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智慧是从何处而来

繁体

佛教的智慧是从何处而来

佛在经上常常把咱们心比作水,这个咱们好懂。咱们看到水,水有波涛,水是动的,水就没有照明的效果,外面境地相它照不清楚。假如水要是停止,水平像一面镜子相同,外面的景观在水里边就照得清清楚楚。照见就比方作才智,清净没有波涛那便是禅定。诸位要知道,定能开慧,这是真才智。这个水很静,很洁净、很安静,像一面镜子相同。咱们现在心里头没有才智,为什么没有才智?

心是动的,就像水起了波涛,你哪里能照见?所以你学得再多,听得再多,见闻再广,你如同也很有才智,那不是真才智,为什么?不是水平照见的才智,你不过是听人家说的,人云而云,或者是自己打梦想,梦想那个念头也是起伏不定;你是从梦想来的,你是从外头来的,不是从自性傍边生出来,这不是真才智。

才智来自哪里呢,或许有人说,多读书就有才智了。这是过错的主意。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时,说了一句,奇哉奇哉,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才智德相。只因梦想固执别离不能证得。所以才智来自哪里呢?没有来自哪里,由于咱们本来具足才智。之所以没有才智,是由于业障妨碍住了。

许多人要求才智,我就教授一个方法,去向观音菩萨磕头,每天磕五百个头,接连三个月,确保才智大开,经典灵通。由于业障清净了,所以才智就开了。但是有些聪明的人,说才智应该要多看书,就有了。其实未必哦。诵经被经转,看书被书转,便是没有才智的表现。所以,要求观音菩萨。

为什么求观音菩萨就能够得到才智呢。偶然时机,我看了藏密的说法。藏密讲到人体有三脉七轮。其间三脉便是中脉,左脉,右脉。中脉假如通了,才智就开了。中脉不通,读了书,仅仅知识,不是才智。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才智要磕头,而不是多看书了。

先说古代大德是怎样求才智的。比如清代有个八指头陀。为什么八指呢,由于这个禅师觉得佛恩浩荡,无以报答,就燃烧二指来供养佛。燃指供佛在法华经中和楞严经都有记载,能够消除所有的罪业,然后清净。燃烧二指后,就才智灵通,留下了许多禅诗。是清代末年的著名高僧。还有近代的佛乘长老,也是燃指供佛,然后也才智灵通。梦参长老说起自己,当年在鼓山涌泉寺时,就在臂膀上点灯供佛,然后才智灵通。梦老说自己没有上过一天佛学院,也没有看过多少经书,但是二十一岁就能够上台讲弥陀经。这便是才智灵通后了。当然,这个事例也是许多的。

假如才智灵通了,讲经说法起来,就会辩才无碍,愈加切合众生根基,而不是照搬佛经的意思。假如才智灵通了,讲法起来会愈加圆融,愈加圆满,并且记忆力也会加强。这是才智灵通后的表征。

回归到上面,中脉通了,才智就灵通,那么中脉要怎么通呢。最好的方法,便是靠佛菩萨的加持力。咱们体内的业劫气太重了,所以阻塞了中脉,才智就没了。阻塞的东西是什么呢,能够说是欠好的磁场,也能够说是远亲债主在躲着。所以说才智没有灵通。

所以,要求才智的人,应该多拜观音菩萨,多拜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佛第二大愿中,有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晦,光明广大、功德巍巍,靠药师佛的加持力,方便得到大才智。

学佛,要坚持心里幽静的功夫,这个很要害。

学佛比较要害的,是要坚持心里幽静的功夫。便是耐得住寂寞的功夫。许多人觉得修行了,就天天跑道场,跑道场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坚持心里幽静的功夫。有的人说,天天做义工,便是修行,也是不对的。或者说,天天念佛,也是修行。也是不对的。修行要动态结合,既要和众生触摸,也要坚持心里幽静的功夫。

比如说学佛,我的主张每天上午起来念经,晚上拜佛。白日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去做义工。许多人说许多事情应付,没有时间静下来。这也是不对的。动生阳,静生阴。所以古人腔调要打坐,念佛,这便是坚持心里幽静的功夫。修行人,要安静,要吉祥,坚持心里的幽静是很要害的。

