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报记》辑书(原文,全)
《冥报记》辑书(原文,全)
【目录】:
冥报记: 合刊序 冥报记叙 卷上 卷中 卷下
冥报记辑书: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拾遗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简介】:
《冥报记》三卷,唐吏部尚书唐临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及《卍续藏经》第一四九册。共收录各种善恶报应的事迹五十三则,所记多系南北朝末期至唐间之事,其中属于北齐、梁、陈和后魏(北魏)的仅七则,其余均属隋代和唐初。
《冥报记辑书》七卷,系日本人佐佐木宪德所辑,仍收于《卍续藏经》第一四九册,内容与《冥报记》性质相同,都是善恶因果报应的事迹,年代属于晋、宋与齐、唐之间。
【《冥报记》《冥报记辑书》合刊序】:
《冥报记》三卷,记事五十三则,唐吏部尚书唐临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及《卍续藏经》第一四九册。
《冥报记》也见录于《法苑珠林》卷一百,但作二卷,说:「皇朝永徽年内撰」。考《冥报记》卷上第三则「唐绛州大德沙门僧彻」中有:「僧彻专以劝善为务,而自修禅业,远近崇敬如父焉。永徽二年正月忽嘱累徒众,自言将死。……至今三岁」之语,可知此书应撰于永徽五年 (公元六五五)。
《冥报记》卷首有作者自序,略述此书的撰述缘由;说明「凡有生命者皆有识,有识则有行,有行则随行之善恶而受报,此乃物之常理,无所可疑。」并举「晋之谢敷、宋之傅亮、张演、齐之陆杲等,均录有《观世音应验记》,及齐之萧子良作《宣验记》、王琰作《冥祥记》等,皆为善恶报应之实例,证明因果不昧,善恶有报,以劝戒未来,使闻者深心感悟。」作者既慕其高旨,也想劝人,因此录其所见所闻,集为《冥报记》一书,并说:「言不饰文,事专扬确,庶后人见者,能留意焉。」可知作者目的,在于引证因果报应的事实,以警惕世人。
《冥报记》共收录各种善恶报应的事迹五十三则,所记多系南北朝末期至唐间之事,其中属于北齐、梁、陈和后魏(北魏)的仅七则,其余均属隋代和唐初。每则不立标题,编次不以时间先后为序,也不以类别相区分,故无定例可循。每则之末都有小注,说明所见所闻的根据,以证明「事专扬确」。
另外,据《法苑珠林》卷一百所载,于龙朔(六六一~六六三)年间,中山郎余令(字符休)曾撰《冥报拾遗》二卷,以补唐临之书。原书已佚,有片段辑存于《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卷一百十六、卷一百二十一等之中。
《冥报记辑书》七卷,记事六十九则,系日本人佐佐木宪德所辑,仍收于《卍续藏经》第一四九册。
《冥报记辑书》无序跋,亦未署辑时,内容与《冥报记》性质相同,都是善恶因果报应的事迹,年代属于晋、宋与齐、唐之间。见其目录所注,所辑大多出自《法苑珠林》与《太平广记》,其中第一则亦出自《三宝感应录》卷中。
本书及同类之《见闻录》、《现果随录》、《六道轮回录》、《幽冥问答录》(见书后「净宗丛书」)都是引证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实例,充分显示「人死不灭,尚有轮回」,其神识(民间称为「灵魂」)随生前善恶之业,再度受六道轮回之报。而人生大多是恶多善少,一旦命终,必入恶道,是故佛言:「人身难得」;虽有持五戒、修十善,报生天道、人间,但毕竟稀少。何况天人寿终,难免堕落;人生百岁,依然老死。更何况三世无量,六道循环,生死不绝,轮回无穷。因此,与其在此界受六道循环、生死无量之果报,何如往生永恒不灭、自在安乐之净土。临终往生净土比来生作人还容易,净土只要念佛必定往生,而作人若无五戒则无希望,是故印光大师说:
来生作人,比临终往生(净土)还难;
不生西方,必堕恶道。
又说:轮回未出,危险太大。
善导大师说:
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
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
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
因此,人生便有一件不可苟且、不可妥协的﹁人生之目的﹂,即是有生之年,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永离六道生死轮回,与弥陀同证无量光寿,得安乐自在无碍身心;然后倒驾慈航,广度还在六道沉沦的芸芸苦恼众生。如善导大师言: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
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
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
毕此生平后,入彼涅盘城。
又说:
誓到弥陀赡养界,还来秽国度人天;
愿我慈悲无际限,长时长劫报慈恩。
释慧净 谨识
佛历二五四八年(公元二○○四)六月廿六日
【《冥报记》叙】
唐.吏部尚书唐临撰
夫含气有生,无不有识;有识而有行,随行善恶而受其报;如农夫之播植,随所植而收之。此物之常理,固无所可疑也。
上智达其本源,知而无见;下愚闇其踪迹,迷而不返;皆绝言也。中品之人,未能自达,随缘动见,逐见生疑;疑见多端,各怀异执;释典论其分别,凡有六十二见,邪倒于是乎生者也。
临在中人之后,幸而悟其万一。比见众人不信因果者,说见虽多,同谓善恶无报。无报之说,略有三种:一者「自然」:言故无因果,唯当任欲待事而已。二者「灭尽」:言死而身灭,识无所住;身识都尽,谁受苦乐?以无受故,知无因果。三者「无报」:言见今人有修道德,贫贱早死;或行凶恶,富贵灵长。以是事故,知无因果。
临窃谓儒书论善恶之报甚多:近者报于当时,中者报于累年之外,远者报于子孙之后。当时报者:若楚子吞蛭,痼疾皆愈;宋公不祷,妖星多退;淖齿凶逆,旋踵伏诛;赵高惑乱,俄而灭族之类是也。累年报者:如魏颗嫁妾,终以济师;孙叔埋蛇,竟享多福;汉鸩如意,苍狗成灾;齐杀彭生,立豕为祟之类是也。子孙报者:若弗父恭于三命,广宣尼之道;邓训岁活千人,遗和熹之庆;陈平阴计,自知无后;栾黡忲侈,盈被其殃之类是也。若乃虞舜以孝行登位,周文以仁贤受命,桀纣以残忍亡国,幽厉以淫纵祸终。三代功德,卜祚长久;秦皇骄暴,及子而灭。若斯之比,触类实繁;虽复大小有殊,亦皆善恶之验。但事涉王道,理关天命,常谈之际,非所宜言。
今之所录,盖直取其微细证验,冀以发起同类,贻告子孙,征于人鬼之间,若斯而已也。释氏说教,无非因果;因即是作,果即是报;无一法而非因,无一因而不报。然其说报,亦有三种:一者「现报」:谓于此身中作善恶业,即于此身而受报者,皆名现报。二者「生报」:谓此身作业,不即受之;随业善恶,生于诸道,皆名生报。三者「后报」:谓过去身作善恶业,能得果报,应多身受;是以现在作业,未便受报,或于后生受、或五生十生,方始受之,是皆名后报。于此三报,摄一切法,无所不尽。足令诸见,涣然大悟!
然今俗士,尚有惑之,多习因而忘果,疑耳而信目。是以闻说后报,则若存若亡;见有效验,则惊嗟信服。
昔晋高士谢敷、宋尚书令傅亮、太子中书舍人张演、齐司徒事中郎陆杲,或一时令望,或当代名家,并录《观世音应验记》;及齐竟陵王萧子良作《宣验记》、王琰作《冥祥记》,皆所以征明善恶、劝戒将来,实使闻者,深心感悟。临既慕其风旨,亦思以劝人,辄录所闻,集为此记。仍具陈所受,及闻见由缘;言不饰文,事专扬确。庶后人见者,能留意焉。
【卷上】
一、释信行
隋京师大德沙门释信行,本相州法藏寺僧。初,其母无子,久以为忧,有沙门过之,劝念观世音菩萨。母日夜祈念,顷之,有娠,生信行。
幼而聪慧,博学经论,识达过人。以为佛所说经,务于济度;或随根性,指人示道;或逐时宜,因事判法。今去圣久远,根时亦异;若以下人修行上法,法不当根,容能错倒。乃钞集经论,参验人法所当学者,为三十六卷,名曰《人集录》。
开皇初,左仆射齐公闻其盛名,奏文帝,征诣京师,住公所造「真寂寺」。信行又据经律,录出《三阶法》四卷,其大旨劝人普敬,认恶本,观佛性,当病授药,顿教一乘。自弘天下,勇猛精进之士皆宗之。
信行常头陀乞食,六时礼拜,劳力定心,空形实智而已。每坐禅说法,常见青衣童子四人,持花立侍。尝与徒众,在堂中坐禅,众人忽闻奇香,光照堂内;相与怪异,谘问信行,信行令问弟子僧邕、慧如,邕曰:「向见化佛从空中来,至禅师前,摩顶授记。」如云:「亦摩邕顶授记,余状与邕说同。」
后邕与其徒众隐太白山。一日,谓众僧曰:「当与师等还京。」众敬邕,皆从之,即下山;夜宿武功,未明便发,谓众曰:「师等努力,今暝必须入城。」日没,至漕上,闻鼓音,叹曰:「城门闭矣!」遂宿于逆旅。至昏时,悲泣曰:「无所及矣!」众问其故,不答。明早入城,至真寂寺,而信行昨夜昏时气绝。寺僧怪问邕来,答曰:「在山遥见多人,持香花幡盖,从西来入开远门,向真寂寺。邕疑禅师欲去,故来也。昨夜昏时,见禅师导从西去,顾与邕别,故知不及也。」
初,京城诸师有疑信行法者,至是相与议:「据《付法藏经》,若人通耳,过去闻正法故。」于是共观信行头骨,两耳正通;乃皆惭悔信服。初,信行徒众居京城五寺,后虽浸广,今犹号「五禅师」。(老僧及临舅说云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释慧如
京城真寂寺沙门慧如,少精勤苦行,师事信行;信行亡后,奉遵其法。
隋大业中,因坐禅修定,遂七日不动,众皆叹异之,以为入三昧也;既而慧如开目,涕泣交流,僧众怪问之,答曰:「火烧脚痛!待视疮毕,乃说。」众愈怪问,慧如曰:「被阎罗王请,行道七日满;王问:『须见先亡知识不?』如答曰:『欲见二人。』王即遣唤一人,唯见龟来,舐慧如足,目中泪出而去。更一人者,云:『罪重不可唤。』令就见之,使者引慧如至狱门,门闭甚固,使者唤守者,有人应声,使者语慧如:『师急避道,莫当门立!』如始避而门开,大火从门流出,如锻铁者;一星迸着如脚,如以被拂之。举目视门,门已闭讫,竟不得相见。王施绢三十匹,固辞不许,云已遣送后房。」众僧争往后房视之,则绢在床矣!其脚烧疮,大如钱,百余日乃愈。武德初卒真寂寺,即今化度寺是也。(此寺,临外祖齐公所立。常所游观,每闻舅氏说云尔。)
《法苑珠林》卷六十五《法华传记》卷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释僧彻
绛州大德沙门释僧彻,少而精练;于孤山西阿造立堂宇,多树林木,颇得山居形胜。
僧彻尝出行山间,土穴中见一癞病人,疮痍臭秽,从彻乞食;彻愍之,呼出与归,于精舍旁为造土穴,给衣食,教令诵《法华经》。此人不识文字,性又顽鄙,彻句句授之,殊费功力,然终不懈倦。此人诵经向半,便梦有人教之,自后稍聪悟;至得五六卷,渐觉疮愈。比诵一部毕,须眉复生,肥体如常,而能为疗疾。(临尝患肿,僧彻遣此人禁咒,有验;自说云然。)
后房仁裕为秦州刺史,表僧彻所立精舍为「陷泉寺」。初,此地无水,僧彻常远汲山下以自供。一朝,忽有陷,陷处泉出,故因以名陷泉寺也。
僧彻专以劝善为务,而自修禅业;远近崇敬如父焉。永徽二年正月,忽嘱累徒众,自言将死。既而,端坐绳床,闭目不动;其时天气晴朗,雨花如雪,香而不消。方二里许,树叶上皆有白色,如轻粉者;三日,乃复常色,而僧彻已终。至今三岁,独坐如故,亦不臭坏,唯目泪下云。(彻弟子实泰等,及州人并说云尔。)
《法苑珠林》卷九十五《法华传记》卷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练行尼
河东有练行尼,常诵《法华经》。访工书者一人,数倍酬直,特为净室,令写此经。一起一浴,燃香熏衣。仍于写经之室,凿壁通外,加一竹筒,令写经人每欲出息,辄遣含竹筒,吐气壁外。写经七卷,八年乃毕。供养严重,尽其恭敬。
龙门僧法端,常集大众讲《法华经》,以此尼经本精定,遣人请之;尼固辞不与,法端责让之,尼不得已,乃自送付。法端等开读,唯见黄纸,了无文字;更开余卷,皆悉如此。法端等惭惧,即送还尼;尼悲泣受,以香水洗函,沐浴顶戴,遶佛行道,于七日七夜,不暂休息;既而开视,文字如故。(贞观二年,法端自向临说。当具说尼名字,临忘之,唯记其事云尔。)
《法苑珠林》卷三十六《法华传记》卷八《太平广记》卷百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释道悬
蒲州仁寿寺僧释道悬,少聪慧、好学,为州里所崇敬。讲《涅盘》八十余遍,号为精熟。
贞观二年,崔义直任虞卿县,令人请悬讲经。初发题,悲泣谓众人曰:「去圣遥远,微言隐绝,庸愚所传,不足师范;但以信心归向,自当识悟。今之讲说,止于〈师子〉,时日既没,愿各在心。」既而讲至〈师子〉,一旦无疾而卒,道俗惊恸;义直身自徒跣,送之南山之阴。时十一月,土地冰冻,下尸于地,地即生花,如莲而小;头及手足,各有一花。义直奇之,令人夜守,守者疲睡,有人盗折其花;明旦视之,周身并有花出,总五百余茎,经七日乃萎干。(义直及道俗皆说云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释道英
河东沙门释道英,少修禅行,以练心为本,不慎威仪。然而经律奥义,莫不一闻悬解;远近僧尼,争就请决,英辄报谓曰:「汝尚未疑,宜且思疑,疑成然后来问。」问者退而思疑,多因思自解而去。有思而不悟,重来问者,英为说其机要,皆喜悟而还。
尝与众人乘船黄河,中流船没,众人皆死;道俗望见英没,临河恸哭,是时冬末,河冰始泮,两岸犹坚,英乃水中出行至岸,穿冰而去;岸人敬喜,争欲解衣衣之,英曰:「体中尚热,勿覆衣也。」徐出而归,了无寒色;视其身体,如火炙处,其识者以为入定故也。
或时为人牧牛驾车,食蒜噉饭,或着俗衣,发长数寸。尝至仁寿寺,道悬敬安处之,日晚求食,悬谓曰:「上德虽无食相,岂不为息讥嫌。」英笑答曰:「悬公心方驰骛,不暂休一息;而空饥饿,何自苦也。」道悬叹服,贞观中卒。(法端及道俗皆说云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释智苑
幽州沙门释智苑,精练有学识。隋大业中,发心造石经藏之,以备法灭。既而于幽州北山,凿岩为石室,即磨四壁而以写经;又取方石,别更磨写,藏诸室内;每一室满,即以石塞门,用铁锢之。
时隋炀帝幸涿郡,内史侍郎萧瑀,皇后之同母弟也,性笃信佛法,以其事白后,后施绢千匹、及余钱物,以助成之;瑀亦施绢五百匹。朝野闻之,争共舍施,故苑得遂其功。
苑尝以役匠既多,道俗奔凑,欲于岩前,造木佛堂,并食堂、寝屋,而念木瓦难办,恐分费经物,故未能起作。一夜,暴雨,雷电震山;明旦既晴,乃见山下,有大松柏数千株,为水所漂流,积道次。山东少林木,松柏尤稀。道俗惊骇,不知来处;推寻踪迹,远自西山,崩岸倒木,漂送来此。于是远近叹服,谓为神助。苑乃使匠择取其木,余皆分与邑里,邑里喜愧,而共助造堂宇,顷之毕成,皆如其志焉。苑所造石经已满七室,以贞观十三年卒,弟子犹继其功。(殿中丞相李玄契、大理丞采宣明等,皆为临说云尔。临以十九年,从车驾幽州,问乡人,亦同云尔;而以军事不得见。)
《法苑珠林》卷二十六《太平广记》卷九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采银沙人
东魏末,邺下人共入西山采银沙,出穴未毕而穴崩;有一人在后,为石塞门不得出,而无伤损,其穴崩处,有小穴不合,微见日光;此人自念终无生理,乃一心念佛。
其父闻子已压,无处求尸,家又贫窭,无以追福;乃持粗饭一钵,往诣僧寺,请一人斋,众僧多逐丰厚,莫肯为食;父持饭大哭,有一僧愍之,受请;食讫,为呪愿,因别去。是日,闻其子在穴中,忽于小穴明处见一沙门,从穴中入来,持一钵饭以授此人,食讫,便不复饥,唯端坐正念。
经十余年,齐文皇帝即位,于西山造凉殿,匠工除此崩石,乃见穴中人尚活;出之与归,父母惊喜,遂合家练行。(雍州司马卢承业为临说云,是着作郎降所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冀州擒奴
北齐时,有冀州人,从军伐梁;战败,见擒为奴。其父母在乡,不知音问,谓已死,为追福,造砖浮图。砖浮图成,设斋会,道俗数百人,方坐食,闻叩门声,主人父出视,见一僧,形容甚雅,谓主人曰:「乞斋食黍糜,可以布手巾裹之。」并乞鞋一两。主人请留住食,僧不肯,曰:「欲早去,不暇坐食也。」主人如其言,以新布裹糜,并鞋一两奉之,僧受而去。
是日斋时,主人子在江南泽中,为其主牧牛;忽见一僧手持糜一裹、及新鞋一两,至奴所,问曰:「亦思归见父母乎?」奴泣曰:「无敢望也。」僧以与糜,令坐食;食毕,又与鞋,令着之。而敷袈裟于地,令坐袈裟上,僧取袈裟四角,总把擎举而挥之,可移二丈许着地;奴开视,不见僧及袈裟,而身已在其宅门外。
入,见大众方食,父母惊喜,就问,具说由缘;视其巾内余糜及鞋,乃向奉僧者也。乡邑惊骇,竞为笃信。是日,月六日也,因名所造浮图为「六日浮图」。浮图今尚在,邑里犹传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梁时一寒士
梁武帝微时,识一寒士;及即位,游于苑中,见其牵舟,帝问之:「尚贫贱如故。」勅曰:「明日可上谒,吾当与汝县令。」此人奉勅而往,会故不得见。频往,遇有事,终不得通。自怪之,以问沙门宝志,志方为大众讲经,听者数千人,寒士不得进,宝志谓众曰:「有人欲来见问,请开道内之。」众人乃为开,此人进未至,宝志迎谓曰:「君为不得县令来问耶?终不得矣,但受虚恩耳。过去,帝为斋主,君具疏,许施钱五百,而竟不与。是故今日,但蒙许官,终不得也。」此人闻之,绝去,帝亦更不求之。(江东道俗至今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严恭
杨州严恭者,本泉州人,家富于财,而无兄弟。父母爱恭,言无所违。陈太建初,恭年弱冠,请于父母,愿得钱五万,往杨州市物,父母从之。
