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转欲自稳重(一)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转欲自稳重
我们身处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手机、电脑、网络、电器、汽车、高铁,这些现代化设施已经充斥于我们的生活,在我们享用这些高科技的同时,不妨反问一下自己:我们的幸福感是否随着这些而增加了呢?
其实不然,我们的内心反而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依赖于外物。如果我们忘了带手机,立刻就会变得六神无主;如果吃饭的地方没有无线网络,我们就会如坐针毡、食而无味;我们下楼的时候必须乘电梯,哪怕是从二楼下到一楼,如果电梯迟迟不来,我们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夏天的时候如果空调坏了,我们就会觉得简直活不下去了……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这表明,我们的幸福感已经不能受控于自己,而要受控于外物。古代的时候,没有空调、电梯、手机,古人照样可以幸福地生活。可见,发达的物质文明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反而让我们的内心变得非常脆弱、愈发有依赖性。从这个角度看,外物的充实并不可靠,只有内心充实了,正能量提高,真善美增长,我们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幸福,才能勇敢、乐观地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时代。
总之幸福感来自于内心的充实——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而不是外物的充实。佛法不注重怎样去赚钱、怎样营销、怎样升职、怎样获取外在的物质利益,佛法注重的是修心。修一颗善良、无私、包容、慈悲和智慧的心。一旦具备了利他心、菩提心、般若心,那么幸福就在身边,快乐就在心间,成就就在掌中。这就是“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的道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佛的原因之一。
《法句经》中有两个关于修心的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太子,内心充满了慈悲,非常喜欢布施,他把王宫里的金银珍宝都布施给了穷苦的老百姓。可他的行为却惹怒了父王,父王把太子驱逐出境,太子只好以乞讨为生,四处流浪。太子在路上遇到一个乞丐,两人结伴而行,成了很好的朋友。乞丐跟太子是完全不同的人,他的内心非常自私、非常吝啬。
在一个遥远的王国,国王猝然离世,他没有孩子,所以王位无人继承,国家无人管理。大臣们很焦急,一直在四处寻找,希望找一个合适的人来继承王位。
这一天,骄阳似火,太子和乞丐流浪到了这个王国,乞丐非常饥饿,一个人出去乞讨了,太子则躺在一棵大树的树荫下休憩。正巧,寻找王位继承人的大臣们路过这里,他们看到了熟睡的太子,发现一个奇景:虽然太阳已经西斜,可大树的影子却并没有随着太阳而移动,而是一直罩着太子,为太子遮阴。大臣们欣喜万分,认为太子是一位贵人,正是他们所寻找的人,于是恭敬地迎请太子,请太子做了他们的国王。
太子做了国王以后,心里一直惦记着乞丐朋友,却不知道他的去向,于是太子就派属下去寻找乞丐。太子在一张面饼里偷偷塞了很多黄金,跟其他面饼放在一起,然后嘱咐下属:找到乞丐以后,务必要把这些面饼给他。于是下属们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乞丐,并且把面饼给了乞丐。乞丐拿到这些面饼以后,一个一个地挑选,拿到藏有黄金的那张饼,掂了掂,觉得很重,乞丐认为这张面饼没有烤熟,于是扔给了别人,吃了其他的面饼。
第二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流浪汉,住在一座宫殿附近,他心里一直有一个邪恶的愿望:希望宫殿的主人尽快死去,他自己能成为宫殿的主人。他每天都盼望这个恶念能变成现实,盼啊盼啊,盼来了什么呢?有一天,一辆马车飞驰而过,把流浪汉轧死了。
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的心好,一切果报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福德会像永远跟随太子的树影一样;如果心不好,一切果报和命运都是不好的,就像那个乞丐和流浪汉。
那么,如何才能把心修好呢?佛教中修心的方法很多,有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就是《修心七要》。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七个要点,我们的心就能修好;没掌握这七个要点,我们的心就修不好。
掌握了《修心七要》,把内心修得充实而正确,即使物质条件非常匮乏,人生际遇不如人意,我们也能够生活得很幸福。
如果内心没有修好,外在的物质条件却很充实,诸如财富、地位、权力等等,这些反而会使我们的人生陷入危险,最终遭遇不幸,很多贪官锒铛入狱就是证明。
如果我们的心修好了,外在的物质条件也很充实,那我们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利益大众;即能给自己快乐,又能给他人幸福,更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未来美好的世界。
总之,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
下面我们继续讲第六要的第二句——转欲自稳重。
一、转欲自稳重的含义
“转欲”的意思是什么?
