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给“干饭人”的开工寄语: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师父给“干饭人”的开工寄语: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给“干饭人”的开工寄语
文 | 慧超法师
孤身在外拼搏,追求美好生活,有悲有喜,遇到挫折,不悲观失落,自暴自弃;获得成功,不要得意忘形,目中无人。
月有阴晴圆缺,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没有永远的失败和成功,除非你自暴自弃。未来人生如何,但看今朝所做努力。
所谓:“欲知前世因,现在受着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这是佛教的因果观,有因必有果。
不要试着和因果谈判,因果从来不辜负每个人。年轻人在社会工作,如何才能安身立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吾有几点建议:
首先,保重身体,身体是革命本钱,虽年轻但不是过度消耗身体的理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按时吃好三餐,这是老祖宗几千年总结出来的养生经验,人的生活方式会随着时代改变而变化,但有些东西还是不容易改变的。
人类文明的进步往往也是经过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才前进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们要敬畏生命,敬畏文化。否则,我们想要改变这种作息、生物规律,只是做无谓的牺牲而已。
不要相信现代科技发达了什么病都能治,现代医学发达,不代表就能彻底解决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况且,生、老、病、死是生命的现实,有生必有死,有身必有老、病,这是谁也无法超越的自然规律,无论在任何时代,都逃不了这样的宿命,不同的只是寿命的长短而已。
每个时期总有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出现,就像一根断掉的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地方断掉。人总是在老、病的催化下走向死亡。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开威胁生命的危险因素,比如长期熬夜,尝试危险的游戏等。
坚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你会发现你比周边的人活得健康、自在、快乐。因为身心是相互影响的,好的身体让我们具有更强的抗击打的毅力,好的心态也能促进身体的健康。我们成功定义不应该是成功了事业而损害了健康,而应该是事业稳步发展且身体依旧健康。
其次,要有比较明确的人生规划,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现在就要开始去积累准备。当然目标有短期和长期,目标明确了就知道自己该如何去生活、工作,应该吸收什么样的氧分。要知道人生无坦途,就像心电图,若太平稳也代表着我们离死不远了。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要有璀璨的未来,必定会经历重重的风雨,若能坚持下来,你就会得到成功眷恋。
千万不要看见路途寂寞就退缩,成功总是属于少数人的,所以也要学会与自己独处,在寂寞中聆听心灵深处的声音,发掘自己的潜能。
再者,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我们优秀的人往往还在努力奋斗,我们凭什么敢停滞呢?况且,智能时代已经悄然开启,未来很多行业会渐渐消失,看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否在被淘汰的行列,若是要及早做转型。
即使不被淘汰,但也要分析你所从事的工种是否可以被机器所代替,机器有周密的运作程序,但它永远无法代替人类的创新思维和智慧。所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见识和心胸,当我们见识和心胸宽广,生活工作的平台也就能提高。
性格决定命运,心量决定前途。有时候不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成功是众缘和合的际遇,这种际遇是在你准备的条件越充足,就会越容易碰到,并且它会稳定长久;反之,难于碰到这种际遇,即便碰到也会转瞬即逝,所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众缘包括你的能力、福报、人际关系、心量、格局等复杂的因素,所以我们不但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还有你的道德、与人相处等等方面。这么多,最重要是你的最初发心是否得当,是自私自利,还是有利他的心能否换位思考,能否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努力奋斗。
最后,钱不是唯一的奋斗的目标,还有亲情、友情、爱情等,学会关心周围的一切,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人一生中所剩的时间每一天都在减少,要把握当下。有些事情不能等,可能等着等着因缘错失,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关于亲情,我们要及时尽孝尽心,不要等到你功名成就的时候再去做,那时可能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所以,要不吝我们的关心,时常关照、时常问候。
对双亲,所谓“父母养我们大,我们养父母老。”这仍然是中华优秀传承,仍然是作为人该尽的责任。
对于手足亲人,我们要相亲相爱,因为能成为一家人也是宿世的因缘,走了几辈子了,恩恩怨怨难于清算,所以珍惜彼此,不做狠心之事,不说狠心之话,伤害我们的往往是最亲密的人,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软肋。
友情,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当然朋友有多种,我们要择贤人、善友而交,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受什么样的影响,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脉很重要,但远离无益的社交,要学会取舍。人生就像坐上向开往前方的列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不同时段就有不同的人和我们同一路程,人走着走着就走散了。
所以珍惜当下,要做一个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的人,也许这样做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但给予的同时我们已经收获快乐、收获心安。
在我们回味过去的时候,我们嘴角还能一抹微笑。但这不是叫你倾己所有,“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不要随便去考验人性,在利益面前人性经不起考验,“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救急不救穷,把握好尺度,尽心而为,问心无愧。
关于爱情,应该像席慕蓉说的:“两个人在一起应该作为树的形象站在一起,根紧握于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两个人在一起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肩并着肩一起奋斗,各有各的事业,生活互相分担取暖,共荣共辱。所谓“夫妻是缘,是善缘是恶缘,无缘不聚。”当然缘也是相互创造的,没有谁应该怎么样,没有谁是谁的附属品。
所以在择偶上,不以容颜为第一标准,而应该是其三观是否与你相符,其未来的规划里是否有你,是否欣赏你、哪怕别人都否定你,还有他(她)相信你,爱你坚持的位置。
婚姻一定是两个人的事,不是单方面的,要共同承担、共同付出、共同成长,这样的关系才能走得更远。
人生就是这样平凡而朴实,望你朝着你的人生目标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做自己的勇士不放弃。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收藏
举报 2024-03-17 13:54
读地藏经可以停吗
师兄在读诵地藏经的时候是可以停的,但是不建议,因为这样是会影响我们对经文的理解,同时也会影响我们修行的效果。但是由于地藏经的经文比较多,所以师兄可以分成3部分去念诵,每天念诵其中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是..
