都是表面上的忍,实际上心已经动了,因为心里已经有怨恨了。这说明你还是没有深信这些道理。佛讲的这些道理..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我们已经有幸得到了暇满人身,丰衣足食,比较健康,也没有什么疾病,顺缘样样具备,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地利用此良机精进修行。我们往昔造过很多恶业,业力缠身,这些恶业早晚都会现前的。业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解】六、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