恭乘船载钱而下,去杨州数十里,江中逢一船载鼋,将诣市卖之;恭问知其故,念鼋当死,请赎之,鼋主曰:「我鼋大头,千钱乃可。」恭问「有几头?」答「有五十。」恭曰:「我正有钱五万,愿以赎之。」鼋主喜,取钱付鼋而去。
恭尽以鼋放江中,空船诣杨州。其鼋主,别恭行十余里,船没而死。是日,恭父母在家,昏时,有乌衣客五十人,诣门寄宿,并送钱五万付恭父曰:「君儿在杨州市,附此钱归,愿依数受也。」恭父怪愕,疑谓恭死,因审之,客曰:「儿无恙,但不须钱,故附归耳。」恭父受之,记是本钱,而皆水湿。留客为设食,客止;明旦辞去。
后月余日,恭还,父母大喜;既而问附钱所由,恭答「无之。」父母说客形状、及附钱月日,乃赎鼋之日。于是知:五十客皆所赎鼋也。父子惊叹,因共往杨州起精舍,专写《法华经》。遂徙家杨州,家转富,大起房廊为写经之室,庄严清净,供给丰厚,书生常数十人;杨州道俗,共相崇敬,号曰「严法华」。
尝有知亲,从贷经钱一万,恭不获已,与之。贷者受钱,以船载归,中路船倾,所贷之钱落水,而船人不溺。是日恭入钱库,见有一万湿钱如新出水,恭甚怪之;后见前贷钱人,乃知湿钱是所贷者。
又有商人,至宫湖,于神庙所,祭酒食、并上物;其夜梦神送物还之,谓曰:「倩君为我持此奉严法华,以供经用也。」且而所上神物,皆在其前,于是商人叹异,送达恭处,而倍加厚施。
其后,恭至市买经纸,适遇少钱,忽见一人,持钱三千授恭曰:「君买纸。」言毕不见,而钱在其前;怪异如此非一。
隋开皇末,恭死,子孙传其业。隋季,盗贼至江都者,皆相与约「勿入严法华里」,里人赖之获全。其家至今写经不已。(州邑共见,京师人士亦多知之;驸马守国公萧锐最所详审也。)
【卷中】
十二、崔彦武
隋开皇中,魏州刺史博陵崔彦武,因行部,至一邑,愕然惊喜,谓从者曰:「吾昔尝在此邑中为人妇,今知家处。」回马入修巷,曲至一家,命叩门,主人公年老,走出拜谒。
彦武入家,先升其堂,视东壁上去地六七尺有高隆,谓主人曰:「吾昔所读《法华经》,并金钗五只,藏此壁中高处是也。《经》第七卷尾后纸,火烧失文字。吾至今,每诵此经至第七卷尾,恒忘失,不能记。」因令左右凿壁,果得经函;开第七卷尾,及金钗,并如其言。
主人涕泣曰:「亡妻存日,常读此经,钗亦是亡妻之物;妻因产死,遂失所在。不意使君乃示其处。」彦武亦云:「庭前槐树,吾欲产时,自解头发置此树穴中。」试令人探,果得发。于是主人悲喜,彦武留衣物,厚给主人而去。(崔尚书敦礼说云然。往年见卢文励,说亦大同;但言齐州刺史,不得姓名;不如崔具,仍依崔录。)
《法苑珠林》卷三十六《法华传记》卷八《太平广记》卷百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宿太山庙客僧
隋大业中,有客僧,行至太山庙,求寄宿,庙令曰:「此无别舍,唯神庙庑下可宿;然而,比来寄宿者辄死。」僧曰:「无苦也。」令不得已,从之,为设床于庑下。
僧至夜,端坐诵经,可一更,闻屋中环佩声,须臾神出,为僧礼拜,僧曰:「闻比来宿者多死,岂檀越害之耶?愿见护之。」神曰:「遇其死时将至,闻弟子声,因自惧死,非杀之也,愿师无虑。」僧因延坐,谈说如人。
良久,僧问曰:「闻世人传说,太山治鬼,宁有之也?」神曰:「弟子薄福,有之;岂欲见先亡乎?」僧曰:「有两同学僧先死,愿见之。」神问名,曰:「一人已生人间;一人在狱,罪重不可见,与师就见,可也。」僧甚悦,因共起,出门不远而至一所,多见庙狱,火光甚盛。神将僧入一院,遥见一人在火中,号呼不能言,形变不可复识,而血肉焦臭,令人伤心,此是也。
僧不复欲历观也,愁愍求出。俄而至庙,又与神同坐,因问:「欲救同学,有得理耶?」神曰:「可得耳,能为写《法华经》者,便免。」既而将曙,神辞僧入堂。
旦而,庙令视僧不死,怪异之,僧因为说。仍即为写《法华经》一部,经既成,庄严毕,又将《经》就庙宿。其夜,神出如初,欢喜礼拜,慰问来意,僧以事告。神曰:「弟子知之。师为写经,始尽题目,彼已脱免;今久出生,不在也。然此处不净洁,不可安经,愿师还送经向寺。」言说久之,将晓,辞而去,送经于寺。(杭州别驾张德玄,前任兖州,具知其事,自向临说云尔。)
《法苑珠林》卷-二十六《法华传记》卷八《太平广记》卷九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萧璟
国子祭酒萧璟,兰陵人,梁武帝之孙、梁王岿之第五子也;梁灭,入隋,姊为炀帝皇后,生长贵盛,而家崇佛法。大业中,自以诵《法华经》,乃依经文作「多宝塔」,以檀香为之,塔高三尺许,其上方厚木,为「多宝像」。
经数年,其兄子诠在宅,朝起,忽于前院草中见一檀木浮图盖,下有一鍮石佛像,制作异于中国,面形似胡,其眼睛以银为之,中黑精光净如自然者。诠走告璟,璟视惊喜,取盖还,试置塔上,宛然相称如故作者;虽木色小异,而塔形更妙,以佛像安塔中,亦相称如故造。璟喜欢,自以精诚所感。
其佛像函内,有舍利百余枚。璟女尼年少,窃疑胡僧每云:「舍利锤打不破。」乃试取三十枚于石上,斧打之,舍利了无着者;女就地拾觅,唯得三四枚,余并失,不见所在。既而惧以告璟,璟往塔中视之,则舍利皆在如旧。璟从此日诵《法华经》一遍。以至于身终。
贞观十一年,病;萧后及弟侄视之,璟与相见,各令燃香,因即共别,唯留弟宗公瑀,及女为尼者,令燃香诵经。顷之,谓其尼曰:「我欲去,普贤菩萨来迎我,在东院,师可迎之。」尼如言往迎之,未还;璟曰:「此院不净,不肯来;吾当往就,汝等好住。」因与瑀等别,仍起,长跪合掌,正向西方;顷之,倒卧遂绝。遗令:独载一车,敛以在身之服;妇人不得送葬,勿以肉祭,制坎才令没棺。朝野叹其通悟,家人奉而行之。(仲珪弟孝谐,为大理主簿,为临说;更闻州人亦同云尔。)
《法华传记》卷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韦仲珪
临卭韦仲珪者,天性孝悌,为州里所敬。年十七,郡表左异,为蒙阳长。父廉直,资阳郡丞,以老归;武德中,遘病,仲珪不释冠带而养。久之,父卒,谢遣妻妾,守于墓左。信佛教,诵《法华经》;昼则负土成坟,夜专诵经典,精此不倦,终三年不归。
尝有虎,夜至墙前,蹲踞听经,久而不去;仲珪正念曰:「不愿猛兽之相逼也!」即起去。明旦,见绕墓生芝草七十二茎,当坟前者行,次第如人种植,皆朱茎紫盖,盖径五寸,光色异常。邻里以告州县,时辛君为刺史、沈裕为别驾,共至墓所察之;忽有一鸟如鸭,衔双鲤,置于地而去。君昌等尤深嗟叹,采芝封奏,诏表门闾。(临以贞观七年奉使江东,杨州针医甄陀为临说此)。
《法华传记》卷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孙宝
江都孙宝,本是北人,隋末徙居焉。少时,死而身暖,经四十余日乃苏,自说:初被收,诣官曹内;忽见其母在中受禁,宝见悲喜,母因自言:「从死以来,久禁无进止,无由自诉。」
明旦,主司引宝见官,官谓:「宝无罪,放出。」宝因请问曰:「未审生时罪福,定有报否?」官曰:「定报。」又问:「兼作罪福,得相屏除否?」官曰:「得。」宝曰:「宝邻里人某甲等,生平罪多福少,今见在外;宝母福多罪少,乃被久留。若有定报,何为如此?」官召问主吏,吏曰:「无案。」乃呼宝母勘问,知其福多罪少。责主吏,吏失案故,不知本案状轻重罪。官吏勘别簿,如所言,因命释放,配生乐堂。
母子俱出,宝送生处;其乐堂者,如好宫殿,有大堂阁,众人男女,受乐其中。宝无复还意,但历观诸堂游戏而已。
可月余日,过见其伯父于路,责之曰:「汝未合死,何不早还?」宝曰:「不愿还也。」伯怒曰:「人死,各从本业受报。汝业恶,不得生乐堂;但以未合死,故得客游其中耳。若死,官当收录,汝岂得见母耶?」因以瓶水灌之,从顶至足,遍淋其体,唯臂间少有不遍,而水尽;指一空舍,令宝入中,既入而苏。其灌水不遍之处,肉遂糜烂堕落,至今见骨。(临以贞观七年奉使江东,甄陀为说此云尔;宝见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张亮
张亮为幽州都督府长吏,崇信佛。尝入寺,见佛像高与亮身等者,亮因别供养之。
后在堂坐,两婢立侍;忽闻雷电,亮性畏雷,因心念佛像。俄而霹雳,震其堂柱,侍婢一人走出,及阶而死;有柱迸中亮额,而不甚痛,视之,才有赤痕,而柱木半裂堕地,如人折者。
既而亮诣寺,像额后有大痕如物击者,正与亮痕处相当,亮及众惊嗟叹息。(亮自为高昱说云尔,幽州人亦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卢文励
监察御史范阳卢文励,初为云阳尉,奉使荆州道覆囚;至江南,遇病甚笃,腹胀如石,饮食不下、医药不瘳,文励自谓必死,无生望,乃专心念观世音菩萨。
经数日,恍惚如睡,忽见一沙门来,自言是观世音菩萨,语文励曰:「汝能专念,故来救,今当为汝去腹中病。」因手执一木把,用捋其腹,腹中出秽物三升余,极臭恶,曰:「瘥矣。」既而惊寤,身腹坦然,即食,能起,而痼疾皆愈,至今甚强。(宝与临同为御史,自说云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眭仁蒨
眭仁蒨者,赵郡邯郸人也。少有经学,不信鬼神,常欲试其有无。就人学之十余年,不能得见。后徙家向县,于路见一人,如大官,衣冠甚伟,乘好马,从五十余骑,视仁蒨而不言。后数见之,常如此。
经十年,凡数十相见。后忽驻马,呼蒨曰:「比频见君,情相眷慕,愿与君交游。」蒨即拜之,问:「公何人也?」答:「吾是鬼耳!姓成,名景,本弘农人。西晋时,为别驾。今任临胡国长史。」仁蒨问其国何在,王何姓名?答曰:「黄河以北,总为临胡国;国都在楼烦西北,沙碛是也。其王,是故赵武灵王,今统此国,总受太山控摄;每月各使上相朝于太山,是以数来过此,与君相遇也;吾乃能有相益,令君预知祸难而先避之,可免横害。唯死生之命,与大祸福之报,不能移动耳。」蒨从之。景因命其从骑常掌事,以是赠之,遣随蒨行:「有事令先报之,有尔所不知,当来告我。」于是便别,掌事恒随逐如从者。顷有所问,无不先知。
时大业初,江陵岑之象为邯郸令,子文本,年未弱冠;之象请仁蒨于家,教文本书。蒨以此事告文本,仍谓曰:「成长史谓曰,我有一事,羞君不得道;既与君交,亦不能不告君。鬼神道中亦有食,然不能饱,苦饥;若得人食,便得一年饱。众鬼多偷窃人食,我既贵重,不能偷之,从君请一餐。」蒨既告文本,文本即为具馔,备设珍羞。蒨曰:「鬼不欲入人屋,可于外边张幕设席,陈酒食于上。」文本如其言,至时,仁蒨见景两客来坐,从百余骑;既坐,文本向席再拜,谢以食之不精,亦传景意,辞谢。
初,文本将设食,仁蒨请有金帛以赠之;文本问:「是何等物?」蒨云:「鬼所用物,皆与人异;唯黄金及绢,为得通用。然亦不如假者,以黄色涂大锡作金,以纸为绢帛,最为贵上。」文本如言作之。
及景食毕,令其从骑更代坐食;文本以所作金钱绢赠之,景深喜,谢曰:「因眭生,烦郎君供给,郎君颇欲知年寿命乎?」文本辞曰:「不愿知也。」景笑而去。
数年后,仁蒨遇病,不甚困笃,而又不能起。月余日,蒨问常掌事,掌事云「不知。」使问长史,长史报云:「国内不知,后日因朝太山,为问消息相报。」至后月,长史自来报云:「是君乡人赵武,为太山主簿;主簿一员缺,荐君为此官。故为文案经纪召君耳。案成者,当死。」蒨问:「计将安出?」景云:「君寿应年六十余,今始四十;但以赵主簿横征召耳,当为君请之。」乃曰:「赵主簿相闻,眭兄昔与同学,恩情深重;今幸得为太山主簿,适遇一主簿缺,府令择人,吾已启公,公许相用。兄既不得长生,会当有死;死遇际会,未必得官。何惜一二十年,苟贪生也。今文书已出,不可复止;愿决作来意,无所疑也。」蒨忧惧,病愈笃。
景谓蒨曰:「赵主簿必欲致君;君可自往太山,于府君陈诉,则可以免。」蒨问:「何由见府君?」景曰:「鬼者可得见耳。往太山庙东,度一小岭,平地,是其都所,君往自当见之。」蒨以告文本,文本为具行装。
数日,景又来告蒨曰:「文书欲成,君诉,惧不可免,急作一佛像,彼文书自消。」蒨告文本,以三千钱为画一座像于寺西壁;既而景来告曰:「免矣。」
蒨情不信佛,意尚疑之;因问景云:「佛法说有三世因果,此为虚实?」答曰:「实。」蒨曰:「即如是,人死,当分入六道,那得尽为鬼?而赵武灵王及君,今尚为鬼耶?」景曰:「君县内几户?」蒨曰:「万余户。」又曰:「狱囚几人?」蒨曰:「常二十人已下。」又曰:「万户之内,有五品官几人?」蒨曰:「无。」又曰:「九品以上官几人?」蒨曰:「数十人。」景曰:「六道之内,亦一如此耳。其得天道,万无一人,如君县内无一五品官;得人道者有数人,如君九品;入地狱者亦数十,如君狱内囚;唯鬼及畜生,最为多也,如君县内课役户。就此道中,又有等级。」因指其从者曰:「彼人大不如我,其不及彼者尤多。」蒨曰:「鬼有死乎?」曰:「然。」蒨曰:「死入何道?」答曰:「不知。如人知死,而不知死后之事。」
蒨问曰:「道家章醮,为有益否?」景曰:「道者,天帝总统六道,是谓天曹;阎罗王者,如人间天子;太山府君如尚书令,录五道神如诸尚书。若我辈国,如大州郡。每断人间事,道上章请福,天曹受之,下阎罗王云:『某月日,得某甲诉云云,宜尽理,勿令枉滥。』阎罗敬受而奉行之,如人之奉诏也。无理不可求免,有枉必当得申,何为无益也。」
蒨又问:「佛家修福何如?」景曰:「佛是大圣,无文书行下。其修福者,天神敬奉,多得宽宥。若福厚者,虽有恶道文簿,不得追摄。此非吾所识,亦莫知其所以然。」言毕,去。蒨一二日能起,便愈。
文本父卒,还乡里,蒨寄书曰:「鬼神定是贪谄,往日欲郎君饮食,乃尔殷懃;比知无复厚利,相见殊落漠。然常掌事犹见随,本县为贼所陷,死亡略尽;仆为掌事所导,常使贼不见,竟以获全。」(贞观十六年九月九日,文官赐射于玄武北门;文本时为中书侍郎,与家兄太府卿、及治书侍御史马周、给事中韦琨、及临对坐,文本自谓诸人云尔。)
《法苑珠林》卷十《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孙回璞
殿中侍御医孙回璞,济阴人也。贞观十三年,从车驾幸九城宫三善谷,与魏太师邻家。尝夜二更,闻门外有人唤孙侍医声,璞出看,谓是太师之命;既出,见两人,谓璞曰:「官唤。」璞曰:「我不能步行。」即取璞马乘之,随二人行,乃觉天地如昼日光明,璞怪讶而不敢言。
二人引璞出谷口,历朝堂东,又东北行六七里,至苜蓿谷,遥见有两人,将韩凤方行,语所引璞二人曰:「汝等错,我所得者是,汝宜放彼人。」即放璞,璞循路而还,往还不异平生行处;既至家,系马,见婢当户眠,唤之不应;越度入户,见其身与妇并眠,欲就之而不得,但着南壁立,大声唤妇,终不应。屋内极明,见壁角中有蜘蛛网,网中有二蝇,一大一小;并见梁上所着药物,无不分明;唯不得就床,自知是死,甚忧闷,恨不得共妻别。倚立南壁,久之微睡,忽惊觉,觉身已卧床上,而屋中暗黑无所见;唤告妇,令妇燃火,而大汗,起视蜘蛛网,历然不殊,见马亦大汗;凤方是夜暴死。
后至十七年,璞奉勅驰驿往齐州,疗齐王佑疾还,至洛州东孝义驿,忽见一人来问:「君是孙回璞否?」曰:「是,君何问为?」答曰:「我是鬼耳。魏太师有文书,追君为记室。」因出文书示璞,璞视之,则郑国公魏征署也。璞惊曰:「郑公不死,何为遣君送书?」鬼曰:「已死矣!今为大阳都录大监,故令我召君。」回璞引共食,鬼甚喜,谢璞;璞请曰:「我奉勅使未还,郑公不宜追。我还京奏事毕,然后听命,可乎?」鬼许之。
于是,昼则同行、夜同宿,遂至阌乡,鬼辞曰:「吾辄过所度关待君。」璞度关,出西门,见鬼已在门外;复同行,至滋水驿,鬼又与璞别曰:「待君奏事讫,相见也,君可勿食荤辛。」璞许诺。既奏事毕,而访郑公,已薨,校其薨日,则孝义驿之前日也。
璞自以必死,与家人诀别,而请僧行道,造像写经,可六七日;夜梦前鬼来召,引璞上高山,山岭有大宫殿;既入,见众君子迎谓曰:「此人修福,不得留之,可放去。」即推璞堕山,于是惊悟;遂至今无恙矣。(回璞自为临说云尔。)
《法苑珠林》卷百十三《太平广记》卷三百七十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戴天胄
户部尚书武昌公戴天胄,素与舒州别驾沈裕善。胄以贞观七年薨,至八年八月,裕在州,梦其身行于京师义宁里南街,忽见胄着故弊衣,颜容甚悴,见裕悲喜。裕问曰:「公生平修福,今者何为?」
答曰:「吾生时,误奏杀一人;吾死后,他人杀一羊祭我。由此二事,辩答辛苦,不可具言;然亦势了矣。」
因谓裕曰:「吾平生与君善,竟不能进君官位,深恨于怀。君今自得五品,文书已过天曹,相助欣庆,故以相报。」言毕而寤,向人说之,冀梦有征。其年冬,裕入京参选,为有铜罚,不得官。又向人说所梦无验。九年春,裕将归江南,行至徐州,忽奉诏书,授裕五品,为务州治中。(临兄为吏部侍郎闻之,召裕问云尔。)
《法苑珠林》卷七十《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二、李大安
陇西李大安,工部尚书大亮之兄也。武德年中,大亮为越州总管,大安自从京往省之;大亮遣奴婢数人从兄归,至谷州鹿桥,宿于逆旅,其奴有谋杀大安者,候其睡熟,以小剑刺大安项,洞之,刃着于床。奴因不拔而逃;大安惊觉,呼奴,其不叛奴婢至,欲拔刃,大安曰:「拔刃便死,可先取纸笔作书。」奴仍告主人诉县。
大安作书毕,县官亦至,困为拔刃,洗疮加药,大安遂绝。
忽如梦者,见一物,长尺余,阔厚四五寸,形似猪肉,去地二尺许,从户入来至床前,其中有语曰:「急还我肉。」大安曰:「我不食猪肉,何缘负汝?」即闻户外有言曰:「错,非也!」此物即还从户出去。
大安仍见庭前有池水,清浅可爱;池西岸上,有金佛像,可高五寸,须臾渐大,而化为僧,被绿袈裟,甚新净,谓大安曰:「被伤耶?我今为汝将痛去,汝当平复还家,念佛修善也。」因以手摩大安项疮而去。大安志其形状,见僧背有红缯补袈裟,可方寸许,甚分明。既而大安觉,遂苏,而疮亦不复痛,能起坐食。
十数日,京室子弟,迎至还家;家人故来视,大安为说被伤由状,及见僧像事。有一妇在旁闻说,因言:「大安之初行也,安妻使婢诣像工,为安造佛像;像成,以彩画衣,有一点朱污背上,当遣像工去之,不肯。今仍在,形状如郎君所说。」大安因与妻及家人共起观像,乃所见者也,其背朱点,宛然补处;于是叹异,遂崇信佛法。(大安妻夏候氏,即郎州刺史绚之妹,先为临说;后大安兄子适裕,为大理卿,亦说云尔。)
《法苑珠林》卷二十二《太平广记》卷九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三、董雄