此处的“欲”不是指欲望,是指意念,也可以解释为观念或发心。从无始轮回直至今日,我们没有生起过出离心,也没有菩提心、虔敬心、空性见,这就是没有“转欲”。现在我们学佛了,要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的心转向佛法——世间的心转化为出世间的心,自利的心转化为利他的心,贪执此生的心转化为出离心,要把以前的坏习惯尽力改掉,让三宝的信心尽量增长,要使内心彻底扭转,依照佛法建立起一套崭新的、正确的人生观,这就是“转欲”。
佛教是内道,是修心之道,是“转欲”之道。“转欲”不仅要在佛堂里进行,更要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比如,做家务,我们以前认为:为什么所有家务都让我一人做?心里总是有些抱怨。现在学佛了,观念就要转变:为什么家务不让我做啊?为什么要抢了我积累福德的机会呀?
以前我们觉得浪费一些公共的水、电没什么关系,反正也不用我们付钱。学佛以后,我们明白了浪费公共财物会使我们的福报大打折扣,所以要尽力去节约公共资源。
以前我们没有自他平等的观念,现在学了《修心七要》,明白了任何生命的愿求都是平等的,无论外表、身份、民族、国籍、种类,谁都想要幸福,谁都不愿受苦。所以,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自己一个人的利益重要还是多数人的利益重要?当然是多数人的利益重要。如果损失自己一个人的利益能让很多人得到快乐,这当然是很值得的,这就是自他平等。
以前我们也没有自他交换的观念,一直执着自己、珍爱自己、保护自己、为自己造了很多业。学佛以后我们明白了,这样的观念是错的。为什么?因为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持有这样的观念生活,可是得到什么好结果了吗?并没有!在轮回的过程中,我们也曾坐过皇帝的宝座,但现在是不是只能坐在普通的棉垫上?我们也曾拥有过无数珍宝,但现在是不是还要为衣食而奔波?我们所拥有过的一切都像昨夜的梦一样无影无踪了。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为自己而奋斗,结果怎么样?现在依然是轮回中一个脆弱而渺小的生命。怕冷、怕热、怕累、怕穷、怕地震、怕车祸、怕病、怕死……我们有那么多恐惧、苦厄,我们的前途又是那么渺茫,宛如一望无际的黑夜,这就是我们利己的结果。现在幸运地遇到了《修心七要》,终于恍然大悟了,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观念扭转过来,把对自己的珍爱转换成为对他人的珍爱,把为自己的利益而忙碌转换成为利他而忙碌,把自己的一切美好给予他人,把他人的一切痛苦自己来承担。我们要努力培养这种利他的观念、这种菩萨的精神,让这种精神融入内心、深入骨髓,这就是“转欲”。
无数佛菩萨都是这样走过来的,都是依止了《修心七要》《修心八颂》《入行论》等圣典,转化了内心,成就了菩提心。他们即使到了极其痛苦的地狱,也会觉得如同来到一个美丽花园,因为他们菩提心的力量太强大了,所以感觉不到外在的痛苦。他们看到地狱的苦难,会视为度化众生的大好时机,会生起勇气和欢喜,这才是真正的“转欲”,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自稳重”的意思是什么?
内在的修行要尽量“转欲”,尽量提升出离心、利他之心,但外在的言行不要有太大的转变。或者可以这样说,内在的修行没有太大转变之前,外在的形象不要有太大的转变,这就是“自稳重”的意思。
有些学佛人内心没有“转欲”,但外表、行为却有很大转变,这是不对的。
有些修行人内在的修行一点也没有进步,但是外表却变了很多:身上挂了好几串佛珠,衣着也不修边幅,一天只吃一顿饭,处处显得与众不同,甚至于在饭桌上闻到一点肉味就要骂人,这都是没有“自稳重”。
有些佛弟子刚刚接触金刚乘,立刻就买了一大堆法器,布置了豪华的佛堂,这也不符合“自稳重”。
有些人今天皈依了,明天就穿得不一样了;今天得了个灌顶,明天就要佩戴上一个新法器;刚刚闭了一次关,出关就要把工作辞掉;或者认为学佛以后,电视也不能看了,无线网络也要撤掉了等等,这都不符合“自稳重”。
学佛以后,无线网络还可以留着,想看什么视频、连续剧都可以看,喜欢穿什么时装也可以穿,喜欢在镜子前化妆半个小时也都可以,但是在化妆时,要一边化妆,一边观察自己的心,这就是修行,就是“自稳重”。
作为修行人,重点要放在“转欲”上,外在形象一定要恒顺普通人。内在的修行境界越高,外在的行为越要保持为一个普通人。
从三乘的角度说,小乘的“转欲”是出离心,要减少欲望,逐渐放下对钱财、名闻利养,乃至对此生此世的贪执。而外在的变化没必要太多。
缺乏出离心的摄持,再庄严、再清净的外表也毫无意义。最清净的戒律就是出离心。
大乘的“转欲”是菩提心。很多人连善良都缺乏,更谈不上真实无伪的利他之心了,但外表却摆出一个像慈善家一样的公众形象,这也不符合“自稳重”。内在的菩提心修证没有完善之前,不要宣扬自己捐了多少钱、帮了多少人,不必这样炫耀自己,要“自稳重”。
金刚乘的“转欲”是清净观、虔敬心,内心没有做到这些以前,不要在别人面前做出一副金刚乘弟子的模样。只有内在的修行一步一步提高了,才可以慢慢表现出相应的外表。
转外表不转内心,这是学佛人非常容易发生的偏差,所以《修心七要》要求我们“转欲自稳重”,要转变内心,而不要转变行为和外表。这一点要非常谨慎,很多人都会在此处颠倒。在内心没有成就之前,外表不可以显示为成就的模样!如果达到了一点粗浅的境界,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外表,做出违背因果的事,好像已经超越宗教了、获得成就了,这就完全违背了《修心七要》。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2024-03-17 13:54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
楞严咒咒心念诵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楞严咒咒心念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心。最好..
