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诸法摄一要(一)

繁体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第五要修心进步的标准

第五要根本颂

诸法摄一要,二证取上首,

恒当依欢喜,能散即圆满。

一、诸法摄一要

1. “诸法摄一要”的含义

此处的“诸法”和四法印中“诸法无我”中的“诸法”并非一个概念,后者泛指宇宙万物和一切有情,而此处的“诸法”则指佛陀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具体来说就是“降伏贪惑对治法,宣说经藏二万一;降伏嗔惑对治法,宣说律藏二万一;降伏痴惑对治法,宣说论藏二万一;降伏共惑对治法,宣说共藏二万一”。其中的经、律、论三藏侧重于显教,共藏侧重于金刚乘。无论经藏、律藏、论藏还是共藏,无论显教还是密教,无论小乘、大乘还是金刚乘,八万四千法门的终极目标都集中于一个要点——破除我执,这称为“诸法摄一要”。

诸法为什么都要摄于“破除我执”这一要?

《遥呼上师祈请文》一针见血地指明:“固有祸根我执魔住心,一切心念烦恼增长因,一切行为皆具不善果,于解脱道丝毫不趋近。”大意是说:不管我们的生活多么顺心如意,家庭多么和谐美满,事业多么辉煌成功,这一切幸福快乐都是假象,因为有个恶魔一直深深隐藏在我们心中,操纵我们、奴役我们、毁灭我们,但我们却浑然不知,这个恶魔就是我执。这个心魔比亿万个外在的恶魔更具毁灭力,是一切灾祸的根源。外在的恶魔再凶狠,也不过是掠夺我们的财产、残害我们的亲人、折磨我们的身体,最多毁灭我们这一世的生命。但我执这个恶魔,却在无穷无尽的生生世世里彻底毁灭我们,让我们的一切所思所想都是烦恼,所有言行举止全成恶业,让我们沉溺于轮回的苦海不能自拔,永远无法趋向于解脱和涅槃。有这样一个恶魔朝夕相伴,我们能够安于现状吗?能够让它继续居住在内心吗?

大悲大智的佛陀洞察了这个真相,为了救度我们,于是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归根结底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我们破除我执。这也是衡量修心是否进步的第一标准。

如果我执没有被减轻和破坏,修学的法教再多,付出的努力再大,修行的时间再长,对于解脱轮回、成就佛果也毫无益处!佛陀在《月灯三昧经》中说:“我今为汝无量说,汝于此法若不行,如人虽持良妙药,于自身病不能治。”意思是说,假如我们身染恶疾,去了很多高级医院,见了无数著名医师,买了堆积如山的昂贵药物,却没有对治自己的病根,这一切付出意义何在呢?

对于佛弟子来说,建立“诸法摄一要”的见地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法越多、修行越久,我执越增强了,修行和我执像一对牛角一样各自生长、互不相干,就是在自我欺骗。那还不如收起法本、放下佛珠,出去游山玩水、吃喝玩乐更真实一些。

对于现代佛弟子来说,修行要想取得进步,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

从有利的方面看,现代学佛人很有福报,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各种法器,如计数器、念佛机、铃杵、转经筒、凤眼念珠等。古代人难以读到的经书,现在从网络上可以轻易查阅,甚至很多“未经灌顶不许翻阅”的金刚乘密续也都能查到。

从不利的方面看,在现代社会修行,干扰、障碍和诱惑都大幅增加了。一位噶举大德曾说:“以前暇满人身的‘暇’是指八无暇,现在有了手机和电脑,已经变成九无暇了。”事实的确如此,当今社会的环境更容易导致修行人散乱和放逸。因此有些大德强调:“必须要做一个现代的修行人。”意思是说,现代修行人必须要把佛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这需要具备足够的智慧、坚强的忍耐力、宽广的胸怀、深切的悲心,才能在现代社会站稳脚跟。否则很容易半途而废,甚至误入歧途。我们身为二十一世纪的佛弟子,要扬长避短,善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尤其要握佛法的要点——破除我执。

没有破坏和断除我执的修行都是不如法的。就像在战场上,敌人从东方发动进攻,我方士兵却把枪口瞄向西方,结果会怎样?士兵不是被俘就是被杀。很多佛弟子都会落入这个误区,学佛以后,甚至比不学佛的人烦恼更多、我执更强。冈波巴大师说:“法不如法,反而会成为堕入恶道的因。”如果因为烦恼和恶业堕入地狱,这是正常的;如果因为佛法而堕入地狱,那就太不正常了,太令人痛心了。

因此,学到任何佛法,哪怕一句一偈,马上就要用来对治我执。比如说,今天听到了“杀生是恶业”的法教,发现自己以前关于杀生的观念是错误的,当下就要改变自己,从此不再杀生。如果听到了“杀生是恶业”的法教,依旧我行我素找各种借口继续杀生,这样不仅恶业更重,还培养了我执。知法犯法只能罪加一等。

