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犏载莫移牛(一)

繁体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犏载莫移牛

如果有人问:“你是佛教徒吗?”我们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还会说自己是金刚乘弟子,因为已经皈依了金刚乘,念了很多经、诵了很多咒、修了很多法,甚至接受了多次灌顶。

但实际上,这些都只是形式而已,并不是衡量是否佛教徒的真正标准。

完整的佛教分为三乘——小乘、大乘、金刚乘。大乘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金刚乘建立在大乘的基础上。三乘各有各的标准:小乘要求生起出离心;大乘要求生起菩提心;金刚乘要求建立起虔敬心和清净观。换句话说:没有出离心,根本谈不上是小乘弟子;没有菩提心,根本谈不上是大乘弟子;没有虔敬心和清净观,根本不算是金刚乘弟子。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佛教徒?如果是,是具备出离心的佛教徒?还是具备菩提心的佛教徒?还是具备虔敬心和清净观的佛教徒?”如果具备了其一,那是非常值得欣慰的。如果一种都不具备,还能认为自己是佛教徒吗?

我们既然已经皈依了佛门,尤其是皈依了大乘佛法,那就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乘弟子,不要做虚假的大乘弟子。什么是名副其实?就是要生起菩提心!生起菩提心的标准是什么?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修心七要》用最准确、最精炼的语言一一告诉了我们。特别是第六要的这些戒律,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从大乘的角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的缺点。我们不仅有这些缺点,更严重的是,我们从来没有把这些缺点当成是缺点,反而一直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这就是我们不断流转轮回的原因。

现在我们非常幸运,通过《修心七要》认识了这些缺点,但如果在生活中不去实修,没有让这些教言深入骨髓,变成我们自己的习惯乃至天性,那《修心七要》再伟大、再殊胜,还是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真实利益。

谈到实修,则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现在很多人的修行只是在形式、数量方面提高很快,在出离心、菩提心、虔敬心和清净观方面却进展缓慢。这往往是因为学偏了,不清楚自己处于什么状态,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道路。

什么是不适合自己的道路?比如说,佛法的确有住庙、闭关这样的修行方法,但这些是大家现在想都不必想的!大家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工作。自己的责任自己要很清楚。如果认为家务、工作是在浪费时间,是在妨碍自己学佛,这种想法就是学偏了,是修行过程中很大的障碍。

我给大家提一个建议,实修的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而定:二三十岁的人,要把百分之八十的时间精力用于工作和家庭,百分之二十用到修法上,要尽心尽力地承担社会与家庭的责任,把自己修行的力量尽量在家务、工作中发挥出来,让家庭和公司由于你的存在而温暖起来;三十到五十岁,可能变成一半一半;五十岁以后,要把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精力用在佛法上;对于老年人,要百分之百都用在修行上,除了吃喝拉撒睡以外,都要用来修行,连电视都不看是最好的。不要反过来——年轻人把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用在修行上,老年人把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用在家庭上,这是错误的。

为什么这样要求?如果年轻人把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都用在佛法上,随着年纪的增大,百分比可能会越来越低,六十岁以后可能只剩百分之五了,这就是学偏了。

《修心七要》非常适合当前的时代,家庭和社会都是最好的修行对境。要尽力把这些内容铭刻于心,然后在生活中付诸实修,尽最大努力生起菩提心。其实,我们现在并不需要更高更深的法教,只要能够按照《修心七要》的要求去做,就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乘弟子。

一、犏载莫移牛的含义

这句教言来自于藏地的生活习俗,所以听起来会有些费解,下面我给大家逐字解释一下。

在藏地有两种牛,一种是生活在高原上的牦牛,一种是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黄牛。犏牛指的是牦牛和黄牛杂交而生的牛。犏牛是牛里面最好的品种,力量和耐力都很强,产出的奶量又多,质量又好,从中提取的酥油是酥油中的精品,胜过用普通牛奶制造的酥油。因此,犏牛的价格很贵,一头犏牛可以换五六头黄牛。