河东董雄,少诚信佛道,蔬食数十年。贞观中,为大理丞。十四年春,坐为连季仙僮事,系御史台。
于时,上以为党,大怒,使治书侍御史韦琮等,鞫问甚急,防禁严密;禁者十数人:大理丞李忻玄、司直王忻,并连此事,与雄同屋闭禁,皆被锁牢固;雄专念《法华经.普门品》,数日得三千遍。
夜中独坐诵经,锁忽自解落地,雄惊告忻玄,忻玄共视锁,仍坚合在地,其钩亦俨然不坏,而钩锁相离数尺;玄等异之,雄恐责,告守者,请锁关;监察御史张敬一宿直,命吏关锁,吏以火烛之,见其钩锁不开而自然相离,甚怪异,因关锁之,用纸封縓其锁,书署封上。吏去,雄复坐诵经,至五更,锁又解落而有声,如人开者;雄惧,又告忻玄,玄等谓:「晓不宜请吏。」既明,共视之,钩锁各离在地,而锁犹合;其封署处,全故不动,钩甚定密,无可开理。
玄自少长,不信佛法,见妻读经,常谓曰:「何乃为胡神一媚,而读此耶?」及见雄此事,乃深叹悟曰:「吾乃今知,佛之大圣,无有伦匹,诚不可思议也。」时忻玄亦诵八菩萨名,满三万遍,昼日锁自解落;视之,锁状比雄不为异也,玄于是信服愧悔。
既而三子俱雪,玄乃写《法华经》,书八菩萨像,归供养。(临时病笃在家,玄来问疾,具说其事。临病愈摄职,问台内官吏,与玄说不殊;雄亦自说其事,而精厉弥笃。雄今见在,为盩厔令。)
《法苑珠林》卷三十六《法华传记》卷六《太平广记》卷百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四、苏长之妾
武德中,以都水使者苏长为巴州刺史;苏长将家口赴任,渡嘉陵江,中流风起,船没,男女六十余人,一时溺死;唯有一妾,常读《法华经》,船中水入,妾头戴经函,誓与俱没;既船没,妾独不沉,随波泛滥,顷之着岸。逐戴经函,而开视其经,了无湿污,今尚存杨州,嫁为人妇,而愈笃信。(岑令说云:见此妾自言然。临因使其江上,船人说亦云尔。)
《法苑珠林》卷二十六《法华传记》卷七《太平广记》卷百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五、岑文本
中书令岑文本,江陵人;少信佛,常念诵《法华经.普门品》。尝乘船于吴江,中流船坏,人尽死;文本没在水中,闻有人言:「但念佛,必不死也。」如是三言之,既而随波涌出,已着北岸,遂免死。
后于江陵设斋,僧徒集其家;有一客僧独后去,谓文本曰:「天下方乱,君幸不与其灾,终逢太平,致富贵也。」言毕,趋出。既而文本食斋,于碗中得舍利二枚;后果如其言。(文本自向临说云尔。)
《法苑珠林》卷七十《太平广记》卷百六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六、元大宝
河南元大宝,贞观中为大理丞;一生不信因果之事,与同僚张散册友善;常谓曰:「二人若先死者,当来报因果之有无也。」
元以十一年从驾幸洛阳,病卒,散册在京未知;一夕,梦元来告曰:「仆已死矣,生平不信善恶之有报,今乃知定有不虚。故来报君,其勉修福业。」张问其状,答曰:「冥报固不可说,他亦不可道。但报君,知定有耳。」张寤,向同僚说之。二日,而凶闻至,张勘其梦,乃死之后日也。(张自向临说云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七、郑师辩
东宫右监门兵曹参军郑师辩,年未弱冠时,暴病死,三日而苏。自言:初有数人见收,将行入官府大门,见有囚百余人,皆重行北面立,凡为六行。其前行者,形状肥白,好衣服,如贵人;后行,渐瘦恶,或着枷锁、或但去巾带,皆行连袂,严兵守之。师辩至,配入第三行东头第三立,亦去巾带、连袂。辩忧惧,专心念佛,忽见生平相识僧来,入兵围行内,兵莫之止;因至辩所,谓曰:「平生不修福,今忽至此,如何?」辩求哀请救,僧曰:「吾今救汝得出,可持戒也。」辩许诺,须臾,吏引入诸囚至官前,以次讯问至辩,因见向者僧为官说其福业,官曰:「放之。」僧因引辩出至门外,为授五戒,用瓶水灌其额,谓曰:「日西当活。」又以黄帔一枚与辩曰:「披此至家,置净处也。」仍示归路,辩披之而归。
至家,迭帔置床角上;既而,目开身动,家人惊散,谓欲起尸,唯母不去,问曰:「汝活耶?」辩曰:「日西,当活。」辩意,时疑日午,问母,母曰:「夜半。」方知死生反昼夜也。既至日西,能食而愈,犹见帔在床头。及辩能起,帔形渐灭,而尚有光;七日乃尽,辩遂持五戒。
后数年,有人劝食猪肉,辩不得已,食一脔;是夜,梦己化为罗刹,爪齿各长数尺,捉生猪食之。既晓,觉口腥,唾出,而使人视之,满口中尽是凝血;辩惊惧,不敢食肉。又数年,娶妻,妻逼之食,食乃无验。然而辩自六年来,鼻常有大疮,溃烂,然自不能愈,或恐以破戒之故也。(临昔与辩同直东宫,见其自说云尔。)
《法苑珠林》卷百十三《太平广记》卷三百七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八、豆卢氏
陈公太夫人豆卢氏,芮公宽之姊也。夫人信福,诵《金刚般若经》,未尽卷一纸许,久而不彻。
后一日昏时,苦头痛,四体不安,夜卧愈甚;夫人自念:「倘死,遂不得终经。」欲起诵之,而堂烛已灭;夫人因起,命婢燃烛。须臾婢还,厨中无火;夫人命开门,于人家访取之,又无火;夫人深益叹恨,忽见庭中有燃火烛,上阶来入堂内,直至床前,去地三尺许,而无人执,光明若昼。夫人惊喜,头痛亦愈;即取经诵之,有顷,家人钻燧得火,燃烛入堂中,烛光即灭;便以此夜,诵竟之。自此,日诵五遍以为常。
后芮公将死,夫人往视,公谓夫人曰:「吾姊以诵经之福,当寿百岁,好处生。」夫人至今尚康,八十年矣。(夫人自向临嫂说之云尔。)
《法苑珠林》卷二十六《太平广记》卷百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九、李山龙
左监门校尉,凭翊李山龙,以武德中暴病亡,而心上不冷如掌许;家人未忍殡敛,至七日而苏。自说云:当死时,被冥官收录,至一官曹,厅事甚宏然,其庭亦广大。庭内有囚数千人,或枷锁、或杻械,皆北面立,满庭中。
吏将山龙至厅事,一大官坐高床座,侍卫如王者。山龙问吏:「此何官?」吏曰:「是王也。」山龙前至阶下,王问曰:「汝生平作何福业?」山龙对曰:「乡人每设斋讲,恒施物同之。」王曰:「汝身作何善业?」山龙曰:「诵《法华经》两卷。」王曰:「大善!可升阶。」
既升,厅上东北间,有一高座,如讲座者,王指座谓山龙曰:「可升此座诵经。」山龙奉命,至座侧。王即起立曰:「请法师升座!」山龙升座讫,王乃向之而坐。山龙诵曰:「《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王曰:「请法师止。」山龙下座,复立阶下,顾庭内,向囚已尽,无一人在者。谓山龙曰:「君诵经之福,非唯自利,乃令庭内众囚,皆以闻经获免,岂不善哉!今放君还去。」
山龙拜辞,行数十步,王复呼还,谓吏曰:「可将此人,历观诸狱。」吏即将山龙东行百余步,见一铁城,甚广大,上有屋覆;其城傍,多有小窗,或大如小盆,或如盂椀。见诸男女,从地飞入窗中,即不复出。山龙怪问吏,吏曰「此是大狱,狱中多有分隔,罪罚各异。此诸人者,各随本业,赴狱受罪耳。」山龙闻之悲惧,称「南无佛」,请吏求出,至院门,见一大镬,火猛汤沸,傍有二人坐睡,山龙问之,二人曰:「我等罪报,入此镬汤。蒙贤者称南无佛,故狱中罪人,皆得一日休息,疲睡耳」。山龙又称「南无佛」,吏谓山龙曰:「官府数移改,今王放君去,君可白王请抄,若不尔,恐他官不知,复追录君。」山龙即谒王请抄,王命纸,书一行字,付吏曰:「为取五道等署。」吏受命,将山龙更历两曹,各厅事侍卫亦如此。王之遣吏,皆取其道署,各书一行讫,付山龙。
龙持出至门,有三人语山龙曰:「王放君去,可不少多乞遗我等。」山龙未言,吏谓山龙曰:「王放君,不由彼;然三人者,是前收录君使人,一是绳主,当以赤绳缚君者;一是棒主,当以棒击君头者;一是袋主,当以袋吸君气者。见君得还,故乞物耳。」山龙惶惧,谢三人曰:「愚不识公,请至家备物,但不知于何处送之?」三人曰:「于水边、若树下。」山龙许诺,辞吏归家,见正哭经营殡具;山龙入至尸傍,即苏。
后日,剪纸作钱帛,并酒食,自送于水边烧之。忽见三人来谢曰:「蒙君不失信,重相赠遗,媿荷。」言毕不见。(山龙自向总持寺主僧说之,转向临说之云尔。)
【卷下】
三十、王将军
隋开皇末,代州人姓王,任为骠骑将军,在荆州镇守,性好畋猎,所杀无数。有五男,无女。后生一女,端美如画,见者皆爱奇之,父母锺念。
既还乡里,里人亲族争为作好衣服,而共爱之。女年七岁,一旦失,不知所在;初疑邻里戏藏,访问,终无见者。诸兄乘马远觅,乃去家三十余里棘中见之,欲就挽取,即惊走远去,马追不及,兄等以数十骑围而得之,口中作声似兔鸣,抱归家,不能言;而身体为棘刺所伤,母为挑之,得刺盈掬。月余日,不食而死;父母悲痛,合家斋戒练行。(大理丞寀宣明,尝为代府法曹,为临说云尔。)
《法苑珠林》卷八十《太平广记》卷百三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一、崔浩
后魏司徒崔浩,博学有才略;事太武,言行计从,国人以为楷模。浩师事道士寇谦之,尤不信佛,常虚诞,为百姓所费;见其妻读经,夺而投于井中。
从太武至长安,入寺,见有弓矢刀矛,帝怒诛寺僧。浩因进说,尽杀沙门、焚经像,勅留台下,四方依长安行事。寇谦之与浩争,浩不从,谦之谓浩曰:「卿从今受戮,灭门户矣!」
后四年,浩果无罪而族诛;将刑,载于露车,官使十人,在车上更尿其口,行数里,不堪困苦,号叫求哀,竟备五刑。自古戮辱,未之前有。帝亦枉诛太子,又寻为阉人宗爱所杀。时人以为毁佛法之报验。(见《后魏书》,及《十六国春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二、梁元帝
梁元帝年六岁,见母妆匣中有大珠,取一珠口含,遂误吞之;其母意左右盗,讯问,莫服;乃灰生鱼目以诅之。明日帝大便,珠随便而出,帝一目遂眇。(见梁后略说之。)
《太平广记》卷百三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三、周武帝
周武帝好食鸡卵,一食数枚。有监膳仪同,名拔虎,常进御食,有宠。隋文帝即位,犹监膳进食;开皇中,暴死,而心尚暖,家人不忍殡之。三日乃苏,能语,先云:「轝我见王,为周武帝传语。」
既而请见,文帝引问,言曰:始忽见人唤,随至一处,有大坑穴,所行之道,径入穴中;才到穴口,遥见西方有百余骑来,仪卫如王者,俄至穴口,乃周武帝也。仪同拜,帝曰:「王唤汝证我事耳,汝身无所罪。」言讫即入穴中,使者亦引仪同入,使见宫门,引入庭,见武帝共一人同坐,而有加敬之容。使者令仪同拜王,王问:「汝为帝作食,前后进白团几枚?」仪同不识白团,顾左右,左右教曰:「名鸡卵为白团也。」仪同即答:「帝食白团,实不记数。」王谓帝曰:「此人不记,当须出之。」帝惨然不悦而起,忽见庭前有一铁床,并狱卒数十人,皆牛头人身;帝已卧床上,狱卒用铁梁押之,帝胁剖裂,裂处,鸡子全出,峻与床齐,可十余斛。乃命数之讫,床及狱忽皆不见,帝又已在王坐。王谓仪同:「还去。」有人引出,至穴口中,又见武帝出来,语仪同云:「为闻大隋天子,昔曾与我共事,仓库玉帛,亦我储之。我今身为灭佛法,极受大苦,可为吾作功德也。」
于是,文帝勅天下,人出一钱,为追福焉。(临外祖齐公亲见,时归家具说云尔。)
《法苑珠林》卷百十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四、仕人梁
北齐时,有仕人姓梁,甚豪富。将死,谓其妻子曰:「吾平生爱奴及马,皆使乘日久,称人意。吾死,可以为殉,不然,无所使乘也。」
及其死,家人以囊盛土,压奴杀之;马则未杀。奴死四日而苏,说云:当不觉去,忽至官府门,门人因留止。在门所经一宿,明旦,见其主被锁,严兵守卫。将入官所,见奴谓曰:「我死,欲得奴婢,遗言唤汝,今各自受苦,全不相关。今当白官放汝。」言毕而入,奴从屏外窥之,见官问守卫人曰:「昨日押脂多少乎?」对曰:「得八斗。」官曰:「更将去,押取一斛六斗。」主即被牵出,竟不得言。明日又来,有喜色,谓奴曰:「今为汝白也。」及入,官问:「得脂乎?」对曰:「不得。」官问所以,主司曰:「此人死三日,家人为请僧设斋。每闻经呗声,铁梁辄折,故不得也。」官曰:「且将去!」主因白官,请放奴;官即唤放,俱出门。主遣传语其妻子曰:「赖汝等追福,得免大苦,然犹未脱;能更写《法华经》、造像,以相救济,冀固得免。自今毋设祭,既不得食,而益吾罪。」言毕而别。
奴遂生,而具言之;家中果以其日设斋,于是倾家追福,阖门练行。(临舅高经州说,云见齐人说之。)
《法苑珠林》卷五十《法华传记》卷八《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五、李宽
隋上柱国蒲山惠公李宽,性好田猎,常养鹰数十。后生一男,口为鹰嘴,遂不举之。(公即李密之父,临家与亲,并悉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六、姜畧
隋鹰扬郎将,天水姜畧,少好畋猎,善放鹰。后遇病,见群鸟千数,皆无头,围绕略床,鸣叫曰:「急还我头来!」略辄头痛气绝,久乃苏;因请众僧为诸鸟追福,许之,皆去。既而得愈,遂终身绝酒肉,不杀生命。(临在陇右,见姜略,已年六十许,自说云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七、冀州小儿
隋开皇初,冀州外邑中,有小儿,年十三,常盗邻家鸡卵,烧而食之。
后早朝,村人未起,其父闻外有人叩门,呼此儿声,父令儿出应之,见一人云:「官唤汝役。」儿曰:「唤我役者,入取衣粮。」使者曰:「不须也。」因引儿出村门,村南旧是桑田,耕讫,未下种。是旦,此儿忽见道右有一小城,四面门楼,丹素甚丽;儿怪曰:「何时有此?」使者诃之,使勿言。因引至城北门,令儿前入;儿入,度阃,城门忽闭,不见一人,唯是空城,地皆热灰碎火,深才没踝,儿忽呼叫,走赴南门,垂至而闭;又走东西北门,亦皆如是,未往则开,既至便阖。时村人出田,男女大小,皆见此儿在耕田中,口似啼声,四方驰走;皆相谓曰:「此儿狂耶!旦来如此游戏不息。」
至日食时,采桑者皆归,儿父问曰:「见吾儿不?」桑人答曰:「在村南走戏,唤不肯来。」父出村,遥见儿走,大呼其名,一声便住;城灰忽不见,见父而倒,号泣不言;视之,其足半胫已上,血肉燋干;其膝以下,洪烂如炙。抱归养疗,髀肉如故,膝下遂为枯骨。
邻里闻之,共视其走处,足迹通利,了无灰火。于是邑人,男女大小,皆持戒、练行。(有大德僧道慧,本冀州人,为临言之,此其邻邑也。)
《法苑珠林》卷八十《太平广记》卷百三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八、京兆郡狱卒
隋大业中,京兆郡狱卒,失其姓名,酷暴诸囚,囚不堪困苦,而狱卒以为戏乐。后生一子,颐下肩上有肉若枷,都无颈项;数岁,不能行而死。
《太平广记》卷百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九、河南人妇
隋大业中,河南人妇,养姑不孝,姑两目盲,妇切蚯蚓为羹以食;姑怪其味,窃藏一脔,留以示儿。
儿还见之,欲送妇诣县,未及,而雷震,失其妇;俄从空落,身衣如故,而易其头为白狗头,言语不异。问其故,答云:「以不孝姑,为天神所罚。」夫以送官。时乞食于市,后不知所在。
《法苑珠林》卷六十三《太平广记》卷百六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卞士瑜父
杨州卞士瑜者,父在隋,以平陈功,授仪同。性悭悋,尝雇人筑宅,不还其价;作人求钱,卞父鞭之,皆怨曰:「若实负我,死当与我作牛。」须臾之间,卞父死;其作人牛孕,产一黄犊,腰有黑文,横络周匝,如人腰带;左跨有白文斜贯,大小正如象笏形。牛主呼之曰:「卞公何为负我?」犊至,屈前两膝,以头叩地。瑜以钱十万赎之,牛主不许,死乃葬。(瑜为临说之。)
《法苑珠林》卷七十一《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一、殷安仁
京兆殷安仁,家富于财,素事慈门寺僧;以义宁初,有客寄其家停止;客盗他驴皮遗安仁。
至贞观三年,安仁遂见一人于路,谓安仁曰:「官追汝,使人明日至,汝当死也。」安仁惧,径至慈门寺佛堂中,经宿不出。明食时,果有三骑,并步卒数十人,皆兵杖入寺;遥见安仁,呼出,安仁不应,而念佛诵经愈精。鬼谓曰:「昨日不即取之,今其修福如此,何由可得?」因相与去,留一人守者,谓安仁曰:「君往日杀驴,驴今诉君,故我等来摄君耳。终须共他对,不去何益?」安仁遥答曰:「往者盗自杀驴,但以皮遗我耳。非我杀,何为见追?请君还,为我语驴:我本故不杀汝,然今为汝追福,于汝有利,当舍我也。」此人许诺:「驴若不许,我明日更来;如其许者,不复来矣!」言毕而去,明日遂不来。安仁于是为驴追福,而举家持戒菜食云。(卢文励说云,安仁今见在。)
《法苑珠林》卷九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二、赵大亡女
长安市里风俗,每岁元日以后,递作饮食相邀,号为「传坐」。东市笔工赵大,次当设之。有客先到,如厕,见其碓上有童女,年可十三四,着青裾白衫,以级索系颈,属于碓柱,泣谓客曰:「我是主人女也,往年未死时,盗父母钱一百,欲买脂粉,未及而死。其钱今在厨舍内西北角壁中;然虽未用,既已盗之,坐此得罪,今偿父母命。」言毕,化为青羊,白项。客惊告主人,主人问其形貌,乃其小女,死二年矣。遂于厨壁取得钱,似久安处。于是送羊僧寺,阖门不复食肉。(卢文励传向临说尔。)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太平广记》卷百三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三、潘果
京兆潘果,年未弱冠,以武德中,任都水小吏。下归,与里中少年数人,出畋游戏。过于冢间,见一羊,为牧人所遗,独立食草;果因与里中年少捉之,将以归家。其羊中路而鸣,果惧其主闻,乃拔去其舌,乃无声。于是夜,烹食之。
后一年,果舌渐小,遂销尽,陈牒解职。富平县尉郑余庆,疑其诈也,开口验之,乃全无舌,根本处,才如豆许不尽。怪问之,果尽以实答其状,县官教为羊追福,果乃受五戒,大修福。后一年,舌渐生,寻平复如旧;诣县自陈,县官用为里正。(余庆贞观十八年为监察御史,自向临说云尔。)
