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如何对治贪欲
在这个世界,是否人人都将欲乐执为人生的最大快乐而紧执不舍呢?并非如此,在修习不净观的行者眼里,人间欲乐如同粪堆、火炕和毒蛇,避之唯恐不及,而脱离爱欲染缚的成就者则见欲乐犹如空花,了不可得。这是由于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层次上照见了事物的真实本相,从而远离了普通人的非理作意。如果我们按照佛菩萨的教言来观修,同样可以化烦恼为清凉,使情欲之火当下止息。
以下就所贪对象一生的无常迁变、不净幻化本质和慈悲观作相应的分析,以期息灭情欲烦恼。
1、所贪对象一生的无常迁变
为方便起见,以下均以女性为例说明,对于男性应作同类观察。
我们的目光不应只停留在女子一生中短暂的光耀时刻,应该观察她一生的走向。比如从出处开始观察,她是从父母精血腥臊交媾而来,从污秽之处降生,又从一个意识混沌、不明世事的幼童逐渐成长。虽然在她容颜光耀、青春艳丽的数年中,人们最愿意去留意她、关注她,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将走下坡路,女子青春易逝,谁也无法挽留,即使花样年华再如何光艳照人,也无法抵御岁月的侵蚀,一旦容颜衰败,便会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
如果她结婚生育,操劳家务,日常生活的烦恼和痛苦将接踵而至,在岁月风霜的侵袭之后,形容枯槁有如一株焦木,病魔和精力衰竭将笼罩着晚年,老眼昏花,感到事事都无能为力,一旦被死魔抓住就再难逃脱,最后在茫然无助中死去,往日的身姿此时踪影全无。试问:曾经容颜俏丽的美女和梦幻泡影又有何差别呢?
再思维这个曾经娇媚俏丽的身体死时会是多么令人生畏:肤色逐渐变成青淤,身体膨胀腐烂,一块块化为脓水,然后蛆虫从腐血中爬出,时间长了便成一堆白骨,再经长年风化,一切都将荡然无存。一个生命不论她生前多么风光,外表多么迷人,最后的结局都是如此。
所以,眼光不能只停留在现前的绚丽一刻而为之迷惑,应当把时间拉长,把一个人一生的整个过程连起来观察思考,这样再炽热的欲念也会止息。如果再多多思维一个女人一生饱尝的痛苦艰辛,则同情心悲悯心也会油然而生。
可叹的是,纵欲者往往被眼前眩人的一刻所迷倒,情绪不能自控,而深陷其中,由于以往耳闻目睹的都是对欲乐的鼓吹,从未对眼前的现象和情欲的实质作过冷静深入的观察,因此才会做出种种颠倒妄行。所以我们不应被世间的愚痴粉饰所蒙骗,如果顺应世间的矫揉粉饰,永远也不会见到真实面目,理智的人们不应躲避,而应面对真实的本相。
2、观察所贪爱对象的不净本质
比如星级宾馆的厕所灯光辉煌,里面洒有高级香水,点上浓香,摆放着各种鲜花,并有侍应生站着服务,然而不论如何修饰美化,都改变不了其藏污纳垢的本质。同样,一个女人无论以什么饰物、化妆品打扮自己,无论表面如何花枝招展,也都改变不了其为活动厕所的本质,在身体里头所包裹的仍然是五脏六腑、腥血屎尿,更何况其内心深处还有无量的五毒烦恼,这里里外外有何可贪之处?