在藏地有这样的说法:假如一个家庭有一个人很能干、很能赚钱,全家都靠他一个人养活,藏人就会管他叫犏牛。“犏载莫移牛”的直译是:“不要把犏牛所背的东西转移到黄牛身上。”犏牛比黄牛吃得好、住得好,力气也比黄牛大,如果把本该犏牛做的繁重工作让黄牛去做,就叫“犏载移牛”。这当然又是一个比喻,比喻什么呢?犏牛比喻自己,黄牛比喻别人,意思是:“要杜绝那种以狡诈之心将降临在自己身上的责任或过失推诿、转移给他人的恶毒行为。”

这句教言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把自己的责任推诿给别人;第二个是指把自己的过失转移给他人,也就是“嫁祸于人”“让别人背黑锅”的意思。这都属于恶毒的行为,因为动机是狡诈之心。

(一)自己的责任自己负,自己的过失自己担我们凡夫都有“犏载移牛”的习惯。《论语》中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对“犏载莫移牛”最恰当的诠释。

比如说:对于一件好事,如果有人问:“这是谁做的?”我们马上会举手抢答:“我做的。”甚至没人问时我们也会主动四处宣扬;对于一件坏事,如果有人问:“这是谁做的?”我们往往会把头一低,希望马上能有个人出来认错。这就是一种“犏载移牛”的心态,是狡诈的小人之心。

再比如,在公司里,把简单、轻松的工作留给自己,把费力不讨好的工作留给别人;为了自己能早点下班,把加班的工作留给别人;或者把高薪的工作留给自己,把低薪的工作推给别人……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都有这样的习惯,这都是“犏载移牛”。

跟家人相处也是一样,太太希望先生起来做早饭,而先生希望太太做早饭;把打扫卫生、洗碗洗衣的事留给父母做,自己躲在屋里玩游戏;或者把抚养孩子的义务让父母承担,自己吃喝玩乐、出国旅游;还有的年轻人不仅不愿赡养父母,还会想方设法地“啃老”,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小到公司里的业务竞争、生活上的家务琐事,大到把杀人越货的罪行嫁祸于人,“犏载移牛”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几乎成了人之常情。也就是说,我们从小到大都在“犏载移牛”。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恶习?因为凡夫的习气就是这样,久远以来,我们已经养成了与菩提心相反的习惯,就像火向高处蹿、水往低处流一样,这是自然的规律。所以我们直至今日一直流转于轮回,心中永远充满了烦恼,身上永远承受着苦痛。

现在我们学习了《修心七要》,要明白“犏载移牛”是不如法的,与菩提心相违背,与断除自私、消灭我执相违背,《修心七要》要求我们做一个坦诚、勇敢的人,自己的责任自己负,自己的过失自己担。要想尽办法断除自私,彻底推翻我执,这是《修心七要》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

身为一个大乘行者,如果总是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把自己的过失转给他人,我们的修行将永远不可能成功。我们不能让这种坏习惯发展下去,从当下开始,要通过“犏载莫移牛”的教言来对治。

当然,对于一些成就者而言,让弟子去做很困难的工作不算是“犏载移牛”,而是在帮弟子消业。比如玛尔巴大师让密勒日巴替他儿子盖房子,让密勒日巴受尽了磨难,表面上看是“犏载移牛”的行为,实际上是在为密勒日巴消业。如果我们具备玛尔巴大师的发心和修证也可以这么做,但我们具备吗?

(二)更高的要求——代人受过

佛法是无尽藏,《修心七要》中,种种教言的含义也是层层深入的。

比如说:利益众生是大乘佛法的真正目标,其前提是必须先停止伤害众生。没有停止伤害众生,怎么可能去利益众生呢?

“犏载莫移牛”这句教言也是这样,首先要做到“自己的责任自己负,自己的过失自己担”。在此基础上还要更进一步,别人不愿做的事,我们也要主动承担;当别人冤枉我们时,我们还是要勇于承担。这才是真正的菩萨精神,是“犏载莫移牛”的更高要求。

我们举两个生活中的小事为例:

比如,我们和朋友在餐厅用餐,不小心打碎了很昂贵的餐具,我们假设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餐具是自己打碎的,老板当时并没有发现,于是自己装作若无其事,结账的时候老板发现了,要求赔偿,自己却拒不承认,这就是“犏载移牛”了;第二种情况,自己在打碎餐具以后,主动告诉老板,愿意赔偿,这就是“犏载莫移牛”;还有一种情况,餐具是朋友打碎的,自己暗地里主动出钱替朋友赔偿,既不让老板受损失,又不让朋友难堪,这就是“犏载莫移牛”的更高境界。