如果我们学佛以后判若两人,变得随和、平易、乐于助人,别人都愿意亲近我们,有了烦心事都愿意跟我们说一说,哪怕我们没有给予什么具体的帮助,别人也会感到宽慰。这就是我执减轻的征兆。

如果我们学佛越久,性情变得越古怪,别人觉得我们的精神可能出问题了,需要去看心理医生了。那就说明我们的修行误入歧途了,没有把“诸法”摄于“一要”,不知摄到哪里去了。

毫无疑问,每个佛弟子都希望修行有成,都希望解脱成佛。但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要克服修行道路上的种种艰难困苦,更要辨清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是什么?《修心七要》为我们一语道破——“诸法摄一要”。

我常常会发自内心地感叹:“今生能遇到《修心七要》这样殊胜的法教,真是太幸运了!能成为噶举传承的追随者,真是太自豪了!”传承如此清净,加持力如此强大,窍诀如此殊胜,法教如此适合当今的时代,仿佛字字句句都是为我们精心准备的,这是多么幸运啊。这一定是我们过去世多生累劫行善积德的福报。所以要分外珍惜、牢记于心、依教奉行。

无始以来,我们从未战胜过我执,终于在这一生有了获胜的希望。以前我们甚至根本没有与我执作过战,一直在跟众生作战,跟冤亲债主作战……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是难以计数的忧愁、眼泪和煎熬。如果还不把握今生,破除我执,我们还想等到哪一生呢?

请不要辜负《修心七要》,更不要辜负我们自己。

2. 人我执和法我执

我执分为两种:人我执和法我执。

小乘佛法注重对治人我执;大乘和金刚乘佛法不仅要破除人我执,还必须断除法我执。没有破除人我执则不能解脱;没有破除法我执则不能成佛。解脱和人我执不能共存,就像一根烧红的铁棒,如果用手紧紧握住,必然会被烫伤;如果想解脱被烫伤的钻心之痛,必须要松开握紧的手,扔掉这根铁棒。

人我执是无数劫来养成的习气,已经成为了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无须他人教导,不用刻意学习,一切生命自然就具有人我执。比如,一头刚刚出生的小牦牛,眼睛还没睁开,双腿还不能站立,就张开嘴巴找奶喝,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牦牛饥饿难耐、渴望活下去、惧怕死亡,这看似简单的自然现象,实际上就是人我执的表现。再比如说,假如我们追赶一只小虫,小虫一定会逃跑,它为什么要跑?因为偷了我们的东西吗?当然不是,是因为害怕受到伤害。这种自我保护的天性也属于人我执。

具体来说,什么是人我执?论典中说:“我执于非有我妄计有我,执此是实。”意思是说,“我”根本不存在,而我们误以为“我”真实存在,于是珍爱“我”、保护“我”,这就是人我执。久而久之习以为常,由此就产生了一系列的轮回之苦。

为什么说“我”根本不存在?我们来做一点简单的分析:我们会认为一个陌生人是我吗?会认为一只飞过的麻雀是我吗?当然不会,我们只会把自己当作我——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我,把自己的思想当作我。实际上,身体和思想都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结合的临时假象,我们却把这种假象错认为实有的“我”。

让我们来举个例子:在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路边草丛里有一条花绳子。我们路过此地一眼望去,误认为那是一条蛇,于是惊恐万状地跑开。花绳子就像五蕴,蛇就像“我”。蛇存在吗?根本不存在;同样,“我”存在吗?也根本不存在。如果我们借助灯光,看清楚这是一条花绳子,明白根本没有蛇,惊恐就会随之消失。同样,如果我们借助佛法,看清了五蕴的和合,明白根本没有“我”,这时就破除了人我执,证悟了“人无我”,轮回就会随之消失。

一般来说,证悟“人无我”需要有个过程,分为见、修、行、果四个阶段——阐述“人无我”的法教属于见地,建立了正见之后,还必须要实修、实行,最后才能破除人我执,证得“人无我”之果。

什么是法我执?

《入中论》中说:“说依心心所立我,故非彼等即是我。彼等积聚亦非我,故彼非是我执境。”大意是说,凡是属于“我”的外在事物——“我”的身体、“我”的亲人、“我”的财产、“我”看到的大千世界等,对这些产生执着,叫作法我执。简单地说,人我执是对自己的执着,法我执是对外境的执着。

证入小乘的阿罗汉果位,就是破除了人我执。而对于大乘菩萨来说,不仅要破除人我执,还必须断除法我执。

还有另外一种定义方法:破除了第七识末那识,也就破除了“人我执”。把第八识阿赖耶识转化为大圆镜智,才能破除“法我执”,证悟佛果。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2024-03-17 13:54

庄子试妻

有一天,庄子在山上遇到一名女子,蹲在新坟前,拚命摇扇,好像要把坟上湿漉漉的土煽干。庄子不解她的用意,便开口问她。她表示,坟中葬的是他丈夫,丈夫临终遗言,要等坟上土干后,她才可以改嫁。她等不及了,于是猛..

