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娘胎里就有记忆的周静文
在娘胎里就有记忆的周静文
在母亲的肚子里五个月时,忽然一天她感觉自己像醒过来一样,仍残留着刚刚经历被一个白色的东西对着脑袋擦呀擦的痛苦记忆。她开始清楚感知外面的世界,母亲看到蓝天白云,她也看到蓝天白云,母亲听见鸟鸣,她也听见鸟鸣……
小时候听奶奶说过,小孩的天门(头顶的囟门,又称天灵盖)闭合后就慢慢丧失了先天的记忆,然后开始有了后天的记忆,逐渐学会说话。一般而言,小孩的天门约在两岁闭合,那么,两岁前的小孩究竟想什么呢?
有许多人相信轮回,也有人不相信,不管相不相信,世上有些事却真实存在,让人称奇。来自中国珠海的周静文从母亲怀孕五个月起就开始记事了,那时,她还在母亲的肚子里。
在一个假期,为了满足好奇心,也为了想知道小孩子的想法,我约访了周静文,她是个善良而又健谈的人,侃侃谈起她小时候的记忆。
藉由母亲感知外面世界的胎儿
周静文说,在母亲的肚子里时,忽然开始记事了。她感觉自己像醒过来一样,之前似乎经历过一次非常痛苦的事,感觉头转呀转呀的,似乎是被一个白色的东西对着脑袋擦呀擦的,非常痛苦。
她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很好奇,“妈妈看到什么,我就看到什么,妈妈看到蓝天白云,我也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妈妈听到什么,我也就听到什么,别人跟妈妈说的话我都听的到,也很明白,妈妈的想法我也都知道。”她也很清楚跟母亲交往的人的想法,但她没有什么对与错的概念,只是什么都清楚。
在母亲的肚子里并没有感觉烦闷,母亲做事、跟人交谈,她都感知着,像是同时参与一样。母亲出外干活,背呀、挑呀、走动,她都感觉晕乎晕乎的,母亲累的时候,她会感到有点闷。母亲睡觉时,她也不一定睡觉,有时也在母亲肚子里玩一会儿,挥手踢腿的。
母亲与伯娘的谈话,使她有了最早的时间概念。有一天同样怀孕的伯娘跟她的母亲聊天,母亲问伯娘说:“你的怀了多少时间了?”伯娘说:“我的五个多月了。”然后就反问母亲什么时候生,母亲说:“快六个月了,还有三个月才会生。”她当时心里想:“天哪,我还要再忍耐三个月……”她感到无可奈何,盼望能够早日出生。
出生那一刻的感受
周静文记得自己出生那天,是母亲独自接生的。“那时,我觉的头被挤压的非常痛苦,想吐,感觉呼吸困难,头晕目眩,但又意识清楚,心想着赶快结束这种痛苦……然后我感觉母亲用食指摸了摸我的头顶,呵呵!”
过了一会儿,她终于生了出来,出生后。她清楚记的母亲拿一把头尖尖的剪刀,在煤油灯上面烤了烤,就剪断了她的脐带。生下来后,她不哭,母亲嘀咕着“刚生下来不哭的小孩不好”,就把腿倒过来,在屁股上“啪”打了一巴掌,她还不想哭,母亲就又打一巴掌,她心里也嘀咕“再不哭还要打,算了,哭吧!”就“哇~”的假哭了一声,母亲如释重负,放过了她。
她的大爷(爷爷的哥哥)在屋外问:“你生的是什么?”母亲说:“生了一朵花。”大爷没好意思进来,这时伯娘挺着大肚子进来,看了说:“你的小孩好可爱!”母亲看着她说:“刚生下来的小孩好脏噢,还要过三天才能洗。”这是民间风俗,叫洗三。
当时听到这个话,周静文心里伤心极了,心想“我刚生下来,还没做什么,就说我好脏呀!”感到心灵受伤。等伯娘转身出去,母亲却又不嫌弃她脏,轻轻的吻了吻她的右耳朵。然后母亲把她抱起来,轻轻的晃悠,一下动作大了,她心一惊,一把用手抓到了母亲胸前的衣服,她听到母亲说:“咦,你还会抓咧。”
她最大的欲望就是想说话,她清清楚楚知道大人们的话语、思想、周围环境,什么都明白。但感觉脑袋后面有两个东西限制,发音发不出来。
独立意识锁在小小身体里
两三个月时,她长的肥嘟嘟的,邻居们都很喜欢,谁见到她都要捏一下,她特别痛苦,还要强装笑颜。不想笑,别人非得让她笑,如果没表情,别人就要笑着涎着脸凑过来捏她两下,她简直是无可奈何。
她知道自己有独立的意识,但看着自己细小的身体,只能强迫自己去接受大人的一切,这个世界的一切。
最令她害怕的事就是洗脸,母亲用毛巾一下盖在她脸上,小脸被毛巾捂的严严实实,气都透不过来,等母亲给她擦完脸,她都要晕了,每次洗脸都像受刑一样。说到这些,周静文还心有余悸的样子,她说:“我现在帮小孩洗脸,一定是用毛巾半边半边一点一点的擦,绝不蒙上去堵住小孩的鼻孔。”
小时候,她睡觉时一定要睡到自然醒,如果中间被人打扰醒,她会觉的自己的“元神”还没回来,还在另外一个地方,一个大的无比的空间,有时身体变的小如芝麻,有时身体变的比地球还大,整个空间只有她一个人。
她一岁多的时候,拿一根小棍子跟在牛后面,她观察牛,开始有了思考。她觉的,草也是生命,牛也是生命,为什么牛要吃草呢?为什么一个生命要伤害另一个生命才能生存呢?有没有一个大家都互不伤害的幸福地方呢?众多的疑问令她感到她来到了一个生命不完美的地方,当时,她就想要寻找一个完美的地方。
如今,学佛多年的周静文告诉我,她找到了到达完美地方的方法了。她希望自己的这段记忆能给众多父母更多的启示,帮助他们更了解孩子,更懂得教育孩子。
2024-03-17 13:54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与外界环境无关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与外界环境无关有好多天了,慧能小和尚独坐寺内,闷闷不语。师父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也不语,微笑着领着弟子走出寺门。门外,是一片大好的春光。师父依旧不语,怀抱春光,打坐于万顷温暖的柔波里。..