楞严经谁讲的比较好
《楞严经》是佛学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楞严经的地位和作用。而我们修行楞严经的众生,我们..
陈兵教授:忆访黄念祖老居士
陈兵教授:忆访黄念祖老居士忆访黄念老作者为著名佛学家陈兵教授黄念祖老居士的大名,我是在1981年从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明真法师和熟识的学僧那里听闻:他是北京邮电学院教授,自然科学家,虔诚佛教徒,曾任北京居士林..
大悲咒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不但是佛学中的经典之一,它在佛学中所占位置也是很高的,而且它所蕴含的道理和智慧也非常深,为此,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学这部咒了。在学大悲咒时,有的人能很快了解大悲咒的意思,而有的人对大悲咒不了解,..
清除净尽烦恼,成就摩尼宝珠
清除净尽烦恼,成就摩尼宝珠五祖问六祖说:米熟也未?米熟了没熟呢?意思是说,你把米舂好了没有?舂好这个米没有啊?迄是一个意恩。又一个意恩,是说你的功夫,成就了没有?你的用功,有没有上路?头前我问你们,不..
普门品说了什么
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那是充满了智能、充满了仁慈、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言..
隆莲法师:每个人都能成为观自在菩萨
隆莲法师:每个人都能成为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每个人都能成为观自在菩萨,只要好好修——通达无我、般若之智,才得自在。——隆莲法师“观自在菩萨”中的“自在”:解脱就会自在,解脱是针对“缚”而言的,烦恼就是..
诵金刚经的正确方法
随着我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的内心都会有很多烦恼。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读《金刚经》。但是,因为多数人都是没有接触过《金刚经》的,所以就不知道怎么读《金刚经》才好。所以,如果你想要了解怎么读..
达真堪布:怎样修证悟空性的智慧?
达真堪布:怎样修证悟空性的智慧?怎样修证悟空性的智慧? 达真堪布解答: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才可以修“证悟空性的智慧”。不管是对世间,还是对出世间所有的法,不管是对众生还是对佛,不管是对净土还是对娑婆世界,..
附体的仙是造什么业才得这种果报的
问: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成刚法师答:仙?畜生啊,你指什么仙呢?(提问者:就是总附在人体上作乱的仙。)这个附在人体的,《楞严经》说,天魔就是指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说的,天魔,魔王、魔民、魔女..
修出魅力来
男儿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沩山禅师如是说。庞蕴居士问马祖禅师:不与万法为伍的是什么人呢?马祖禅师答:待你一口吸尽西江水,再向你说。这些偈语或公案,给人感觉,很豪迈,气冲霄汉的。当然,还有给人感觉玄的,甚至..
宋孙氏女《净土圣贤录》
孙氏女,钱塘人。常持佛名,兼习梵咒。已而有疾,请清照律师至。告曰,久病厌世,安得脱离五浊,受诸妙乐乎。师为称说净土因缘。女大喜。其夜,梦师授药一盏,服之,脱然病愈。后三日,语侍人曰,迦叶尊者在此,大好金莲华座,吾..
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
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圆寂之前,委托我(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转告所有弟子:“我圆寂后,所有弟子要团结和合,远离世间八法,清净持戒,好好地精进..
宋吴琼《净土圣贤录》
吴琼,不详其所出。先为僧,已而返俗,作庖人。当切肉时,口中称佛名不辍。每教村中人诵经修忏,念阿弥陀佛。后眼郭生瘤,大如鸡子,乃惶怖。分遣妻子,造一草庵,昼夜焚修。绍兴二十三年秋,告村中人曰,琼来日戌时去也。人皆..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二)守培法师著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二镇江玉山沙门守培疏 皈依弟子云常忍校刊三匿王观河显见性不灭。四。初阿难问二明性。二匿王陈疑更请。三如来反令自说。四大众闻法得益。今初。..
死水死火证明入冥管轮回
死水死火证明入冥管轮回李柏农居士说:有麦君,当香港华民政务司英文书记并教授英文,性情清正,丝毫不苟;政务司英国人,常对人说:中国人能像麦君,国事那里会弄到这样!麦君每月中,要整睡七昼夜,说是当阴间放关的职务,掌管..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