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调伏自己的心?做到“不以发怒回应发怒”?

繁体

法量大和尚指引榕荫读书会的学员们学习《阿含经故事选》经典选篇第二课《佛陀如何面对谩骂》,并就学员们在学习评论中提出的问题作了才智的开示。

学员说:我学法之后,知道气愤发怒是不善的,要学习佛陀的才智、慈善和忍受。可是我在日子、作业中,常常不能忍受,很难操控自己的心情。每次气愤后都很懊悔。我很想知道,怎么才干真实把心调伏?怎样才干够逐步地做到像佛陀教训的不以发怒回应发怒?

故事里说:圣贤者不会动嗔心,也不会有害人的想法。这儿的圣贤者是说四圣之果、全部菩萨,和十方诸佛。这些贤圣由于现已灭除了嗔心,所以他们对人间的种种咒骂,不会动坏的想法,不会起有害的心。

咱们凡夫由于还没有断除烦恼,咱们的心还没得到有用地调伏,遇到一些境地时,心就会跟从着境地转。这是比较遍及的现象。

咱们作为佛弟子,学习了佛法,学习了这篇故事,就应当仿效佛陀的这种忍受,学习佛陀对这种现象的调查才智。一起,咱们要学习佛陀对众生的广阔慈善。

当咱们以佛陀的才智、悲心和忍受为典范,去练习咱们的心,这个心就会逐步、逐步地得以调伏。

比如像这个故事的开篇,婆罗门由于对他的哥哥跟从佛陀落发感到很不满,就来咒骂佛陀。佛陀面临这样的咒骂,不是跟咱们往常人相同生起无明火,佛陀十分安静,这种安静是源自于才智和慈善。

佛陀的才智调查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在这个进程傍边没有骂者,也没有受者,这只不过是缘由的变幻。有了这种才智,所以佛陀十分安静。

一起,佛陀知道这个婆罗门的不善行,是因他的烦恼所引发的,他被自己的贪嗔痴所转。当一个人被贪嗔痴所捆绑了,他的心是不得安闲的。所以,当他对自己嗔怒之心不清楚的时分,所体现出来的,便是这种不善行。

佛陀便是以广阔的慈善、以这种悲悯之心,去观待这件事。所以,尽管年轻人不断地咒骂佛陀,佛陀也能如如不动。这种如如不动,便是源自于才智的洞达和慈善的力气。

当咱们在往常的学习和作业日子中遇到窘境时,就要思想:咱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有烦恼,就像咱们自己心里也有烦恼,假如遇到不如意的事、遇到窘境,咱们的心也会起烦恼。

就像方才你说自己不由得会气愤,你或许是由于遇到某种境地,你对这种境地一会儿无法了解,由于无法了解,也就无从承受。没了解、没承受,那就跟着自己的习气,习气性地生起愤恨。

这种愤恨,是由于咱们的心还没能得到有用地练习,对作业还没做到有用地调查,那就不能如理思想了。

佛陀告知咱们,全部烦恼的生起,都必须具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咱们的心里本来就具足烦恼。换句话说,咱们便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凡夫,还没见到空性,还没见到无我法,这个我执从来就没有得到有用地减轻,一旦遇到境地冲击,就会引生内涵烦恼的迸发。

第二个条件:有境地。比如说有人骂咱们,或许咱们丢掉了自己十分心爱的东西,等等,这一些境地都会引生咱们心里的贪嗔痴,贪嗔痴便是烦恼。

第三个条件:不如理作意。不如理作意,便是对作业的发生,咱们不能依佛的才智去思想、调查、选择。

由于咱们没有这种才智,就会被烦恼所转,内涵的烦恼就会发生效果。当烦恼发挥效果时,咱们所呈现出来的便是:对顺的境会起贪;对逆的境会起嗔;对不是很强的顺、也不是很强的逆,就会生起痴。咱们假如对一个境地没有太强的感觉,这是痴的一种体现。咱们的烦恼,不过便是贪嗔痴的一种。

在日子傍边,咱们要时时间刻以佛陀开示的才智去进行调查,思想,选择。当这些办法得到有用展开时,咱们的心就会得到相应的调伏。当咱们的心越来越有力气的时分,境地对心的冲击就会越来越单薄。

