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等语,似宋辽时期此书已入经录。现有明清诸藏本、房山石经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坛经诸本集成》,汇集各种版本《坛经》十一种。
六祖坛经内容提要
坛经概述
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辗转传抄,因而版本较多,体例互异,内容详略不同。据流通较广的金陵刻经处本,其品目为自序、般若、决疑、定慧、妙行、忏悔、机缘、顿渐、护法、付嘱等十品。
全经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惠能自述平生,基本反映惠能出家贫苦、黄梅得法、南归传禅的主要事迹;其次是惠能弘法所说内容,即其如何以空融有、直了心性、顿悟成佛的禅学思想和禅法特色;最后是惠能弟子对大师的请益以及他与弟子的问答。印顺法师在《中国禅宗史》中总结道:惠能在大梵寺,说摩呵般若波罗密法,授无相戒。传说有弟子法海纪录,为《坛经》主体部分。这在惠能生前,应该成立了。等到惠能入灭,于是惠能平时所接引弟子的机缘临终前后的情形,有弟子纪录出来,附编于被称为《坛经》的大梵寺说法部分之后,也就泛称《坛经》。这就完成了《坛经》的原型,可称为曹溪原本。
《坛经》的内容历代有所增删,尤其是最后部分多为在后来流传过程之后所添加的内容,多是惠能弟子和以后的禅宗门人所作,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是对于惠能在大梵寺所说禅法的补充、延伸和发展,是为了迎合禅宗后来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惠能后学在丰富和发展南宗禅法过程中集体智慧的积淀,也是符合禅宗基本思想内容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所称的惠能的《坛经》更适合称之为禅宗的《坛经》。
中心思想
《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一思想与《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
核心方法
惠能法师指导禅者修行实践的核心方法: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即于诸境上心不染,就是不论遇到什么境界都不起心动念;无相为体,即于相而离相,以把握诸法的体性,知一切相皆是虚妄;无住为本,即于诸法上念念不住,无所系缚。
修行次第
于修行的次第上,一般说法认为惠能法师主张顿悟,其实是误解。惠能法师认为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万法尽在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是指佛与众生的差异只在迷悟之间,但同时强调: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迷闻经累劫,悟在刹那间,指出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明确指出了由迷转悟有量变积累的过程,客观地分析了顿悟与渐悟的关系。
净土思想
《坛经》还主张唯心净土思想。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惠能法师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坛经地位
《坛经》的思想对禅宗乃至中国佛教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佛教著作被尊称为经的,仅此一部。
研究争议
千余年来,《坛经》被公认为惠能所说、法海所记。20世纪初,于敦煌文献中发现了惠能的《坛经》及其弟子神会的语录,《坛经》研究有新的发展。1930年以来,胡适据敦煌文献,先后发表《菏泽大师神会传》、《坛经考之一跋曹溪大师别传》、《坛经考之二记北宋本的六祖坛经》,认为《坛经》的作者不是惠能而是神会。1935年日本宇井伯寿着《第二禅宗史研究》,不同意胡适之说。1971年在台湾的印顺大师着《中国禅宗史》及《神会与坛经》,反驳了胡适的主张。李邕、葛兆光等学者亦认为六祖非五祖指定传人。中国学者关于真伪之说分为三派:一派主非,占优势,代表人物李邕、胡适;一派主是,代表人物印顺大师,各执一词至今未有定论。;还有一派折中认为《坛经》虽非五祖所做,但也保存了惠能的思想。
六祖坛经版本
敦煌本
不分品目,题作《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讲》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经尾题为《南宗顿教最上大乘坛经法》一卷。一般以此本为最古。后称此本为敦煌本。
惠昕本
书前有惠昕序,系根据繁本《坛经》删定而成。后传入日本,又有金山天宁寺本及大乘寺本,题作《韶州曹溪山六祖大师坛经》,卷数品门均同,文字稍异,书前无惠昕序,有北宋政和六年(1116)比丘存中的序文。
流通本
题作《六祖法宝坛经》,前有德异序,《略序》改作《六祖大师缘起外纪》,亦分十品,次第略有更动。与此本体例相同者有真朴重梓本(前有明成化七年御制序、宋郎简序、重刻凡例、六祖大师缘起外纪,题下有赐紫当山主法第三十七世孙真朴重梓)及金陵刻经处本(1929年刻)等。
高丽本
题作《六祖法宝坛经》,疑即德异刊本(1290),元延佑三年(1316)、明万历二年(1574)重刊,光绪九年(1883)再刊。前有德异《略序》,记述六祖身世,正文分十品。明正统本及曹溪原本,题作《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正文前之《略序》、各品题名均与高丽传本同。
明南藏本
前有宋契嵩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赞》。题下有风幡报恩光孝禅寺住持嗣祖比丘宗宝编;僧录司右阐教兼钟山灵谷禅寺住持净戒重校。不分品、卷。万历四十八年赵琦美所刻房山石经本与此同一体例,但题下重校人改为明周至住山比丘圆载、西吴学人真程同校。
