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敬畏生命,所以选择素食!(深度)
尊重生命是素食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大自然的一花一木,都是有生命的个体,任意伤生害命,都是欠缺尊重生命的行为。
人是万物之灵,是生命最高的形式,是地球上万物的主宰--难道这还是个问题吗?
然而,在国外这些年的所见所闻,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考。而引起这类思考的都是一些平平常常、不经意中的所见所闻。
我忘不了一个夏日的黄昏,天空乌云密布,风雨欲来。瑞士日内瓦湖畔石子小路上,游人寥寥无几。湖畔乱石滩上有一只孤独的天鹅在卧巢孵卵。它在此静卧已有好几天了。
每天散步的游人都会关切地远远注视着它,或者默默地在不远的石头上放下几片面包,一把玉米粒,和天鹅一起静静地等待它的孩子的诞生。
忽然,天空骤变,黑云奔腾翻滚,湖水也呼应着掀起了波浪,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游人纷纷躲避,只有那只天鹅仍默默地坚守在乱石滩上一动不动。
这时我看到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手里拿着一件雨衣,在湖畔的小路上担心地望着不远处的天鹅。风吹乱了他软软的头发,他眼中充满焦虑,他是想去为天鹅遮雨,又为担心 会打扰它而踌躇。
这让我深深地感动。日内瓦湖畔苍凉云天之下孤独的天鹅,和它身边不敢靠近的小小守卫者,就像一幅动人的油画,从此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如果说湖畔天鹅和小守卫者的画面过于忧郁,那么另一幅人与动物的图画则带着浓郁的喜剧色彩。
那是在加拿大魁北克一个自然公园,一条窄窄的沥青小路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山峦间蜿蜒盘旋,穿过郁郁葱葱的山林,串起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湖泊。
我驱车前行,忽然, 前方路旁的树林里走出了一只褐色的凤头山鸡,它的身后跟着四五只小绒团儿似的鸡雏,摇摇摆摆好像是要穿过公路到对面的树林里去。这一家子山鸡的突然出现,使我和对面开来的两辆车都停了下来。
为了不打扰它们,大家都安静地坐在车里不动,等待这小小的一队横过公路。
谁知这位山鸡妈妈并不领情,它显然被这些打扰它们的铁皮怪物所激怒,于是母性大发, 顿时摆出一副为自己的孩子拼命的架势,它先发了一声信号,令小鸡们调头奔回树林,然后只身冲上公路中央,怒发冲冠,浑身羽毛倒竖,冲着两边的汽车发出挑战的咕咕声,左冲右突。
对面车上的小伙子被山鸡的无名火弄得哭笑不得,进退两难,只好开门下车,躬着腰,以日本人的90度大礼好不容易把山鸡请下了路面,把自己的车开了过去。
谁知这位鸡妈妈得礼不饶人,又重新冲回公路上,以更大的愤怒向着第二辆已经启动的汽车扑了过去,一副誓与汽车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驾车人被英勇冲过来的山鸡妈 妈吓了一大跳,急打方向盘躲避,竟差点儿翻下路沟。
我在一旁被这场“鸡车大战”吓得目瞪口呆,竟忘了掏出相机拍摄一张难得的照片,事后为此整整遗憾了一天。
另一次公路遇险是在夜晚,加拿大西部落基山一国家公园。
几天来落基山的壮丽景色让我废寝忘食,驱车飞驰在雄伟的大山和壮丽的冰川之间,每每到夜幕降临尚未考虑投宿何处。这天又是晚上十一点多了,除了车灯照射下的 有限路面,车窗外的大山只剩下巨大的黑影,两侧树林也成了模模糊糊一片,路上很久不见任何车辆了。
忽然我看到前方公路上停着一辆车,似乎车前有两个人蹲在那儿忙着什么。我的心一下子提起来:出了交通事故,有人伤亡!我减慢车速,停在旁边一看,原来是一只横过公路的野鹿,可能是被突然而至的车灯晃了眼睛,惊 慌失措愣在了路中央。
那辆车刹车不及一下子撞了上去,鹿不幸被撞伤,倒在路上。那两个开车人一个正手忙脚乱地给鹿包扎伤口,另一个则急得团团转,不知在这深更半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大山 里何处去找急救站。都是远方的游客,人生地不熟,又都是正急匆匆赶去夜宿的过路者。
深夜,在这茫茫无人的山野,一只受伤的野鹿却拖住了行色匆匆的夜归人的步伐,牵住了他们的心。他们不知前方多远才有村镇,只知几十公里外来的路上曾见到一个小镇。于是,他们将伤鹿抬上车,调转车头,向来路疾驶而去。
一只半人多高的鹿无疑是一条不可忽视的生命,但那些随处可见,渺小得如同草芥的虫蚁的生命同样受到人类的尊重。
在一次阿尔卑斯山的远足中,我无意中走入了一处位于两千多米高山上的少年夏令营。营地坐落于一片疏密适中的森林中。巨大的百年老树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遮掩 着孩子们在林间空地上支起的帐篷。那些十四五岁的男孩子有的坐在树荫下嬉戏,有的安静地坐在帐篷外的枯木干上聊天,轻松悠闲,犹如置身世外桃源。
令我惊奇的是,就在这生活着二三十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的夏令营里,竟赫然存在着五六个直径一米有余、高半米多的巨大蚁穴!它们散落在树林里,由细小的松枝、 树皮碎屑和腐殖土堆成,数不清的蚂蚁忙忙碌碌,在蚁穴堆上进进出出,在自己几十年聚沙成塔般建立起的家园中,不受外界干扰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我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巨大和集中的蚁穴,自然惊奇不已。更让我感叹的是这些巨大但不堪人类一击的蚁穴竟能在孩子们的营地中安然无恙,与几十个正值顽皮年龄的男孩和平共 处、互不妨碍。如果孩子们没有从小受到尊重生命、保护自然、与动物为友的教育,这些蚁穴的下场是可想而知。
诸如此类的事其实都是日常小事,可贵的是当事人并没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赋予什么重大深远的意义,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习惯,理所应当地做大家都会做的事。他们所爱护的也不是什么国宝级或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平常的人、平常的动物,平常的事,但贵在平常。
这些日常的小事在无形中会慢慢改变着人们对生命含义的理解,逐渐学会对所有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应该以一种生命形式去主宰它。
人类对其他生命不负责任,也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人类如果真是“万物之灵”的话,那只意味着人类要把其他生命当作朋友,从而担负起自己对其他生命的更大的责任。
2024-03-17 13:54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
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圆寂之前,委托我(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转告所有弟子:“我圆寂后,所有弟子要团结和合,远离世间八法,清净持戒,好好地精进..
