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般若的中心思想
中国佛教般若的中心思想
般若(bōrě),梵语Prajna的音译。又译作“波若”、“钹若”、“钹罗若”、“班若”、“般罗若”、“般赖若”等,意为“终极才智”、“辨识才智”。专指:如实认知全部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才智。般若,全称“般若波罗蜜多”,是依据梵语音译的释教术语,读作bōrě,意为才智,为三无漏学、六度之一。般若一词最早呈现于东汉高僧支娄迦谶所译的《道行般若经》,距今现已两千年了。般若在中国没有适当的名词可以代替,所以译经家不直接汉译为“才智”,而以音译。释教徒以为,般若是经由内观所发生的正见,是深刻地体会真理所得到的特殊才智,代表了一种与常人不同的世界观;般若是解脱人间烦恼、了存亡的大才智。释教以为,为了生活上的需求,或者为了达到某种有用目的的才智,是便利智。尘俗的便利智是不终究的、不完美的,乃至一般的哲学家、科学家的才智仍然局限于便利智。般若的中心思维,可以归纳为“假有性空”。但支撑这个中心思维的理论基础,首要还是“缘起”。然而,经中提到缘起时,总是这样说:“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苦集聚。”又说:“无明离欲而生明,彼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见《杂阿含经》)此与彼是互相依持而生,互相依待而灭,意思是说,存亡相续的流转门和存亡的还灭门,都是由缘由而生,由缘由而灭。但缘起的内容不只仅在于有情人间的范围内,并且,包含山河大地,草木森林等——无情器人间。如《十二门论》说:“内缘起,即无明缘行等十二支;外缘起,即如以泥土、轮绳、陶等而成瓶。”内是指有情人间,外是指无情的器人间。这样凡是存在的因果、事理等,全部都是缘起的。假如离开缘起,全部法则无从安立。《阿含经》中说,有人问佛所说何法?佛说:我说缘起。可见,缘起法提醒的是全部法生灭的因果联系,是释教的底子思维之一。缘起是释教的专用名词,但在释教的学派中,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今略概括三点来阐明:一是果原因待性。是指现实存在的事物,决不会自己如此,有必要从因而生起之缘,也便是从果所因待的缘由,即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因待性。但一般人不了解缘起的因待性,忽略了互相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人类社会发生了种种孤立的认识,对现前的善恶发生无因无果的错误认识。因而,只有从缘能起果的规则中,把握缘起相关的因待性,才能认识缘起,以及悟入缘起法性的空宗。缘起不光“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生起,并且“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还灭。由于,依他而有而生,有必要依他而无而灭,便是说,生必归于灭,有必归于无。正如《阿含经》所说:“有因有缘人间集,有因有缘人间灭。”人间集,是因惑感苦,相顺相生;人间灭,是由道断惑,相违相灭的。所以,缘起法便是相依相生的流转,又是相依相灭的还灭,也便是依于缘起成立存亡,依于缘起而有涅盘。二是因果序列的必定性。佛说缘起,不只阐明现实中全部事物现象的互相因果关系,并且,深刻地剖析出因果生灭次序(序列)的必定性。如有情必有生老病生,无情必有成住坏空。这是缘起的必定性。有的人以为,自己所作恶业别人不知,就可以免于报应,哪知道全部法都受着因果序列制约,是具有必定性,普遍性,本然性的,谁也避免不了因果的机关。三是诸法的空寂性。从缘起法中了解到,有果从因生的因待性,有因果序列的必定性,这因待性与必定性,不光是如此相生,并且是如此相灭。假如再进一步探讨剖析全部法为何如此生灭,如此次序,便如皆由众缘组合。但这是一种假合,自身就没有自性的存在。由于,全部法的存在,仅仅是缘由和合的假在。《金刚经》说:“全部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诸法的存在比如梦、幻、泡、影的无常的、无我的东西。