最近许多人来观音寺做义工,尤其是晚上时,很安静,玉观音殿放着“南无阿弥陀佛”的调子,然后静静的拖地板,假如你来做了,会感触当下的慈祥。真的很好。我很享用每天黄昏扫地的时光,由于能够享用慈祥。扫地完了,就开始拜佛。我要求善海,每天都要拜佛。不能连续。由于拜佛的效果和默坐是相同的。便是沉下心来,坚持心里幽静的功夫。心里幽静了,渐渐的,心沉下来,才智就会发生。

不管学习那个方法,心里的幽静都是必须的。你看修行人,走出来,都是一阵慈祥。假如他是快走,仍是慢走,走在大街上仍是走在山林中,他享用的都是顷刻的慈祥。所以,修行人给咱们的感觉,便是慈祥,世界上还有比慈祥更好,更美妙的东西吗?要到达这种慈祥,心里的幽静是很要害的。那么这种幽静功夫来自拿来,来自平常,咱们能够沉下心来。

比如说拜佛时,咱们要慈祥,收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摄受,然后静静的用心,用本有的心和佛菩萨沟通。所以咱们来观音寺,能够看到两个对联:菩萨清凉月,常有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咱们的心,要渐渐的沉寂下来,安静下来。渐渐的才智就会发生。

才智来自哪里,来自安静,来自慈祥。一个喧嚷的人,心里无法沉静,才智是没有办法开发的。为什么拜佛能够增加才智,除了观音菩萨的加持力,还要咱们安静下来。只有慈祥了,才能和佛菩萨感应。所以,我主张咱们每天都拜佛,渐渐的拜,享用每个拜佛的瞬间的慈祥,感触观音菩萨无上的加持力。才智很快的就很开发。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很多人知道,学佛能让自己增加智慧,让自己的心,更加的清净。但是,到底怎样学,才对呢。有人觉得学佛就是要皈依,觉得佛教中讲三皈五戒,很复杂。有人说,其实学佛就是将佛当做..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问: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与目的,并付诸实现呢?答: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非常重要。你现在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目的,所以用头脑去思考和寻找。你可能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对,也不..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的三十二相都是给我们表法的,我们用见贤思齐的心瞻礼尊容,这就是修功德。我们一定要知道瞻礼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不可思议的。在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位比丘学佛,学着学着佛因为..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如何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我们做一切的事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以金刚般若的这种智慧,当即名字以离名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金刚般若的智慧。如果我们还取法相,还取..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顶礼可以分为三个..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的三个境界,你在哪一个?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问:“东区长者之声”,这大概是个刊物,里面登载说本港卫生局长说,香港严重缺乏灵龛,倡将骨灰洒在纪念花园,化做春泥更护花。世俗也有把骨灰洒入江海的..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一个众生,无论是人还是非人,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一样,都想解脱,都想成佛,只是不会或不敢用“解脱”、“成佛”这些词而已,他们认为这是迷信。一说要解脱、要成佛,..

孩子,这是甜的

好甜!好苦!好甜呀!我说好苦才对!邻家哥哥结婚,分礼糖。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刚到手的糖果跑一边享受这难得的喜悦。可是吃着吃着就吵了起来,一个说糖果是甜的,另一个穿得破旧、年纪稍小点的却说这是苦的,谁..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文:宏海法师今天这一讲,我们想,主要把我们做一个大的视野整合,就是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天我们要讲一下它是怎么来的。就着说前面的几种国土,净土..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文/学诚法师所有人都要面对出世和入世这两种心态。入世就是要做事,出世也要做事,关键在于如何用心。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句话,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有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时,..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每次演讲,我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有人问我:“为什么爱得愈深,痛苦就愈强烈?”这是很普遍的问题,而且我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各个年龄层的人。当然,这里所..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是蕅益大师讲的,讲得一点都不错。绝对不是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包括菩萨,菩萨、声闻、缘觉没有法子理解净..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安忍不是只在表面上“忍吧、忍吧……”你一忍再忍,总有一天会露馅的。这都是表面上的忍,实际上心已经动了,因为心里已经有怨恨了。这说明你还是没有深信这些道理。佛讲的这些道理..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我们已经有幸得到了暇满人身,丰衣足食,比较健康,也没有什么疾病,顺缘样样具备,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地利用此良机精进修行。我们往昔造过很多恶业,业力缠身,这些恶业早晚都会现前的。业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解】六、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