有关人体的常识告诉我们;不论男女,都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堆聚而成,三十六种不净物是:毛、发、爪、齿、薄皮、厚皮、筋、骨、骨髓、脾、肾、心、肝、肺、小肠、大肠、胃、胞、屎、尿、垢、汗、涕、泪、唾、脓、血、黄、白、痰、阴、肪、脂、脑、膜。所谓的美妙身躯就是由这些不净物组合而来,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余可称为身体的了。
我们再略述有关不净观的教言:
首先历历明观贪执难舍的有情身体,以文殊菩萨的智慧宝剑从右眼处剖开表皮,将它撕下。随着表皮的撕裂,沽沽鲜血奔溢而出,染红了面部及身体,皮扒光后,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接着自上而下割剔身肉,逐渐露出颈骨、锁骨、胸骨、手臂骨、胯骨、腿骨、脚骨,此时血肉狼籍,四处撒落,面前站立一副青白色的骨架,而且五脏六腑、胃液、浓痰、胆汁、屎、尿一并涌出,臭气熏天,流布满地。
这样清晰观想之后,就能清楚地了知人体实际为一堆不净物。这个躯体不用等到死后,活着的时候就是活动厕所。
《入菩萨行论》中说:“不明他不净,犹非希奇事,不知自不净,此则太稀奇。”每个人都应当以自身为例一一对照观察,这副皮囊到底是何模样,自己的心应该一目了然,再比较他人之身,自然也别无二样,纵使国色天香的女子也不过是一付加以粉饰的臭皮囊而已。了知此理,如何会生起拥抱亲近之心?如何会与之如胶如漆、缠绵不舍呢?然而就是这样一堆不净物,经过分别念非理作意的加工之后,反而变成悦意清净的相。相反,通过细致全面的观察,也能使我们看清楚它的本来面目。
以上道理对于冷静思考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少艰深难懂的理论,关键是人们没有这样冷静地思考过。
3、观察身体的幻化本质
进一步深入观察下去,这三十六种不净物,每一种又归于地水火风空五大,五大可分析至微尘,最后析为空幻,这样经过分析观察,所得到的是谁也无法否定的事实——人体如同空花水月。
然而,人们以非理作意却将此泡影般的身躯见为美妙的躯体,认为与此“美妙”身躯相处是人生的快乐所在。由于心识被蒙蔽,人们以非理作意再三猛烈串习,不加抑止反而火上添油,致使相续中的欲念像森林中的大火遇上狂风一样愈演愈烈,深陷迷乱不能自拨的人们对这层妄念死死抓牢,不肯放松,在长劫生死中,多少辛酸泪,都付痴情中。
4、慈悲观
佛在《四十二章经》中教导我们:“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姐,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当情欲炽盛之时,应当想到自己这个猛烈的占有欲望和禽兽相差几何?自己作为一个人,就要有人的贤善之心,要想老者同自己的母亲无异,年长者如同自己的姐姐,年少者如同自己的妹妹,年幼者如同自己的子女。世间的众生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深陷于轮回痛苦之域,未曾解脱,不得自在,何况他们无始劫以来曾经做过自己的亲生父母,如果自己不加克制,非礼妄为,实在是太下劣卑鄙了。如此反复思维,就能息灭贪欲恶念,由衷生起深厚的慈悲之心,进而生起救度众生的菩提心。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所谓性解放是多么荒诞不经的学说,所谓纵欲是多么荒唐的行为,再看看当下这个世界如飞蛾扑火一般的纵欲者,又如何不令人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
总有一些专家学者为情欲放纵鼓掌,认为这是社会多元化和宽松社会氛围的体现,即使口中没有高呼纵欲,内心也是默认欣赏,而对洁身自好的规劝,反而抨击为对人性的禁锢,这些人对纵欲享乐将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何种负面影响,却只字不提。相比于诸佛菩萨的教言,这些专家学者鼓吹情欲的言论是何等浅陋、误人。
5、励力对治情欲的贪恋
为什么人们会感到男女之间的贪欲如此难以戒除呢?原因之一就是身处的环境之中只能听到宣传情欲快乐美妙的声音,极少有机会去了知情欲带来的苦果,对情欲的本质没有冷静清晰的认识,这样浸泡在情爱至上的氛围之中,怎么谈得上对治呢?