一般的角度看,诸法的互相因待,前后必然,人间的因果幻化等等,好象有个东西存在,有迹可寻,有形可捉。但从底子上看,全部法是无自性,了无可寻、可捉的。所以说缘起是“仿佛有而毕竟空,毕竟空而仿佛有”。可见,佛说缘起,往往与一般人相反,一般人只以为人间全部法,都是真实的、固有的、不变的、真实的,乃至以为全部是由神主宰、神创造,依佛法说,这些只不过是自性执、妄执、自我成见的反映。因而,释教最反对说人间有造物主存在,有永久不变的东西存在。性空缘起性空,起信加持;是处有爱,无处不在。性是指诸法之体性、理性,空是指诸法皆由众缘假合,没有自性。诸法的体性、理性不可得,名为“空”,即“性空”是同义异名。“性空”观是释教认识世界万物的基本点。但一般人对空,都有所误解,有的以为空是什么也没有,等于数学上的零。乃至把《醒世歌》中的话也拉到释教里来,如“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冥在其中;夫也空,妻也空,大限来时各西东;母也空,子也空,鬼域路上不相逢;人生比如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老辛苦一场空”。留意,释教的“空”与《醒世歌》的“空”意思是彻底不同的。《醒世歌》的人生看法,全部都归于绝望、空无、幻灭,毫无含义。而释教是从现实人生中,否定必定的、不变的存在,必定其相对的含义;更深化地,提醒人生的本相含义,给人以终究的归宿。还有些人引证科学剖析法来解释般若的“空”。先从物质剖析开始,至元素—分子—原子—中子,最后粒子便是“空”(见《内明》),这种解释是不符合释教“空”的本义的,彻底违反了般若的空义。释教的空不是同一法中,某部分空,某部分不空,而是当体即空、自性空、毕竟空。咱们要更深刻地了解空义,须从三方面去了解:其一,人间没有不变性的东西,也便是诸行无常。全部法都是众缘组合,没有固定、真实的自性,时刻无不在生、住、异、灭的运动中变。所以全部法是无常的、改变的、否定不变性、永恒性、不灭性的神我,便是空。缘起性空,起信加持;是处有爱,无处不在。缘起性空,起信加持;是处有爱,无处不在。其二,人间没有独存性的东西,全部事物都是缘由和合的因果联系,大至世界,小至微尘,无非是互相依待的存在。因而,每个人的生计,决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的关系。否定独存性的梵我,也便是空。其三,人间没有真实性的东西,一般人总以为人间全部事物都有它的真实性。但严格的按缘起法说,真实性是不可得的。所以,人间全部事物,只能说假在。否定真实的人间造物主,便是空。从这三点可以看出,全部法的自性空说,首要从缘原因果而显,若悟透了缘起法,便理解全部法毕竟空。反而言之,若理解了全部法的毕竟空,便理解了缘起法的至深妙义。其实,二者是同一内容的两种说法罢了。中道中道,很容易被人们误以为不置可否,其实释教绝不是如此主张,中的意思,便是以中正不偏的态度与态度,深化人生、世界的真面目。它既不偏于理性、出人间、性空等,又次偏于事相、人间、缘起,只为中道。详而言之,全部法是从缘而起,所以全部法是性空。由于是性空,所以要依缘由而现起。这样法法从缘而有,法法本性而空,缘起与性空,纷歧不异,相辅相成,空有无碍,不落二边,即所谓中道。中道,是佛以般若才智亲自证得的真理,非一般人所能及。尘俗言说,不免片面性。如外道偏无,是堕于断灭;凡夫偏有,是堕于常边。佛法为了纠正这种片面性,所以说缘起即空的中道。其实,缘起有不碍性空,性空也不碍缘起有,二者自身便是不偏的中道。因而,释教的最高、最完美的真理,也便是“缘起性空”。所以说般若慧是“空慧”或“中道觉慧”的最高才智。
降低罪业的势力,因为罪业会让你临终痛苦
建立佛号,引导佛号,调伏烦恼,这叫正修。折伏现行烦恼是修行要务。但是你要知道,什么是帮助你的,什么是障碍你的。比方说,道、灭,这四谛中的还灭门,道谛跟灭谛是帮助你的,你能够修道产生寂静的涅槃,这是帮助..
嘎玛仁波切:佛诞日似水年华不落的思念与情怀
嘎玛仁波切:佛诞日似水年华不落的思念与情怀文/嘎玛仁波切似水流年,不落的思念与情怀!忆念佛陀之恩!两千五百年前的荣耀之生,只是一种自带光环的亲临世间。无依无恋的摒弃权贵,只为体味苍生的浓苦与愁乐。无畏无..