再例如:你辛苦工作了一天,终于要下班了,这时你发现由于业务繁忙,有个同事被迫要加班,于是你想:“我的身体比他好,他劳累了一天,家里还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于是你主动对同事说:“你回去吧,我替你加班。”这样的发心和行为就是“犏载莫移牛”的更高境界。

当然,“犏载莫移牛”也不能错误理解。比如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替朋友赔了餐具,心里想:“以后他一定会好好酬谢我;”或者替别人加班时心想:“我这样做老板一定会给我升职。”这些心态不符合《修心七要》的要求。“犏载莫移牛”一定是不图回报、纯粹利他的心态,这才是菩萨的精神。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2024-03-17 13:53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

楞严咒咒心念诵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楞严咒咒心念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心。最好..

陈大惠:你能帮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帮你

陈大惠:你能帮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帮你 十年前你是谁,一年前你是谁,甚至昨天你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你是谁,以及明天你将成为谁。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人生是很累的,你现在不累,以后就会更累;人生..

对不起,我错了,对不起

对不起,我错了,对不起最近感悟:我们这世界,太近或太远的距离,都是灾难。佛国净土,太近或太远的距离,都是圆满自在。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清醒的智者知道:阻碍人与人之间等所有关系的真凶从来都是杀、盗、淫、..

对过去,要放,对现在,要惜,对将来,要信

对过去,要放,对现在,要惜,对将来,要信有些时候,买了就买了,不要去比价;吃了就吃了,不要去后悔,爱了就爱了,不要去猜疑;散了就散了,不要去诋毁。笑着面对生活,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来者珍惜,去者放手..

大悲咒快念诵21篇

念诵大悲咒是没有遍数限制的,是没有语速限制的,所以大家把大悲咒快念诵21篇也是可以的。 当大家把大悲咒念诵21遍后能加深自己对大悲咒的印象,也能让自己更好的去了解这部咒文。此外,把大悲咒念诵21遍好处也是很..

平静才是真正的解脱

你总是抱怨:为什么人生有这么多的不如意,人家生活得那么好,我却这么悲惨?我拥有这么多,怎么还是不开心?开心的事越来越少,郁闷的事越来越多。你是否发现,你实现梦想后所得到的快乐,往往是那么短暂。你是否试..

庄子试妻

有一天,庄子在山上遇到一名女子,蹲在新坟前,拚命摇扇,好像要把坟上湿漉漉的土煽干。庄子不解她的用意,便开口问她。她表示,坟中葬的是他丈夫,丈夫临终遗言,要等坟上土干后,她才可以改嫁。她等不及了,于是猛..

工作的女人最美丽 给同事的妇女节祝福语

工作的女人最美丽 给同事的妇女节祝福语三八妇女节祝福语短信,将你的三八节祝福送给与众不同的她。还在为找不到好的祝福短信而发愁吗?小编特献上妇女节祝福短信祝福语大全。祝美女们妇女节快乐!1. 我们的节日,我们..

开启自性的芬芳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花园,这个花园里本该有随时开放的花朵,本该是五光十色、生机盎然,本该是万紫千红、欣欣向荣,本该是阳光灿烂、艳丽缤纷……,可是令人痛惜的是,多愁的人们总是在这花园里种植烦恼葛藤,开..

康藏佛土德格县 善地春雪美翻天

康藏佛土德格县 善地春雪美翻天初春的甘孜州,美得不可方物,国道317上的康北明珠德格县更是银装素裹,苍莽遍野。春雪,如期而至,春雪下的大,化得快!早早开始登山,赶在融化之前纪录下这美轮美奂的佛国春雪图。德..

在做法事超度婴灵时妈妈有感觉吗-说说自己的心中感受

在做法事超度婴灵时妈妈有感觉吗-说说自己的心中感受再说婴灵。这一年间,曾为许多缘主来超度婴灵孩子,只是到了今年,二次寻师傅帮助超度新造成的婴灵孩子。这样的事情出了三五例,师傅我有些难过,此前孩子超度尚..

地藏经略谈十斋日转读地藏经的大利益

地藏经略谈(四十四)十斋日转读地藏经的大利益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如来赞叹品第六【南阎浮提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