《法苑珠林》卷九十一《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四、王五戒
隋大业中,洛阳人姓王,持五戒,时言未然之事,闾里敬信之。一旦,忽谓人曰:「今日当有人予我一头驴。」
至日午,果有人牵驴一头送来,涕泣说言:早丧父,其母寡,养一男一女;女嫁而母亡,亦十许年矣。寒食日,妹来归家,家有驴数年,洛下俗,以寒食日,持酒食祭墓。此人乘驴而往,墓在伊水东,欲度伊水,驴不肯度,鞭其头面,被伤流血。既至墓所,放驴而祭,俄失其驴,还在本处。是日,妹独在兄家,忽见母入来,头面血流,形容毁瘁,号泣告女曰:「我生时,避汝兄送米五升与汝,坐此得罪报,受驴身,偿汝兄五年矣。今日欲度伊水,水深畏之,汝兄以鞭捶我,头面尽破,仍许还家,更苦打我。我走来告汝,吾今偿债垂毕,何太非理相苦也!」言讫,走出,寻之不见。女记其伤状处,既而兄还,女先观驴头面伤破流血,如见其母伤状,女抱以号泣;兄怪问之,女以状告,兄亦言初不肯度、及既失还得之状同。于是兄妹抱持恸哭,驴亦涕泪交流,不食水草;兄妹跪请:「若是母者,愿为食草。」驴即为食草,既而复止;兄妹莫如之何,遂备粟豆,送五戒处,乃复饮食。后驴死,妹收葬焉。
《法苑珠林》卷七十一《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五、康抱
隋有康抱者,江南搢绅之士,少有学行。大业九年,杨玄感作乱,其兄受感武官;抱缘兄坐当死,而潜避,自匿于京师。
至十年,抱因入秘书省,寻觅旧识,是时炀帝不在,皇城诸门皆闭,唯开安上一门,出入皆由之。抱适入门,遇见一旧相识人姓曾,曾亦江南人,时判留守事,见抱,与语,问其所安,抱知其相悉,亦以情告。既别而入,曾氏使人逐捕之,抱入秘书,逐者捕以告官;时王邵为秘书少监,先与抱故识,不欲罪之,乃迎谓捕者:「我早识。」康抱知其旨,应声答曰:「实南丁避役耳!」邵驱出令去,捕者还报曾,曾又于安上门邀捕擒之;抱知不免,谓曾曰:「我诚负官,死自我分;然无负于卿,卿与我故知,不能相济,曷反如此?若死者有知,必当相报!」抱寻伏法。
后数日,曾宅在太平里,将入留守,由善和里,于西门内,忽见抱乘马,衣冠甚鲜,二青衣从后,谓曾:「我命亦将尽,然尚可三年。由卿枉我,我今任太山主簿,已请天曹报杀卿!」曾叩头谢罪,请为追福,抱许,而忽不见。数日,又遇抱于此,谓曾曰:「我终杀卿,放卿七日修福;过此,当先取卿头将去。若不信者,卿死,面当在背。」曾惧还家,终如期而死;面于背,果如所言。(康亲识人说云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六、韦姓男
武德中,临卭人姓韦,与一妇人言誓,期不相负;累年,失宠爱,妇人怨恨;韦惧其及己,因缢杀之。数日,韦身遍痒,因发癞而死。(韦孝谐说云,韦其从兄也。)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太平广记》卷百二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七、马嘉运
魏郡马嘉运,以武德六年正月,居家日晚,出大门,忽见两人,各捉马一匹,先在门外树下立;嘉运问:「是何人?」答云:「是东海公使,来迎马生耳。」嘉运素有学识,知州里,每有台使、及四方贵客,多请见之;及是闻召,弗之怪也,谓使者曰:「吾无马。」使者进马曰:「以此迎马生。」嘉运即上马而去,其实倒卧于树下也。
俄至一官曹,将入大门,有男女数十人在门外,如讼者。有妇人,先与嘉运相识,同郡张公谨妻,姓崔氏,手执一纸文书谓嘉运曰:「马生尚相识否?昔与张总管交游,每数相见;总管无状,非理杀我,我诉天曹,于今三年;为王天主救护公谨,故常见抑。今既得申,官已追之,不久当至。疑我独见枉害,马生那亦来耶?」嘉运知崔氏被杀,及见,方知死。
使者引入门,门者曰:「公眠,未可谒,宜引就霍司刑处坐。」嘉运见司刑,乃益州行台郎中霍璋,见嘉运,延坐曰:「此府记室缺,东海公闻君才学,欲屈为此官耳。」嘉运曰:「家贫,妻子不立。愿君为言,得免为幸。」璋曰:「若尔,便可自陈无学,吾当有以相助。」俄有人来云:「公眠已起。」引嘉运入,见一人在厅事坐,肥短黑色,呼嘉运前,谓曰:「闻君才学,欲相屈为记室耳,能为之乎?」运拜谢曰:「幸甚!但鄙人野,颇以经业教授后生,不足以当管记之任。」公曰:「识霍璋否?」答曰:「识之。」因使召璋,问以嘉运才术,璋曰:「平生知其经学,不见作文章。」公曰:「放马生归。」即命追陈子良。
嘉运辞出,璋与之别曰:「倩君语我家三狗,临终语汝,卖我所乘马,作浮图;汝那卖马自费也。速如我教,造浮图所。」三狗,谓其长子也。嘉运因问:「向见张公谨妻,所云天主者为谁?」璋曰:「公谨乡人王五戒者,死为天主,常救公谨,故得至今,今似不免矣。」言毕而别,遣使者送嘉运,至一小涩径,指令由此路归。嘉运入径便活,良久能起。时向夜半,妻子皆坐哭,嘉运具言之。
其年七月,绵州人姓陈名子良,暴死;经宿而苏,自言:「见东海公,欲用为记室;辞不识文字。别有吴人陈子良,善章者,于是命彼舍此。」后年,吴人陈子良卒死,张公谨亦殂。二人亡后,嘉运尝与数人同行于路,忽见官府者,嘉运神色忧怖,唯诺趋走;顷之,乃定。同侣问之,答曰:「向见者,东海公使人。云欲往益州追人,仍说:子良极诉君,霍司刑为君被诮让,君几不免;赖君赎生之福,故得免也。」初,嘉运在蜀,蜀人将决池取鱼;嘉运时为人讲书,得绢数十匹,因买池鱼放之;赎生,谓此也。(贞观中,车驾在九城宫,闻之,使中书侍郎岑文本就问其事,文本具录以奏云尔。嘉运,后为国子博士,卒官。)
《法苑珠林》卷八十二《太平广记》卷百廿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八、孔恪
武德初,遂州总管府记室参军孔恪,暴病死。一日而苏,自说:被收至官所,问恪:「何因杀牛两头?」恪云:「不杀。」官云:「汝弟证汝杀,何故不承?」因呼弟,弟死已数年矣;既至,枷械甚严。官问:「汝所言兄杀牛虚实。」弟曰:「兄前奉使,招慰獠贼,使某杀牛会之。实奉兄命,非自杀也。」恪因曰:「恪使弟杀牛会獠,是实;然国事也,恪何有罪?」官曰:「汝杀牛会獠,欲以招慰为功,用求官赏,以为己利;何云国事耶?」因谓恪弟曰:「以汝证兄,故久留汝;兄今既承遣杀,汝无罪,放任受生。」言讫,弟忽不见,亦竟不得言叙。
官又问恪:「何因复杀他两鸭?」恪曰:「前任县令杀鸭,供官客耳,岂恪罪耶?」官曰:「客自有食料,无鸭。汝杀供之,以求美誉,非罪如何?又复杀鸡卵六枚。」恪曰:「平生不食鸡卵,唯忆年九岁时,寒食日,母与六卵,自煮食之。」官曰:「然,欲推罪母耶?」恪曰:「不敢,但说其因耳,此自恪杀之也。」官曰:「汝杀他命,当自受之。」
言讫,忽有数十人,皆青衣,执恪将出;恪大呼曰:「官府亦大枉滥!」官闻之,呼还,曰:「何枉滥?」恪曰:「生平来有罪,皆录不遗;生来修福,今无记者。岂非滥耶?」官问主司:「恪有何福,何为不录?」主司对曰:「福亦皆录,但量罪福多少,若福多罪少,先令受福;罪多福少,先令受罪。恪福少罪多,故放未论其福。」官怒曰:「虽先受罪,何不唱福示之?」命鞭主司一百,倏忽鞭讫,血流溅地。既而唱恪生来所修之福,亦无遗忘。官谓恪曰:「汝应先受罪,我更放汝归家七日,可懃追福。」因遣人送出,得苏,恪大集僧尼,行道忏悔,精勤行道,自说其事。至七日,与家人辞诀,俄而命终。(临家兄为遂府属,故悉之。)
《法苑珠林》卷八十八《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九、窦轨
洛州都督酇公窦轨,性好杀戮。初为益州行台仆射,多杀将士,又害行台尚书韦云起。贞观二年冬,在洛州,病甚笃,忽言:「有人饷我瓜来。」左右报:「冬月无瓜也。」公曰:「一盘好瓜,何谓无。」既而惊视曰:「非瓜也,并是人头,从我责命。」又曰:「扶我起,见韦尚书。」言毕而薨。
《法苑珠林》卷九十一《太平广记》卷百廿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王璹 附宋行质
尚书刑部侍郎宋行质,曹陵人也;性不信佛,有慢易之言,以永徽二年五月病卒。
至六月九日,尚书都官令史王璹,暴病死,经二日而苏。自言:初死时,见四人来至其所云:「追汝!」璹随行,入一大门,见厅上西间,有一官人坐,形容肥黑;厅东间,有一僧坐,与官人相当,面向北。各有床褥几案,侍童子二百许人,或冠或否,皆美容貌。阶下有官吏文案,有一老人,着枷面向西,缚立阶下。璹至庭,亦已被缚,吏执纸笔,讯璹辞曰:「贞观十八年,任长安佐史之日,何因改籍?」璹曰:「非璹之罪也。」厅上大官,读其辞辩,顾谓东阶下老囚曰:「何因妄诉他?」老囚曰:「须达年实未至,由璹改籍,加须达年,不敢妄也。」璹曰:「十七年改任,告身在家,请追验之。」大官因呼领璹者三人解缚,将取告身;告身至,大官自读之,谓老囚曰:「他改任大分明,汝无理。」因令囚出北门,璹遥见北门外昏暗,多有城,城上皆女墙,似是恶处,大官因书案上,谓璹曰:「汝无罪,放去。」拜辞,吏引璹至东阶下拜僧,僧以印印璹臂曰:「好去!」
吏引璹出东门,南行度三重门,每门皆勘视臂印,然后听出。至第四门,门甚大,重楼朱粉,三户并开,状如官城门,守卫严密;验印,听出门,东南行数十步,闻有人复唤璹,璹回顾,见侍郎宋行质,面惨黑色,露头散腰,着故绯袍,头发短垂,如胡人者,立于厅事阶下,有吏卒守之。阶西近城,有大木牌,高丈余、广二尺许,大书牌上:「此是勘当拟过王人。」其字大,方尺余,甚分明。厅事上,有床坐几案,如官府者,而无人;行质见璹,悲喜曰:「汝何故得来?」璹曰:「官追勘,问改籍,无事,蒙放还。」行质舒其两手,谓璹曰:「吾被责问功德簿,吾手中无功德簿,坐此困极,加之饥渴,苦不可言。君可努力,至我家语,令作功德。」如是殷勤四嘱之,璹乃辞去;行数十步,又呼璹还,未及言,厅上有官人来坐,怒璹曰:「我方勘诸事,汝何人?辄至囚处。」因使卒搭耳,卒搭耳,推令去。璹走又至一门,门吏曰:「汝被搭耳,耳当聋,吾为汝却其中物。」因以手挑其耳,耳中鸣,乃验,决放出。
出门外,黑如漆,璹不知所之,以手摸西及南,皆是墙壁,唯东无障碍,而暗不可行;璹立住少顷,见向所讯璹之吏,从门出来,谓璹曰:「君尚能待我,甚善,可乞我千钱。」璹不应,内自思曰:「吾无罪,官放我来,何为有贿吏乎?」吏即谓曰:「君不得无行,吾向若不早将汝过官,令二日受缚,岂不困耶?」璹心然之,因媿谢曰:「谨依命。」吏曰:「吾不用汝铜钱,欲得白纸钱耳!期十五日来。」璹许诺,因问归路,吏曰:「但东行二百步,当见一故墙穿破,见明,可推倒之,即至君家也。」璹如其言,行至墙,推良久,乃倒;璹从倒处出,即至其所居,隆政坊南门矣。
于是归家,家人哭泣,入户而苏。至十五日,璹忘不与钱,明日复病,困绝,见吏来,怒曰:「君果无信,期与我钱,遂不与,今当复将汝去。」因驱行,出含光门,令入大坑,璹拜谢百余拜,请作钱,乃放归。又苏,璹告家人,买纸百张,作钱送之;明日,璹又病困,复见吏曰:「君幸能与我钱,而恶,不好。」璹复辞谢,请更作,许之;又苏,至二十一日,璹令以六十钱买白纸百张作钱,并酒食,自于隆政坊西渠水上烧之,既而身体轻健,遂愈。(临闻其事时,与刑部侍郎刘燕客、大理少卿辛茂,将在大理鞫问狱,请刘召璹至,与辛对问之云尔。)
《法苑珠林》卷九十六《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一、韦庆植亡女
贞观中,魏王府长史京兆韦庆植,有处女,先亡,夫妇痛惜之。后二年,庆植将聚宾客,令宰肉备食;家人买得羊,未杀。
庆植妻夜梦,见其亡女着青裾白衫,头发上有双玉钗,是生平所服者,来见母,涕泣言曰:「儿尝私用物,不语父母,坐此业报,今受羊身,来偿父母命;明日,当见杀,青羊白头者是。特愿慈恩,垂乞性命。」母惊寤,旦而往观,羊项膊皆白,头上有两点白,相对如玉钗形;母对之悲泣,语家人勿杀,待庆植至,将放之。
俄而植至,催食,厨人白言:「夫人不许杀青羊。」植怒,即命杀之,宰夫悬羊欲杀,宾客数人已到,乃见一女子,容貌端正,诉客曰:「儿是韦长吏女,乞救命。」客等惊愕,止宰夫,宰夫惧植怒,又但见羊鸣,遂杀之。既而客坐,食至,客皆不食,植怪问之,客具以言;庆植悲痛,发病遂不起。(京下士人多知之,崔尚书敦礼具为临说,阎尚书立德亦说云尔。)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太平广记》卷百三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二、张法义
华州郑县人张法义,年少贫野,不修礼度。贞观十年,入华山伐树,遇见一僧坐岩中,法义便就与语;会天晦冥,久坐不能归,因宿焉。僧设松柏末以食之,谓法义曰:「贫道居此久,不欲外人知。檀越出,慎勿言相见也。」因为说:「俗人多罪累,死皆入恶道;诚心忏悔,可灭之。」乃令洗浴清净,被僧衣,为忏悔,旦而别去。
至十九年,法义病死,埋于野外,贫无棺椁,以薪柴瘗之。七日而苏,自推去,出归家;家人惊愕,审问知活,乃喜。
法义自说:初死,有两人来取,乘空南行,至官府,入大门,又巡巷,左右皆是官曹,门闾相对,不可胜数。法义至一曹,见官人,遥责使者曰:「是华州张法义也,本限三日至,何因乃淹七日?」使者曰:「法义家狗恶,兼有呪师神见打,甚困!」袒而示之背,背皆青肿。官曰:「稽过多咎,与二十杖!」言讫,杖亦毕,血流洒地。官曰:「可将法义过录事。」录事署发文书,令送付判官,判官召主典,取法义案,案簿甚多,盈一床;主典对法义前披捡之,其簿多先朱勾毕,有未勾者,典则录之曰:「贞观十一年,法义父使刈禾,义反顾张目私骂,不孝,合杖八十。」
始录一条,即见岩穴中僧来,判官起迎,问僧何事,僧曰:「张法义是贫道弟子,其罪并忏悔灭除,天曹案中已勾毕;今枉追来,不合死。」主典曰:「经忏悔者,此案亦勾了。至如张目骂父,虽蒙忏悔,事未勾了。」僧曰:「若不如此,当取案勘之,应有福利。」判官令主典将法义谘王,宫在东,殿宇宏壮,侍卫数千人;僧亦随至王所,王起迎僧曰:「师当值来耶?」答曰:「未当次值。有弟子张法义,被录来此,其人宿罪,并贫道勾讫,未合死。」主典又以张目事谘王,王曰:「张目在忏悔后,不合免。然师为来,请可特放七日。」法义谓僧曰:「七日既不多时,复来恐不见师,请即住随师。」师曰:「七日,七年也,可急去。」法义固请随僧,僧因请王笔,书义掌,作一字,又请王印印之,曰:「可急去!还家修福。若后来不见我,宜以印呈王,王自当放汝也。」
法义乃辞之,僧令人送至其家,家内正黑,义不敢入,使者推之,遂活,觉在土中,甚轻虚,以手推排得出。因入山,就山僧修道,掌中所印之处,文可不识,皆为疮,终莫能愈,至今尚存。(陇西王博叉居,与法义近,委知之,为临说云尔。)
《法苑珠林》卷百七《太平广记》卷百十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三、柳智感
河东柳智感,以贞观初为兴州长举县令。一夜暴死,明日而苏,说云:始为冥官所追,至大官府,使者以智感见王,谓曰:「今有一员官缺,故枉君来任之。」智感辞以亲老,且自陈福业,未应便死;王使勘之,信然。因谓曰:「君未当死,可权判录事。」智感许诺拜谢,吏引退。
至曹,曹有判官五人,连感为六;其厅事是长屋,人坐三间,各有床案,务甚繁拥;西头一座,空无判官,吏引智感就空座,有群吏将文簿来,取智感判,置于案上,而退立阶下,智感问之,对曰:「气恶,不敢逼公,但遥以案中事答。」智感省读案,如人间案者,于是即为判勾之。有顷,有食来,诸判官同食,智感亦欲就之;诸官曰:「君既权判,不宜食此。」智感从之,竟不敢食。日暮,吏送智感归家,苏而方晚。
自后,家中日暝,吏辄来迎,至彼而旦,故知幽显反昼夜矣。于是夜判冥事,昼临县职,遂以为常。
岁余,智感在冥曹,因起如厕,于堂西见一妇人,年三十许,姿容端正,衣服鲜明,立而掩涕,智感问:「是何人?」答云:「妾兴州司仓参军之妇也,见摄来此,方别夫子,是以悲伤。」智感以问吏,吏曰:「官摄来,有所案问,具证其夫事耳。」智感因谘妇人曰:「感,长举令也。夫人若被勘问,幸自分疎,无为牵引司仓,俱死无益。」妇人曰:「诚不欲引之,恐官相引耳。」感曰:「夫人幸勿相牵,可无逼迫之虑。」妇人许之。既而智感还州,先问司仓:「妇有何疾?」司仓曰:「吾妇年少,无疾患也。」感以所见告之,说其衣服形貌,且劝令修福;司仓走归家,见妇在机中织,无患,甚不信之。后十余日,司仓妇暴病死,司仓始惧而修福。
又兴州官二人,考满,当赴京选,谘智感曰:「君判冥道事,请问,吾选得何官?」智感至冥曹,以其姓名问录事,曰:「名簿并封在石函中,检之二日,方可得报。」及期来报,乃具二人今年所得官名号,智感以报二人,二人至京参选,吏部注拟其官,皆与所报不同,州官闻之,以告智感,智感复问录事,录事覆检簿书云:「定如前所检,不错也。」既而二选人过门下,门下审退之吏部重注,果是冥簿检报者,于是众人咸信服。
智感每于冥簿见其亲识名状、及时月日,报之,教令修福,多得免者。智感权判三年,其吏来告曰:「已得隆州李司户,授正官,以代公,公不复判矣。」智感明旦至州,告刺吏李德凤遣人往隆州审焉,其司户已死,问其日,即吏来告之时也,从此遂绝。
后州司遣智感领囚送京,至凤州界,囚皆逃;智感忧惧,捕捉数日,不能获。夜宿于精舍,忽见其故部冥吏来告曰:「囚尽得矣,一人已死,三人在南山谷中,并已擒缚,愿公勿忧。」言毕辞去,智感即请人兵入南山西谷,果见四囚,囚知走不免,因来抗拒,智感格之,杀一囚,三囚受缚,果如所告。智感今尚存,任慈州司马。(光禄卿柳亨为临说之,亨为曹州刺史,见智感,亲问云然;御史裴同节亦云见说,皆如此言焉。)
《法苑珠林》卷十二《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八
冥报记辑书
【卷第一】
一、晋.居士周闵
晋周闵,江南人也,晋护军将军,世奉法。苏峻之乱,都邑人士皆东西灭迁,闵家有《大品》,以半幅八丈素,反复书之;又有余经数囊,《大品》亦杂在其中。既当避难,行不能得尽持去,尤惜《大品》,不知在何囊中?仓卒应去,不展寻搜,徘徊叹咤!不觉《大品》忽自出外,闵惊喜持去,周氏遂世宝之。今云:「尚在。」一说云:「周嵩妇胡毋氏,有素书《大品》,素广五寸,而《大品》一部尽在焉。」