诵心经的好处是什么
念心经是学佛必须要经历的一段路程,因为只有对心经了解透彻了,才能更好的去了解下一本经书,而且不要小看了心经这本经书,虽然字数是比较少的,但是它里面的精华要是了解透了,比你读几本经书都是有用的,因为念诵..
嘎玛仁波切:愿中国的祥和社会,充满智慧与慈悲、幸福与安康
嘎玛仁波切:愿中国的祥和社会,充满智慧与慈悲、幸福与安康导语:如果时刻面对战火纷飞,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可能维系,安居乐业无从谈起。要懂得感恩、珍惜并自豪可以身处一个富强安定的国家,并尽己所能地运用佛..
半夜哭声
半夜哭声人生下来,就面临着一个怎么做人的问题,我想,有一颗慈悲的心肠,就是最好的答案了。而人类之所以能延续至今,并将永远延续下去,我想靠的就是,这样一颗慈悲温暖的心肠。这慈悲的心肠,如鲜花鲜艳,大海广..
去九华山圣地的障碍
去九华山圣地的障碍五一要决定去九华山。很多人都很期待。有六十位师兄报名。也有很多人去不了。障碍来了。大家知道不,去圣地,很多障碍的。因为圣地是怎么来的,是解脱来的,是能给我们生命带来解脱的。如果你去北..
嘎玛仁波切:修行不要太执着感应
嘎玛仁波切:修行不要太执着感应一般而言,修密的人比较执著於感应,常听很多人说,我看到佛了,看到菩萨了;或是,做了种种不同的梦,以为自己修得很好,感应很多很灵验,快要成就了。其实,感应不是一件好事,中国..
发心护佛得果位
有一次,佛率领眷属走在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子在路旁玩耍,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鼓,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弓箭。他们看见佛的庄严身相,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蹦蹦跳跳地来到佛的身旁恭敬顶礼,然后对佛说:;这条路有猛兽..
食素与蛋白质
我不吃肉可以获取所需要的蛋白质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蛋白质是定义的什么?1838年,荷兰的一位化学家,首先分离出一种生命的基本物质,含有氮素、碳、氢及氧,他称之为蛋白质意思是第一顺位。后来证..
善择正法
当摩竭提国的频婆娑罗王得知佛陀来到善住天寺祠祀林中的消息,立刻带领上万的车马与数千万的婆罗门前往拜见佛陀。频婆娑罗王等人恭敬顶礼佛陀后,便各自就座。此时,大众看见一直是事火外道的优楼频螺迦叶也身处其中..
在家居士如何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
在家居士如何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文:转载)有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摘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
嘎玛仁波切:买彩票算DB吗?
嘎玛仁波切:买彩票算DB吗?【问题】阿弥陀佛,嘎玛上师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刚看到您的答疑文章,想请问您购买彩票算不算赌博,佛弟子买彩票这样如法吗?有的人一下子买彩票中大奖,是因为过去世布施过一大笔钱吗?感..
如何才是人生的快乐根源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健康生快乐,快乐生健康。试想,你的身体四大不调,卧病在床,或者你的心中三毒炽盛,障门大开,起惑造业,能快乐吗?有人说欢笑能补脑,胜于服食药物;每日笑..
嘎玛仁波切:你有安全感吗?
嘎玛仁波切:你有安全感吗?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没有安全感,小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抓住东西和哭闹。这种没有安全感与生俱来,就好像我们离开自己熟悉的城市,去陌生城市之前总是忐忑不安。有时候,人们宁愿相信一条狗、..
嘎玛仁波切:唯有依靠众生,才能救度自己
嘎玛仁波切:唯有依靠众生,才能救度自己所有的因果报应都与众生息息相关。因为对众生造了恶业,才会有所谓的冤亲债主。真正形成冤亲债主的业力,造作者是谁呢?就是我们自己。正因为有众生作为对境,我们才会造作罪..
嘎玛仁波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真诚的果报
嘎玛仁波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真诚的果报安心就不会痛 连载10相信因果报应,定能平安无忧只要对人真诚付出了,哪怕只是很少一点点,别人也会感恩很久。这就是典型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解放前我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