工作的女人最美丽 给同事的妇女节祝福语

工作的女人最美丽 给同事的妇女节祝福语三八妇女节祝福语短信,将你的三八节祝福送给与众不同的她。还在为找不到好的祝福短信而发愁吗?小编特献上妇女节祝福短信祝福语大全。祝美女们妇女节快乐!1. 我们的节日,我们..

开启自性的芬芳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花园,这个花园里本该有随时开放的花朵,本该是五光十色、生机盎然,本该是万紫千红、欣欣向荣,本该是阳光灿烂、艳丽缤纷……,可是令人痛惜的是,多愁的人们总是在这花园里种植烦恼葛藤,开..

康藏佛土德格县 善地春雪美翻天

康藏佛土德格县 善地春雪美翻天初春的甘孜州,美得不可方物,国道317上的康北明珠德格县更是银装素裹,苍莽遍野。春雪,如期而至,春雪下的大,化得快!早早开始登山,赶在融化之前纪录下这美轮美奂的佛国春雪图。德..

在做法事超度婴灵时妈妈有感觉吗-说说自己的心中感受

在做法事超度婴灵时妈妈有感觉吗-说说自己的心中感受再说婴灵。这一年间,曾为许多缘主来超度婴灵孩子,只是到了今年,二次寻师傅帮助超度新造成的婴灵孩子。这样的事情出了三五例,师傅我有些难过,此前孩子超度尚..

地藏经略谈十斋日转读地藏经的大利益

地藏经略谈(四十四)十斋日转读地藏经的大利益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如来赞叹品第六【南阎浮提众..

巴楚仁波切:用福德来赚钱的绝密!

巴楚仁波切:用福德来赚钱的绝密!巴楚仁波切曾对一位年轻人说了一段话,这段开示非常适合在家人,特别是今日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不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应怀着勇气和耐心来从事,直到完成。你的心不应该追逐众..

开启“不在意”的功能

开启“不在意”的功能我们常常为一些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失去理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匆匆的几十个年头,然而我们却为纠缠无聊琐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有位老人的话耐人寻味:“一件..

在这八种因缘下行布施,将获得殊胜功德!

在这八种因缘下行布施,将获得殊胜功德!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向比丘们开示: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在八种因缘下行布施,将获得殊胜功德,是哪八种呢?”一者,善于观察适当的时节因缘而行布施。二..

布施一杓饭汁,果报不可思议

芥子般的种子,能长出庇荫众人的大树。布施得福,因果不可思议。在佛陀时代,当时的僧团是不炊爨的,僧众都是到城里去托钵化缘。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们到城中托钵,来到一梵志家门口。屋里忙着煮饭的妇人,忽然觉得..

度化众生记得别把自己「染污」了

有的人觉得自己是大乘行者,现在应该去利益众生。这个是没有错的。但是发菩提心和行菩萨道,第一要把握自己,第二要帮助别人。什么是;把握自己呢? 在发利他心、做利益众生事情的时候,不能染污自己,不能失去道心。..

可以错,但不要错过

每次看央视的《开心辞典》节目,我都很欣赏那些已经取得了很高积分而选择继续答题的选手,钦佩他们的勇气。而有一个选手却是让我体会到了更多的道理,不再是单纯的敬佩,而是有了更深的体会。当时那个选手只剩下最后..

哲人与石匠

哲人与石匠 两个石匠正在山下,挥汗如雨地工作。恰巧,有一位哲人途经此地。哲人就问其中一个石匠:你不觉得做石匠非常辛苦吗?那个石匠点了点头,一脸无奈地说:是的,我每天都要面对一些毫无生命的石头。为了完成一..

因果关系中的三种错见

在因果关系里边,我们推翻了三种不正确的见解。第一个不平等因。第一性的东西在推动,造出一切万物的,大梵天也好,什么也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第二个非因即因。一切哲学里边,把时间或者是空间或者是精神或者是物..

宽运法师:凡事先问自己

宽运法师:凡事先问自己佛教经常让我们亲近善知识,人家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如果我们亲近了善知识,得到善知识的提醒,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天石禅师和一个青年男子偶遇,于是二人结伴同行。..

在做事中修行

在做事中修行昨天晚上,小组共修的内容是《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其中,在第一讲关于“佛教是消极还是积极”的讲解中,导师提到,在佛教的修行里,有一个法门叫做忍辱。其实这个忍辱,跟我们世间上的人所理解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