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和学佛,究竟有什么区别?
只要我们真发心,真的接受佛的教导,就一定会认真努力的去修正自己的思想言行,就一定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将佛法落实到生活当中,这才叫真正的信佛、学佛。
1
信佛
就是相信佛,不排斥佛,觉得佛很神圣,很敬重佛。
很多信佛的人,是把佛教当成一种宗教信仰,把佛菩萨当成神灵,他们偶尔去寺院烧香拜佛,只是希望以此求得人天福报,获得佛菩萨的保佑加持,或者把佛当成心灵上的寄托,生活中遇到困难了,跟佛倾诉一下,希望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这类人的信仰,比较肤浅,非常表面化,非常功利化,容易走向迷信。
2
学佛
很多人把学佛当成很玄妙的事,其实并不是那样。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依据佛的经典,佛的教导,把佛法运用在工作生活当中,运用在为人处世当中,这就是学佛。
并不是说学佛就必须出家,必须上佛学院才行。只要听闻了佛法,然后能够依教奉行,这就是学佛,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佛。
以前想听闻佛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去寺院才行,现在很方便了,电脑上就可以学,手机上就可以学,只要你想学,学佛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网上想找哪部经典都有,想学哪个法门也都可以选择。
真的是太方便了,关键是你肯不肯学。
3
只信佛不学佛,不是真信
很多人信佛,只是嘴上说说而已,生活上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经常有人拿电视剧《济公》里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当借口,在他们看来,信仰是一回事,生活又是另一回事,我心中有佛就行了,我不干坏事就行了,该干啥还干啥,两者不相干。
这种人的信佛,不是真信。真信哪有不真干的?嘴上说相信老师,背后却不按老师说的去做,和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叫相信老师吗?这叫欺骗老师。
4
只学佛不信佛,不是真学
有些人学佛呢,他不是想修行,也不是为了寻求解脱,而是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当成哲学,当成文学来看了,他是拿佛法来做研究的,是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他并不是彻底深信佛法,只是抱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抱着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心理,在佛法里找点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是这种心理。
还有的人学佛,现在很多人都称佛系,也有的叫小资佛法,就是把佛法当成心灵鸡汤了,只是利用佛法来宽慰一下自己,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把佛法当成装点门面、抬高自己学问修养的工具了。
这两种人虽然学佛,嘴里也可能说信佛,但在他们的内心里,还是不相信佛,所以这不叫真学佛。
5
真正学佛,一定信佛
真正学佛,一定信佛;真正信佛,也一定学佛。
如果一个人真的学佛,能够依教奉行,把佛讲的经教落实在生活工作当中,落实在言语心行当中,那问都不用问,他必定信佛,没有信佛的基础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真正相信佛,相信佛说的一切佛法,那也一定会去努力的落实在生活当中,因为佛把宇宙的事实真相都告诉我们了,利害关系都讲得清清楚楚了,你真相信佛,肯定不敢再干坏事,再不敢犯错误了,肯定要精进修行,真正为了脱生死而学。
6
真学佛和真信佛
有很多人,信佛只是烧香拜佛,只是祈求佛菩萨的保佑,这种信仰非常表面、非常功利。
真正的学佛修行,并不是刻意地追求什么。从广义来讲,修行就是一种生活,而且是一种非常平实的生活!我们可以把学佛说成是玄妙的事情,说学佛是为了成佛,听来非常遥远。但我们要知道,学佛修行也可以是十分平常的事。
平常到什么程度呢?正如古德们所说的那样:饥来吃饭困来眠。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佛是平常道,像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一样自然。
当我们说到修行的时候,想到的往往只是礼佛、诵经、念佛等等。这些算不算修行?当然是修行。
有些人诵经,每天诵一卷《金刚经》或《地藏经》、《无量寿经》;有些人念佛,每天都要念几千、几万声佛号;还有些人,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做早晚功课。
这固然值得赞叹,但我们诵经的目的是什么?念佛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不是读诵的经典或念诵佛号像银行存款一样越积越多,我们的修行工夫也就越来越深?
不是这样的!
诵经也好,念佛也好,主要是为了改善并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
每个人都有很多烦恼和妄想,因此浮躁不安。这些烦恼从哪里来?都是自己东想西想地想出来的!妄想少,烦恼就少;妄想多,烦恼就多。所有从贪、嗔、痴出发的行为,都会形成不善的业力。
所以说,凡夫的起心动念都在造业。当我们产生一念贪心时,内心贪的力量就增强了一分;当我们产生一念嗔心时,内心嗔恨的力量又增强了一分;当我们起一念我慢或嫉妒心时,内心我慢、嫉妒的力量也在随之增强。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念佛时,所念的每一声佛号,就是在我们的生命中种下了善的种子;当我们诵经时,就是在我们的内心中种下了佛法的种子。
所以,我们是想让内心结出慈悲、智慧的果实,还是无明、烦恼的果实呢?