鼓吹享受情爱是现时代的一个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不通过学习佛菩萨的教言,对情爱的产生、情爱带来的痛苦和危害产生一种深入透彻的理解,要对治情欲的诱惑还是很困难的,即使是世间的智者要在这一关突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明朝时,士子王大契曾问莲池大师:“弟子自从看了大师的戒杀文,即持长斋素食,惟有色欲之心炽盛,不能灭除。请求大师方便教诲,使弟子观欲乐如同杀生之惨害。”
大师回答:“杀生是件苦事,所以说惨烈容易。情欲是乐事,所以说惨烈难。现在打一个比喻,在明处将毒药放在恶食之中,这是杀生的惨害,暗地里将毒药放在美食中,这是情欲的惨害,智者应当再三思考。”
正是由于贪恋情色能带来短时间的感官欣悦,使得人们难以深入观察思考,好比毒药下在美食中,大家吃得欢畅开怀,却不知已有丧身之害。佛在《四十二章经》中说:“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美色诱人,留恋忘返,如小儿贪恋刀刃上的蜜,却不知其有割舌之痛。
其次的原因,就是没有真实下功夫去对治,情欲这个敌人经过多生累劫的串习培养,力量如此强大,又如此隐蔽狡猾,如果不依对治力,就如同赤手空拳的人面对庞大的劲敌一样,只能落得屡屡被其击败,成为情欲俘虏的结局,但如果依照教言对治,情欲这股看似无法克制的狂风,也会日渐消减微弱,以至最终消失。
对于修行者来说,必须真实认识到情欲的危害,要有克服诱惑的决心,否则即使修持白骨观,也可能变成“纵使白骨也风流”。修持的时候,要落实到自身的生活经历上来,例如修不净观就把贪恋的真实对象拿来观修,而不仅仅是观想一个概念化的形象。
日常起心动念之时就应励力呵斥,平时内心被外境的身色光影所扰乱时,自己应觉察到,及时修持对治。今时所面临的环境确实比较恶劣,平时口中不要去谈论挑动情欲的话题,要远离那些煽动情欲的文字和影像。只要真实花上功夫,对治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6、情欲导致生死流转
欲乐如美食中难以觉察的毒药,初尝使人愉悦欢喜、趋之若鹜,然而就是这情欲将人死死系于六道轮回之中,如春蚕吐丝一般,一丝丝、一层层自身作茧,还将自缚。正因为欢愉,所以极难醒觉,于此之中沉迷最深。古往今来,圣者千呼万唤也不肯清醒,世间无有第二者比此沉迷更深,也难有第二者比此较更难看破。从古至今,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名流才士、普通百姓、少年老者,在这一关都难以跨越。
而此情欲之缚极深极细,深是指多生累劫屡屡在此处失误,为之缠缚流转却难以觉醒,细是指乃至一念一思都如同游丝,不绝如缕,难以根除。虽然有短暂的愉悦,然而可误何过于此,苦患何过于此。古人云:“爱不重不入娑婆。”《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由于情欲的重缚,导致我们在漫漫生死之中,难以解脱,如果不以文殊菩萨的智慧宝剑,如何能断绝这藕断丝还连的痴情呢?
摘自益西彭措堪布《警世钟》
何为三净肉和五净肉?
这是针对那些一时不能马上改变素食主义的普通佛教弟子,使他们的个人地位不方便。给他们一个方便快捷的方法,让他们逐渐明白佛法的道理,进而改变吃三清肉的观念,从而实现吃素的方式。这三种肉在三种情况下是不允..
南怀瑾先生论国学
南先生对纪先生等人专程来上海访问表示感谢,对季总书记为延续文化脉络、振兴中华传统文化所做的努力,以及他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表示钦佩。南怀瑾先生论国学南劳说,国家可以毁灭,但民族文化不能。国家灭亡了,民族文..
方孝孺与蛇的故事
方小茹出生前,父亲选择了一块四面八方风水好的土地。他准备建一座坟墓来埋葬他祖先的骨头。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位红衣老人请他拜他说:“你选择的风水之地就是我长期居住的地方。我求你延长三天时间..
