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楼趣谭

繁体

有一个愚蠢无知的商人,有一天到朋友家里作客。他看见朋友住的三层楼,布置得富丽堂皇,华贵无比,心里很是羡慕,暗想道:「我辛苦了大半辈子,所集聚的财宝又不会比我的朋友少,但是所住的却是平房。我何不也盖一栋楼房,住得舒舒服服呢?」

于是他询问朋友:「盖这座楼房要花多少钱?」朋友告诉他数目之后,他不觉大吃一惊,说道:「要这么多钱,太贵了!太贵了!」

这个商人是个守财奴,悭吝小气,舍不得花钱,但又要贪图享受。回到家里,托腮想了一会儿,欢喜说道:「呵!我想出一个好办法了,朋友盖的这栋房子,一共有三层楼,我何不只盖第三层,第一和第二层可以不盖,这样不就可以省下三分之二的费用了吗?」

主意打定,就开始寻找建筑工人。路上,看见一家营造厂的房屋广告图样,就走进去询问:「你们能造三层楼房吗?」

老板应声出来,看见来人是个大肚皮商人,很阔的样子,相信他有钱,连忙请入里面坐,并且拿出很多房屋的蓝图来给他看,商人一字不识,摇摇头道:「不用看了,我的眼睛有点不舒服,看了这些反而觉得麻烦。我现在带你去看我朋友的房子,只要像他的样式就好了。」

老板跟着他一起来看朋友的房子,商人一再叮咛道:「知道吗?完全要和这座房子一模一样。要三层呵,记着!我是看过第三层的,真漂亮!真堂皇!」

老板连忙回答道:「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不要说三层,我们连十多层的房子都盖过的!」

他们议好每一层的价钱之后,就开始在商人后面的菜园里动起工来。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只打了地基,还没有盖好第一层。商人一看,气极了,对包商工人发怒道:「岂有此理!你们真慢,开工这么久了,为什么还不把房子盖好?我要你盖的是三层楼房,你为什么不听话,偏要从下面第一层盖起?」

「谁盖房子都是从第一层盖起,先要打好地基,然后才能一层一层地往上盖。」

「胡说!我只要三楼,不要一楼二楼。你花了这许多冤枉钱,使我心痛。你们走吧,我要另外找人,不要你盖了!」

「你真愚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像你这种人。随便你跑到那里去问,绝对没有盖房子而不打地基的人。」包商也气得连脖子都涨红了。

「什么地基天基,我不懂这一套,不要噜苏了,你走吧!」

包工和商人,算清了账就气愤地回家了。

此后,商人找遍了城中所有建造房屋的营造厂,谁也没有办法只给他建第三层的楼房。

商人仍然不知觉悟,还怪人说:「滚你们的吧!你们都是笨蛋,美观实用的三层楼不会盖,盖下面的一、二层,有什么用呢?」他自以为很聪明。

佛陀在祇园精舍中,把这件事讲给比丘们听,并且说道:「比丘们!你们依我的教法修行,不能求快。必须脚踏实地,从戒定慧的基本三学修起,不要妄想立即证果成佛,那就和愚人造三层楼一样,只求果位,那将永远得不到,修行也不会成功。唯有依次求证的人,才是得法的人。」

座中,有一位国王听了很欢喜,站起来说道:「佛陀!我听了你的话之后,希望我能以国王身再进步修到现比丘身的果位。然后再由比丘身进到罗汉、菩萨,而至于佛位,将来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佛陀点点头微笑了。

储藏牛乳

穷乡僻壤里住着一个愚痴的农夫,畜养了一头母牛,就在母牛开始分泌牛乳时,他心中是既欢喜又不安。他不知如何处理这些牛乳,每见到母牛时,就唏嘘感叹。母牛没有乳时,心中烦恼,生怕牛不生乳;到了有乳时,又不知放在那里才好。

于是,他集中精神想着,忽然像是开悟似的说道:「对了!我有这头母牛,怎能不骄傲一下?我借此机会大开筵席招待客人,把城中的朋友请来,以牛乳款待嘉宾,借此也可和都市中的人往来结交,不是很好吗?」

拿定主意后,即刻准备妥当,往城市里邀请朋友,日落时分,才踏着疲倦的步伐回家。但是那天晚上因为兴奋过度,不能入睡,在床上翻来覆去,做着美丽的梦想。忽然间,他想到一个问题,不禁困惑起来:「算起来,我请的朋友真不少。如果一人一杯牛乳,所需用的牛乳也非同小可。如果我从今天起,每天将牛乳榨取而积聚起来,也没有许多大瓶子可以储藏。何况天气渐渐热了,新鲜牛乳多藏几天,不是会发酵吗?」

