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可以没有发心吗?论发心的重要性
在佛教中,我们常会听到有人说“你要发心啊!”或“你要发心去做这件事啊!”那么究竟“发心”是什么意思?有何内容?又有何重要性呢?
发心的定义和性质
发心有立下心愿的意思,或作“发意”、“发愿”,即在内心萌生一种意愿、欲求、目标。发心多为佛教所用,一般人则多用“立志”、“决心”、“希望”等字眼。其实无论是否为佛教徒,我们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发心,只是发心的内容各有不同。
若从心理活动来看,据唯识学派的心所理论,发心就是“欲”心所。世亲菩萨的《大乘五蕴论》,给欲心所的定义为:“于可爱乐事,希望为性”,即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或境况生起希求的心,故安慧菩萨释“欲”是“愿乐希求”的意思。
“欲”这个心所通于三性,即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恶或无记的。世俗人的发心,通常是环绕自己的事业成就,以至对世间种种的贪爱,譬如发心要赚很多钱、要娶一个漂亮女子等等,这样的爱欲、贪欲在佛教来看都是不善的,也是我们于三界轮回的原因。至于佛教所推许的是“善法欲”,即对各种善法的愿乐希求,例如可以发心修行十善,发心勤修禅定以得智慧,或发心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等。如果所“欲”者,非善非不善,那就是无记。由上述可见,简单地说“发心”未免有点语焉不详。
发心会生起什么力量?
依唯识的心所理论,“欲”心所生的业用是令人生起“精进”的心。我们对目标发心后,就会朝向它努力拼搏,充满动力,因为心的想法会指导我们的行为。有了发心就会生起我们现代常说的“动机”,鞭策、驱动我们朝目标进发。发心的力量能有多大要视个人发心时的心理状态。
发心可起转业、满愿的作用;但前提是发心前已经过深思熟虑,对目标有深切体认,然后心态恳切真诚,再以无比的决心立下誓愿,坚定不移,像地藏菩萨因悲悯众生发下“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成熟一切众生的善根。相反,如果自己根本没有真诚严肃地决心以发心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目标,只是别人叫的,或人云亦云地跟着别人随口说的,甚至对发愿的内容根本没有认真了解,这样发心的力量自然很有限。
发心的重要性
也许我们会问,不是实践最为重要吗?佛教徒修行,行善不就够了吗?发不发心有何相干?答案:非也。
因为发心会决定我们行为的性质。《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首者即为“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如果失去菩提心,别怀不善动机或心态不正,即使行为表面虽是善行,也是魔业。譬如为了博取信任以行欺诈而布施,或以瞋心行布施;虽有布施之行,亦非清净善行。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单从行为表面去判断善恶,而发心属于善或恶才是关键。
其次,发心的广大或清净程度差别,会令所招引的果报有所不同。因为不同内容和层次的发心,会增长修行者不同的心识,并驱使其造就不同的实践过程,从而成就不同果报,譬如我们常说人天乘、声闻乘与菩萨乘之别。其中大乘菩萨的发心,是要求取无上菩提,简称为“菩提心”,即所谓“自觉觉他”,包含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两个重要元素;因此大乘菩萨不满足于个人解脱,而是以化度无量众生为理想,发心至为广大。
菩萨亦因要化度无量众生的发心,不住涅盘,继续修行至十地,得以成就无量和究竟圆满的大悲心和智慧。所以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说:“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因为我们先有发心,才会驱使我们有相应的修行及心识转化。
学佛可以没有发心吗?
有些人修读佛学,只是把“佛学”当作一种知识或兴趣,与自己的心根本扯不上关系,那当然无需谈什么发心。然而,如果是学佛者,即以学习佛陀的教法为生命努力的方向,纵然当中或有不同的长短目标,但必对自己的生命有所期许,愿意为此努力不懈,那便是发心了。事实上,了解自己的发心,是了解自己的重要一环;而认识自己的心,继而调整和提升我们的心,正正就是我们修行要做的事。
需注意的是,任何的发心,应该基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情况,而不是群众压力或为了获得别人赞许。因为自欺欺人的发心,只会增加我们覆蔽自心、欺诳他人的烦恼。对大多的人来说,一个善的发心,其广度和力度也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应在真诚的基础上逐渐将其坚固、增长。
文章来源:南普陀寺
降低罪业的势力,因为罪业会让你临终痛苦
建立佛号,引导佛号,调伏烦恼,这叫正修。折伏现行烦恼是修行要务。但是你要知道,什么是帮助你的,什么是障碍你的。比方说,道、灭,这四谛中的还灭门,道谛跟灭谛是帮助你的,你能够修道产生寂静的涅槃,这是帮助..
