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般若的中心思想

繁体

中国佛教般若的中心思想

般若(bōrě),梵语Prajna的音译。又译作“波若”、“钹若”、“钹罗若”、“班若”、“般罗若”、“般赖若”等,意为“终极才智”、“辨识才智”。专指:如实认知全部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才智。般若,全称“般若波罗蜜多”,是依据梵语音译的释教术语,读作bōrě,意为才智,为三无漏学、六度之一。般若一词最早呈现于东汉高僧支娄迦谶所译的《道行般若经》,距今现已两千年了。般若在中国没有适当的名词可以代替,所以译经家不直接汉译为“才智”,而以音译。释教徒以为,般若是经由内观所发生的正见,是深刻地体会真理所得到的特殊才智,代表了一种与常人不同的世界观;般若是解脱人间烦恼、了存亡的大才智。释教以为,为了生活上的需求,或者为了达到某种有用目的的才智,是便利智。尘俗的便利智是不终究的、不完美的,乃至一般的哲学家、科学家的才智仍然局限于便利智。般若的中心思维,可以归纳为“假有性空”。但支撑这个中心思维的理论基础,首要还是“缘起”。然而,经中提到缘起时,总是这样说:“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苦集聚。”又说:“无明离欲而生明,彼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见《杂阿含经》)此与彼是互相依持而生,互相依待而灭,意思是说,存亡相续的流转门和存亡的还灭门,都是由缘由而生,由缘由而灭。但缘起的内容不只仅在于有情人间的范围内,并且,包含山河大地,草木森林等——无情器人间。如《十二门论》说:“内缘起,即无明缘行等十二支;外缘起,即如以泥土、轮绳、陶等而成瓶。”内是指有情人间,外是指无情的器人间。这样凡是存在的因果、事理等,全部都是缘起的。假如离开缘起,全部法则无从安立。《阿含经》中说,有人问佛所说何法?佛说:我说缘起。可见,缘起法提醒的是全部法生灭的因果联系,是释教的底子思维之一。缘起是释教的专用名词,但在释教的学派中,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今略概括三点来阐明:一是果原因待性。是指现实存在的事物,决不会自己如此,有必要从因而生起之缘,也便是从果所因待的缘由,即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因待性。但一般人不了解缘起的因待性,忽略了互相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人类社会发生了种种孤立的认识,对现前的善恶发生无因无果的错误认识。因而,只有从缘能起果的规则中,把握缘起相关的因待性,才能认识缘起,以及悟入缘起法性的空宗。缘起不光“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生起,并且“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还灭。由于,依他而有而生,有必要依他而无而灭,便是说,生必归于灭,有必归于无。正如《阿含经》所说:“有因有缘人间集,有因有缘人间灭。”人间集,是因惑感苦,相顺相生;人间灭,是由道断惑,相违相灭的。所以,缘起法便是相依相生的流转,又是相依相灭的还灭,也便是依于缘起成立存亡,依于缘起而有涅盘。二是因果序列的必定性。佛说缘起,不只阐明现实中全部事物现象的互相因果关系,并且,深刻地剖析出因果生灭次序(序列)的必定性。如有情必有生老病生,无情必有成住坏空。这是缘起的必定性。有的人以为,自己所作恶业别人不知,就可以免于报应,哪知道全部法都受着因果序列制约,是具有必定性,普遍性,本然性的,谁也避免不了因果的机关。三是诸法的空寂性。从缘起法中了解到,有果从因生的因待性,有因果序列的必定性,这因待性与必定性,不光是如此相生,并且是如此相灭。假如再进一步探讨剖析全部法为何如此生灭,如此次序,便如皆由众缘组合。但这是一种假合,自身就没有自性的存在。由于,全部法的存在,仅仅是缘由和合的假在。《金刚经》说:“全部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诸法的存在比如梦、幻、泡、影的无常的、无我的东西。一般的角度看,诸法的互相因待,前后必然,人间的因果幻化等等,好象有个东西存在,有迹可寻,有形可捉。但从底子上看,全部法是无自性,了无可寻、可捉的。所以说缘起是“仿佛有而毕竟空,毕竟空而仿佛有”。可见,佛说缘起,往往与一般人相反,一般人只以为人间全部法,都是真实的、固有的、不变的、真实的,乃至以为全部是由神主宰、神创造,依佛法说,这些只不过是自性执、妄执、自我成见的反映。因而,释教最反对说人间有造物主存在,有永久不变的东西存在。性空缘起性空,起信加持;是处有爱,无处不在。性是指诸法之体性、理性,空是指诸法皆由众缘假合,没有自性。诸法的体性、理性不可得,名为“空”,即“性空”是同义异名。“性空”观是释教认识世界万物的基本点。但一般人对空,都有所误解,有的以为空是什么也没有,等于数学上的零。乃至把《醒世歌》中的话也拉到释教里来,如“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冥在其中;夫也空,妻也空,大限来时各西东;母也空,子也空,鬼域路上不相逢;人生比如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老辛苦一场空”。留意,释教的“空”与《醒世歌》的“空”意思是彻底不同的。《醒世歌》的人生看法,全部都归于绝望、空无、幻灭,毫无含义。而释教是从现实人生中,否定必定的、不变的存在,必定其相对的含义;更深化地,提醒人生的本相含义,给人以终究的归宿。还有些人引证科学剖析法来解释般若的“空”。先从物质剖析开始,至元素—分子—原子—中子,最后粒子便是“空”(见《内明》),这种解释是不符合释教“空”的本义的,彻底违反了般若的空义。释教的空不是同一法中,某部分空,某部分不空,而是当体即空、自性空、毕竟空。咱们要更深刻地了解空义,须从三方面去了解:其一,人间没有不变性的东西,也便是诸行无常。全部法都是众缘组合,没有固定、真实的自性,时刻无不在生、住、异、灭的运动中变。所以全部法是无常的、改变的、否定不变性、永恒性、不灭性的神我,便是空。缘起性空,起信加持;是处有爱,无处不在。缘起性空,起信加持;是处有爱,无处不在。其二,人间没有独存性的东西,全部事物都是缘由和合的因果联系,大至世界,小至微尘,无非是互相依待的存在。因而,每个人的生计,决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的关系。否定独存性的梵我,也便是空。其三,人间没有真实性的东西,一般人总以为人间全部事物都有它的真实性。但严格的按缘起法说,真实性是不可得的。所以,人间全部事物,只能说假在。否定真实的人间造物主,便是空。从这三点可以看出,全部法的自性空说,首要从缘原因果而显,若悟透了缘起法,便理解全部法毕竟空。反而言之,若理解了全部法的毕竟空,便理解了缘起法的至深妙义。其实,二者是同一内容的两种说法罢了。中道中道,很容易被人们误以为不置可否,其实释教绝不是如此主张,中的意思,便是以中正不偏的态度与态度,深化人生、世界的真面目。它既不偏于理性、出人间、性空等,又次偏于事相、人间、缘起,只为中道。详而言之,全部法是从缘而起,所以全部法是性空。由于是性空,所以要依缘由而现起。这样法法从缘而有,法法本性而空,缘起与性空,纷歧不异,相辅相成,空有无碍,不落二边,即所谓中道。中道,是佛以般若才智亲自证得的真理,非一般人所能及。尘俗言说,不免片面性。如外道偏无,是堕于断灭;凡夫偏有,是堕于常边。佛法为了纠正这种片面性,所以说缘起即空的中道。其实,缘起有不碍性空,性空也不碍缘起有,二者自身便是不偏的中道。因而,释教的最高、最完美的真理,也便是“缘起性空”。所以说般若慧是“空慧”或“中道觉慧”的最高才智。

