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最容易“错上加错”的8件事,你中招了吗?

繁体

“我今天喝酒吃肉了,不配再做功课了,算了不做了”

“我已破了一戒,戒既然不具足了,何必再继续持它呢”

虽然是荤菜,可是剩下了多浪费啊,还是我吃了吧”

“佛教戒律太广泛太严格了,我一时不能全部受持,干脆不受了”

......

本文介绍的8种情况,是很多人都容易犯的“错上加错”的行为,看看你中了哪一个?

1

饮酒、吃肉之后功课也“不敢”做了

经常有居士这样问:师父我今天喝酒了,晚上能做功课吗?师父我今天吃肉了,晚上能做功课吗?诸如此类的问题。

饮酒食肉过失很大,既然受戒就应该持戒。如果在家信众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坚持住,应该至诚忏悔,这样罪可消灭。

早晚功课是修行人的法宝,慈云大师说:“朝暮不规,如宝马无缰。”修持要持之以恒,一曝十寒是不会有成效的。

“二堂功课三餐饭”,吃饭是维持生命,做功课是养活慧命,应该看得比吃饭还重要。如果因为饮酒,出于尊重经文而不做功课,那是错上加错。可沐浴更衣,待酒退之后补上功课。

2

破戒后就放弃学佛

有的人由于业力牵引,不得已破坏一条戒律,由于戒体残缺,于是就放弃对所有戒的持守。

《百喻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二百五十头牛,常把它们放在草原上吃草。有一天,跑来一只老虎,把他的一头牛吃掉了。这个人看到后,心里想∶“我的牛失去了一头,已不是全数了,我还要这些牛作什么呢?于是他就把所有的牛都赶到一个深坑里去,在坑底排着队,统统把它们宰杀了。”

这故事比喻∶有人受持如来的“具足戒”——二百五十条戒,本来很好。后来偶然犯了戒,他不生惭愧心,不求忏悔还净,却反作这样想法∶“我已破了一戒,戒既然不具足了,何必再继续持它呢。”于是索性无所忌惮地、把所有的戒都一概舍弃不持。这正如因死一牛而杀群牛一样的愚痴可怜!

破一条戒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如果不能及时悔改,而放弃所有戒,是错上加错的事情。

3

说了一个妄语

再用另一个妄语来遮掩

不妄语就是不说瞎话,不说挑拨离间的话,不开不健康的玩笑等。一般情况下,刚学佛的人,能把这几条做好,就能再进一步。

学佛久了,或者在道场时间长的,基本都能做到。而且,能做到这些的人,他的气质一般都和普通人不一样了,一般都言语柔和,使人愿意亲近。

不得已说了妄语,只要不犯大妄语,就可以忏悔,无论采用什么悔过方法,只要忏悔就可以让心重归清净。

然而有的人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用另一个妄语来掩饰自己的妄语。此时的掩饰其实会产生连锁反应,可能会引发更多妄语来次第掩饰。

4

家人剩下的荤菜,怕浪费而吃掉

受了菩萨戒的居士,由于自己家人没有信仰,或为招待宾客,没有办法给家人或宾朋做荤菜,这是可以的,为了不让家人烦恼,为了家庭和睦。

然而如果在荤菜剩下之后,怕浪费而自己吃了,这就是愚痴了。

本来亲手做已经是不得以而为之,后再吃那就不可理解了。剩菜怎么办?埋掉就可以,这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否则就是错上加错。

5

忏悔后还要犯,于是就不忏悔了

有罪当忏悔,忏悔得安乐。佛教非常重视忏悔,经典中处处教导我们忏悔。但有的人会指责忏悔的人,说忏悔后还犯,忏悔有什么用,这是在欺骗佛菩萨。于是就不忏悔了,其实这也是错事一件。

忏,就是忏其前愆;悔,就是悔其后过。也就是改往修来的意思,原本忏悔后是不再犯。然而由于业力的牵引和愿力的薄弱,很多时候忏悔是真忏悔,但最后还是会犯。

当然这样是不对的,但就算是这样,总还会有惭愧心。这个惭愧心是难能可贵的,千万不要因为做不到悔后不犯,就放弃忏悔。

悔后再犯本来就错了,再丢掉忏悔的行为,那就是错上加错。

6

诵经后出现不如意就不诵了

诵经的目的就是福慧双修,诵经就是为了积累功德。由于以前没有功德,因此没有冤亲债主讨债,现在有点功德了,冤亲债主就来了。可以说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因为果报现前,业就消掉了,如果果报不现前最终会成为我们解脱的阻碍。

好比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忽然醒悟,感觉应该挣点钱,不要靠别人救济。于是就做点工作挣点钱。由于挣了一点钱了,于是以前所欠过债的人都找来了,要他还钱。

聪明人会知道债主索债是以前自己所欠,和自己参加工作没有关系,应该认账,并继续工作。而愚痴的人则会认为,债主讨债是由于自己工作带来的,从而放弃工作。

业力现前是自己前世所造业因,和诵经没有关系。退一步讲,就算有关系,也是因为诵经有功德了,应该继续读诵,继续回向给冤亲债主。

这样精进不懈地用功,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业海干枯,得大解脱。所以千万不要在诵经之后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放弃诵经,这是错上加错的表现。

7

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

不知道改过,还怀恨在心

别人是我们个人的一面镜子,如何对待别人的指正,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德行和将来成就。