《三宝感应录》卷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晋.王范妾
晋富阳县令王范妾桃英,殊有姿色,遂与阁下丁丰、史华期二人奸通。范当出行不还,帐内督孙元弼,闻丁丰户中,有环佩声,觇视,见桃英与同被而卧,元弼扣户叱之,桃英即起,揽裙、理发,蹑履还内;元弼又见华期,带佩桃英麝香。二人惧元弼告之,乃共谤元弼与桃英有私,范不辩察,遂杀元弼;有陈超者,当时在座,劝成元弼罪。
后范代还,超亦出都看范,行至赤亭山下,值雷雨,日暮,忽然有人,扶超腋,径曳将去,入荒泽中,雷光照见一鬼,面甚青黑,眼无睛子曰:「吾孙元弼也,诉怨皇天,早见申理,连时候汝,乃今相遇!」超叩头流血。鬼曰:「王范既为事主,当先杀之,贾景伯、孙文度在泰山玄堂下,共定死生名录,桃英魂魄,亦取在女青亭。」至天明,失鬼所在。
超至杨都诣范,未敢谢之,便见鬼从外来,径入范帐;至夜,范始眠,忽然大魇,连呼不醒,家人牵青牛临范上,并加桃人左索。向明,小苏,十数日而死,妾亦暴亡。超乃逃走长干寺,易姓名为何规。后五年二月三日,临水酒酣,超云:「今当不复畏此鬼也!」低头便见鬼影,已在水中,以手搏超鼻,血大出,可一升许,数日而死。
《太平广记》卷一百二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宋.沙门僧规
宋沙门僧规者,武当寺僧也,时京兆张瑜于此县,常请僧规在家供养。永初元年十二月五日,无疴,忽暴死,二日而苏愈,自说云:五日,夜二更中,闻门衖间,晓晓有声,须臾,见有五人,秉炬火、执信幡,径来入屋,叱喝僧规,规因顿卧恍然,五人便以赤绳缚将去。
行至一山,都无草木,土色坚黑,有类石铁,山侧左右,白骨填积;山数十里至三岐路,有一人,甚长壮,被铠执杖,问曰:「五人有几人来?」答:「止一人耳!」五人又将规入一道中,俄至一城外,有屋数十,筑壤为之,屋前有立木,长十余丈,上有铁梁,形如楔槔,左右有篑贮土,土有品数,或有十斛,形亦如五升大者。有一人,衣帻并赤,语规曰:「汝生世时,有何罪福?依实说之,勿妄言也。」规惶怖未答,赤衣人如局吏云:「可开簿,检其罪福也。」有顷,吏至长木下,提一篑土,悬铁梁上称之,如觉低昂,吏谓规曰:「此称,量罪福之秤也。汝福少罪多,应先受罚。」
俄有一人,衣冠长者,谓规曰:「汝沙门也,何不念佛?我闻悔过,可度八难。」规于是一心称佛,衣冠人谓吏曰:「可更为此人称之,既是佛弟子,幸可度脱。」吏乃复上篑称之,秤乃正平。既而将规至监官前辩之,监官执笔观簿,迟疑久之。
又有一人,朱衣玄冠,偑印绶、执玉版,来曰:「算簿上,未有此人名也。」监官愕然,命左右收录云。须臾,见反缚向五人来,监官曰:「杀鬼!何以滥将人来?」乃鞭之。
少顷,有使者,称:「天帝唤道人来!」既至帝宫,经见践历,略皆金宝,精光晃昱,不得凝视;帝左右朱衣宝冠,饰以华珍。帝曰:「汝是沙门,何不勤业,而为小鬼横收捕也?」规稽首诸佛,祈思请福。帝曰:「汝命未尽,今当还生,宜勤精进,勿屡游白衣家,杀鬼取人,亦多枉滥,如汝比也。」规曰:「横滥之厄,当以何方而济免之?」帝曰:「广设福业,最为善也!若不办尔,可作八关斋,生免横祸、死离地狱,亦其次也。」语毕,遣规去。
行还未久,见一精舍,大有沙门,见武当寺主白法师、弟子慧进,皆在焉,居宇宏整,资待自然,规请欲居之,有一沙门曰:「此是福地,非君所得处也。」使者,将规还至瑜家而去。
《法苑珠林》卷八十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宋.司农何澹之
何澹之,东海人,宋大司农,不信经法,多行残害。永初中得病,见一鬼,形甚长壮,牛头人身,手执铁叉,昼夜守之,忧怖屏营,使道家作章符印箓,备诸禳解,而犹见如故。相识沙门慧义,闻其病,往候之,澹为说所见,慧义曰:「此是牛头阿旁也,罪福不昧,唯人所招;君能转心向法,则此鬼自消。」澹之迷狠不革,顷之遂死。
《法苑珠林》卷八十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宋.司马文宣
宋司马文宣,河内人也,颇信佛法。元嘉九年,丁母难、弟丧;月望旦,忽见其弟身形于灵座上,不异平日,回遑叹嗟,讽求饮食。文乃试与言曰:「汝平生时,修行十善,若如经言,应得生天,或在人道,何故乃生此鬼中耶?」沉吟俯仰,默然无对。
文宣即夕,梦见其弟云:「生所修善,蒙报生天,旦灵床之鬼,是魔魅耳,非其身也,恐兄疑怪,故诣以白兄。」文宣明旦,请僧转《首楞严经》,令人扑撃之,鬼乃逃入床下,又走户外,形稍丑恶,举家骇惧,詈叱遣之,鬼云:「饿乞食耳,积日乃去!」
顷之,母灵床头有一鬼,肤体赤色,身甚长壮,文宣长息孝祖,与言往反,答对周悉,初虽恐惧,末稍安习之,鬼亦转相附狎,居处出入,殆同家人。于时京师,传相报告,往来观者,门巷迭迹。
时南林寺有僧,与灵味寺僧含沙门,与鬼言论,亦甚欵曲,鬼云:「昔世,尝为尊贵,以犯众恶,受报未竟,果此鬼身。去寅年,有四百部鬼,大行疾疠,所应锺灾者,不忤道人耳,而犯横极众,多滥福善,故使我来监察之也。」僧以食与之,鬼曰:「我自有粮,不得进此食也。」含曰:「鬼多知,我生何来?何因作道人?」答曰:「人中来,出家因缘,本誓愿也。」问诸存亡、生死所趣,略皆答对,具有灵验,条次繁多,故不曲载。含曰:「人鬼道殊,汝既不求食,何为久留?」鬼曰:「此间有一女子,应在收捕,而奉戒精勤,故难可得,比日稽留,用此故也;藉乱主人,有愧不少!」
自此以后,不甚见形,后往视者,但闻语耳,时元嘉十年也。至三月二十八日,语文宣云:「暂来寄住,而汝倾家营福,见畏如此,那得久留!」孝祖云:「听汝寄住,何故据人先亡灵筵耶?」答曰:「汝家亡者,各有所属,此座空设,故权寄耳。」于是辞去。
《法苑珠林》卷六《太平广记》三百二十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宋.王胡
宋王胡者,长安人也,叔死数载,元嘉二十三年,忽见形,还家责胡。以修谨有缺,家事不理,罚胡五杖;傍人及邻里,并闻其语及杖声,又见杖瘢迹,而不覩其形,唯胡犹得亲接。
叔谓胡曰:「吾不应死,神道须吾,算诸鬼箓,今大从吏兵,恐惊损墟里,故不将进耳!」胡亦大见众鬼,纷闹若村外。俄然,叔辞去曰:「吾来年七月七日,当复暂还,欲将汝行,游历幽途,使知罪福之报也。不须费设,若意不已,止可茶来耳。」
至期果还,语胡家人云:「吾今将胡游观毕,当使还,不足忧也。」胡即顿卧床上,泯然如尽。叔于是将胡,遍观群山,备覩鬼怪,末至嵩高山,诸鬼遇胡,并有馔设,余品味不异世中,唯姜甚脆美,胡欲怀将还,左右人笑胡云:「止可此食,不得将还也!」胡末见一处,屋宇华旷,帐筵精整,有二少僧居焉,胡造之,二僧为设杂菓、槟榔等。
胡游历久之,备见罪福、苦乐之报,乃辞归,叔谓胡曰:「汝既已知善之可修,何宜在家?白足阿练,戒行精高,可师事也。」长安道人足白,故时人谓为「白足阿练」也,甚为魏虏所敬,虏主事为师。胡即奉此训,遂见嵩山上年少僧者游学众中,忽见二僧,胡大惊,与叙乖阔,问何时来此?二僧答云:「贫道本住此寺,往日不忆与君相识。」胡复说嵩高之遇,此僧云:「君谬耳,岂有此耶?」至明日,二僧无何而去。胡乃具告诸沙门,叙说往日嵩山所见,众咸惊怪,即追求二僧,不知所在,乃悟其神人焉。(元嘉末,有长安僧释昙爽来游江南,具说如此也。)
《法苑珠林》卷六《太平广记》三百二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宋.李旦
宋李旦,字世则,广陵人也,以孝谨质素,着称乡里。元嘉三年正月十四日暴死,心下不冷,七日而苏,含以饮粥,宿昔复常,云:有一人持信幡,来至床头,称府君教唤,旦便随去。直北向行,道甚平净,既至城阁,高丽似今宫阙,遣传教慰劳,问呼:「旦可前至大厅事。」上见有三十人,单衣青帻,列坐森然,一人东坐,披袍隐机,左右侍卫,可有百余,视旦而语坐人云:「当示以诸狱,令世知也。」旦闻言已,举头四视,都失向处,乃是地狱中,见群罪人,受诸苦报,呻吟号呼,不可忍视,寻有传教称府君言:「君可还去,当更相迎。」因此而还。
至六年正月复死,七日又活,述所见事,较略如先;或有罪囚,寄语报家,道:「生时犯罪,使为作福。」称说姓字,亲识乡伍,旦依言寻求,皆得之。又云:「甲申年,当行疾疠,杀诸恶人;佛家弟子,作八关斋戒,修善行,可得免也。」旦本作道家祭酒,即欲弃箓本法,道民諌制,故遂两事,而常劝化作八关斋。
《法苑珠林》卷六《太平广记》三百八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宋.郑鲜之
宋尚书仆射荥阳郑鲜之,元嘉四年,从大驾巡京至都,夕暴亡,乃灵语着人曰:「吾寿命久尽,早应过世,赖比岁来,敬信佛法,放生布施,以此功德,延驻数年耳!夫幽显报应,有若影响,宜放落俗务,崇心大教!」于时胜贵,多皆闻云。
《法苑珠林》卷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隋.宝室寺法藏
隋鄜州宝室寺沙明法藏,戒行清淳,为性质直;隋开皇十三年,于洛交县韦川城造寺一所,佛殿精妙,僧房华丽,灵像幡华,并皆修满。
至大业五年,奉敕融并寺塔送州大寺,有破坏者,藏师并更修补,造堂安置,兼造一切经,已写八百卷,恐本州岛无好手、纸笔,故就京城旧月爱寺写。
至武德二年闰二月,内身患,二十余日,乃见一人,身着青衣好服,在高阁上,手把经卷,告法藏云:「汝立身以来,虽大造功德,悉皆精妙,唯有少分互用三宝物,得罪无量。我今把者,即是《金刚般若》,汝能自造一卷,令汝所用三宝之物,得罪悉灭。」藏师于时,应声即答言:「造!」藏师虽写余经,未写《金刚般若》;但愿病瘥,不敢违命,既能觉悟,弟子更无余物,唯有三衣瓶钵、偏袒祗支等,皆悉舍付大德及诸弟子,并造《般若》,得一百卷。未经三五日,临欲舍命,具见阿弥陀佛来迎,由经威力,得生西方,不入三涂。
《法苑珠林》卷十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隋.释慧云
隋东川释慧云,范阳人,十二出家,游听为务。年至十八,乘驴止于叔家,叔覩其驴快,将规害之;适持刀往,见东墙下有黄衣人,扬拳逆叱曰:「此道人,方为通法大士,何忍欲害?」叔惧告妇,妇曰:「君心无刚,眼华所致耳!」闻已复往,又见西墙下黄衣人云:「勿杀道人,若杀,大祸交及。」叔怖乃止。明旦,辞往姊家,叔又持刀送之,告云曰:「此路幽险故,送师度难。」云在前行,止在深阻,叔在其后,挥刃欲斫,忽见姊夫在傍,遂得免害,云都不知。
云后学问、名德高远;至开皇年中,领徒五百,来过叔家,叔见当衢阐化,深惭昔衅,乃奉绢十疋,夫妻发露,云始知之,乃为说法,永断毒心。常以此事,每诫门人曰:「吾昔不乘好物,何事累人?」自预学徒,闻皆俭素,大有声誉,不测终年。
《法苑珠林》卷七十九
【卷第二】
十一、隋.皇甫兄弟
隋大业八年,宜州城东南四十余里,有一家姓皇甫,居家兄弟四人,大兄、小弟,并皆勤事生业,仁慈忠孝。其第二弟名迁,交游恶友,不事生活。于后一时,母在堂内,取六十钱,欲令巿买,且置床上,母向舍后,其迁从外来入堂,左右顾视,不见人,便偷钱,将出私用。母还,觅钱不得,不知儿将去,遂勘合家良贱,并云:「不得!」母恨不清合家,遂鞭打大小,大小皆怨。
至后年迁亡,托胎家内母猪腹中,经由三五月,产一猪子,年至两岁;八月社至,须钱,卖远村社家,得钱六百文,社官将去;至于初夜,遂惊觉合家大小,先以鼻触妇,妇眠梦云:「我是汝夫,为取婆六十钱,枉及合家,唐受拷楚;令我作猪,今来偿债,将卖与社家,社家缚我欲杀,汝是我妇,何忍不语男女赎我?」妇初一梦,忽寤心惊,仍未信之,复眠,还梦如是。猪复以鼻触妇,妇惊着衣,向堂报姑,姑已起坐,还梦同新妇,儿女亦同梦见。
一夜装束,令儿及将迁兄,并持钱一千二百文,母报儿云:「社官倘不肯放,求倍与价,恐天明将杀,驰骑急去。」去舍三十余里,既至彼,不说己亲,恐辱家门,但云:「不须杀,今欲赎猪。」社官不肯:「吾今祭社时至,猪不与君!」再三殷勤不放,兄儿怕急,恐虑杀之,私凭一有识解信敬人,曾任县令,具述委由实情后,始赎得。
既得猪已,驱向野田,兄语猪云:「汝审是我弟,汝可急前还家。」儿复语猪:「审是我父,亦宜自前还家。」猪闻此语,驰走在前还舍。后经多时,乡里并知,儿女耻愧;比邻相嫌者,并以猪讥骂。儿女私报猪云:「爷今作业不善,受此猪身,男女出头不得,爷生平之日,每共徐贤者交厚,爷向徐家,儿女送食,往彼供爷。」猪闻此语,沥泪驰走向徐家,徐家离舍四十余里。至大业十一年内,猪于徐家卒,信知业报不简亲疏,皎若目前,岂不慎欤!(长安弘法寺静琳法师,是迁邻里,亲见其猪,法师传向道说之。)
《法苑珠林》卷七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隋.赵文若
隋大业中,雍州长安县有人姓赵,名文若,死经七日,家人大敛,将欲入棺,乃缩一脚,家人惧怕,不敢入棺,文若得活。
眷属喜问所由,文若报云:当死之时,见人引向阎罗王所,问文若:「汝生存之时,作何福业?」文若答王:「受持《金刚般若经》。」王叹云:「善哉!此福第一;汝虽福善,且将汝示其受罪之处。」令一人引文若,北行十步,至一墙孔,令文若入孔,隔壁有人引手,从孔中捉文若头引出,极大辛苦,得度墙外,见大地狱,镬汤苦具,罪人受苦,不可具述;乃有众多猪、羊、鸡、鱼、鹅、鸭之属,竞来从文若责命。文若云:「吾不食汝身,何故见逼?」诸畜生等各报云:「汝往日时,某年、某月、某处,食我头脚四肢,节节分张,人各饮噉,何故讳之!」文若见畜引实,不敢拒逆,唯知一心念佛,深悔诸罪,不出余言,求与诸畜,得活之时,具修福善报谢;诸畜见为修福,一时放却。其引使人过,将文若至王所,说见受罪处讫,王付一盌钉,令文若食之;并用五钉,钉文若头、项,及以手足,然后放过。
文若得苏,具说此事,然患头痛及以手足;久后修福,痛渐得差。从尔以来,精勤诵持《金刚般若》,不敢遗漏寸阴,但见道俗亲疏,并劝受持《般若》。
后因使至一驿厅上,暂时偃息,似如欲睡,于时,梦见一青衣妇女,急速而来,请救乞命。文若惊寤,即唤驿长问云:「汝不为吾,欲杀生否?」驿长答云:「实为公,欲杀一小羊!」文若问云:「其羊,作何色?」答云:「青羖牸羊。」文若报云:「汝急放却,吾与价值,赎取放之。」良由《般若》威力,冥资感应也。
《法苑珠林》卷九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唐.柳俭
唐邢州司马柳俭,隋大业十年,任岐州岐阳宫监。至义宁元年,为李密来,枉被牵引,在大理寺禁。
俭常诵《金刚般若经》,下有两纸未遍,于时,不觉眠,梦见一婆罗门僧,报云:「檀越,宜早诵经遍,即应得出。」俭时忽寤,勤诵不懈,便经二日,至日午时,忽有敕唤,令俭释禁,将向朝堂,奉敕放免。
又俭别时,夜静,房外诵经,至于三更,忽然,闻有异香,俭寻香,及问家人,处处求香,来处不得。然常诵念,昼夜无废,至于终日,计得五千余遍。
《法苑珠林》卷十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唐.谢弘敞妻许氏
唐吴王文学陈郡谢弘敬,妻高阳许氏,武德初年,遇患死,经四日而苏。说云:被二三十人,拘至地狱,未见官府,即闻唤,虽不识面,似是姑夫沈吉光语音。许问云:「语声似是沈丈,何因无头?」(南间人呼姑姨夫,皆为某姓丈也。)吉光即以手提其头,置于膊上,而诫许曰:「汝且在此间,勿向西院,待吾为汝造请,即应得出。」遂于语处住,更不东西看,其吉光迻遑,似有经记。凡经再宿,吉光始来,语许云:「汝今此来,王欲令汝,作其女伎,倘引见汝,不须道『解弦管』,如其不为所悉,可引吾为证也。」少间,有吏抱案引入,王果问之:「解弦管不?」许云:「不解。」复云:「沈吉光具知。」王问吉光,答云:「不解。」王曰:「宜早放还,不须留也!」
于时,吉光欲发遣,即共执案人筹度,不解其语。执案人云:「娘子功德力虽强,然为先有少罪,随便受却,身业俱净,岂不快哉!」更别引入一大院,其门极小,亦大见有人受罪,许甚惊惧,乃求于主者曰:「生平修福,何罪而至斯耶?」答曰:「娘子曾以不净盌,盛食与亲,须受此罪,方可得去!」遂以铜汁灌口,非常苦毒。比苏时,口内皆烂。光即云:「可于此人处,受一本经,记取将归,受持勿怠,自今已去,保年八十有余。」许生曾未诵经,苏后,遂诵得经一卷。询访人间,所未曾有,今见受持读诵不缺,其经见在,文多不载。
苏活之后,吉光尚存,以后二年,方始遇害,凡诸亲属,有欲死者,三年以前,并于地下预见。(许之从父、弟仁则说之云耳。)
《法苑珠林》卷九十四《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唐.赵文信
唐遂州人赵文信,至贞观元年暴死,三日后,还得苏,即自说云:初死之日,被人遮拥驱逐,将行同伴十人,并共相随,至阎罗王所。其中,见有一僧,王先唤师,问云:「师一生以来,修何功德?」师答云:「贫道,从生以来,唯诵《金刚般若》。」王闻此语,忽即惊起,合掌赞言:「善哉!善哉!师审诵《般若》,当得升天出世,何因错来至此?」王言未讫,忽有天衣来,下引师上天去。
王后唤遂州人前:「汝从生以来,修何功德?」其人报王言:「臣一生以来,不修佛经,唯好庾信文章集录。」王言:「其庾信者,是大罪人,现此受苦。汝见庾信,颇曾识否?」其人报云:「虽读渠文章,然不识其人。」王即遣人引出庾信,令示其人,乃见一龟,身一头多。龟去少时,现一人来,口云:「我是庾信,为生时,好作文章,妄引佛经,杂糅俗书,诽谤佛法,谓言:『不及孔老之教』,今受罪报龟身,苦也!」此人活已,具向亲说。遂州之地,人多好猎,采捕虫鱼,远近闻见者,共相鉴诫,永断杀业,各发诚心,受持《般若》,迄今不绝。
《法苑珠林》卷十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唐.刘弼
唐贞观元年,蓬州仪龙县丞刘弼,前任江南县尉时,忽有一鸟,于弼房前树上鸣。士人云:「是恶鸟,不祥之声,家逢此鸟,煞主不疑。」刘弼闻惧,思念欲修功德禳之,不知何福为胜?夜梦一僧,偏赞《金刚般若经》,令读诵百遍。依命即读,满至百遍,忽有大风,从东北而来,拔此鸟树,隔舍遥掷巷里,其拔处坑,纵广一丈五尺。过后,看其风来处,小枝大草,并随风回靡,风止还起如故,故知经力不可思议!