2024-03-17 13:54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

楞严咒咒心念诵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楞严咒咒心念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心。最好..

陈大惠:你能帮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帮你

陈大惠:你能帮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帮你 十年前你是谁,一年前你是谁,甚至昨天你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你是谁,以及明天你将成为谁。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人生是很累的,你现在不累,以后就会更累;人生..

对不起,我错了,对不起

对不起,我错了,对不起最近感悟:我们这世界,太近或太远的距离,都是灾难。佛国净土,太近或太远的距离,都是圆满自在。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清醒的智者知道:阻碍人与人之间等所有关系的真凶从来都是杀、盗、淫、..

对过去,要放,对现在,要惜,对将来,要信

对过去,要放,对现在,要惜,对将来,要信有些时候,买了就买了,不要去比价;吃了就吃了,不要去后悔,爱了就爱了,不要去猜疑;散了就散了,不要去诋毁。笑着面对生活,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来者珍惜,去者放手..

大悲咒快念诵21篇

念诵大悲咒是没有遍数限制的,是没有语速限制的,所以大家把大悲咒快念诵21篇也是可以的。 当大家把大悲咒念诵21遍后能加深自己对大悲咒的印象,也能让自己更好的去了解这部咒文。此外,把大悲咒念诵21遍好处也是很..

平静才是真正的解脱

你总是抱怨:为什么人生有这么多的不如意,人家生活得那么好,我却这么悲惨?我拥有这么多,怎么还是不开心?开心的事越来越少,郁闷的事越来越多。你是否发现,你实现梦想后所得到的快乐,往往是那么短暂。你是否试..

庄子试妻

有一天,庄子在山上遇到一名女子,蹲在新坟前,拚命摇扇,好像要把坟上湿漉漉的土煽干。庄子不解她的用意,便开口问她。她表示,坟中葬的是他丈夫,丈夫临终遗言,要等坟上土干后,她才可以改嫁。她等不及了,于是猛..

工作的女人最美丽 给同事的妇女节祝福语

工作的女人最美丽 给同事的妇女节祝福语三八妇女节祝福语短信,将你的三八节祝福送给与众不同的她。还在为找不到好的祝福短信而发愁吗?小编特献上妇女节祝福短信祝福语大全。祝美女们妇女节快乐!1. 我们的节日,我们..

开启自性的芬芳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花园,这个花园里本该有随时开放的花朵,本该是五光十色、生机盎然,本该是万紫千红、欣欣向荣,本该是阳光灿烂、艳丽缤纷……,可是令人痛惜的是,多愁的人们总是在这花园里种植烦恼葛藤,开..

康藏佛土德格县 善地春雪美翻天

康藏佛土德格县 善地春雪美翻天初春的甘孜州,美得不可方物,国道317上的康北明珠德格县更是银装素裹,苍莽遍野。春雪,如期而至,春雪下的大,化得快!早早开始登山,赶在融化之前纪录下这美轮美奂的佛国春雪图。德..

地藏经略谈十斋日转读地藏经的大利益

地藏经略谈(四十四)十斋日转读地藏经的大利益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如来赞叹品第六【南阎浮提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