当别人给我们指出不足时,首先不是去反驳、去辩论,而是先作检查,确实错的,马上改,确实没错的,也作个警示,以便更加重视。

佛教僧人在做羯磨忏罪的时候,可以自己举罪,也可以有别人举罪。并且别人举罪的时候,并不要求事实确凿。而是教诫以“见、闻、疑”三事,举出其罪,令犯罪者忏悔,不再做犯戒和造诸罪业的事。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很容易误解别人,可是我们从微细的角度讲,就算是让别人误解,不也正说明自己小节方面做得不好吗?所以就算别人怀疑,第一念也应该是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反驳,甚至怀恨。

可是往往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本身有缺点的第一个错误上面,再加一个攻击对方的错念或行为,错上加错。

8

佛的戒律不能完全做到

就彻底不受戒

《百喻经》有个渴见水喻的故事:

过去有一个人,在路上,非常口渴,很想弄些水来喝。但当他见到一条河流,而且水很清洁的时候,这个人却只是呆望着,并不下去喝水。究其原因是他认为这么多的水喝不完,既知喝不完,所以不喝。

这个故事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着怪僻的见解,不近情理。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以为佛教戒律很广泛严格,一时不能全部受持,就索性舍弃不受,仍旧流转生死,终没有得道的希望,那是很可怜也是很可笑的!

不能全受是自己的业障,本来是错,因此而不受戒就是错上加错。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堕胎对于女人来说是道永恒的伤,梦魇般一生如影随形讲述人:绿莹31岁精算师第一次堕胎年龄:22岁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没有一天没想到过他,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把他叫做我的孩子,他只是一个没成的胚胎..

奇怪的友谊

奇怪的友谊真真在小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是失忆症,于是不知怎么的,就和一直叫珞珠的老虎交上了朋友。他们两个亲密无间,如果真真被老狼追击,珞珠就立刻窜了出来,老狼便不敢来袭了。每当珞珠受了伤,真真便用自己的..

随缘之义

随缘之义 杨云唐 识与智的最主要差别在—识是有「自我」的成分,而智是脱却了「自我」的色彩。意识,它所取的都是有利自己、保护自己、顺于自己的;所以它能自己养胖自己。也因此,意识活在自己世界里,一直在自我堆..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

圆 梦 王宽心

圆 梦 王宽心我曾有过一个梦。此梦已圆多年,然而却羞于启齿,原因是,别人为了圆梦,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我圆梦,未有点滴付出,却坐享其成。此因此果,作下陈情。我是学俄语的,对地铁的了解,早在上世纪中叶。当..

姻缘靠天定?算命先生都说孤独终老的姑娘,靠这个办法竟然找到如意郎君收获幸福美满

姻缘靠天定?算命先生都说孤独终老的姑娘,靠这个办法竟然找到如意郎君收获幸福美满 俗话说,婚姻是人的第二次投胎,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能否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几乎决定了人生最后..

信愿法师: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

信愿法师: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问: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答:以末法时代,我们凡夫众生要修学,很多人在弘扬佛法,到底谁讲的才对呢?很简单,依法不依人。无论出家在家大德,他所讲的,引经据论,我们就听从;不..

堕胎活见鬼

堕胎活见鬼 小饼的大姐是北京人,他有个女性朋友,婚前曾经堕过胎,无神论者,毫不在意也毫不愧疚,婚后生了个大胖儿子,红红火火。 儿子几岁的时候,突然开始天天哭,用稚嫩的声音惶恐的哭喊:窗外有人!窗外有人!..

妙江法师: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都是正法住世的能量

妙江法师: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都是正法住世的能量妙江法师我们向往正法住世,这也是一种动力。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就是这个动力,就是正法住世的能量。诸位都是能量,我们出家人也是能量。三宝就代表明灯,大家能..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原文]智首菩萨说念佛《华严经》云:“一切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暂断,如是业应做。” 智首菩萨说念佛在《华严经》中,智首菩萨劝人念佛的偈子中说:“作为法王子,在平时..

太虚大师:为何要修学佛教

太虚大师:为何要修学佛教可知学佛为吾人极平常极必要之事。而决非不近人情者也。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日用寻常之中,并非离掉吾人日用寻常另外有所谓佛理佛法..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和美丑之分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和美丑之分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 胜鬘夫人地位尊贵,但面貌却长得不太好看,她心里常常因此生起疑惑。 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园精舍的时候,她来到佛前顶礼佛..

宁愿拖著尾巴

猴子转生为人仍残留尾巴余报(前生可能是马来西亚猴子)达尔文尝试以进化论解释人类的进化,这个理论至今仍是争论不息。然而马来西亚的一名有尾婴孩,却似乎增强了此进化论的可信程度。这名已三个月大的婴孩,居于马..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俯瞰苍生 它是唐代一位皇帝的化身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俯瞰苍生 它是唐代一位皇帝的化身洛阳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5A景区,龙门石窟分为西山石窟和东山石窟,中间是易水河昼夜不息地流淌。龙门石窟最大的看点,就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群像。..

女XA生气,会导致很多疾病

女XA生气,会导致很多疾病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吧,你心情好的时候,别人跟你开两句玩笑,你不怎么放在心上。一得病,身体不舒服,情绪就容易敏感、波动,心态往往就会不好,这时候别人稍微一惹你,你就烦,对吧?这说明..

姐姐亲身经历的六字大明咒驱魔的威力

姐姐亲身经历的六字大明咒驱魔的威力作者:reading我姐姐信佛20年,常年吃素,虽已经50岁,但和40岁的人没有什么区别,看上去很年轻。姐姐平时以念佛和诵《地藏经》为主,也持一些短咒:比如六字大明咒、大悲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