《法苑珠林》卷十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唐.李寿
唐交州都督遂安公李寿,始以宗室封王,贞观初,罢职归京第。性好畋猎,常笼鹰数联,杀他狗喂鹰;既而公疾,见五犬来责命,公谓之曰:「杀汝者,奴通达之过,非我罪也。」犬曰:「通达岂得自在耶?且我等,既不盗汝食,自于门首过,而枉杀我等,要当相报,终不休也。」公谢罪,请为追福,四犬许之,一白犬不许,曰:「我既无罪杀我,又未死间,汝以生割我肉,脔脔苦痛,吾思此毒,何有放汝耶?」俄见一人,为之请于犬者曰:「杀彼,于汝无益,放令为汝追福,不亦善乎!」犬乃许之。有顷,公苏,遂患偏风,肢体不遂;于是,为犬追福,而公疾,竟不差除。(延安公窦恽云:夫人之弟,为临说之耳。)
《法苑珠林》卷六十四《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唐.贾道羡
唐洛阳贾道羡,博识多闻,尤好内典。贞观五年,为青州司户参军事,为公馆隘窄,无处置经,乃以绳系书案两脚,仰悬屋上,置内经六十卷,坐卧其下,习读忘倦;日久绳烂,一头遂絶,案仍俨然不落,亦不倾动,如此良久,人始接取。(道羡子为隰州司户说之云尔。)
《法苑珠林》卷十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唐.方山开
唐曹州城武人方山开,少善弓矢,尤好畋猎,以之为业,所杀无数。
贞观十一年死,经一宿苏云:初死之时,被二人引去,行可十余里,即上一山,三鬼共引山开,登梯而进。上欲至顶,忽有一大白鹰,铁为觜爪,飞来攫开左颊而去;又有一黑鹰,亦铁觜爪,攫其右肩而去。
及至山顶,引而厅事,见一官人,被服绯衣,首冠黑帻,谓山开曰:「生平有何功德?可并具言之。」对曰:「立身以来,不修功德。」官曰:「可且引向南院观望。」二人即引南行,至于一城,非常崄峻,二人扣城北门数下,门遂即开,见其城中,赫然总是猛火,门侧有数个毒蛇,皆长十余丈,头大如五斗块,口中吐火,如欲射人;山开恐惧,不知所出,唯知叩头、念佛而已,门即自闭,乃还,见官人,欲遣受罪,侍者谏曰:「山开未合即死,但恐一入此城,不可得出,未若且放,令修功德。」官人放之,令前二人送之,依其旧道而下,复有飞鹰欲攫之,赖此二人,援之免脱。下山,遂见一坑,其中极秽,逡巡之间,遂被二人推入。须臾即苏,爪迹极深,终身不灭。
山开于后,遂舍妻子,以宅为佛院,常以读诵为业。
《法苑珠林》卷六十四《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二
【卷第三.拾遗】
二十、隋.耿伏生
隋冀州临黄县东,有耿伏生者,其家薄有资产。隋大业十一年,伏生母张氏,避父将绢两匹乞女;数岁之后,母遂终亡,变作母猪,在其家生,复产二豚,伏生并已食尽,遂便不产;伏生即召屠儿出卖,未取之间,有一客僧,从生乞食,即于生家少停,将一童子,入猪圈中游戏。
猪语之言:「我是伏生母,为于往日避生父眼,取绢两匹乞女,我坐此罪,变作母猪,生得两儿,被生食尽,还债既毕,更无所负,欲召屠儿卖我,请为报之。」童子具陈向师,师时怒曰:「汝甚颠狂,猪那解作此语!」遂即寝眠。
又经一日,猪见童子,又云:「屠儿即来,何因不报?」童子重白师主,又亦不许。少顷,屠儿即来取猪,猪踰圈走出,而向僧前床下,屠儿逐至僧房,僧曰:「猪投我来,今为赎取,遂出钱三百文赎猪。」
, ; 后乃窃语伏生曰:「家中曾失绢不?」生报僧云:「父存之日,曾失绢两匹。」又问姊妹几人?生又报云: 「唯有一姊,嫁与县北公乘家。」
僧即具陈童子所说,伏生闻之,悲泣不能自已,更别加心,供养猪母。凡经数日,猪忽自死,托其女梦云:「还债既毕,得生善处。」兼劝其女,更修功德。
《法苑珠林》卷五十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唐.贺悦
唐武德年中,隰州大宁人贺悦永兴,为邻人牛犯其稼穑,乃以绳勒牛舌断。永兴后生子三人,并皆瘖痖,不能言语。
《法苑珠林》卷七十三《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二、唐任义方
唐括州刺史乐安任义方,武德年中死,经数日而苏,自云:被引见阎罗王,令人引示地狱之处,所说与佛经不殊。又云:地下,昼夜昏暗,如雾中行。于时,其家以义方心上,少有温气,遂即请僧行道。义方乃于地下,闻其赞呗之声,王捡其案,谓之吏曰:「未合即死,何因错追?」遂放令归。义方出度三关,关吏皆睡,送人云:「但寻呗声,当即到舍。」见一大坑当道,意欲跳过,遂落坑中,应时即起。论说地狱,画地成图,其所得俸禄,皆造经像,曾写《金刚般若》千余部。(义方自说。)
《法苑珠林》卷三十六《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三、唐.姜滕生
冀州故观城人姜滕生,武德末年,忽遇恶疾,遂入蒙山医疗,积年不损,后始还家,身体疮烂,手足指落。
夜眠,忽梦见一白石像,可长三尺许,谓之曰:「但为我续手,令尔即差。」至旦,忽忆于武德初年,在黍地里打雀,于故村佛堂中,取《维摩经》裂破,用系杖头吓雀,有人见者,云道:「裂经大罪!」滕生反更恶骂,遂入堂中,打白石像,右手总落。
梦中所见,宛然旧像,遂往佛前,头面作礼,尽心悔过,雇匠续其像手,造经四十卷,营一精舍。一年之内,病得痊愈,乡人号为圣像。其堂及像,并皆见在。
《法苑珠林》卷七十九《太平广记》卷一百十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四、唐.王千石
唐慈州刺史太原王千石,性自仁孝,以沈谨见称,尤精内典,信心练行。贞观六年,父忧,居丧过礼,一食长斋,柴毁骨立,庐于墓左,负土成坟。夜中,常诵佛经,宵分不寝,每闻击磬之声,非常清彻,兼有异香,延及数里,道俗闻者,莫不惊异!
《法苑珠林》卷四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五、唐.邢文宗
唐河间邢文宗,家接幽燕,禀性麤险。贞观年中,忽遭恶疾,旬日之间,眉须落尽,于后就寺归忏。
自云:近者,使向幽州路,逢一客,将绢十余疋,逈泽无人,因即劫杀。此人云:「将向城内,欲买经纸。」终不得免。少间,属一老僧,复欲南出,遇文宗,惧事发觉,挥刀拟僧,僧叩头曰:「乞存性命,誓愿终身不言。」文宗杀之,弃之草间。经二十余日,行还过僧死处,时当暑月,疑皆烂坏,试往视之,俨如生日,宗因下马,以策筑僧之口,口出一蝇,飞鸣清彻,直入宗鼻,久闷不出,因得大患,岁余而死。
《法苑珠林》卷七十《太平广记》卷一百二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六、唐.杜通达
唐齐州高远县人杜通达,贞观年中,县丞命令送一僧向北,通达见僧经箱,谓言:「其中,总是丝绢。」乃与妻共计,击僧杀之。僧未死间,诵呪三两句,遂有一蝇,飞入其鼻,久闷不出,通达眼鼻遽喎,眉须即落,迷惑失道,精神沮丧,未几之间,便遇恶疾,不经一年而死。临终之际,蝇遂飞出,还入妻鼻,其妻得病,岁余复卒。
《法苑珠林》卷七十《太平广记》卷一百二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七、唐.陆孝政
唐雍州陆孝政,贞观年中,为右卫隰川府左果毅。孝政为性躁急,多为残害。府内先有蜜蜂一龛,分飞聚于宅南树上,孝政于时,遣人移就别龛。其蜂未去之间,孝政大怒,遂煮热汤一盆,就树沃蜂,总以死尽,殆无遗孑。至明年五月,孝政于厅昼寝,忽有一蜂,螫其舌上,遂即洪肿塞口,数日而卒。
《法苑珠林》卷七十三《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八、唐.咸阳妇人梁氏
唐咸阳,有妇女姓梁,贞观年中,死经七日而苏。自云:被人收将至一大院内,见有大厅,有一官人,据案执笔,翼侍甚盛,令人勘问云:「此妇女,合死以不?」有人更赍一案勘云:「与合死者,同姓名,所以追耳!」官人敕左右,即欲放还。梁白官人云:「不知梁更别有何罪?请即受罪而归。」官人即令勘案云:「梁生平,唯有两舌、恶骂之罪,更无余罪。」即令一人拔舌,一人执斧斫之,日常数四,凡经七日,始送令归。初似落深崖,少时,如睡而觉;家人视其舌上,犹大烂肿。从此以后,永断酒肉,至今犹存。
《法苑珠林》卷七十六《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九、唐.傅奕
唐太史令傅弈,本太原人,隋末,徙至扶风,少好博学,善天文、历数,聪辩能剧谈。自武德贞观十许年,常为太史令,性不信佛法,每轻僧尼,至以石像为砖瓦之用。至贞观十四年秋,暴病卒。
初,弈与同伴傅仁均、薛赜,并为太史令,赜先负仁均钱五千未偿。而仁均死后,赜梦见仁均,言语如平常。赜曰:「因先所负钱,当付谁?」仁均曰:「可以付泥犂人。」赜问:「泥犂人是谁?」答曰:「太史令傅弈是也!」既而寤。
是夜,少府监冯长命,又梦己在一处,多见先亡人,长命问:「经文说罪福之报,未知当定有不?」答曰:「皆悉有之。」又问曰:「如傅弈者,生平不信,死受何报?」答曰:「罪福定有,然傅弈已被配越州,为泥犂人矣!」言泥犂者依经翻为无间(大地狱)也。
长命旦入殿见薜赜,因说所梦,赜又自说泥犂人之事,二人同夜闇相符,会共嗟叹之:「罪福之事,不可不信!」赜既见征,仍送钱付弈,并为说梦。
后数日间,而弈忽卒,初亡之日,大有恶征,不可具说,临在殿庭,亲见二官,说梦皆同。
《法苑珠林》卷七十九《太平广记》卷一百十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唐.兖州人
唐兖州邹县人姓张忘字,曾任县尉。贞观十六年,欲诣京赴选,途经太山,因而谒庙祈福。庙中府君及夫人,并诸子等,皆现形像,张时遍礼拜讫,至于第四子傍,见其仪容秀美,同行五人,张独祝曰:「但得四郎交游,诗赋举酒,一生分毕,何用仕宦!」
及行数里,忽有数十骑马,挥鞭而至,从者云:「是四郎。」四郎曰:「向见兄垂殷,故来仰谒。」因而言曰:「承兄欲选!然今岁不合得官,复恐前途,将有灾难,不复须去也。」张不从之,执别而去。
行经一百余里,张及同伴夜行,被贼劫掠,装具并尽,张遂咒曰:「四郎岂不相助?」有顷,四郎车骑毕至,惊嗟良久,即令左右追捕,其贼颠仆迷惑,却来本所,四郎命人决杖数十,其贼臂膊皆烂,已而别去。四郎指一大树:「兄还之日,于此相呼也。」
是年,张果不得官而归,至本期处大呼:「四郎!」俄而即至,乃引张云:「相随过宅。」即有飞楼绮观,架逈陵虚,雉堞参差,非常壮丽,侍卫严峻,有同王者所居。张既入中,无何,四郎即云:「须参府君,始可安坐。」乃引张入,经十余重门,趍走而进,至大堂下谒拜,而见府君,非常伟絶,张时战惧,不敢仰视;判官判事,似用朱书,字皆大,府君命侍宣曰:「汝乃能与我儿交游,深为善道,宜停一二日宴聚,随便好去。」即令引出,至一别馆,盛设珍羞,海陆毕备,丝竹奏乐,歌吹盈耳,即与四郎,同室而寝。
已经一宿,张至明旦,因而游戏庭序,徘徊往来,遂窥一院,正见其妻,于众官人前,着枷而立。张还堂中,意甚不悦,四郎怪问其故?张具言之。四郎大惊云:「不知嫂来此也。」即自往造诸司法所,其类乃有数十人,见四郎来,咸走下阶,并足而立,以手招一司法近前,具言此事。司法报曰:「不敢违命,然须白录事知。」遂召录事,录事许诺云:「仍须夹此案,于众案之中,方便同判,始可得耳。」司法乃断云:「此妇女勘别案内,尝有写经、持斋功德,不合即死,遂放令归。」张与四郎,涕泣而别,立之,仍嘱张云:「唯作功德,可以益寿。」张乘本马,其妻从四郎借马,与妻同归,妻虽精魂,事同平素,行欲至家,去舍可百步许,忽不见。
张大怖惧,走至家中,即逢男女号哭,又知已殡,张即呼儿女急往发之,开棺,见妻忽起即坐,冁然笑曰:「为忆男女,勿怪先行。」于是,已死经六七日而苏也。(兖州土人说之云尔。)
《法苑珠林》卷二十八《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七
【卷第四】
三十一、唐.李知礼
唐陇西李知礼,少趫捷,善弓射,能骑乘,兼工放弹,所杀甚多,有时罩鱼,不可胜数。
贞观十九年微患,三、四日即死,乃见一鬼,并牵马一疋,大于俗间所乘之马,谓知礼曰:「阎罗王追公!」乃令知礼乘马。须臾之间,忽至王前,王约束云:「遣汝讨贼,必不得败,败即杀汝!」有同侣二十四人,向东北望,贼不见边际,天地尽昏,埃下如雨,知礼等败,语同行曰:「王教严重,宁向前死,不可败归。」知礼回马,前射三箭以后,诸贼似稍却缩,数满五发,贼遂败散。
事毕谒王,王责知礼:「汝敌虽退,何为初战之时即败?」以麻辫发,并缚手足,卧在石上,以大石镇而用磨之,前后四人,体并溃烂;次到知礼,厉声叫曰:「向者贼败,并是知礼之力,还被王杀,无以励后。」王遂释放,更无属着,恣意游行。凡经三日,向于西北出行,入一墙院,禽兽一群,可满三亩余地,总来索命,渐相逼近,曾射杀一雌犬,直向前啮其面,次及身体,无不被伤。见三大鬼,各长一丈五尺,围亦如之,共剥知礼皮肉,须臾总尽,唯面及目白骨,兼见五脏,及以此肉,分乞禽兽。其肉,落而复生,生而复剥,如此三日,苦毒之甚,不可胜记!事毕,大鬼及禽兽等,忽然总失,知礼回顾,不见一物。
遂即踰墙南走,莫知所之,意中似如一跳千里。复见一鬼,逐及知礼,乃以铁笼罩之,有无数鱼,竞来唼食,良久,鬼遂倒回,鱼亦不见。其家,旧供养一僧,其僧先死,来与知礼去笼,语知礼云:「檀越大饥。」授之三丸白物如枣,令礼瞰之,时便大饱,而语之曰:「檀越还家」,僧亦别去。
礼到所居宅北,见一大坑,其中有诸枪槊攒植,不可得过;见其兄女,并婢赍箱,并有钱绢,及一器饮食,在坑东北,知礼心中,将此婢及以侄女游戏,意甚怪之,回首北望,即见一鬼,拔劎直进,知礼惶惧,委身投坑,即得苏也。自从初死,至于重生,凡经六日,后问家中,乃是侄女持纸钱绢,解送知礼,当时所视,乃见铜钱、丝绢也。
《法苑珠林》卷六十四《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二、唐.薛孤训
唐贞观二十年,征龟兹,有薛孤训者,为行军仓曹参军,及屠龟兹城后,乃于精舍剥佛面取金;旬日之间,眉毛总落,还至伊州,乃于佛前悔过,所得金者,皆回造功德;未几,眉毛复生。
《法苑珠林》卷九十五《太平广记》卷一百十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三、唐.陆怀素
唐吴郡陆怀素家,贞观二十年失火,屋宇总焚,爰及精卢,并从烟灭,有一函《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独存,经函及褾轴并尽,唯有经字,竟不被烧;尔时,人闻者,莫不惊叹!(怀素,即高阳许仁则前妻之兄,仁则当时目睹,于后具自言之。)
《法苑珠林》卷十八《太平广记》卷一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四、唐.杨师操
唐雍州醴泉县东阳乡人杨师操,至贞观初,任司竹监,后因公事,迁任蓝田县尉。贞观二十一年,为身老还家,躬耕为业。
然操立性,毒恶暴口,一生以来,喜见人过,每乡人有事,即录告官,县司以操曾在朝流,亦与颜色,然操长恶不悛,数干扰官司;觅乡人事过,无问大小,常生恐吓;于自村社之内,无事横生整理,大小讥诃,是非浪作。但有牛羊纵暴、士女相争,即将向县;县令斐瞿昙,用为烦碎,初二三回与理,后见事繁,不与理。
操后经州,或上表闻彻,恶心日盛,人皆不喜见。操自知性恶,亦向人说云:「吾性多急暴口,从武德以来,四度受戒,持行礼拜,日诵经论,化人为善,然有大小侵己,操不能忍!」
后至永徽元年,四月七日夜,忽有一人从东来,骑白马,着青衣,直到操门,操见,遂共温凉讫,人云:「东阳大监,故遣我追尔,为尔自生已来,毒心缠缚,不能忍舍,逢人即说劝善,己身持戒不全;悭贪不施,自道我有善心,供养三宝,然未曾布施片财;虽口云惭愧,心中即生别计,惑乱凡俗,为此唤汝。」须臾,不见来人,操身在门,忽然倒地,口不能言,唯心上少暖,家人舆将入舍卧,经宿不苏,然操已到东阳都录处。
于时,府君大衙未散,操遂私行曹司,皆有几案床席,甚大精好,亦有囚人,或着枷锁,或露头散腰,或坐立行住,如是罪人,不可算数。操向东行,过到一处,处孔极小,唯见火星流出,臭烟熢勃,不中人立。复有两人,手把铁棒,修理门首。
操因问把棒人:「此是何曹司?」
答云:「是猛火地狱,拟着持戒不全人,或修善中休人,知而故犯,死入此处。闻道有一杨师操,一生喜论人过,每告官司,道他长短,逢人诈言惭愧,有片言侵凌,实不能忍。今欲遣入此处,故修理之;其人今日是四月八日,家人为操身死,布施斋供,曹司平章,还欲放归,未得进止,我在此间待师操!」
操便叩头礼谢,自云:「杨师操者,弟子身是,愿作方便,若为得脱。」
此人答云:「尔但至心礼十方佛,殷心忏悔,改却毒心,即遂往生,不来此处。虽怀恶意,一期能悔,如菩萨行,不惜身命,得生净土。」师操得此语已,即便依教发露,殷勤忏悔,遂放还家,经三日得活。
操得苏已,具述此事。操于后时,便向慧靖禅师处,改过忏悔。身今见在,年至七十有五,每一食长斋,六时礼忏。
操田临官道,因行看麦,见牛三头,暴食麦苗,操就牛惭愧,不复驱出,归家后日,行麦不死,但有牛迹。
泾阳西界,有陈王佛堂,多人聚集,操向众人具述其事,道俗惊怪,忏悔弥殷。其夜作梦,见有人来语操云:「我是使人,故来诫尔,尔既止恶,更不追尔,但尔勤诚修善,不须忧之。」(有僧见操,传向临说。)
《法苑珠林》卷七十六《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五、唐.顿丘李氏
唐冀州顿丘县,有老母姓李,年可七十,无子孤老,唯有奴婢两人,家镇沽酒,添灰少量,分毫经纪。
贞观年中,因病气断,死经两日,凶器已具,但以心上少温,然始苏活。自云:初有两人,并着赤衣,门前召出之,有上符遣追,便即随去。行至一城,有若州郭,引到侧院,见一官人,衣冠大袖,凭案而坐,左右甚多,阶下大有着枷锁人,防援如生。
官府者遣问老母:「何因行滥沽酒,多取他物?拟作《法华经》已向十年,何为不造?」老母具言:「酒使婢作,量亦是婢;经已付钱一千文与隐师。」即遣追婢,须臾即至,勘当原由,婢即笞四十放还。遣问隐师,报云:「是实。」乃语老母云:「放汝七日去,经了当来,得生善处!」遂尔得活。
复有人问,勘校老母,初死之时,婢得惺悟,久而始苏,腹背青肿,盖是四十杖迹。隐禅师者,本是客僧,配寺顿丘,年向六、七十,自从出家,即头陀乞食,常一食斋,未尝暂辍,远近大德,并皆敬慕。老母病死之夜,隐师梦有赤衣人来问,梦中答云:「造经是实。」
老母乃屈乡闾、眷属,及隐禅师行道,雇诸经生,众手写经;经了正当七日,还见往者二人来前,母云:「使人已来,并皆好住。」声絶即死。(隐师见存,道俗钦敬。)
《法苑珠林》卷九十四《太平广记》卷一百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六、唐.嶲州县令
唐贞观中,有人任嶲州县令,往高昌,于寺得一真珠像,至京师诸大寺,欲与千贯钱买之,不肯,遂毁破,卖得一千三百贯。后月余患肿,寤寐之间,见一僧云:「何因毁坏尊像?」遂遣人拔其舌,长尺余,苦痛呻吟,数日而死。(德安县令薛达备知此事。)
《太平广记》卷一百十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七、唐.徐王任
唐显庆三年,徐王任晋州刺史之时,有屠儿在巿东衖杀一猪,命断,汤燖,皮毛并落,死经半日,贪杀余猪,未及开解;至晓,以刀破腹,长划腹下一刀,刃犹未入腹,其猪忽起,走出门,直入巿西壁,至一贤者店内,床下而卧。巿人竞往看之,屠儿犹执刀逐走,看者问其所由?