少欲知足是只能过苦日子吗
少欲知足是只能过苦日子吗在工作和生活领域,树立起积极的佛教徒形象知足而少欲的人,就很容易感受到快乐,佛教中有“知足少欲,圣者种”的教言。知足少欲,是一种内心修持的结果,需要警惕的是,它很容易变成我们懒..
应不应该教育孩子向善
应不应该教育孩子向善有位居士和我诉苦:她从小教育孩子要善良,要心存善念,爱惜生命,更不要和小朋友打架、不要和小朋友吵架;孩子很听话,也很善良。可是从他上幼儿园开始,问题就出现了,孩子老受别人欺负,甚至..
观世音普门品怎样回向
我们在读诵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想要回向的时候,有很多初学的师兄还不知道回向该怎么去做,或者不知道什么样的回向文适合普门品,其实这很简单,最适合普门品的回向文是什么在妙法莲华经中就有提及,这也算是一个比较..
少看别人,多想自己,才会幸福
少看别人,多想自己,才会幸福别人的东西不能要,这是我们孩提时代接受的最初教育。为什么大人首先要教会孩子懂得这个道理呢?不能要别人的东西,首先是出于礼貌、自尊,不侵占他人的物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是做..
观音心经念诵注意事项有哪些
现在念观音心经的师兄是非常多的,在念诵观音心经全文的时候也是要知道其中的注意事项的,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修行观音心经时从经文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而且自己长时间的修行心经时,从中得到的知识也就是更多的。1、..
往生要靠坚定信念来遣除内心的障碍
在表面上修行很精进,明白的道理也很多,行为与戒律也很清净,某种功德虽然可以说是很圆满,若是没有断除这些贪着,若是去执着这些法与功德,自己的心就会受到束缚。所以,修行要保持适度。很多人都特别着急,有的求..
楞严经述旨卷第一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一(并序)明 陆西星述劝持叙师子林沙门 惟识 撰首楞严王。具足万行。总持三昧。熏修奢摩他路。开示众生。妙在一门超出。由庆喜恨多闻。而未全道力。故迦文因妄见。而直..
彬县大佛 陕西境内最大的佛教石刻造像群
坐落在大佛寺的彬县大佛彬县大佛坐落在大佛寺旧名庆寿寺,位于彬县城西十公里的泾河南岸,唐贞观三年(公元629 年)。大佛窟是全寺规模最大的洞窟,雄居石窟群的中心。窟前有护楼,曰明镜台,高70米,为五层三檐六角..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
书中语语真实,欲得佛法实益。但以未知净土法门之所以,其心愿便与佛愿相违。世之修持求了生死者多矣。然每每以己愚见,测度如来不思议大法。遂致北辕适越,不能了脱。今生尚无正见,况来生乎?万一复得人身,而被今..
闻法要远离三种心态
闻法要远离三种心态 观云法师共同修学、听经闻法的过程之中,大家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才会有更大的收获呢? 经论上讲,听经闻法要远离三种心态。这三种心态有一个譬喻,是《菩提道次第略论》上讲的:避免像覆器、漏..
很现实的两性关系
很现实的两性关系(必看)有一个男的,没考上大学,父母就给他找了个老婆结婚了,结婚后就在本村的小学教书。由于没有经验,不到一周就被学生轰下了台。回到家后,老婆为他擦了擦眼泪,安慰说,满肚子的东西,有人倒..
当您嫌弃您的父母时,请您读读这段话
当您嫌弃您的父母时,请您读读这段话我的孩子:哪天如果你看到我日见老去反映慢慢迟钝身体也渐渐不行时请耐着性子试着了解我,理解我......当我吃的脏兮兮甚至已不会穿衣服时不要嘲笑我耐心一点记得我曾经花了多少时间..
待在能让你的修行成长的地方
有着低劣业力的众生,将目标投注在世间的显赫与虚荣上,行一切事时,完全不会想到业力会成熟。未来的苦难会比现在的苦难持续的更久,因此要对三界有情众生心怀慈母般的爱与悲悯。要与菩提正觉心稳定地长相为伴。要远..
往生到极乐世界后,还有人间的记忆吗
问: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呢,他还有人间的记忆吗?如果不能保留人间的记忆,那享受极乐的又是谁?那人去极乐世界还有什么意义呢?宏海法师答:这个问题提得非常经典。那首先我们要明白来确认一下,什么叫做记忆..
彻悟大师:遗集唤醒、了睿辑录序05
彻悟大师:遗集唤醒、了睿辑录序0505重刻叙余辑彻师遗稿成。或问念佛往生之道有要术乎。余曰。有。确信而已矣。净土叁资粮。曰信。曰愿。曰行。确信而愿行在其中矣。忆昔从学单华藏夫子请益当世诸大德。即耳都中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