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犏载莫移牛(一)

繁体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犏载莫移牛

如果有人问:“你是佛教徒吗?”我们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还会说自己是金刚乘弟子,因为已经皈依了金刚乘,念了很多经、诵了很多咒、修了很多法,甚至接受了多次灌顶。

但实际上,这些都只是形式而已,并不是衡量是否佛教徒的真正标准。

完整的佛教分为三乘——小乘、大乘、金刚乘。大乘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金刚乘建立在大乘的基础上。三乘各有各的标准:小乘要求生起出离心;大乘要求生起菩提心;金刚乘要求建立起虔敬心和清净观。换句话说:没有出离心,根本谈不上是小乘弟子;没有菩提心,根本谈不上是大乘弟子;没有虔敬心和清净观,根本不算是金刚乘弟子。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佛教徒?如果是,是具备出离心的佛教徒?还是具备菩提心的佛教徒?还是具备虔敬心和清净观的佛教徒?”如果具备了其一,那是非常值得欣慰的。如果一种都不具备,还能认为自己是佛教徒吗?

我们既然已经皈依了佛门,尤其是皈依了大乘佛法,那就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乘弟子,不要做虚假的大乘弟子。什么是名副其实?就是要生起菩提心!生起菩提心的标准是什么?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修心七要》用最准确、最精炼的语言一一告诉了我们。特别是第六要的这些戒律,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从大乘的角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的缺点。我们不仅有这些缺点,更严重的是,我们从来没有把这些缺点当成是缺点,反而一直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这就是我们不断流转轮回的原因。

现在我们非常幸运,通过《修心七要》认识了这些缺点,但如果在生活中不去实修,没有让这些教言深入骨髓,变成我们自己的习惯乃至天性,那《修心七要》再伟大、再殊胜,还是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真实利益。

谈到实修,则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现在很多人的修行只是在形式、数量方面提高很快,在出离心、菩提心、虔敬心和清净观方面却进展缓慢。这往往是因为学偏了,不清楚自己处于什么状态,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道路。

什么是不适合自己的道路?比如说,佛法的确有住庙、闭关这样的修行方法,但这些是大家现在想都不必想的!大家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工作。自己的责任自己要很清楚。如果认为家务、工作是在浪费时间,是在妨碍自己学佛,这种想法就是学偏了,是修行过程中很大的障碍。

我给大家提一个建议,实修的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而定:二三十岁的人,要把百分之八十的时间精力用于工作和家庭,百分之二十用到修法上,要尽心尽力地承担社会与家庭的责任,把自己修行的力量尽量在家务、工作中发挥出来,让家庭和公司由于你的存在而温暖起来;三十到五十岁,可能变成一半一半;五十岁以后,要把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精力用在佛法上;对于老年人,要百分之百都用在修行上,除了吃喝拉撒睡以外,都要用来修行,连电视都不看是最好的。不要反过来——年轻人把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用在修行上,老年人把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用在家庭上,这是错误的。

为什么这样要求?如果年轻人把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都用在佛法上,随着年纪的增大,百分比可能会越来越低,六十岁以后可能只剩百分之五了,这就是学偏了。

《修心七要》非常适合当前的时代,家庭和社会都是最好的修行对境。要尽力把这些内容铭刻于心,然后在生活中付诸实修,尽最大努力生起菩提心。其实,我们现在并不需要更高更深的法教,只要能够按照《修心七要》的要求去做,就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乘弟子。

一、犏载莫移牛的含义

这句教言来自于藏地的生活习俗,所以听起来会有些费解,下面我给大家逐字解释一下。

在藏地有两种牛,一种是生活在高原上的牦牛,一种是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黄牛。犏牛指的是牦牛和黄牛杂交而生的牛。犏牛是牛里面最好的品种,力量和耐力都很强,产出的奶量又多,质量又好,从中提取的酥油是酥油中的精品,胜过用普通牛奶制造的酥油。因此,犏牛的价格很贵,一头犏牛可以换五六头黄牛。