陈大惠:你能帮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帮你
陈大惠:你能帮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帮你 十年前你是谁,一年前你是谁,甚至昨天你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你是谁,以及明天你将成为谁。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人生是很累的,你现在不累,以后就会更累;人生..
对不起,我错了,对不起
对不起,我错了,对不起最近感悟:我们这世界,太近或太远的距离,都是灾难。佛国净土,太近或太远的距离,都是圆满自在。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清醒的智者知道:阻碍人与人之间等所有关系的真凶从来都是杀、盗、淫、..
对过去,要放,对现在,要惜,对将来,要信
对过去,要放,对现在,要惜,对将来,要信有些时候,买了就买了,不要去比价;吃了就吃了,不要去后悔,爱了就爱了,不要去猜疑;散了就散了,不要去诋毁。笑着面对生活,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来者珍惜,去者放手..
大悲咒快念诵21篇
念诵大悲咒是没有遍数限制的,是没有语速限制的,所以大家把大悲咒快念诵21篇也是可以的。 当大家把大悲咒念诵21遍后能加深自己对大悲咒的印象,也能让自己更好的去了解这部咒文。此外,把大悲咒念诵21遍好处也是很..
平静才是真正的解脱
你总是抱怨:为什么人生有这么多的不如意,人家生活得那么好,我却这么悲惨?我拥有这么多,怎么还是不开心?开心的事越来越少,郁闷的事越来越多。你是否发现,你实现梦想后所得到的快乐,往往是那么短暂。你是否试..
庄子试妻
有一天,庄子在山上遇到一名女子,蹲在新坟前,拚命摇扇,好像要把坟上湿漉漉的土煽干。庄子不解她的用意,便开口问她。她表示,坟中葬的是他丈夫,丈夫临终遗言,要等坟上土干后,她才可以改嫁。她等不及了,于是猛..
工作的女人最美丽 给同事的妇女节祝福语
工作的女人最美丽 给同事的妇女节祝福语三八妇女节祝福语短信,将你的三八节祝福送给与众不同的她。还在为找不到好的祝福短信而发愁吗?小编特献上妇女节祝福短信祝福语大全。祝美女们妇女节快乐!1. 我们的节日,我们..
开启自性的芬芳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花园,这个花园里本该有随时开放的花朵,本该是五光十色、生机盎然,本该是万紫千红、欣欣向荣,本该是阳光灿烂、艳丽缤纷……,可是令人痛惜的是,多愁的人们总是在这花园里种植烦恼葛藤,开..
康藏佛土德格县 善地春雪美翻天
康藏佛土德格县 善地春雪美翻天初春的甘孜州,美得不可方物,国道317上的康北明珠德格县更是银装素裹,苍莽遍野。春雪,如期而至,春雪下的大,化得快!早早开始登山,赶在融化之前纪录下这美轮美奂的佛国春雪图。德..
在做法事超度婴灵时妈妈有感觉吗-说说自己的心中感受
在做法事超度婴灵时妈妈有感觉吗-说说自己的心中感受再说婴灵。这一年间,曾为许多缘主来超度婴灵孩子,只是到了今年,二次寻师傅帮助超度新造成的婴灵孩子。这样的事情出了三五例,师傅我有些难过,此前孩子超度尚..
地藏经略谈十斋日转读地藏经的大利益
地藏经略谈(四十四)十斋日转读地藏经的大利益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如来赞叹品第六【南阎浮提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