嘎玛仁波切:佛诞日似水年华不落的思念与情怀
嘎玛仁波切:佛诞日似水年华不落的思念与情怀文/嘎玛仁波切似水流年,不落的思念与情怀!忆念佛陀之恩!两千五百年前的荣耀之生,只是一种自带光环的亲临世间。无依无恋的摒弃权贵,只为体味苍生的浓苦与愁乐。无畏无..
诵心经的好处是什么
念心经是学佛必须要经历的一段路程,因为只有对心经了解透彻了,才能更好的去了解下一本经书,而且不要小看了心经这本经书,虽然字数是比较少的,但是它里面的精华要是了解透了,比你读几本经书都是有用的,因为念诵..
嘎玛仁波切:愿中国的祥和社会,充满智慧与慈悲、幸福与安康
嘎玛仁波切:愿中国的祥和社会,充满智慧与慈悲、幸福与安康导语:如果时刻面对战火纷飞,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可能维系,安居乐业无从谈起。要懂得感恩、珍惜并自豪可以身处一个富强安定的国家,并尽己所能地运用佛..
半夜哭声
半夜哭声人生下来,就面临着一个怎么做人的问题,我想,有一颗慈悲的心肠,就是最好的答案了。而人类之所以能延续至今,并将永远延续下去,我想靠的就是,这样一颗慈悲温暖的心肠。这慈悲的心肠,如鲜花鲜艳,大海广..
去九华山圣地的障碍
去九华山圣地的障碍五一要决定去九华山。很多人都很期待。有六十位师兄报名。也有很多人去不了。障碍来了。大家知道不,去圣地,很多障碍的。因为圣地是怎么来的,是解脱来的,是能给我们生命带来解脱的。如果你去北..
嘎玛仁波切:修行不要太执着感应
嘎玛仁波切:修行不要太执着感应一般而言,修密的人比较执著於感应,常听很多人说,我看到佛了,看到菩萨了;或是,做了种种不同的梦,以为自己修得很好,感应很多很灵验,快要成就了。其实,感应不是一件好事,中国..
发心护佛得果位
有一次,佛率领眷属走在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子在路旁玩耍,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鼓,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弓箭。他们看见佛的庄严身相,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蹦蹦跳跳地来到佛的身旁恭敬顶礼,然后对佛说:;这条路有猛兽..
食素与蛋白质
我不吃肉可以获取所需要的蛋白质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蛋白质是定义的什么?1838年,荷兰的一位化学家,首先分离出一种生命的基本物质,含有氮素、碳、氢及氧,他称之为蛋白质意思是第一顺位。后来证..
善择正法
当摩竭提国的频婆娑罗王得知佛陀来到善住天寺祠祀林中的消息,立刻带领上万的车马与数千万的婆罗门前往拜见佛陀。频婆娑罗王等人恭敬顶礼佛陀后,便各自就座。此时,大众看见一直是事火外道的优楼频螺迦叶也身处其中..
在家居士如何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
在家居士如何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文:转载)有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摘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
嘎玛仁波切:买彩票算DB吗?
嘎玛仁波切:买彩票算DB吗?【问题】阿弥陀佛,嘎玛上师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刚看到您的答疑文章,想请问您购买彩票算不算赌博,佛弟子买彩票这样如法吗?有的人一下子买彩票中大奖,是因为过去世布施过一大笔钱吗?感..
如何才是人生的快乐根源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健康生快乐,快乐生健康。试想,你的身体四大不调,卧病在床,或者你的心中三毒炽盛,障门大开,起惑造业,能快乐吗?有人说欢笑能补脑,胜于服食药物;每日笑..
嘎玛仁波切:你有安全感吗?
嘎玛仁波切:你有安全感吗?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没有安全感,小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抓住东西和哭闹。这种没有安全感与生俱来,就好像我们离开自己熟悉的城市,去陌生城市之前总是忐忑不安。有时候,人们宁愿相信一条狗、..
嘎玛仁波切:唯有依靠众生,才能救度自己
嘎玛仁波切:唯有依靠众生,才能救度自己所有的因果报应都与众生息息相关。因为对众生造了恶业,才会有所谓的冤亲债主。真正形成冤亲债主的业力,造作者是谁呢?就是我们自己。正因为有众生作为对境,我们才会造作罪..
嘎玛仁波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真诚的果报
嘎玛仁波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真诚的果报安心就不会痛 连载10相信因果报应,定能平安无忧只要对人真诚付出了,哪怕只是很少一点点,别人也会感恩很久。这就是典型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解放前我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