在藏地有这样的说法:假如一个家庭有一个人很能干、很能赚钱,全家都靠他一个人养活,藏人就会管他叫犏牛。“犏载莫移牛”的直译是:“不要把犏牛所背的东西转移到黄牛身上。”犏牛比黄牛吃得好、住得好,力气也比黄牛大,如果把本该犏牛做的繁重工作让黄牛去做,就叫“犏载移牛”。这当然又是一个比喻,比喻什么呢?犏牛比喻自己,黄牛比喻别人,意思是:“要杜绝那种以狡诈之心将降临在自己身上的责任或过失推诿、转移给他人的恶毒行为。”

这句教言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把自己的责任推诿给别人;第二个是指把自己的过失转移给他人,也就是“嫁祸于人”“让别人背黑锅”的意思。这都属于恶毒的行为,因为动机是狡诈之心。

(一)自己的责任自己负,自己的过失自己担我们凡夫都有“犏载移牛”的习惯。《论语》中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对“犏载莫移牛”最恰当的诠释。

比如说:对于一件好事,如果有人问:“这是谁做的?”我们马上会举手抢答:“我做的。”甚至没人问时我们也会主动四处宣扬;对于一件坏事,如果有人问:“这是谁做的?”我们往往会把头一低,希望马上能有个人出来认错。这就是一种“犏载移牛”的心态,是狡诈的小人之心。

再比如,在公司里,把简单、轻松的工作留给自己,把费力不讨好的工作留给别人;为了自己能早点下班,把加班的工作留给别人;或者把高薪的工作留给自己,把低薪的工作推给别人……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都有这样的习惯,这都是“犏载移牛”。

跟家人相处也是一样,太太希望先生起来做早饭,而先生希望太太做早饭;把打扫卫生、洗碗洗衣的事留给父母做,自己躲在屋里玩游戏;或者把抚养孩子的义务让父母承担,自己吃喝玩乐、出国旅游;还有的年轻人不仅不愿赡养父母,还会想方设法地“啃老”,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小到公司里的业务竞争、生活上的家务琐事,大到把杀人越货的罪行嫁祸于人,“犏载移牛”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几乎成了人之常情。也就是说,我们从小到大都在“犏载移牛”。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恶习?因为凡夫的习气就是这样,久远以来,我们已经养成了与菩提心相反的习惯,就像火向高处蹿、水往低处流一样,这是自然的规律。所以我们直至今日一直流转于轮回,心中永远充满了烦恼,身上永远承受着苦痛。

现在我们学习了《修心七要》,要明白“犏载移牛”是不如法的,与菩提心相违背,与断除自私、消灭我执相违背,《修心七要》要求我们做一个坦诚、勇敢的人,自己的责任自己负,自己的过失自己担。要想尽办法断除自私,彻底推翻我执,这是《修心七要》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

身为一个大乘行者,如果总是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把自己的过失转给他人,我们的修行将永远不可能成功。我们不能让这种坏习惯发展下去,从当下开始,要通过“犏载莫移牛”的教言来对治。

当然,对于一些成就者而言,让弟子去做很困难的工作不算是“犏载移牛”,而是在帮弟子消业。比如玛尔巴大师让密勒日巴替他儿子盖房子,让密勒日巴受尽了磨难,表面上看是“犏载移牛”的行为,实际上是在为密勒日巴消业。如果我们具备玛尔巴大师的发心和修证也可以这么做,但我们具备吗?

(二)更高的要求——代人受过

佛法是无尽藏,《修心七要》中,种种教言的含义也是层层深入的。

比如说:利益众生是大乘佛法的真正目标,其前提是必须先停止伤害众生。没有停止伤害众生,怎么可能去利益众生呢?

“犏载莫移牛”这句教言也是这样,首先要做到“自己的责任自己负,自己的过失自己担”。在此基础上还要更进一步,别人不愿做的事,我们也要主动承担;当别人冤枉我们时,我们还是要勇于承担。这才是真正的菩萨精神,是“犏载莫移牛”的更高要求。

我们举两个生活中的小事为例:

比如,我们和朋友在餐厅用餐,不小心打碎了很昂贵的餐具,我们假设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餐具是自己打碎的,老板当时并没有发现,于是自己装作若无其事,结账的时候老板发现了,要求赔偿,自己却拒不承认,这就是“犏载移牛”了;第二种情况,自己在打碎餐具以后,主动告诉老板,愿意赔偿,这就是“犏载莫移牛”;还有一种情况,餐具是朋友打碎的,自己暗地里主动出钱替朋友赔偿,既不让老板受损失,又不让朋友难堪,这就是“犏载莫移牛”的更高境界。