左思右想,没有好办法。忽然一转念,蓦地爬起来,自言自语:「有了!有了!不如把我所要的牛乳放在母牛的肚子里,等开宴会时,一并来取,那就省事多了。而且可以让客人喝新鲜的牛奶,不是再好也没有吗?」

想着想着,以为十分妥当,便又缩进被窝里,微笑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农夫赶快把正在吃奶的小牛牵开,也不天天去挤取牛奶,只是每日早晚拿些富有营养的饲料供给母牛,替母牛洗澡,爱护得很周到,希望到时能多挤取些牛乳。

宴会的日期到了,农夫手忙脚乱准备一切,把家里打扫整理得很干净,自己也换上一件新衣服,在门口接待贵宾。城市的宾客纷纷到齐了,农夫接待他们入席后说道:「谢谢各位不嫌偏僻,光临寒舍,我觉得真高兴。我养了一头母牛,有鲜美可口的牛乳,特地储存到今天才取出来,真是新鲜极了。」

说着,牵出母牛来挤乳,那知乳囊收缩,点滴全无,农夫紧张万分,急出满身大汗来,咒骂道:「我把每天的牛奶都藏在牛肚里,为什么没有了?到底谁偷去了呢?可恶的家伙,将来一定没有好下场!」

满座的贵宾听得哄堂大笑,有的更是对主人冷嘲热讽,弄得农夫欲哭无泪,如哑子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佛陀说:「修学菩萨道,行布施的人,不要等到钱多时,再来行布施做功德,那就错误了。应该把握时间,及时行善。否则就会和愚痴的农夫一样,结果一无所得,那是很可惜的。」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很多人知道,学佛能让自己增加智慧,让自己的心,更加的清净。但是,到底怎样学,才对呢。有人觉得学佛就是要皈依,觉得佛教中讲三皈五戒,很复杂。有人说,其实学佛就是将佛当做..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问: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与目的,并付诸实现呢?答: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非常重要。你现在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目的,所以用头脑去思考和寻找。你可能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对,也不..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的三十二相都是给我们表法的,我们用见贤思齐的心瞻礼尊容,这就是修功德。我们一定要知道瞻礼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不可思议的。在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位比丘学佛,学着学着佛因为..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如何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我们做一切的事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以金刚般若的这种智慧,当即名字以离名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金刚般若的智慧。如果我们还取法相,还取..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顶礼可以分为三个..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的三个境界,你在哪一个?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问:“东区长者之声”,这大概是个刊物,里面登载说本港卫生局长说,香港严重缺乏灵龛,倡将骨灰洒在纪念花园,化做春泥更护花。世俗也有把骨灰洒入江海的..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一个众生,无论是人还是非人,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一样,都想解脱,都想成佛,只是不会或不敢用“解脱”、“成佛”这些词而已,他们认为这是迷信。一说要解脱、要成佛,..

孩子,这是甜的

好甜!好苦!好甜呀!我说好苦才对!邻家哥哥结婚,分礼糖。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刚到手的糖果跑一边享受这难得的喜悦。可是吃着吃着就吵了起来,一个说糖果是甜的,另一个穿得破旧、年纪稍小点的却说这是苦的,谁..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文:宏海法师今天这一讲,我们想,主要把我们做一个大的视野整合,就是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天我们要讲一下它是怎么来的。就着说前面的几种国土,净土..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文/学诚法师所有人都要面对出世和入世这两种心态。入世就是要做事,出世也要做事,关键在于如何用心。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句话,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有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时,..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每次演讲,我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有人问我:“为什么爱得愈深,痛苦就愈强烈?”这是很普遍的问题,而且我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各个年龄层的人。当然,这里所..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是蕅益大师讲的,讲得一点都不错。绝对不是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包括菩萨,菩萨、声闻、缘觉没有法子理解净..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安忍不是只在表面上“忍吧、忍吧……”你一忍再忍,总有一天会露馅的。这都是表面上的忍,实际上心已经动了,因为心里已经有怨恨了。这说明你还是没有深信这些道理。佛讲的这些道理..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我们已经有幸得到了暇满人身,丰衣足食,比较健康,也没有什么疾病,顺缘样样具备,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地利用此良机精进修行。我们往昔造过很多恶业,业力缠身,这些恶业早晚都会现前的。业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解】六、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