六祖坛经原文/译文
六祖坛经全文(原文)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很多人知道,学佛能让自己增加智慧,让自己的心,更加的清净。但是,到底怎样学,才对呢。有人觉得学佛就是要皈依,觉得佛教中讲三皈五戒,很复杂。有人说,其实学佛就是将佛当做..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问: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与目的,并付诸实现呢?答: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非常重要。你现在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目的,所以用头脑去思考和寻找。你可能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对,也不..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的三十二相都是给我们表法的,我们用见贤思齐的心瞻礼尊容,这就是修功德。我们一定要知道瞻礼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不可思议的。在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位比丘学佛,学着学着佛因为..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如何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我们做一切的事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以金刚般若的这种智慧,当即名字以离名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金刚般若的智慧。如果我们还取法相,还取..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顶礼可以分为三个..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的三个境界,你在哪一个?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问:“东区长者之声”,这大概是个刊物,里面登载说本港卫生局长说,香港严重缺乏灵龛,倡将骨灰洒在纪念花园,化做春泥更护花。世俗也有把骨灰洒入江海的..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一个众生,无论是人还是非人,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一样,都想解脱,都想成佛,只是不会或不敢用“解脱”、“成佛”这些词而已,他们认为这是迷信。一说要解脱、要成佛,.. 孩子,这是甜的好甜!好苦!好甜呀!我说好苦才对!邻家哥哥结婚,分礼糖。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刚到手的糖果跑一边享受这难得的喜悦。可是吃着吃着就吵了起来,一个说糖果是甜的,另一个穿得破旧、年纪稍小点的却说这是苦的,谁..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文:宏海法师今天这一讲,我们想,主要把我们做一个大的视野整合,就是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天我们要讲一下它是怎么来的。就着说前面的几种国土,净土..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文/学诚法师所有人都要面对出世和入世这两种心态。入世就是要做事,出世也要做事,关键在于如何用心。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句话,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有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时,..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每次演讲,我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有人问我:“为什么爱得愈深,痛苦就愈强烈?”这是很普遍的问题,而且我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各个年龄层的人。当然,这里所..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是蕅益大师讲的,讲得一点都不错。绝对不是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包括菩萨,菩萨、声闻、缘觉没有法子理解净..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安忍不是只在表面上“忍吧、忍吧……”你一忍再忍,总有一天会露馅的。这都是表面上的忍,实际上心已经动了,因为心里已经有怨恨了。这说明你还是没有深信这些道理。佛讲的这些道理..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我们已经有幸得到了暇满人身,丰衣足食,比较健康,也没有什么疾病,顺缘样样具备,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地利用此良机精进修行。我们往昔造过很多恶业,业力缠身,这些恶业早晚都会现前的。业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解】六、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 |