再例如:你辛苦工作了一天,终于要下班了,这时你发现由于业务繁忙,有个同事被迫要加班,于是你想:“我的身体比他好,他劳累了一天,家里还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于是你主动对同事说:“你回去吧,我替你加班。”这样的发心和行为就是“犏载莫移牛”的更高境界。

当然,“犏载莫移牛”也不能错误理解。比如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替朋友赔了餐具,心里想:“以后他一定会好好酬谢我;”或者替别人加班时心想:“我这样做老板一定会给我升职。”这些心态不符合《修心七要》的要求。“犏载莫移牛”一定是不图回报、纯粹利他的心态,这才是菩萨的精神。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净土法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净土法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在经上讲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放在心上,不理它,《楞严经》上:好境界;如果你理会它,你就错了,你就迷了。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世间人,也是通病,趋吉避凶,不同国..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常说世界苦?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常说世界苦?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扬其懈怠,而俾生欣乐。然后久在泥涂,始嫌污秽。乍闻净妙,浚起愿求。此大火聚,彼清凉池。炎烧众生,不得不避此而趋彼矣。方便..

净土法门:佛陀一生的行迹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

净土法门:佛陀一生的行迹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我们看佛陀一生的行迹,初发心是在做太子的时候,看到世间众生的痛苦,经典里面所记载的,说他出去郊外去参观考察,看到生老病死,他体会就很深,那个时候他才十几岁。十..

净土法门法师:饮食起居要能够正常,才可以延年益寿

净土法门法师:饮食起居要能够正常,才可以延年益寿饮食起居要能够走向正常,延年益寿。中国古人说得很好,「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这是过的人正常生活,早晨天亮起来,晚上太阳下山可以休息了。中国人懂得养生,子..

净土法门:样样随缘,好自在

净土法门:样样随缘,好自在我们这个地方,你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你有取舍,因为你有分别。这个世间虽然都是假的,你把它当真,你要想得到、你要想控制它、你要想受用它,这是见思烦恼,这是轮回心。这轮回的念头要舍..

净土法门:诸佛的密藏是什么?

净土法门:诸佛的密藏是什么?诸佛的密藏是什么?跟诸位说,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的究竟,知道的人实在太少。像善导大师讲的,许多菩萨都不知道。他要知道了,他决定念佛,他为什么还要..

净土法门:五蕴自己生,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

净土法门:五蕴自己生,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心经》上有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

净土法门:万法统统是自性所变现的

净土法门:万法统统是自性所变现的一生当中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断烦恼、消业障。入门,你看看须陀洹,看看初信位的菩萨,等于说佛的小学一年级,他修什么?他断见思烦恼。先断见烦恼。见烦恼五大类,第一个身见,放下身..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很多人知道,学佛能让自己增加智慧,让自己的心,更加的清净。但是,到底怎样学,才对呢。有人觉得学佛就是要皈依,觉得佛教中讲三皈五戒,很复杂。有人说,其实学佛就是将佛当做..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问: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与目的,并付诸实现呢?答: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非常重要。你现在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目的,所以用头脑去思考和寻找。你可能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对,也不..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的三十二相都是给我们表法的,我们用见贤思齐的心瞻礼尊容,这就是修功德。我们一定要知道瞻礼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不可思议的。在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位比丘学佛,学着学着佛因为..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如何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我们做一切的事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以金刚般若的这种智慧,当即名字以离名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金刚般若的智慧。如果我们还取法相,还取..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顶礼可以分为三个..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的三个境界,你在哪一个?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问:“东区长者之声”,这大概是个刊物,里面登载说本港卫生局长说,香港严重缺乏灵龛,倡将骨灰洒在纪念花园,化做春泥更护花。世俗也有把骨灰洒入江海的..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一个众生,无论是人还是非人,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一样,都想解脱,都想成佛,只是不会或不敢用“解脱”、“成佛”这些词而已,他们认为这是迷信。一说要解脱、要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