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lant essential oils
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
bar, display the latest
website submission
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不是说一切相都不存在,而是说一切相都有,但是当实证无相的时候,心不会受其影响而波动。之所以发生影响和波动,是因为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觉得那些人、事、物、环境状况种种对自己太重要了,和自己的利害、得失有关,所以认为是真实相。
《life service
2
yesterday's total visitors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change skin color
search and query related to heron calling websites - ling inclusion system
3
苏东坡书法《金刚经》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诸法的实相,不可以用文字语言来描述。佛陀为了引导众生能够究竟离苦得乐、到达彼岸。不得不随顺世间言辞习惯,不说而说,所以《金刚经》里面讲:“说法者,无法可说!”所有一切法都是假安立的善巧方便。
用刷碗的例子来比喻,如果把一个油污的碗比作我们众生的心,那么佛所说的法就是洗洁精和水。只有用洗洁精和水才能把碗洗彻底洗干净,但是一个沾满了洗洁精的碗绝对不能算一个干净的碗,所以还要把洗洁精也冲干净,把水也晾干,然后才能算一个真正干净的碗。
the total visitors to this site
然而,如果我们还没有真正通达的时候,是不是可以随便舍弃这个法的。《金刚经》里面同样还有一句“知我说法如伐喻者”,就是说,佛所说的这个法呢,就像一个小船,如果你过了河呢,就要果断地把船舍弃掉,不然带着船怎么继续前进的行程。 可是如果你还没过去这个河,就把这个船给舍弃掉了, 这河可怎么过呀?
4
haosen small loan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上,世间皆是佛法……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
“佛法”即是佛所说的一切教法。这句经文的关键在于第二句话“即非佛法”。佛陀教导我们,要看破世间万物,不要去执着。所谓佛法也是教导我们如何去看破、放下世间万物的方法。
《金刚经》的根本思想,就是让我们去掉一切牵挂,放下一切烦恼,达到心灵的绝对清净安宁,得大解脱。所以最后,我们也不能执着于佛法带来的种种不可思议。
5
click to enter the ranking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该无任何执著的升起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6
雍正《金刚经》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
众生相、寿者相,
即非菩萨。
tiktok matrix
7
(glass material
rv forum
现在心不可得,
superbody technology
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8
康熙小楷《金刚经》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9
董其昌《金刚经》
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
10
文徵明泥金《金刚经》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故名如来。
众生本具的如来本性,不停住于任何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离一切分别妄念,即是如来清净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