宋吴琼《净土圣贤录》
吴琼,不详其所出。先为僧,已而返俗,作庖人。当切肉时,口中称佛名不辍。每教村中人诵经修忏,念阿弥陀佛。后眼郭生瘤,大如鸡子,乃惶怖。分遣妻子,造一草庵,昼夜焚修。绍兴二十三年秋,告村中人曰,琼来日戌时去也。人皆..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二)守培法师著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二镇江玉山沙门守培疏 皈依弟子云常忍校刊三匿王观河显见性不灭。四。初阿难问二明性。二匿王陈疑更请。三如来反令自说。四大众闻法得益。今初。..
死水死火证明入冥管轮回
死水死火证明入冥管轮回李柏农居士说:有麦君,当香港华民政务司英文书记并教授英文,性情清正,丝毫不苟;政务司英国人,常对人说:中国人能像麦君,国事那里会弄到这样!麦君每月中,要整睡七昼夜,说是当阴间放关的职务,掌管..
大悲咒加持版
大悲咒的作用非常大,大家在诵读这部咒时一定要用心,同时也要选择一个版本。其实在众多的版本中,大悲咒加持版深受很多人的喜爱。只是在诵读时,大家需要了解大悲咒的诵读方法,只有把大悲咒诵正确,才能对大悲咒有..
念楞严咒对身体的感应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念楞严咒对身体的感应。护法现身以前挺执着..
陈大惠:家族一代旺过一代的秘密!
陈大惠:家族一代旺过一代的秘密!家庭伦常道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子女是一家的天贵星,以孝为根。孙辈是一家的天喜星,以顺为根。兄弟姐妹..
面临困境,别忘了寻求这四种人生的助缘!
面临困境,别忘了寻求这四种人生的助缘!人生需要很多的助缘,因为人不能单独存在;一个人要仰赖社会大众提供很多的助缘,才能生存。比方说: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社会大众的帮助,然后才能照着自己的理想来成功..
诵金刚经的好处是什么
诵金刚经是最常见的修行方法,而且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用诵金刚经的方法来修行,诵金刚经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坚持去诵金刚经。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下诵金刚经的好处是什么吧,希望下面的介绍..
陈天祥:修学半年的收获
陈天祥:修学半年的收获之前我是个唯物主义者,拜金主义者,有一堆膨胀的欲望,一堆老去的梦想。我一直认为金钱几乎可以解决掉所有烦恼,解决不了的,那是因为钱还不够多。但是家人和朋友的意外死亡让我改变了对生活..
除了提高“颜值”,戒色还能带给我们什么?
除了提高“颜值”,戒色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戒色专家经常发一些戒色前后对比照是希望激励一些新人更加努力,戒得更有动力,其实坚持戒色是绝对会给我们带来相貌上的转变的,这一点绝对不用怀疑,相由心生,相貌上的变..
你还梦见么?
台州通玄林野通奇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蔡,四川合州人。通奇禅师生而澄净,不喜肉食,少时投金钟寺,从其叔父道然禅师出家,十七岁落发受戒。通奇禅师性乐禅寂,厌于读诵,十九岁即离四川,游方参学,遍历讲肆。..
可以默念地藏经吗
可以默念地藏经,因为念诵地藏经的方式有很多种,默念就是其中一种,虽然默念不用出声,只要我们心无杂念、专心致志的念诵地藏经,其实出声和不出声又有什么关系,同时默念地藏经也可以帮助我们平复情绪。那么默念地..
毁淫书得功名显耀
毁淫书得功名显耀谢履端,清朝云南人。为人端正好学,从小即有孝友的善名。少年读书时,凡看到有诲人淫佚的书籍,恐怕它流传人间,使人读了迷失心志,而做出损人败德的事。所以常不吝惜金钱,用高价全部把它买回来烧毁。因..
流水长者的儿子
流水长者的儿子流水长者子是世尊的前生,世尊成道后,那些鱼转生的十千天子前来闻法,佛陀为他们授菩提记。长者子小时候就知道救护动物,而如今的小孩,在有意无意中杀死很多动物,真应该羞愧,应象长者子那样救护众..
尘世中哪里可以修行?心即道场、心即禅堂
尘世中哪里可以修行?心即道场、心即禅堂这天清晨,露珠尚在草间滚动,一位少妇照例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摘鲜花到寺院供佛,碰巧遇到一位禅师从法堂出来。禅师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以香花供佛,来世当得庄..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