关键在于平时是如何熏修我们的内心。
如果我们不断地贪婪、嗔恨、嫉妒,烦恼就会渐渐形成强大的力量,甚至完全左右我们的身心。
如果我们不断地听闻佛法,如理思维,慈悲、智慧的菩提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7
学佛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
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若不皈依三宝,仍不为佛教徒。学佛之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
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皈依三宝品》中,如来答弥勒菩萨问:“若欲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涅槃者,应当皈依佛法僧。”
皈依是何义?皈是皈投、皈向,或回转义。依是依托、依止、或信赖义。皈投三宝,以三宝为依托。凡回转依赖行为,都称皈依,非但佛教之专用。
皈依即救护义。如《大毗婆沙论》三十回说:“救护义是皈依义……诸有皈依佛法僧宝,不破学处,不犯律仪,不违法制,便能救护。彼破学处,毀犯律仪,违越法制、虽皈依三宝而不为救护。”
学佛者,为解脱三途及流转生死痛苦,皈依三宝,仰求救护,就必须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尊佛、奉法、近僧就能得到救护。
《瑜珈师地论》说:“当知皈依,有四正行: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善士即善友、善知识。
《瑜珈师地论》又说:“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八?谓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
《华严经》说:“……汝今发心求菩萨道,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应当勤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有所教诲,当念随顺,不应违逆;于善知识,善巧方便,但应恭敬,勿见过失。”
又说:“一切佛法,如是皆由善知识为而得圆满。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从善知识来,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住,依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因为善知识有大恩德,作弟子者应正念思惟,如法亲近。对善知识应作师想、父母想。应承事恭敬供养。
承事供养善知识是为听闻正法,正法是佛的教法,依善知识开解,学人依之起行。在起行之前,依所闻法理引起如实不谬的作意,即是如理作意。有此作意。则知见自能清净,不起颠倒邪见,而起如理正行。
正行,也即法随法行。法指涅槃法,最胜故。随法即道谛,它能证涅槃法,随顺于涅槃故。行是学人自心中受持此法,为求涅槃精进修行正道。是为法随法行。此为三皈后,所应行的四个次第。
佛陀说法四十九余年,说八万四千法门。我们佛弟子修行,无论是依哪个法门来修行,都离不开十善奠定基础。佛陀修到圆满,根就是十善,十善为地。
佛陀在《十善业道经》讲到“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在本经的后面讲到“十力无畏、十八不共”,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从十善到善法圆满,善法圆满就是如来果地。如来果地是纯善纯净。佛心无一念。佛法讲正念,正念无念,这才是正念。正与邪是相对的。
佛陀帮助众生,无论是示现什么样的身份,都用的是正念,用的是慈悲和智慧。诸佛菩萨来到世间度化众生,无论是用什么方法,心中无妄想、无执着、无分别,真实智慧起作用,就是无有一丝毫的妄念,是自然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
我们读经为什么不能完全理解经义呢?我们凡夫没有见性。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果地上的德能,我们凡夫只不过是没有恢复而已。所以我们读经要用清净心、恭敬之心,我们就会得利益。
无论是学哪一部经,一心来读,我们都会有悟处。如果我们读经,在经典里起了分别心,这部经究竟佛讲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分析就落在妄想里。这就是各人与各人的根性不相同,悟性不相同。悟性高的心地比较清净。
佛陀讲利根、钝根,利根的人悟入就快。利根的人心比较清净,分别、执着、妄念少,读经、听经很容易契入经典的境界。所以悟道、悟入。悟入,佛帮不上,要靠自己,佛陀只是开示讲解。
开示是帮助我们了解万法的真相,六道轮回,因果通三世,帮助我们去认识、了解。“示”是示现,做给我们看,是给我们做榜样。所以我们学佛就是遵循佛陀的教诲。佛陀的教诲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的方法,称之为佛教。
佛教是教化众生,佛菩萨是普度众生。普度众生还得需要一个缘分。佛教导我们修行人要广结善缘,如果你不与众生结缘你就无法度众生。为什么呢?没缘,众生不肯接受。所以我们经常介绍真诚、恭敬心非常重要。
当然,学佛修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佛的教导,也不是说落实就落实的,总得要有个过程。
但只要我们真发心,真的接受佛的教导,就一定会认真努力的去修正自己的思想言行,就一定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将佛法落实到生活当中,这才叫真正的信佛、学佛。
别算命了,一起改命吧!
学佛,到底要不要有仪式感?
明白了这一点,你的人生彻底颠覆!
因为福报不够,所以总被业障拖着走
面对“垃圾人”,修忍辱是不是一种纵容?
亲身经历!“日行一善”到底有多神奇?
妙慧童女问佛的十大问题,我们的困惑都在里面
6位高僧临终遗言公开!40个字,读懂受益一生!
做好事,反而做出了烦恼?放下玻璃心,换颗菩提心
己亥年(2019)月光菩萨圣诞
暨中秋节供灯、放生法会共修
后天2019年9月13日(农历己亥年八月十五)是月光菩萨圣诞暨中秋节!应大众所请,积福慧启建2019年月光菩萨圣诞暨中秋节供灯、放生法会共修。祈愿十方法界一切众生能消灾免难,增长福慧,灾星退,福星临,吉星高照,身体健康,心态平和,家庭和睦,平安吉祥!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随喜参与供灯、放生
2024-03-17 13:57何为三净肉和五净肉?