七级屠夫是什么意思?
《佛经大辞典》对福图的解释是,它也是一个浮标,而且是修图。根据《浮屠赋图》,它们都是佛陀的不同译本。佛教是佛陀创造的。古人称佛教徒为布图。佛教是布图之路。后来,这座宝塔也被称为宝塔。“佛”这个词太简..
[开示]水清月现
《涅槃经》里的公案:有一个优婆夷非常有信心,供养一些僧众。她布施药物。当时有个比丘生了重病,,需要人肉才能够治疗,这个优婆夷呢,听到之后,就在割了自己的肉,切成肉羹,进行供养,后来比丘的病就好了。但是..
什么是顿悟成佛?佛教中的顿悟
开悟成佛是惠能南传佛教的独特象征。慧能的顿悟理论是建立在人们当前的现实中心之上的。所谓觉悟,是般若智慧在禅定中的自然显现,无需任何工夫。这就决定了“觉悟”必须是顿悟,这种顿悟可以在人们的直接思想中实现..
冬瓜皮的作用你知道吗
药材:干燥的果皮,通常向内卷曲成管状或双管状,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淡黄色,黄绿至深绿色,革质,覆盖白色奶油,内表面粗糙,细脉。它易碎,容易折断。没有呼吸,没有味道。皮肤薄,长,灰绿色,带乳霜,干燥,干..
高科技素食时代悄然降临
在这个互联网和高科技无处不在的时代,转型创新的对象终于落在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饭碗里的盘子”上。餐桌上的食物已经升级,正式进入食物2.0时代。 高科技素食时代悄然降临 2014年初,美国硅谷的程序员和工程师完成..
家人要宰杀鸡鸭等,自己不想参与,应如何避免?
问:顶礼上师!关于过年过节家人杀鸡宰羊的情况,自己并不想参与,但家人不学佛,不理解。这个情况我应该怎样回避好?怎样避免给自己带来障碍?答:这要看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去参与,去随顺他们,有把握把他们..
野生动物生物安全科普宣教活动丨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积极行动,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课、每周主题班会、分享阅读、发放宣传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是谁偷走了哺乳期母亲的食物?——等待向阳花开
是谁偷走了哺乳期母亲的食物?我像往常一样在楼下喂流浪猫,这时候一只黑白猫出现了,于是我一同喂了,不久就发现猫肚子大了,原来要当妈妈了。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我照例去投喂猫妈妈,这一天,它没有出现,之..
歪,你是我的铲屎官吗?本周六来SM广场,萌宠猫狗领回家!
铲屎官招募相传,在遥远的外太空存在着两个星系——喵星系和汪星系喵星系中的喵星球汪星系中的汪星球分别与地球连接着两个距离521光年、1314光年的时空虫洞在这两个星球上生长着两种可爱的生物它们是喵星人和汪星人..
法华探微连载28声闻心态
释觉舟法师 读诵信解品第四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希有心,欢喜踊跃,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一心合掌,曲..
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
第一句 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得者身富而心贫。不是常说知足常乐吗?乐什么,就是乐我们的心富,虽没有多少财产,收入也没有在职的高,但我们心无牵挂。人是有思想的,思想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第二句人生只有三天..
豆腐新吃法,美味又高钙,一人一盘都不够吃
民间吃素大多是怀着“一箪食、一瓢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吃素菜。只是在素朴的菜蔬食物中,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崇尚一种清淡质朴、健康清新的生活方式。朴素永远比华丽更接近真实。香煎黑椒素排,用小火细..
10种素馅饺子的调馅方法(不收藏就太可惜了)
好吃不如饺子,素饺子这样做,吃一辈子都不腻!- 1 - 胡萝卜素饺食材:胡萝卜、芹菜、盐、油、蘑菇精做法:1、将胡萝卜和芹菜擦丝切碎,加入盐、油、蘑菇精和成馅。2、根据个人喜好,包成想要的样子。- 2 -白菜香菇..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