屠儿答云:「我一生以来,杀猪未曾闻见此事,犹欲将去!」看者数百人,皆瞋责屠儿,竞出钱赎得,诸人共为造舍安置,身毛久始得生,胭下及腹下疮处差,已作大肉疣,麤如臂许,出入往来,常不污其室;性洁,不同余猪,至四、五年方卒。
《法苑珠林》卷六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八、唐.僧义孚
僧义孚,青社人,解琴,寓于江陵龙兴寺;行止诡谲,府主优容之。俾赍钱帛,诣西川写藏经,或有人偷窃社户所造藏经出货,义孚以廉价赎之,其羡财遂为所有。一旦,发觉卖经者毙于枯木下,此僧虽免罪,未久得疾,两唇反引,有似驴口,且热痛不可忍也,人皆畏见,苦楚备极而死。同寺有数辈,贩鬻经像,惧而舍财,修功德,以孚为鉴戒。
《太平广记》卷一百十六
【卷第五】
三十九、唐.李义琰
唐陇西李义琰,贞观年中为华州县尉。此县忽失一人,莫知所在,其父兄疑一仇怨家所害,诣县陈请;义琰案之,不能得决,夜中执烛,委细穷问。
至一夜,义琰据案俛首,不觉死人即至,犹带被伤之状云:「某被伤姓名,被打杀,置于某所井中,公可早检,不然,恐被移向他处,不可觅得!」义琰即亲往觅,果如所陈,寻而仇家始具款伏。当时闻见者,莫不惊叹!
《法苑珠林》卷七十三《太平广记》卷一百二十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唐.清禅寺金像
唐西京清禅寺,先有纯金像一躯,长一尺四寸,重八十两,隋文帝之所造也。贞观十四年,有贼孙德信,伪造玺书,将一阉竖子,诈称敕遣取像,寺僧闻奉敕索,不敢拒,付之。
经宿,事发,像身已被铸破,唯头不销,太宗大怒,处以极刑。德信未死之间,身已烂坏,遍体疮溃;寺僧更加金,如法铸成。
《法苑珠林》卷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一、唐.李思一
唐陇西李思一,今居相州之滏阳县。贞观二十年,正月已死,经日而苏,语在《冥报记》。
至永徽三年五月,又死,经一宿而苏,说云:以年命未尽,蒙王放归,于王前见相州滏阳县法观寺僧辩珪;又见会福寺僧弘亮及慧宝三人,并在王前辩答。
见冥官云:「慧宝,死期未至,宜修功德;辩珪、弘亮,今岁必死。」辩珪等,是年果相继卒。后寺僧令一巫者,就弘亮等旧房,召二僧问之,辩珪曰:「我为破斋,今受大苦!」兼语诸弟子等曰:「为我作斋,救披苦难。」弟子为营斋;巫者又云:「辩珪已得免罪。」弘亮云:「我为破斋,妄持人长短,今被拔舌,痛苦不能多言。」(相州智力寺僧慧永等说之。)
《法苑珠林》卷九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二、唐.杜智楷
唐曹州离狐人仕智楷,少好释典,不仕不娶,被僧衣,隐居泰山,以读诵为事。
贞观二十一年,于山中遇患垂死,以袈裟覆体,昏然如梦,见老母及美女数十人,屡来相扰。智楷端然不动,群女渐相逼斥,并云:「舆将掷置北涧里。」遂总近前,同时执捉,有揽着袈裟者,遂齐声念佛,却后忏悔,请为造阿弥陀佛,并诵观音菩萨三十余遍,少间遂觉,体上大汗,便即瘳愈。
《法苑珠林》卷四十六《太平广记》卷一百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三、唐.齐士望
唐魏州武强人齐士望,贞观二十一年死,经七日而苏,自云:初死之后,被引见王,即付曹司,别遣勘当。经四、五日,勘簿云:「与合死者同姓字,然未合即死。」
刑官语士望曰:「汝生平好烧鸡子,宜受罪而归。」即命人送其出门,去曹司一二里,即见一城,闻城中有鼓吹之声,士望欣然趋走而入。
既入之后,城门已闭,其中,更无屋宇,遍地皆是热灰,士望周章,不知所计,烧灼其足,殊常痛苦。士望四顾,城门并开,及走向门,其扉即掩,凡经一日,有人命门者曰:「开门,放昨日罪人出。」既出,即命人送归。使者辞以路遥,迁延不送之,始求以钱绢,士望许诺;遂经历川涂,践履荆棘,行至一处,有如环堵,其中有坑深黑,士望惧之,使者推之,遂入坑内。不觉渐苏,寻乃造纸钱等待焉,使者依期还到,士望妻亦同见之。
《法苑珠林》卷七十三《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四、唐.刘善经
唐汾州隰城人刘善经,少小孤母所抚育。其母平生常习读内典,精勤苦行。以贞观二十一年亡,善经哀毁过礼,哭声不辍。至明年,善经恍惚之间,见其母曰:「我为生时修福,得受男身;今生于此县南石赵村宋家,汝欲相见,可即至彼也。」言终不见。善经如言而往,不移时而至彼,于是日宋家生男,善经因奉衣物,具言由委。此男见在,善经常以母礼事之。(隰州沙门善抚与善经旧知,见善经及乡人所说,为余言之。)
《法苑珠林》卷二十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五、唐.卢元礼
唐范阳卢元礼,贞观末为泗州涟水县尉。曾因重病闷絶,经一日而苏。云:有人引至府舍,见一官人,过无侍卫,元礼遂至此官人座上,踞床而坐,官人目侍者,令一手提头、一手捉脚,掷元礼于阶下,良久乃起。
行至一别院,更进向南,入一大堂中,见灶数十百口,其灶上有气,矗然如云雾直上,沸声喧杂,有同数千万人。元礼仰视,见似笼盛人,悬之此气之上,云:「是蒸罪人处!」元礼遂发愿,大语云:「愿代一切众生受罪!」遂解衣赤体,自投于釜中,因即昏然,不觉有痛。须臾,有一沙门,挽元礼出云:「知汝至心,乃送其归。」忽如睡觉,遂断酒肉,经三、四岁后,卒于洛。
《法苑珠林》卷六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六、唐.僧玄高
相州滏阳县智力寺僧玄高,俗姓赵氏,其兄子先身,于同村马家为儿。马家儿至贞观末死,临死之际,顾谓母曰:「身儿于赵宗家有宿因缘,死后当与宗为孙。」(宗即与其同村也)。其母不信,乃以墨点儿左胁,作一大黑子。赵家妻又梦此儿来云:「当与娘为息。」因而有娠,梦中所见,宛然马家之子。产讫,验其黑子,还在旧处。及儿年三岁,无人导引,乃自向马家云:「此是儿旧舍也。」于今现存,已年十四、五。(相州智力寺僧慧永、法真等说之。)
《法苑珠林》卷二十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七、唐.裴则男
唐曹州离狐人裴则男,贞观末,年二十一死,经三日而苏。自云:初死,被一人将至王所。王衣白,非常鲜洁,王遣此人,将牛耕地,此人诉云:「兄弟幼小,无人扶侍二亲。」王即悯之,乃遣使将向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又见数千人头,皆被斩,布列地上,此头并口云:「大饥!」当村有一老母,年向七十,其时犹未死,遂见在镬汤前燃火;观望讫,还至王前,见同村人张成亦未死,有一人诉成云:「毁破某屋。」王遣使检之,报云:「是实!」成曰:「成犂地,不觉犂破其塜,非故然也。」王曰:「汝虽非故,心终为不谨耳。」遂令人杖其腰七下。有顷,王曰:「汝更无事,放汝早还。」王乃使人送,遣北出踰墙,及登墙,望见其舍,遂闻哭声,乃跳下墙!忽觉起坐,既稣之后,具为乡曲言之,邑人视张成腰上,有七下杖迹,迹极青黑,问其毁墓,答云:「不虚」。老母寻病,未几而死。
《法苑珠林》卷九十七《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八、唐.石壁寺僧
唐并州石壁寺有一老僧,禅诵为业,精进练行。贞观末,有鸽巢其房楹上,哺养二鶵,法师每有余食,常就巢哺之。鸽鶵后虽渐长,羽翼未成,乃并学飞,俱坠地而死,僧并收瘗之。经旬后,僧夜梦二小儿白之曰:「儿等,为先有少罪,遂受鸽身,比来闻法师读《法华经》及《金刚般若经》,既闻妙法,得受人身,儿等今于此寺侧十余里,某村、某姓名家,托生为男,十月之外,当即诞育。」僧乃依期往视,见此家一妇人,同时诞育二子,因为作满月斋,僧呼为:「鸽儿!」两儿并应之曰:「诺!」一应之后,岁余始言。(右此一验出冥报拾遗报恩事广,不可具述)
《法苑珠林》卷五十《太平广记》卷一百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九、唐.阳武妇女朱氏
唐郑州阳武县妇女姓朱,其夫先负外县人绢百匹,夫死之后,遂无人还。贞观末,因病死,经再宿而苏,自云:被人执至一所,见一人云:「我是司命府吏,汝夫生时,负我家绢若干匹,所以追汝。今放汝归,宜急具物,至某县、某村、某家,送还我母,如其不送,捉追更切,兼为白我娘,努力为某造像修福。」朱即告乞乡闾,得绢送还其母,具言其儿貌状,有同生平,其母亦对之流涕,歔欷久之!
《法苑珠林》卷五十七
【卷第六】
五十、唐.路伯达
唐汾州孝义县人路伯达,至永徽年中,负同县人钱一千文,后乃违契拒讳;及执契往征,遂共钱主于佛前为信,誓曰:「若我未还公,愿吾死后,与公家作牛畜。」言讫,未逾一年而死。至二岁时,向钱主家牸牛,产一赤犊子,额上生白毛,为「路伯达」三字,其子侄等耻之,将钱五千文求赎,主不肯与,乃施与隰城县启福寺僧真如,助造十五级浮图。人有见者,发心止恶,竞投钱物布施。
《法苑珠林》卷五十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一、唐.韦知十
唐右金吾兵曹京兆韦知十,至永徽中,煑一羊脚,半日犹生,知十怒家人曰:「用柴十倍于常,不知何意如此?」更命重煑,还复如故。乃命剖之,其中,遂得一铜像,长径寸焉,光明照灼,相好成就,其家一生不敢食酒肉。(中山郎余令亲闻说之。)
《法苑珠林》卷九十四《太平广记》卷九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二、唐.王怀智
唐坊州人上柱国王怀智,至显庆初亡殁,其母孙氏,及弟怀善、怀表并存。至四年六月,壅州高陵有一人,失其姓名,死经七日,背上已烂而苏,此人于地下见怀智,云:见任泰山录事,遣此人执笔,口授为书,谓之曰:「汝虽合死,今方便放汝归家,宜为我持此书至坊州,访我家通人,兼白我娘:怀智今为泰山录事参军,幸蒙安泰,但家中曾贷寺家木作门,此既功德物,请早酬偿之。怀善即死,不合久住,速作经像救助,不然,恐无济理。」此人既苏之后,即赍书故送其舍,所论家事,无不闇合。至经三日,怀善遂即暴死,合州道俗闻者,莫不增修功德。(鄜州人勋卫侯智纯说之。)
《法苑珠林》卷三十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三、唐.夏侯均
夏侯均者,冀州阜城人也,显庆二年病,经四十余日,昏乱殆死,自云:被配作牛!频经苦诉,诉云:「尝三度于隐师处,受戒、忏悔,自省无过,何忍遣作牛身,受苦如是?」均已被配磨坊,经二十日苦使后,为勘当受戒,是实不虚,始得免罪。此人生平,甚有膂力,酗酒好闘,今现断酒肉,清信贤者,为隐师弟子,斋戒不絶。
《法苑珠林》卷八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四、唐.王会师
唐京都西巿北店,有王会师者,其母先终,服制已毕。至显庆二年内,其家乃产一青黄母狗,会师妻为其盗食,乃以杖击之数下,狗遂作人语曰:「我是汝姑!新妇杖我大错,我为严酷家人过甚,遂得此报,今既被打,羞向汝家。」因即走出,会师闻而涕泣,拘以归家,而复还去。凡经四五,会师见其意止,乃屈请巿北大街中,正是己店北大墙后,作小舍安置,每日送食。巿人及行客,就亲者极众;投饼与者,不可胜数。此犬,常不离此舍,过斋时,即不肯食,经一二岁,莫知所之。
《法苑珠林》卷五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五、唐.刘摩儿
唐汾州孝义县,县泉村人刘摩儿,至显庆四年八月二十七日,遇患而终;其男师保,明日又死。父子平生,行皆险诐,其比邻有祁陇威,因采樵,被车辗死,经数日而苏,乃见摩儿男师保在镬汤中,须臾之间,皮肉俱尽,无复人形,唯见白骨,如此良久,还复本形。陇威问其故?对曰:「为我射猎,故受此罪!」又谓保曰:「卿父何在?」对曰:「我父罪重,不可卒见,卿既即还,请白家中,为修斋福。」言讫,被使催促,前至府舍,见馆宇崇峻,执杖者二十余人,一官人问之曰:「汝比有何福业?」对曰:「陇威去年正月,在独村看读一切经,脱衫一领布施,兼受五戒,至今不犯。」官人乃云:「若如所云,无量功德,何须来此?」乃索簿勘,见簿曰:「其人合死不虚。」侧注云:「受戒、布施,福助更合延寿。」乃遣人送还,当即苏活。
《法苑珠林》卷六十四《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六、唐.馆陶主簿周
唐冀州馆陶县主簿姓周,忘其名字。至显庆四年十一月,奉使于临渝关互巿,当去之时,将佐使等二人从往,周将钱帛稍多,二人乃以土囊,压而杀之,所有钱帛,咸盗将去,唯有随身衣服充敛。至岁暮,乃入妻梦,具说被杀之状,兼言盗财物藏隐之处。妻乃依此告官,官司案辩,具得实状钱帛,并获二人,皆坐处死。(相州智力寺僧慧永云:当亲见日庭观道士刘仁实说之。)
《法苑珠林》卷七十四《太平广记》卷一百二十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七、唐.李虔观
唐陇西李虔观,今居郑州。至显庆五年丁父忧,乃刺血写《金刚般若经》及《般若心经》各一卷,《随愿往生经》一卷;出外将入,即一浴身后,忽闻院中有异香,非常郁烈,邻侧并就观之,无不称叹。(中山郎余令,曾过郑州,见彼亲友具陈说之。)
《法苑珠林》卷七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八、唐.信都元方
唐相州滏阳县人信都元方,少有操尚,尤好释典,年二十九,至显庆五年春正月死。死后月余,其兄法观寺僧道杰,情切友情,乃将一巫者至家,遣求元方与语;法观僧又颇解法术,乃作一符,摄得元方,令巫者问其由委,巫者不识字,遣解书人执笔,巫者为元方口授,作书一纸与同学冯行基,具述平生之意,并诗二首;及其家中亦留书启,文理顺序,言词凄怆;其书疏,大抵劝修功德,及遣念佛、写经;以为杀生之业,罪之大者,无过于此。又云:「元方不入地狱,亦不堕鬼中。前蒙冥官处分,令于石州李仁师家为男,但为陇州吴山县石名远于华岳祈子,乃改与石家为男。」又云:「受生日逼匆迫,不得更住,从二月受胎,至十二月诞育。愿兄等慈流,就彼相看也。」言讫,涕泣而去。(河东薛大造寓居滏阳,前任吴山县令自云,具识名远,智力寺僧慧永、法真等说之。)
《法苑珠林》卷七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九、唐.封元则
唐封元则,渤海长河人也,至显庆中,为光禄寺太官掌膳。时有西蕃客于阗王来朝,食料余羊,凡至数十百口,王并托元则送于僧寺,放作长生,元则乃窃令屠家烹宰,收其钱直。龙朔元年夏六月,洛阳大雨,震雷霹雳,元则于宣仁门外大街中杀之,折其项裂,血流洒地,观者盈衢,莫不惊愕!