这是针对那些一时不能马上改变素食主义的普通佛教弟子,使他们的个人地位不方便。给他们一个方便快捷的方法,让他们逐渐明白佛法的道理,进而改变吃三清肉的观念,从而实现吃素的方式。这三种肉在三种情况下是不允..
南怀瑾先生论国学
南先生对纪先生等人专程来上海访问表示感谢,对季总书记为延续文化脉络、振兴中华传统文化所做的努力,以及他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表示钦佩。南怀瑾先生论国学南劳说,国家可以毁灭,但民族文化不能。国家灭亡了,民族文..
方孝孺与蛇的故事
方小茹出生前,父亲选择了一块四面八方风水好的土地。他准备建一座坟墓来埋葬他祖先的骨头。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位红衣老人请他拜他说:“你选择的风水之地就是我长期居住的地方。我求你延长三天时间..
七级屠夫是什么意思?
《佛经大辞典》对福图的解释是,它也是一个浮标,而且是修图。根据《浮屠赋图》,它们都是佛陀的不同译本。佛教是佛陀创造的。古人称佛教徒为布图。佛教是布图之路。后来,这座宝塔也被称为宝塔。“佛”这个词太简..
[开示]水清月现
《涅槃经》里的公案:有一个优婆夷非常有信心,供养一些僧众。她布施药物。当时有个比丘生了重病,,需要人肉才能够治疗,这个优婆夷呢,听到之后,就在割了自己的肉,切成肉羹,进行供养,后来比丘的病就好了。但是..
什么是顿悟成佛?佛教中的顿悟
开悟成佛是惠能南传佛教的独特象征。慧能的顿悟理论是建立在人们当前的现实中心之上的。所谓觉悟,是般若智慧在禅定中的自然显现,无需任何工夫。这就决定了“觉悟”必须是顿悟,这种顿悟可以在人们的直接思想中实现..
冬瓜皮的作用你知道吗
药材:干燥的果皮,通常向内卷曲成管状或双管状,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淡黄色,黄绿至深绿色,革质,覆盖白色奶油,内表面粗糙,细脉。它易碎,容易折断。没有呼吸,没有味道。皮肤薄,长,灰绿色,带乳霜,干燥,干..
高科技素食时代悄然降临
在这个互联网和高科技无处不在的时代,转型创新的对象终于落在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饭碗里的盘子”上。餐桌上的食物已经升级,正式进入食物2.0时代。 高科技素食时代悄然降临 2014年初,美国硅谷的程序员和工程师完成..
家人要宰杀鸡鸭等,自己不想参与,应如何避免?
问:顶礼上师!关于过年过节家人杀鸡宰羊的情况,自己并不想参与,但家人不学佛,不理解。这个情况我应该怎样回避好?怎样避免给自己带来障碍?答:这要看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去参与,去随顺他们,有把握把他们..
野生动物生物安全科普宣教活动丨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积极行动,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课、每周主题班会、分享阅读、发放宣传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是谁偷走了哺乳期母亲的食物?——等待向阳花开
是谁偷走了哺乳期母亲的食物?我像往常一样在楼下喂流浪猫,这时候一只黑白猫出现了,于是我一同喂了,不久就发现猫肚子大了,原来要当妈妈了。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我照例去投喂猫妈妈,这一天,它没有出现,之..
歪,你是我的铲屎官吗?本周六来SM广场,萌宠猫狗领回家!
铲屎官招募相传,在遥远的外太空存在着两个星系——喵星系和汪星系喵星系中的喵星球汪星系中的汪星球分别与地球连接着两个距离521光年、1314光年的时空虫洞在这两个星球上生长着两种可爱的生物它们是喵星人和汪星人..
法华探微连载28声闻心态
释觉舟法师 读诵信解品第四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希有心,欢喜踊跃,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一心合掌,曲..
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
第一句 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得者身富而心贫。不是常说知足常乐吗?乐什么,就是乐我们的心富,虽没有多少财产,收入也没有在职的高,但我们心无牵挂。人是有思想的,思想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第二句人生只有三天..
豆腐新吃法,美味又高钙,一人一盘都不够吃
民间吃素大多是怀着“一箪食、一瓢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吃素菜。只是在素朴的菜蔬食物中,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崇尚一种清淡质朴、健康清新的生活方式。朴素永远比华丽更接近真实。香煎黑椒素排,用小火细..
10种素馅饺子的调馅方法(不收藏就太可惜了)
好吃不如饺子,素饺子这样做,吃一辈子都不腻!- 1 - 胡萝卜素饺食材:胡萝卜、芹菜、盐、油、蘑菇精做法:1、将胡萝卜和芹菜擦丝切碎,加入盐、油、蘑菇精和成馅。2、根据个人喜好,包成想要的样子。- 2 -白菜香菇..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