比如说一位初果圣人,他见到了无我法,得到了无漏法,他尽管在日子傍边还会有烦恼,可是由于他有才智,当境地冲击的时分,他的心立刻会生起如理的调查、思想和选择,所以能有用地操控心里,不会造重的、蜕化三恶道的不善业。

咱们凡夫没具有这种才能,一旦境地呈现,咱们往往会因无明火而火烧功德林,造下很严重的不善业,导致咱们现前遭到嗔怒之火的煎灼,不得安定、不得安闲,未来还会蜕化恶道。

当咱们调查到烦恼的过患,知道烦恼过患的广阔,咱们就会发生一种动力,会推进自己要去学习。

比如说在这个故事里,咱们要学习佛陀,佛陀遭到咒骂的时分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不是天然生成的,这是他通过长时间练习而得到的。

咱们现在知道了这一点,在未来的日子中,一旦境地来了,自己即将发怒的时分,立刻就要提起正念:烦恼习气来了,我不能够跟着这样的习气转,我应该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咱们这个时分要从速提起正念,或许默念阿弥陀佛,将心里的这些不善法转成善念。当咱们将这个嗔怒的想法转成忆想阿弥陀佛,咱们的心就会逐步得到调伏。

修行,便是要在日常日子傍边点点滴滴地运用佛法来练习咱们的心。在这个进程傍边,咱们要时间忆想佛法,思想佛法,依着佛法的正思想去日子、作业、为人处世。

只需咱们能这样锲而不舍,咱们的心就一定能得到有用的调伏。当一些境地来的时分,咱们就知道自己的心是能够调伏的,是能够有力气的。

《佛陀怎么面临咒骂》这个故事,展现了佛陀在他人咒骂的情况下,为后学的弟子们做出了一个十分好的典范。咱们学习这篇文章,就应当要学习佛陀这样的才智、慈善和忍受。

文章转自微信大众号:六榕书院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很多人知道,学佛能让自己增加智慧,让自己的心,更加的清净。但是,到底怎样学,才对呢。有人觉得学佛就是要皈依,觉得佛教中讲三皈五戒,很复杂。有人说,其实学佛就是将佛当做..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问: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与目的,并付诸实现呢?答: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非常重要。你现在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目的,所以用头脑去思考和寻找。你可能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对,也不..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的三十二相都是给我们表法的,我们用见贤思齐的心瞻礼尊容,这就是修功德。我们一定要知道瞻礼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不可思议的。在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位比丘学佛,学着学着佛因为..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如何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我们做一切的事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以金刚般若的这种智慧,当即名字以离名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金刚般若的智慧。如果我们还取法相,还取..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顶礼可以分为三个..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的三个境界,你在哪一个?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一个众生,无论是人还是非人,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一样,都想解脱,都想成佛,只是不会或不敢用“解脱”、“成佛”这些词而已,他们认为这是迷信。一说要解脱、要成佛,..

孩子,这是甜的

好甜!好苦!好甜呀!我说好苦才对!邻家哥哥结婚,分礼糖。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刚到手的糖果跑一边享受这难得的喜悦。可是吃着吃着就吵了起来,一个说糖果是甜的,另一个穿得破旧、年纪稍小点的却说这是苦的,谁..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文:宏海法师今天这一讲,我们想,主要把我们做一个大的视野整合,就是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天我们要讲一下它是怎么来的。就着说前面的几种国土,净土..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文/学诚法师所有人都要面对出世和入世这两种心态。入世就是要做事,出世也要做事,关键在于如何用心。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句话,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有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时,..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安忍不是只在表面上“忍吧、忍吧……”你一忍再忍,总有一天会露馅的。这都是表面上的忍,实际上心已经动了,因为心里已经有怨恨了。这说明你还是没有深信这些道理。佛讲的这些道理..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我们已经有幸得到了暇满人身,丰衣足食,比较健康,也没有什么疾病,顺缘样样具备,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地利用此良机精进修行。我们往昔造过很多恶业,业力缠身,这些恶业早晚都会现前的。业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解】六、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