《法苑珠林》卷七十三
【卷第七】
六十、唐.李信
唐居士李信者,并州文水县之太平里人也,身为隆政府卫士。至显庆年冬,随例往朔州赴蕃,乘赤艹马一疋,并将艹驹。是时,岁晚凝阴,风雪严厚,行十数里,马遂不进,信以蕃期逼促,挝之数十下,马遂作人语,谓信曰:「我是汝母!为生平避汝父将石余米乞女,故获此报。此驹,即是汝妹也,以力偿债向了,汝复何苦,敦逼如是?」信闻之,惊愕流涕,不能自胜,乃拜谢之,躬駄鞍辔,谓曰:「若是信娘,当自行归家。」马遂前行,信负鞍辔,随之至家,信兄弟等见之,悲哀相对。别为厂枥养饲,有同事母,屈僧营斋,阖门莫不精进,乡闾道俗,咸叹异之。(时工部侍郎温无隐、歧州司法张金停,俱为丁艰,在家闻而奇之,故就信家顾访,见马犹在,问其由委,并如所传。)
《法苑珠林》卷五十二《太平广记》一百三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十一、唐.孙寿
显庆中,平州有人姓孙名寿,于海滨游猎,见野火焰炽,草木荡尽,唯有一丛茂草,独不焚燎,疑此草中有兽,遂以火烧之,竟不能着。寿甚怪之,遂入草间寻觅,乃见一函《金刚般若经》,其傍又见一死僧,颜色不变,火不延燎,盖由此也。信知经像非凡所测。(孙寿亲自说之。)
《法苑珠林》卷十八《太平广记》一百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十二、唐.童子寺佛像
唐并州城,西有山寺,寺名「童子」,有大像,坐高一百七十余尺。皇帝崇敬释教,显庆末年巡幸并州,共皇后亲到此寺,及幸北谷开化等,大像高二百尺,礼敬瞻覩,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诸妃嫔内宫之人,并各捐舍;并敕州官长史窦轨等,令速庄严,备饰圣容;并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
还京之日,至龙朔二年秋七月,内官出袈裟两领,遣中使驰送二寺大像。其童子寺像披袈裟日,从日至暮,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又入南龛小佛,赫奕堂殿,道俗瞻覩,数千万众,城中贵贱,覩此而迁善者,十室而七八焉,众人共知,不言可悉。
《法苑珠林》卷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十三、唐.尼修行附任五娘
唐龙朔元年,洛州景福寺比丘尼修行房中,有侍童任五娘,死后,修行为五娘立灵。经月余日,其姊及弟,于夜中,忽闻灵座上呻吟,其弟初甚恐惧,后乃问之,答曰:「我生时,于寺上食肉,坐此大苦痛,我体上有疮,恐污床席,汝可多将灰置床上也。」弟依其言置灰,后看床上,大有脓血。又语弟曰:「姊患,不能缝衣,汝大褴缕,宜将布来,我为汝作衫及韈。」弟置布于灵床上,经宿即成。又语其姊曰:「儿小时患膝,遂杀一螃蟹,取汁涂疮得差,今入刀林地狱,肉中现有折刀七枚,愿姊慈念,为作功德救助。知姊煎迫,交不济办,但随身衣服,无益死者,今并未坏,请以用之。」姊未报间,乃曰:「儿自取去。」良久,又曰:「衣服已来,现在床上。」其姊试往观之,乃所敛之服也,遂送净土寺宝献师处,写《金刚般若经》,每写一卷了,即报云:「已出一刀!」凡写七卷了,乃云:「七刀并得出讫,今蒙福助,即往托生!」与姊及弟,哭别而去。(吴兴沈玄法说;净土寺僧智整,所说亦同。)
《法苑珠林》卷九十四《太平广记》一百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十四、唐.姚明解
唐姚明解者,本是普光寺沙门也,性聪敏、有文藻、工书翰、善丹青,至于鼓琴,亦当时独絶;每欣俗网,不乐道门。至龙朔元年,举应诏人,赴洛阳,及升第归俗,颇有余言,未几而卒。后托梦于相知净土寺僧智整曰:「明解宿无福业,不遵内教,今受大罪,非常饥乏,倘有故人之情,颇能惠一餐不?」智整梦中许诺,及其寤后,乃为设食,至夜才眠,即见明解来愧谢之。至二年秋中,又托梦于画工曰:「我以不信佛法,今大受苦痛,努力为我写二三卷经。」执手殷勤,赋诗言别,教画工读十八遍令记。寤乃忆之,其诗曰:
握手不能别,抚膺还自伤;痛矣时阴短,悲哉泉路长。
松林惊野吹,荒隧落寒霜;言离何以赠,留心内典章。
《法苑珠林》卷七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十五、唐.谢氏
唐雝州万年阎村,即灞渭之间也,有妇姓谢氏,适同县元氏;有女,适回龙村人来阿照。谢氏永徽末亡,龙朔元年八月托梦于来氏女,曰:「我为生时沽酒,小作升方,取价太多,量酒复少,今坐此罪,于北山下人家为牛,近被卖与法界寺夏侯师家,今将我向城南耕稻田,非常辛苦。」及寤,其女涕泣,为阿照言之。至二年正月,有法界寺尼,至阿照村,女乃问尼,尼报云:「有夏侯师,是实!」女即就寺访之,云:「近于北山下,买得一牛,见在城南耕地。」其女涕泣求请,寺尼乃遣人,送其女就之。此牛,平常唯一人禁制,若遇余人,必陆梁抵触,见其女至,乃舐其遍体,又流泪焉;女即凭夏侯师赎之,乃随其女去。今现在阿照家养饲,女常呼为「阿娘」,承奉不缺,京师王侯、妃媵,多令召视,竞施钱帛。
《法苑珠林》卷九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十六、唐.济阴县经验
唐曹州济阴县西二十里,村中有精舍。至龙朔二年冬十月,野火暴起,非常炽盛,及至精舍,踰越而过焉,比僧房草舍,焚燎总尽,唯《金刚般若经》一卷,俨然如旧。(曹州参军说之。)
《法苑珠林》卷十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十七、唐.渔阳县佛像
唐幽州渔阳县无终戌城内,有百许家。龙朔二年夏四月,戌城火灾,门楼及人家屋宇,并为煨烬,唯二精舍及浮图,并佛龛上纸帘蘧蒢等,但有佛像独不延燎,火既不烧,岿然独存,时人见者,莫不嗟异,以为佛力支持!(中山郎余令,既任彼官,又家兄余庆,交友人郎将齐郡,因如使营州,并亲见其事,具为余令说之。)
《法苑珠林》卷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十八、唐.倪氏妻皇甫氏
唐兖州曲阜人倪买得,妻皇甫氏,为有疾病,祈祷泰山,稍得瘳愈,因被冥道使,为伺命,每被使即死,经一、二日,事了以后,还复如故,前后取人亦众矣。自云:「曾被遣取乡人庞领军小女,为其庭前有斋坛读诵,久不得入。少间,属读诵稍闲,又因执烛者诣病女处,乃随而入,方取得去。」问其取由?乃府君四郎所命,府君不知也,论说地狱,具有条贯。又云:「地下诉说生人,非止一二,但人微有福报,追不可得;如其有罪,摄之则易。」皇甫见被使役,至今犹存。今男子作生伺命者,兖州见有三四人,但不知其姓名耳。
《法苑珠林》卷六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十九、唐.司马乔卿
唐前大理司.直河内司马乔卿,天性纯谨有志行。到永徽中,为杨州户曹,丁母忧,居丧毁瘠,刺心上血,写《金刚般若经》一卷。未几,于庐上生芝草二茎,经九日,长尺有八寸,绿茎朱盖,日沥汁一升,傍人食之,味甘如蜜;去而复生,如此数四。(乔卿同僚数人,并向余令陈说,天下士人,多共知之。)
《法苑珠林》卷十八《太平广记》一百三
消罪报
隋时,蒯(音kuǎi)武安,蔡州(今河南汝南)人,经常在嵩山南边射杀老虎。一次,忽然有一个怪物,像猪,但却是人手,用虎皮蒙到他身上,把武安推落深涧中。等到他爬起来一看,自身已经变成老虎了,惶恐惧怕,不知怎么办。忽然听到钟声,知道是僧人居所,他就前往求救。看见一位僧人在念《金刚经》,他就闭上眼睛俯伏。僧人用手摩他头,忽然爆发出巨大的声音,头破虎皮而出,把刚才遇到的事都说了。僧人又抚摸他背部,虎皮也随手而裂开。武安于是出家修行,持念《金刚经》。《报应记》
唐时,高纸,是隋朝仆射(官名)高颖的孙子。龙朔二年,他出长安(今西安)顺义门,忽然碰到二人骑马来,说:“王召你去。”高纸不肯去,也不知道这两人是阴间的鬼差,就策马避开他们,又被追赶挟拥。高纸有个哥哥,在化度寺为僧,他就想到寺里去,鬼差遮门拦阻他。高纸就打了鬼差一拳。鬼差发怒,就把他拽落马下,昏死过去。僧人把他拖入寺院他哥哥那里,第二天早晨他才苏醒过来,说:“起初,随两位鬼使去见阎王,阎王说:‘你还不该来,因曾经毁谤佛法,且令你活着时先受刑罚。’命令左右人拔他舌头,用犁来耕,但都没受伤。阎王问主吏什么缘故,主吏说:‘这人曾念《金刚经》。’阎王称好,就下令放还。”高纸从此后专以念《金刚经》为事。《报应记》
唐时,姚待,为母亲写《金刚经》百部。有个屠夫李回奴,请回去一部,烧香供养。回奴死后,有人在阴间见到他,枷锁自脱,往生善道去了。《太平广记》
唐时,宋义伦,暴死三天后复活,说:“我被追拿去见阎王。阎王说:‘你曾杀狗、兔、鸽,寿命将尽。但你念诵《金刚经》,不但可以灭罪,更应延寿。以后不要再吃酒肉,一心持经。”于是放他还阳。《太平广记》
唐朝龙朔元年,洛州(今河南洛阳)景福寺比丘尼修行。房中有位侍童伍五娘死了,就为她设了灵位。过了一个多月,伍五娘的姐弟,在半夜里忽然听到灵位上有呻吟声,问她,她回答说:“我活着时,曾在寺庙里吃肉,又曾经杀一只螃蟹用来涂疮。现在进了刀林地狱,肉中有折刀七把,请取我身上的衣服,为我作功德。”去看她床上,有很多脓血,大殓的衣服还在。于是为她书写《金刚经》。每写一卷,灵位上就出声报告:“已拔出一把刀。”共写了七卷,灵位上才说:“七把刀都出来了。今蒙福业,就要去投生了。”《冥报记》
唐时,河南节度使吴少阳,看见一位驿差,走路时脚不沾地,就问他为什么能这样。驿差回答说:“我叫全信,素食三十年,每天念诵《金刚经》三卷。”吴取出三百六十两银子,将他所诵的《金刚经》买下来。全信接了银子,吴就看见他的脚不能离地了。后来,吴患病,阴差来捉拿他,一位金刚神呵叱阴差说:“这人买有《金刚经》功,不得捆绑。”鬼卒跪下答应。吴醒来告诉妻子:“我在生时,不持斋,罪业非常大,侥幸过去曾经买下全信的经书,罪减轻一半。你们应该马上奉持,以免以后后悔。” 《金刚持验》
宋时,冯察院(察院,官名),二十八岁时,曾上奏章。夜晚,被追拿到阴间,阎王斥责他说:“你一直持诵《金刚经》,寿命本该到九十多岁,官做到枢府。因为这个奏章不利于民,应该断禄、减寿。”冯哀求放还,诵经行善,以忏悔前罪。阎王答允放还,于是苏醒。后来,他果然做了宰相,寿到九十八岁。《证果录》
宋时,泗州(今安徽泗县)的赵璧,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期间,妻子李氏死亡。赵璧考试及第,回到家乡,看见亡妻在路边哀告他说:“我在生时,杀害物命,经常用酒醉螃蟹吃,冥司罚我在蟹山地狱,群蟹钳咬我。又因生前不珍惜饭粥、羹汤、茶酒,累积到五石九斗七升五合,使我减寿命一纪(十二年),又遭受三七大地狱苦。又命令狱卒监督我卖酒,每当无常鬼追到亡魂,就在我身上刺血,刺足原来的数量,把我投进其他地狱。冥司非常敬重《金刚经》,求你为我书写七卷,便可救拔我地狱的苦难。”赵璧到家,就为她写经。刚写完两卷,他到妻子坟上,一位老翁自称是山神,告诉他说:“李氏承你写经的力量,已经超生了。”《金刚感应》
明时,袁宏道的母亲龚氏,每天念诵《金刚经》。一天,诵经将到一半,房梁上垂下一只巨大的蜘蛛,绕经数圈,伏住不动。当念诵到六如偈时,蜘蛛蠕动,像行礼叩拜的样子。念完经再看,大蜘蛛已经死去了。《金刚新异录》
唐时,僧人明度,一直念诵《金刚经》。有鸽子在屋楹上筑巢,养育两只小鸽,明度经常用剩粥喂它们,且对它们说:“乘我诵经力,羽翼速成。”忽然两只小鸽一起落在地上死了。他梦见两个小孩说:“幸蒙法师念经之力,我们得以转生人道,生在距离这里十里的某某家中了。”过了十个月,寻访,果然某家有孪生二子。明度叫他们“鸽儿”,两人同时回头应答。《金刚应验》
唐朝太和五年,四川汉州什邡(音方)县的王翰林,暴死。三天后复活,说冥官是自己的哥哥,对他说:“有一头牛控告你枉杀无辜。又曾卖竹子给别人制作箜篌;杀狗两头,狗也控告你。你名字还没有列入死簿,做什么功德可免除呢?”弟弟想设斋、写某经,哥哥都说仍不足以解救。弟弟就请求每天持诵《金刚经》七遍,哥哥欢喜地说:“足够了。”他复活后,就舍业出家修行了。《续酉阳杂俎》
唐朝元和十五年,越人吴可久,住在长安(今西安),与妻子王氏,信奉“摩尼教”。一年多后,妻子突然死去。过了三年,给她丈夫托梦说:“我因信奉邪法、持邪见,堕落为蛇身,在皇子陂(音杯)的佛塔下,明天早晨将死去,愿你为我请僧人到那里为我念诵《金刚经》,期望免除其他苦难。”梦中丈夫不信这些话,叱责妻子。妻子发怒,向他脸上吐唾液。丈夫惊醒后,脸上果然肿起来,痛不可忍。妻子又托梦给吴可久的哥哥说:“园里有龙舌草,捣烂敷在可久脸上,立即可以痊愈。”一试,可久脸上的伤果然好了。天亮后,兄弟同到寺庙请僧人念诵《金刚经》。不久,有条大蛇从塔中爬出来,抬头到处看,经刚念完,蛇就死了。可久从此归信佛法,常念《金刚经》。《报应记》
唐朝元和年间,李回,考试落第回家,有位僧人劝他念《金刚经》。念到了数十遍。一次,到王桥夜宿,因月下散步,被一个美女引诱到村舍中,戏笑喧哗。进了堂屋,又看见美女五六个人,心中怀疑是精怪,就默念《金刚经》。忽然,有异光从口中发出,群美女都惊吓散去,只闻到腥秽臭气,大概是狐狸的居所吧。面前满是荆棘,不知在什么地方。不久,有一头白狗来为他带路,口中有光发出,于是回到了居所。《太平广记》
明朝万历年间,华林镇一位老者,每天念诵《金刚经》。家中有母鸡孵雏,抱着十二枚蛋。一夜,老者梦见十二个人在堂下礼拜他,说:“仰赖听到您念经的声音,我们都已经脱离畜禽身,所以来向您致谢。”醒来后,去看那十二枚鸡蛋,都成了空壳。《金刚持验记》
唐时,孙咸,被抓捕到阴间,苏醒后说:“看见一人被考核善恶罪福,这人常念诵《金刚经》,但又喜欢吃肉。左边有经书数十轴,右边积肉成山,因肉多,将记重罪。不久,经堆中有一颗火星,飞向肉山,顷刻之间,肉山消尽,这人就升空离去了。” 《续酉阳杂俎》
明时,山阴的王泮(音判),他的伯父抱着小儿在父亲身边嬉戏,偶然发现丢失了手臂上的镯子,就怀疑父亲偷走了。父亲用神明赌咒,又取出《金刚经》用脚践踏。王泮是个秀才,屡次考试不第。一天,早晨出城外,看见两位白须老翁在说话:“秀才王泮,本应登第,因为他父亲亵渎《金刚经》,现在已经削去功名了。”王泮回家问父亲,知道了缘由,就到佛前忏悔,书写《金刚经》一部,后来考试登榜贤书。想再写一部,未能完成,去竞考春官(掌管朝廷礼节的官员),落选。后来继续写完全经,才成为进士。《巾驭乘续集》
明时,项梦原,起初名叫德棻(音分),梦见自己中了辛卯年的乡科榜,但因曾奸污两位少年婢女,功名被削去。于是努力做阴德善事,捐出资金,请友人高松声精楷书写《金刚经》刻版,每年印送,长达十多年。后来,梦到一个地方,看见黄纸第八名是“项”姓,中间的字模糊,下面是“原”字,旁边一个人说:“这是你天榜的名次。”于是改名“梦原”,到乡会中试后,名次不相符。到殿试完,名列二甲第五名,才悟到合符鼎甲的名次。而且,乡会榜都是白色的,只有殿榜是黄色的,更是冥冥中已经前定的。《金刚感应》
●唐时,兵部尚书李冈,得暴病死去,心口还温热,三天后复苏,说看见一个人带他去见大将军,请他坐。索案看见他,说:“错追了您。”一会儿,狱卒举着一个盘子过来,盘中有铁丸数枚。又拖来一口锅,放在庭中,锅下自然冒出火来。锅中铜汁沸腾,烧煮铁丸,赤红如火。狱卒拿来盘子,将军让李冈吃,李冈恐惧,说自己还是饱的。将军就吞下铁丸,入口后,全身烧成了空洞。然后,又饮铜汁,身上起火,俯仰之间,身躯就烧完了。很久之后,身躯又恢复原状。李冈问他,他说:“地下(阴间)没有别的食物,只有这些,只好吸食它。如果不吃,很快就被猛火烧掉了,比这还要痛苦。只是因我祈求您为我写佛经十部,念诵《金刚经》一千卷,您也不来,我又要离开这里。”李冈复生后,便完全按照约定,为他做了功德。《报应记》
明时,苏州枫桥的盛在德,跟着讲师悬明法师讲授佛经。万历初年,患病,到了阴间,就被过去仇家盛之化的鬼魂,告到郡隍处,逮捕他对质。盛在德理直气壮,参观了地狱,被释放他还阳。过了一宿,又死去,看见郡隍下殿阶告诉他说:“我前生,是湖北荆州人,姓曹。自从我列入神箓后,我母亲张太君,已经转世三次了,都是女身,不能生育。您如果能代我请求悬明法师虔诚念诵《金刚经》、《月上女经》各五百部,就可拯救我母亲女转男身。”言辞恳切。盛在德复活后,礼请悬明法师,念经满数后,写牒通告。《惕若斋续集》
唐时,段成式写道:先父在贞元十七年,应韦南康、刘辟的命令,从湖北入四川。韦已到暮年,被刘辟谗构,任灵池县尉。韦不久死去,刘辟任“留后”(官名)。先父过去就与刘辟不合,听说之后,连夜离县。到城东门,刘辟就有帖,命令各县官不得离县。当夜天阴刮风,等到返回,出城二里,见火光两炬在道路两侧,在百步外引导。起初以为是县吏来迎候,且奇怪为什么不靠近些,高低、远近不差,快到县城时炬火才熄灭。一问县吏,还不知道有府帖。当时,先父念诵《金刚经》已有五、六年,没有一天空缺,信心至诚,必然有感,有感必应。过去引路的炬火,就是诵经感应的事迹。先父念经,夜深困倦睡着了,门户都关闭着。忽然醒来,听到有人开门而入,说“不怕”再三。好像有东西投在桌上,暴然有声。惊起之际,声音好像还在耳边,环顾左右,吏仆都睡了。先父持烛火四下检索,开始没有看见什么,但原来已经关好的门,却已经打开了。先父受持《金刚经》十多万遍,感应的事情非常多。我将奉先父咐嘱,搜集感应逸事,编辑成书,书名就叫《金刚经鸠异》。 段成式《续酉阳杂俎》
明朝嘉靖年间,少保戚继光,持念《金刚经》。他做副总时,梦见一位阵亡的亲兵,说:“明天当叫妻子来拜访您,请您为我念诵《金刚经》一卷,以帮助度脱我。”第二天,亲兵的妻子果然来求助,正如梦中说的。戚继光次日早晨为他念经完毕,夜晚梦见亲兵来说:“感谢主帅诵经,因中间杂有‘不用’二字,我虽然得脱苦难,但还没能超生。” 戚继光非常惊讶。原来,他诵经时,夫人派婢女送茶饼进屋,戚公举手示意婢女退出,口里虽没有说话,而意中说了“不用”二字。于是闭门再为他念经,再次梦到亲兵致谢,说已经超生了。《金刚持验》
唐时,吴逵(音葵),每天早上五鼓,就虔诚念诵《金刚经》三遍。寿到九十三岁时,无病而终。他托梦给儿女说:“我因诵经,已获福报。阴间深深敬重《金刚经》,你们应各自努力持诵。” 《金刚证果》
卢志丹居士:结怨不如结缘
卢志丹居士:结怨不如结缘 结怨不如结缘节选自 卢志丹居士《结佛缘,好人缘》 春秋时代,秦晋两国开战,秦军失利,秦缪公被晋国的军队包围得水泄不通。正在这危急关头,忽然来了一群人,疯一样冲进了包围圈,硬是把..
礼敬佛塔
礼敬佛塔从前,一位名叫真檀迦腻咤的国王,讨平东天竺后,不仅声威显赫,亦从中获得许多财宝。军队于回国途中,在一平坦宽阔的地方扎营休息。此时,国王心中非常渴望着佛法的滋润,见到远处有一座像佛塔的建筑,便立..
听大悲咒可以治病吗
听大悲咒是可以治病的,在现在我们都知道大悲咒是有着殊胜的功德和好处的。因为我们很多的人都是心病,同时大悲咒也是能够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本心的,同时也是能够让我们看清楚世界的本质,让我们对事物没有太多的执..
顶礼监斋菩萨圣诞
顶礼监斋菩萨圣诞(诗词拜佛)临江仙……拜谒杭州香积寺监斋菩萨圣诞(腊月二十三)试问谁焚香积寺,元朝战火行凶。烟飞灰散影无踪。寺名依旧在,佛塔仰长空。盛世钱塘今正是,重温暮鼓晨钟。千年监斋复真容。新旧交替日..
谁悟复谁迷?
侍郎李浩居士,天童应庵昙华禅师之法嗣,字德远,号正信,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李浩居士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及进士第,官拜光禄寺丞,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切斥时弊,每为执政者所忌,多次遭贬。李浩居士幼时即..
楞严咒挂件挂在车上好吗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楞严咒挂件挂在车上好吗。挂带楞严咒的功德..
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就是盗心
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就是盗心我们凡夫在这个世间,与一切众生结的善缘少,结的恶缘多。为什么会这样?一般人总是想占别人便宜,总是想把别人积得的利益变成自己的,有这个占有的心,所以与众生结的恶缘多,善缘少。我们..
历史悠久的占城佛塔,在塔林之间感受伟大的前高棉文化
历史悠久的占城佛塔,在塔林之间感受伟大的前高棉文化占婆时期的印度教古塔,位于美奈的西边,藩切附近的一座山上,山里的墓地立满了糖果一样的墓碑。历史悠久的占城佛塔,其建筑风格受到前吴哥时期高棉文化的深远影..
学佛人该怎样正确地对待生死问题,懂的人很少!
学佛人该怎样正确地对待生死问题,懂的人很少!一日清晨,寺院里,小沙弥正在扫地的时候突然想起还在修养身体的马祖禅师,不知道他的身体好点了没有,可刚掉下来的落叶又打断了他的思绪。时间走到黄昏,小沙弥将药送..
失掉人身则永远活在果报当中[净界法师]
诸位你要注意这个六道里面,你们知道六道里面,造业最强的是谁吗?对人道,不是天道哦!在唯识学上说,除了人道以外其它道,几乎没有造业能力,几乎了,都是在受果报,真正能够创造生命的,就是在人道。在《宗镜录》..
净土法门法师:业障频频现前,请问这是表示念佛有功夫吗?
净土法门法师:业障频频现前,请问这是表示念佛有功夫吗?问:业障频频现前,请问这是表示念佛有功夫吗?答:不一定,大多数人业障现前会障碍用功。功夫得力时,业障现前可能是来考验你的。谁来考验?过去生中的冤亲债..
学佛入门
学佛入门这个就是二乘,声闻缘觉乘。前面是人天乘,怎样保住自己的增上生叫下士道,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称之为下士道,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修行如何去超越生死超脱六道轮回这个是中士道。就是声闻缘觉道。第三个这..
宣化上人:你做这些事情,就会被酒色财气给迷住了
宣化上人:你做这些事情,就会被酒色财气给迷住了《佛遗教经浅释》◎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
学佛要慎独
学佛要慎独“慎独”出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即一个“志于道”的君子,即使在私下,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仍然戒慎恐惧,不敢做出..
如何将烦恼转为菩提
如何将烦恼转为菩提问:如何将烦恼转为菩提?达真堪布答:真正修大圆满正行的时候,是不怕烦恼,不怕妄念的。念头一起来,看它的本性。烦恼也好,妄念也好,它本身也是空性,也是缘起性空。起一个妄念,起一个烦恼,..
天才不相信结局
天才不相信结局老希尔顿创建希尔顿旅店帝国时,曾指天发誓:我要使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出黄金来。 故事发生在70年前,希尔顿以700万美金买下华尔道夫阿斯托里亚大酒店的控制权后,以极快的速度接管了这家纽约著名的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